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松潘清真北寺
释义

松潘穆斯林小史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历史悠久。《唐会要》载,回纥人因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有功,唐王朝许其入贡以马易茶。当时,松潘(当时称松州)是唐代边陲重镇,辖今阿坝州大部,远接甘、青境内,是唐代川边茶马古道上最大的商贸集散地。波斯、阿拉伯、回纥等商人自唐肃宗时期进入松潘,参与茶马贸易以及以马易蜀锦的商业活动。这便是最早进入松潘的穆斯林先民。

1364年,松潘二州民族反元,将回回人后裔撵走,东山寺和城池被火毁,明武元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平息松潘南路之乱,后克复松州,并潘州和松州设松潘卫,打通了川甘青商道,西北各省回族一部分是领命前来筑城,一部分是茶马商贩进入松潘,还有内地回族沿涪江和岷江进入松潘,从事商马贩运和其他生意,其中有很多人居住,并建了清真寺。

明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为了鼓励色目人筑城,修建了清真下寺(今城关幼儿原处)。1747年陕西渭南回民入松潘,又修建了上寺,使松潘的伊斯兰教得到发展。清乾隆年间,为避教难,西北部分回民便迁徙到松潘。咸丰十一年因反抗茶税,官吏逃遁、松潘回族人遭受劫难,死者四千多人。辛亥元年因变乱,回汉民族又亡千余人,但伊斯兰教仍有发展,并在同治年初修建了清真北寺、拱北等。全县有11座清真寺,其中清真北寺、城关清真寺座落在县城内。松潘是一个藏、羌、回、汉多民族杂居的县,但回族更注重个人和环境卫生。

松潘回族的祖先在元以前生活在葱岭以西,在长达700多年的定居历史过程中,现人口近万人,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属老教)。县城及附近的乡村是回族聚居地,由于民族相对群居于“坊”,因此其信仰习俗都较好地保持了下来。

松潘县城现存有两座清真寺:一是清真北寺,二是城关清真寺。

松潘清真北寺

概况

松潘清真北寺为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坐落于松潘县城北角,面临岷江,坐西向东。 该寺始建于清朝,重建于民国8年(公元1919年),迄今已逾200余年。该寺为松潘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民集会聚礼的主要清真寺庙。

建筑风格

该寺建筑雄伟,是按伊斯兰教传统规划。由大门楼、礼拜堂、南经堂、北经堂、宣礼楼、沐浴室等木结构建筑物所组成,四周高墙相围,古杨掩映,实为胜地。大殿(礼拜堂)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顶为单檐歇山式,造形古朴雄伟。建筑物上每一根柱,每一朵斗拱,规范一致,比例协调。左侧为;南经堂面阔三间,室内陈设木桌、凳数张,为穆斯林学习回文之地,壁上挂有用回文书写的字画;右侧为:北经堂,面阔二间,堂内四壁设计精巧,悬挂有回文圣经、绘画、照片,四周设沙发、茶几、茶具、花瓶等,布置典雅。此地为伊斯兰教协会成员学习、集会之地。

此寺为松潘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真寺,政府近年又拨款修葺一新,使古寺换新颜。远眺该寺,塔影缈缈,杨树裟裟,静谧神奇,令人肃然起敬。

附:城关清真寺

城关清真寺,位于县城中街,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丁玉克服松州后,由松潘沙、铁、常三姓捐资建筑,毁于明末战火。道光年间祁有德捐资再建,咸丰庚申战火毁,同治时期重修,宣统辛亥年毁,民国六年募捐再建。

该寺为中式传统建筑。有前厅,前院天井,礼拜殿,窑殿,南北经堂,沐浴水房等。明代封火墙、斗拱,拱形院门保存完好。可容纳七至八百人礼拜。遗址尚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