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顶山庙会 |
释义 | 四顶山庙会,是指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四顶山举行的传统庙会。庙会源于碧霞元君祭祀活动。主要内容是焚香祈福,后来发展为物资交流大会。是典型的以民间信仰为主的传统庙会,是皖中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核心空间,是集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饮食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皖中地区著名的传统庙会。列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四顶山庙会 遗产级别: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文号:皖政200893号 批准日期:2008年12月4日 项目编号:Ⅹ—18 申报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寿县 历史渊源四顶山位于寿县北门外,山上有奶奶庙。 因祀“碧霞元君”,又称“碧霞元君庙”。四顶山庙会源于碧霞元君祭祀活动,确切地记载是明代的《寿州志》和清代的《风台县志》。16世纪上半叶的明嘉靖《寿州志》称四顶山庙为“东岳祠”,始供奉神妃碧霞元君。清《凤台县志》称之为“元君庙”,记述更详尽:“嘉庆十九年八月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宫。”因此,庙会有确切起始时间应为14-17世纪的明代。 关于庙会的情况,据清《凤台县志》记载:“每年三月十五焚香膜拜者远自光、固、颖、亳,牵牛鼓楫而至,云集务会,自昏达旦”。20世纪初的民国初年庙会尚盛,出城北门,沿途摊点密布。出于宗教虔诚,路边尚有卖洗脸水的,给进香人洗脸净面用。他们边喊边唱:“洗洗脸,净净面,前面就是阎王殿。”阎王殿位于山下,是上山去庙的第一站,殿内有阎王塑像。烧香人自此开始烧香上山。有诗云:“四顶高山庙接天,烟云袅袅情绵绵;河南信女敬香客,一叩一瞻到山巅。”卖香人喊唱着:“烧香敬敬神,保你头不疼;一步步,一层层,抬头就到南天门。”南天门是道空门,无神像。过了南天门,是条盘山路,群众称说盘山路,九道弯,一弯九个级,九九八十一,不足一里路就是奶奶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庙会一度终止,20世纪70年代末期,又有群众自发地于农历三月十五日上山烧香、还愿、抱娃娃,庙会逐渐兴盛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寿县人民政府因势利导,用古庙会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发展商品生产,效益较佳。会期五、七日,正会两三天,游客数十万,可谓盛况空前。 相关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孩童在山上玩耍,突遇恶狼,幸遇一少妇自北徐州经寿县回河南固始娘家,从恶狼口中救出少儿,众人纷传少妇乃九天仙女下凡,因此少妇成了除暴驱恶、佑护良善的神灵。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群众伐木凿石,在四顶山上建起了巍峨的庙宇,称之为“四顶山奶奶庙”。因奶奶救孩童是在农历三月十五日,因而定此定此日为祭祀之日(即庙会期)。 庙会内容旧时,四顶山庙会,每年三月初一就大开大门,迎接泰山奶奶娘家河南来的香客。自即日起,山上香烟缭绕,方圆数百里香客,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三月十五这一天,庙会达到高潮。山上和山脚下,到处搭起各种棚铺,形成临时的商品交易市场。出售的货物,有铜铁制品、竹木茶麻、皮张、各色什货等。还有平时买不到的笆斗、簸箕、扁担、木锨等古老的农具和花摇摇、泥老虎、小喇叭等各色土制玩具。庙前高搭戏台,拉洋片,数大鼓等各种民间传统文娱活动,热闹非凡。 庙会要一直延续到四月初八,这一天制香的师傅要在庙里举行“香匠会”,感激四顶奶奶赐予财帛,并设宴招待奶奶家河南来的香客头领,送他们登舟还乡。当天掌灯时分,关闭山门,庙会结束。 后来变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传统庙会。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1978年以后,寿县人民政府因势利导,在庙会期间举办物质交流大会,繁荣市场,促进购销,效益颇佳。 传承保护四顶山庙会是典型的以民间信仰为主的传统庙会,是皖中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核心空间。是集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饮食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皖中地区著名的传统庙会。寿县县委、县政府对三月十五传统庙会这一民间活动高度重视,按照“民间活动、政府管理”的原则,加强宣传,强化管理,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的庙会活动,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21世纪初起,从基础建设入手,引进外资企业经营管理庙会的主要活动场所——八公山森林公园和四顶山奶奶庙(后改称帝母宫),该公司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全面改造了八公山森林公园内登山道路,扩大了帝母宫大殿广场,修建了四顶山登山台阶,安装了路灯,为群众上山进香提供了便捷和安全保障。修建了四顶山道教建筑群,为防止人员过份集中起到了积极的分流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疏导下,充分体现了“民间庙会,政府管理”的原则,广大群众在安全的环境下,参加了一个文明、有序的庙会活动。对于庙会活动的有效管理,将有效推动寿县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