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十八轻戒
释义

来源

[佛教专有名词]

大乘律中的四十八种轻制戒。略称四十八轻。语出《梵网经》卷下。此四十八轻戒与十重禁戒都是大乘菩萨所应受持,不分僧俗,七众共受。

释义

轻戒,谓指为防犯轻垢罪所制定之戒条。此一名称,诸经所说不同。《梵网经》称为轻垢,《菩萨地持经》、《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名为突吉罗,《瑜伽师地论》翻为恶作,《优婆塞戒经》、《菩萨善戒经》称为失意罪。轻垢,谓其体非重故名轻,黩污清净之行故名垢。突吉罗是梵文 dus!kr!ta音译,意为恶作或恶说。失意,谓犯轻戒者,乃是忘念所作,违背了修持者受戒时的意愿,所以称为失意。

此外,诸经所说的轻戒之数量,也不相同。如《菩萨地持经》说四十二种。《瑜伽师地论》说四十四种。《菩萨善戒经》说五十种。《菩萨内戒经》除五重戒外,别列四十二种。《优婆塞戒经》于六重禁之外,出二十五种。《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于四重禁之外,举出三十八种。《大方等陀罗尼经》说二十四种。此中,《地持》、《瑜伽》、《善戒》等所说,戒相大体一致,其余则差异较大。

四十八轻戒之内容

兹依天台宗智顗大师所著菩萨戒义疏卷下四十八轻戒之命名,略释之:

(一)不敬师友戒,又称轻慢师长戒、不敬师长戒、敬事师长戒、不得憍慢师长戒、敬事尊长戒。谓应谦卑、敬让师长、善友,见上座、和尚、阿阇梨、大德、同学、同行、同见等,应礼拜问讯,不生憍慢、痴嗔之心。

(二)饮酒戒,又称不饮酒戒、不得饮酒戒。以饮酒能使人放逸,易生无量之过失,故制此戒。

(三)食肉戒,又称不食肉戒、不得食肉戒。谓为不使大慈悲佛性之种子断绝,故不得食用一切肉类;然若身患重病,以之作为药用,则不在此限。

(四)食五辛戒,又称不食五辛戒、不得食五辛戒。谓禁止食用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蕖等五种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行持修道。

(五)不教悔罪戒,又称不举教忏戒、举罪教忏戒、不教悔戒、不得不教悔罪。谓有过失即应忏悔,否则益发增长其过失。

(六)不供给请法戒,又称不教请法戒、住不请法戒、供师请法戒、不供给不请法戒、不得不供给请法戒。谓对于法师、同学等,应殷勤礼拜供养,供给饮食、床座、医药等一切所须,并常听闻其说法。

(七)懈怠不听法戒,又称不听经律戒、不能游学戒、听法咨受戒、不听法戒、不得懈怠不听法戒。谓不应懈怠于听受经律。

(八)背大向小戒,又称不背大乘戒、不得背大向小戒、背正向邪戒。谓不得违背大乘经律,反而受持小乘、外道之经律。

(九)不看病戒,又称不瞻病苦戒、瞻给病人戒、不得不看病戒。谓若见病者,应予看护疗养。

(十)畜(蓄)杀众生具戒,又称畜诸杀具戒、畜杀生具戒、不畜杀具戒、不得畜诸杀具戒。谓不得蓄集刀杖、弓箭、矛斧、罗网等杀生之器具,否则障阻慈悲之行。

(十一)国使戒,又称通国入军戒、通国使命戒、不通国使戒、不得故作国贼戒。即禁止通敌做叛国贼。

(十二)贩卖戒,又称伤慈贩卖戒、恼他贩卖戒、不恶贩卖戒、不得作贩卖戒。谓禁止营利、贩卖六畜等,否则有损慈悲之心。

(十三)谤毁戒,又称无根谤人戒、无根谤毁罪、不毁良善戒、不得无根谤毁戒。系禁止虚构事端毁谤他人。

(十四)放火烧戒,又称放火损烧戒、放火损生戒、不辄放火戒、放火戒、不放火损烧戒。谓不妄烧山林及一切有主之物等。

(十五)僻教戒,又称法化违宗戒、不僻教授戒、不得邪僻教他戒。指应教化外道、恶人等,使其受持大乘教律。

(十六)为利倒说戒,又称惜法规利戒、贪财惜法戒、无倒说法戒、倒说法戒、不得惜法规利戒。指讲经说法之时,不得为财利之故,而颠倒经律文字之真义,以免毁谤佛法僧三宝。

(十七)恃势乞求戒,又称依官强乞戒、依势恶求戒、不横乞求戒、恶求戒、不得依势乞求戒。谓不得为自身财利、名誉之故,攀附权势,仗势强取他人财物。

(十八)无解作师戒,又称无知为师戒、虚伪作师戒、不诈作无师戒、无所知为他师戒、不得无知解作师授戒。指未通解戒律之因缘者,不得妄作他人之师。

(十九)两舌戒,又称斗谤欺贤戒、斗诤两头戒、不斗两头戒、离间语戒、不得两舌戒。谓不得造作离间他人之言语。

(廿)不行放救戒,又称不能救生戒、不救存亡戒、放救报恩戒、放生戒、不得不救众生苦戒。谓见六道众生之苦,应予放生、救济之。

(廿一)嗔打报仇戒,又称无慈酬怨戒、不忍违犯戒、忍受违犯戒、以嗔报戒。谓禁止怨仇报复,否则非但有伤慈悲、忍辱之心,复更冤冤相结,仇怨无穷。

(廿二)憍慢不请法戒,又称慢人轻法戒、下心受法戒、憍不受法戒。谓不得自恃聪明、富贵等,而轻慢先学之法师,懈怠于从其咨受经律。

(廿三)憍慢僻说戒,又称轻新求学戒、轻蔑新学戒、好心教授戒、慢心倒说戒。谓对于新学者前来咨问经义时,不得轻蔑、憍慢之。

(廿四)不习学佛戒,又称怖胜顺劣戒、不专异学戒、习学异道戒。指不学习佛教正法,反而学习异学外道之教法、仪则等,即已违背出离之要道。

(廿五)不善和众戒,又称善御众物戒、为主失仪戒、用三宝戒。指为众之主者,应以慈心消弭众人之斗诤,并善于守护三宝之物。

(廿六)独受利养戒,又称待宾乖式戒、领宾违式戒、主客同利戒、不差僧次戒。谓若有新到之客僧,先住之旧僧不应独受利养,而应礼拜迎接,供给房舍、卧具、饮食等。

(廿七)受别请戒,又称受他别请戒、不受别请戒。谓众僧若各别受请,则施主不请十方僧,如是易使施主失平等心功德。

(廿八)别请僧戒,又称故别请僧戒、自别请僧戒、别请戒、不别请僧戒。谓道俗菩萨、施主等若斋请僧众,应次第而请,始不失平等心。

(廿九)邪命自活戒,又称恶损生戒、邪命养生戒、不作邪命戒。即禁止不由正道,而以邪曲之方法营生,如贩卖女色、占卜吉凶等邪命之法。

(卅)不敬好时戒,又称违禁行非戒、诈亲害生戒、不作邪业戒。指于三斋月、六斋日等,应恭敬神、佛、长老,不行非法邪妄之事。

(卅一)不行救赎戒,又称见厄不救戒、不救尊厄戒、救赎危苦戒。谓见有外道恶人贩卖佛菩萨像、经卷、僧尼,乃至发心修菩萨道之行人等,皆应尽力救赎。

(卅二)损害众生戒,又称畜作非法戒、横取他财戒、不畜损害戒、畜非法器戒。系禁止有损慈悲之事,如贩卖刀箭等杀具、畜养猫狗、因官形势求觅钱财等六事。

(卅三)邪业觉观戒,又称观听作恶戒、虚作无义戒、不行放逸戒、斗战嬉戏戒。谓斗战、嬉戏、卜筮等,有乱正道,皆非正业,故不宜观听。

(卅四)暂念小乘戒,又称坚持守心戒、退菩提心戒、不念余乘戒、退心戒。谓若起一念二乘外道之心,即退失菩提心,故禁制之。

(卅五)不发愿戒,又称不发大愿戒、发愿希求戒、不发誓愿戒。谓菩萨应经常愿求胜事,若不发愿,则求善之心难遂,故制此戒。

(卅六)不发誓戒,又称不起十愿戒、不生自要戒、作誓自要戒、不誓坚固心戒、不发大誓戒。谓初修行者心意较弱,宜须防范,故须发十大愿,以期戒行清净;若不发十大愿,则犯此戒。

(卅七)冒难游行戒,又称故入难处戒、随时头陀戒、不入难处戒。谓修苦行乃至夏坐安居,皆不得入虎穴、蛇窟等易生危难之处。

(卅八)乖尊卑次序戒,又称众生乖仪戒、坐无次第戒、尊卑次第戒、次第戒。谓座位之次第须依尊卑次序,不可乖违仪节。

(卅九)不修福慧戒,又称应讲不讲戒、不行利乐戒、福慧摄人戒、布施受戒。谓福、慧应并修,除建立僧房、佛塔等,尚须经常读诵、讲说经律,教化众生。

(四十)拣择受戒戒,又称受戒非仪戒、摄化漏失戒、不择堪受戒、简授戒。谓不以恶心、嗔心摒弃有心受戒者,除犯七逆罪者外,皆得以导之受戒。

(四一)为利作师戒,又称无德诈师戒、恶求弟子戒、具德作师戒、为利授戒。谓不得为名闻、利养之故,贪利于弟子,讹解经律,并为之授戒。

(四二)为恶人说戒戒,又称非处说戒戒、说戒简人戒、言人说戒。恶人,此处指未受菩萨戒者,此种人徒然沉浮生死而未遇佛法僧三宝,与木石无异,若于正式受戒之前即预先为其说戒,则恐其将来受戒时,心念散漫轻忽,不知殷重。

(四三)无惭受施戒,又称故毁禁戒戒、故违圣禁戒、不故毁犯戒、破戒受施戒。谓毁犯正戒而无惭愧心者,与畜生、木头无异,为佛法中之贼,不得受施主供养。

(四四)不供养经典戒,又称不敬经律戒、不重经律戒、供养经典戒、不供养戒。谓应受持、诵读、书写、供养经典。

(四五)不化众生戒,又称不化有情戒、悲心唱导戒、不教化众生戒。谓应教化一切众生,使其发菩提心,尽受三归十戒。(四六)说法不如法戒,又称说法乖仪戒、敬心说法戒。谓说法、听法皆应遵照行仪。

(四七)非法制限戒,又称非法立制戒、不立恶制戒、憍慢破法戒。谓国王、百官不应妄设规定,限制三宝,破灭佛法之戒律。

(四八)破法戒,又称自坏内法戒、自破内法戒、爱护正法戒、破法因缘戒、令他得损恼戒。谓僧团之内,若有犯罪者,应依内法惩治,不应向白衣外人说其罪情,令遭王法惩治;否则即犯此戒,有失护法之心。

四十八轻戒与十重禁戒皆为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之心地法门,自过去七佛为始,乃至三世之诸佛、菩萨等,皆广为念诵,故国王、百官、群臣、比丘、比丘尼、善男信女等一切大众皆应受持,若常诵读、解说、书写,则得见千佛,生于人道、天中,生生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又违犯十重禁戒即构成波罗夷罪,据鸠摩罗什译之梵网经卷下第四十一轻戒经文记载,应于佛菩萨形像前忏悔,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礼三世千佛,若见佛来摩顶或见光见华等好相,便得灭罪,否则虽行忏悔亦无济于事。若犯四十八轻戒即构成轻垢罪,应行“对首忏悔”,便得灭罪。据明旷之梵网经疏删补卷下记载,应礼请可灭除恶罪之菩萨僧为忏悔主,专心发露忏悔。又据四分羯磨之六聚忏记载,对一人以上四人以下之修行僧秉陈事实、忏悔罪业之法,称为对首忏悔,依罪之轻重决定人数之多少。

此外,四十八轻戒之受戒方式又分自誓受、师师相授二种,有关之受戒方法、规定等,皆详载于鸠摩罗什译之梵网经卷下第二十三憍慢僻说戒之经文中。

可参考文献有:梵网经菩萨戒本疏(法藏)卷四、卷五、卷六、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义寂)卷下、梵网经古迹记卷下、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卷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智周)卷四、注梵网经卷中、卷下、菩萨戒义疏钞卷下、天台菩萨戒义疏见闻卷七、天台菩萨戒义记补接钞卷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纪要卷二、卷三、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