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教四门
释义

谓天台宗所立藏、通、别、圆四教,各具四种入理之门。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四种。《四教义》卷三云(大正46·729a)︰‘仰寻佛法既有四教不同,今约四教昂各有四门别︰(一)三藏教四门、(二)通教四门、(三)别教四门、(四)圆教四门。’《法华经玄义》卷八(下)云(大正33·785b)︰ ‘略示入门处者,能通教门大为十六,所通之理但是偏圆两真。前八门同入偏真,后八门同入圆真。何故偏真理一门八耶?三藏四门纡回隘陋,名为拙度。通教四门是摩诃衍,宽直巧度。门有巧拙之殊,能通为八,真理无二,所通唯一。

简介

[佛教专有名词]

四教中,藏、通二教是界内之教,俱证偏真之理,但二者巧拙各异,故有八门之别;别圆二教是界外之教,皆证中道之理,但二者偏圆各异,故亦有八门之别。

藏教之四门

证此教所诠偏真之理,有有、空等四门之不同。

(1)有门︰指观因缘生灭之有,破十六知见等而发真无漏,见偏真之理。毗昙所说即是。

(2)空门︰指禀因缘假实生灭入空之法,能破假实之惑,见空而得道。《成实论》所说即是。

(3)亦有亦空门︰说观因缘生灭之亦有亦空,破偏执有无之惑而入于第一义谛。《毗勒论》所说即是。

(4)非有非空门︰说观因缘生灭之非有非空而发真无漏。车匿所用之论属此。后二论不传于中国,上述乃依《大智度论》卷二等所述。

通教之四门

此教乃明因缘即空之理,说诸法如幻化,亦有四门之别。

(1)有门︰说善恶业果之法乃至涅盘皆如幻化,譬如镜中之像虽无实性,然其幻相应可承认。

(2)空门︰说幻化本自无实,无实故空也,如求镜中之像而终不可得。

(3)亦有亦空门︰谓诸法既如幻故名为有,幻不可得故名为空,如镜中之像见而不可见,不可见而见。

(4)非有非空门︰说幻有不可得,幻空亦不可得,即两舍也。此乃根据《大智度论》卷一等所说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之四句意而分别的,即一切实为有门,一切不实为空门,一切亦实亦不实为亦有亦空门,一切非实非不实为非有非空门。

别教之四门

亦依上述实不实等四句之意而立,但别圆二教主要说明入佛性第一义,故应依《涅盘经》辨其旨。即该经说佛性如乳有酪,石中有金,力士额珠,即是有门。若明石中无金性,乳中无酪性,众生佛性犹如虚空,即是空门。又说一切众生悉皆有佛性,从善方便而得见。另外,又说譬如乳中有酪性亦无酪性,即亦有亦无门。若明佛性即是中道,则双非两遣。譬如乳中非有酪性,非无酪性,即非有非空门。

圆教四门

至于圆教方面,证入该教所诠中道之理亦有四种入门,《摩诃止观》卷六(上)云(大正46·75a)︰

‘圆教四门妙理顿说异前二种,圆融无碍异于历别。云何四门?观见思假,即是法界具足佛法。又诸法即是法性因缘,乃至第一义亦是因缘。大经云,因灭无明即得炽然三菩提灯。是名有门。空门者,观幻化见思及一切法,不在因不属缘,我及涅盘是二皆空,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此即三谛皆空也。云何亦空亦有门?幻化见思虽无真实,分别假名,则不可尽。如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于第一义而不动,善能分别诸法相。亦如大地一能生种种芽,无名相中假名相说,乃至佛亦但有名字。是为亦有亦无门。云何非有非无门?观幻化见思即是法性。法性不可思议,非世故非有,非出世故非无,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中一切中。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岂有见思而非实法?是名非有非无门。’

盖此于圆人之入理中,乃就立法、破情、双照、双遮之别所建立。

如上所述,四教虽各立四门之别,但其中藏教多以有门为入道之门,乃至圆教多以非有非空门为入道之门。如《四教义》卷四云(大正46·731c)︰

‘但四教各明四门,虽俱得入道,随教立义必须逐便。若是三藏教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有门;通教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空门;别教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亦有亦空门;圆教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非有非空门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