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松皮癣
释义

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现代医学称之为:银屑病。系指以红斑、鳞屑,状如松树之皮为主要皮损,抓损之处可见小的出血点,以丘疹、红斑等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多于冬季发病或加重,夏季则有减轻。

简介

多由风寒外袭,营卫失调,或风热侵入毛孔,郁久化燥,使皮肤失养而致。常发于四肢伸侧,其次为躯干部及头皮等处。癣的 大小不一,局部瘙痒,用薄竹片轻刮表面鳞屑,则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继续轻刮,则出现小的出血点,癣的形态多为点滴状、钱币 状或盘状、地图状等。常经久不愈,并易反复发作。类于银屑病。

名称由来

中国金方医学科学院院长张正天在《中国金方医学》中指出:松皮癣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银屑病,与遗传因素(先天禀赋)、免疫失衡(阴阳失调,正气虚弱)、代谢紊乱(痰、瘀、浊)、环境毒素(邪毒入侵)等等,是其发病原因。

祖国医学对此病早有记载,属于:“干癣”、“顽癣”、“松皮癣”、“白疕?”、“白疕风”、“蛇风等范畴。

《诸病源候论》:干癣,但有匡郭,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因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毒偏胜盛,湿气少,故风沉入深,则无汁,为干癣也。这是祖国医学关于本病的较早记载;

《山海经》中也可见到关于“癣”的较早记载:(渠之山)其中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医治“白癣”;

《外科启玄》则提出了“白壳疮”这一病名,“白壳疮者,即癣也,……皆因毛孔受风湿之邪所生”;

《外科正宗》在“顽癣”病因病机分析和治疗用药方面,基本上都继承了《窦氏外科全书》的认识,认为“顽癣,乃风、热、湿、虫等为患。……此等总皆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所致”;

《外科大成》首次提出“白疕”的病名,“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呼蛇风;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症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容养所致;

《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白疕亦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

症状

临床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炎型及红皮病型

寻常型

最为常见。损害初起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鳞屑在急性时较少,慢性时较多,易被刮除,在损害踞部分的鳞屑附着较牢固。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称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出现散在的露珠状小

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是此病的重要特征。损害边界清楚,周围有0.2~0.5厘米淡色晕,局部出汗减少。损害散在全身各处,有点滴状、钱币状、环状、地图状、蛎壳状等。好发于头皮,肘、膝的伸侧面及尾骶部。少数病例长期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头皮、外阴、小腿等处。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辨证分为:①血热型。相当于进行期,皮损不断增多,颜色?红、抓之出血、瘙痒不堪,伴有怕热、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苔薄黄、舌质红、脉滑数等症状。②血虚风燥型。相当于静止期和退行期,皮损不扩大或渐缩小,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渐退,伴有头晕、神疲乏力、苔薄舌淡、脉细等症状。

脓疱型

较少,可分两型:①掌跖部。局限在掌跖损害为对称性红斑,斑上有针头到粟粒大的脓疱,不易破溃,两周左右可干涸结痂,痂片脱落出现鳞屑,其下又有新脓疱形成。反复发作。②泛发性。满布全身,急性者有黄色浅表性大脓疱,伴有

发热、关节痛症状,周期性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剧;亚急性或慢性者,环形红斑样皮损,边缘有脓疱;局限者,在寻常型皮损处出现脓疱。辨证多为湿热火毒证,除脓疱外,尚有红斑、糜烂、渗出,或有胸闷纳呆、下肢沉重、苔薄黄、脉濡滑数等症状。

关节炎型

关节酸痛,大小关节均可累及,轻者指(趾)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也可累及大小各个关节,红、肿、热、痛,重者因骨质破坏,引起强直、畸形。易和脓疱型并存,常同时加重、同时减轻。多伴有发热、恶风、苔薄黄或白腻、脉弦

滑数等症状。

红皮病型

常因对寻常型不当的治疗或外用药物刺激而引起,也可由进行期发展而来,表现为弥漫性皮肤潮红、紫红,甚至肿胀浸润,大量脱屑,仅有少数片状皮肤正常,犹如分布在海洋中的岛屿。伴有掌跖角化,指(趾)甲增厚或发热,常迁延数月或数年。辨证为火毒炽盛证,往往伴有壮热、口渴、便干溲赤、苔薄舌质红绛、脉弦滑数等症状。

病因

张正天《论祖国医学白疕症-现代医学银屑病之病因》

(一)病原微生物

能侵犯人体引起疾病的微小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称病原体、致病微生物。例如细菌、病毒、放线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宿主: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包括人和动植物。)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并不引起疾病,只有一少部分能致病。很多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如肠道菌群(大肠杆菌等)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

这些菌群的存在还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细菌的繁殖,因而这些微生物被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当机体免疫力降低,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时,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称它们为条件致病微生物(条件致病病原体)。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受到150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我们称为病原体的宿主,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

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这称之为免疫。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如果宿主足够强壮,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于是患者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病人将会死亡。除了宿主自身的力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其它措施的协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机体遭病原体侵袭后是否发病,一方面固然与其自身免疫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病原体致病性的强弱和侵入数量的多寡。一般地,数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愈大。尤其是致病性较弱的病原体,需较大的数量才有可能致病。少数微生物致病性相当强,微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二)病原微生物毒素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外毒素,微生物死亡、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毒性物质—内毒素。

(三)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造成的冻伤、烧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高原病、潜水病以及噪声对听觉、血压的不良影响等等已为人们熟知,但无线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雷达的广泛应用,使现代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浸泡在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里讨生活,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未曾接触过的新环境,它对人类的生存繁衍有重大影响。

(四)化学因素

化学损伤可以是急性的如化学物质的中毒、烧伤等,其损害可以立即显示出来,病因十分清楚;但也可以是慢性的需经过多年,甚至下一代才表现出来,这时的病因需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才能澄清;

(五)自由基毒素

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合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

(六)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障碍能导致疾病、衰老甚至死亡。

人类机体具有一种“生理防御、自身稳定与免疫监视”的功能叫“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不管是外界进入人体的还是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一切病原物质、致病因子,以维持人类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

1、生理防御,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2、自身稳定,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3、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等疾病发生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4、免疫耐受,正常状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不导致自身免疫病,反之,对外来的病原体及有害生物分子表达的抗原,则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从这层功能上来说,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和非我”功能。

(七)内分泌、外分泌失衡因素

人体内的分泌腺或器官能分泌激素由血液输送到全身,调节、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就叫内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称激素。

内分泌即组织所产生的物质不经导管而直接分泌于血液(体液)中的现象。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两部分构成。

肾上腺、甲状腺、胰腺、胸腺、脑垂体、松果体细胞能分泌高效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他细胞外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它们的生理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管道排出分泌物的现象,称为内分泌。

中药在内分泌治疗有着独到的功效,通过调整内分泌、活血化瘀、行气补血,补精填髓等达到气血平衡,逐步清除体内代谢垃圾,使内分泌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不进入血液,由导管流出。如肝脏产生胆汁,通过总胆管流到十二指肠。唾液腺、汗腺、皮指腺、胃腺、肠腺等均属于外分泌腺。

无论内分泌还是外分泌,对人类的健康、疾病和生命,起着决定性作用。

(八)精神因素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故称为内伤七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康复与恶化起着重要作用。

(九)环境、行为及饮食毒素

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有蛋白毒素和非蛋白毒素。包括植物毒素、细菌毒素、动物毒素和真菌毒素四类微量毒素侵入机体后即可引起生物机能破坏,致使人类急性、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松皮癣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

1.本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和可以肯定的治疗方法;

2.本病不传染,即使是重症患者;

3.治疗同时须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避免可能的诱因,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激发性疗法,禁搔抓及热水洗烫;

4.对松皮癣适当的治疗可获近期临床治愈,但多数患者可能复发;

5.一般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

6.由于需要禁食某些食物,患者需调整增加其他食物,防止营养不良。

危害。

7.局部性的皮癣,可用止痒杀菌的药物涂擦患处。

8.病情比较严重,久治不愈者,可以考虑美国特莱斯顿软膏。

9.美国特莱斯顿软膏是一种用于松皮癣的美国进口产品,全名就叫特莱斯顿,特莱斯顿可用于松皮癣、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的外用,效果显著。为专家型配方产品,

松皮癣的危害

松皮癣虽不直接影响生命,但是对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

松皮癣病的主因活性氧,是肌体代谢的有害产物,渗杂在血液细胞间质中,导致肌体内环境污染,血液纯质的改变。出现血热、血燥、血瘀,蕴积滞阻过 多导致瘟毒发于肌肤。长年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日久耗血伤精,肌肤失养,枯燥瘙痒,伤神失眠,摧残身体。

松皮癣的诱因多为精神因素,由于过度劳累,家庭纠纷,亲人亡故,经济问题等使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抑郁,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了松皮癣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毒热伏于营血而发生银屑病,因此在遇有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时,患者应尽量控制情绪,尽量保持心情平静,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适量服用镇静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8 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