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
释义 | 综合概述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成立自2003年,由原来的三校的教研室合并发展为体育教研部,并于2003年拓展为体育学院。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型学院,我院尚未设置体育本科专业,但早在1996年就充分利用了四川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申报获得了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现已成为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的硕士授权点。 学院有专任教师78名,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等相对合理。现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建国五十周年“两部一委”颁发的《体育与卫生先进个人》奖章获得者2名;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者2名;教授6名,副教授38名;际级裁判员1名,国家级裁判员5名,国家级健身指导员5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此外,尚外聘了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教授8名为兼职教授。 学院目前承担着全校三万八千多名本科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学院所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全部为本科生授课,且每周课时不少于20学时。我院常年开设体育必修选项课12门,平均每学期至少开设全校性的文化素质选修课6门。且主编和参编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通用教材两部,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通用教材1部。 自编了各单项运动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12本,文化素质选修课程大纲1本,分项大纲12本。 学院下设的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自1997年正式招生至今,已先后成功培养出9届共6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者11名,占毕业生总数近20%。其余的49名毕业生全部在国家重点或一般高等院校工作,就业率达100%。 学院常年坚持教学和科研互动的理念,在一系列科研奖励措施的激励下,2002年以来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青年学术梯队的建设和体育教学的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院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有:出版教材9 部,专著5 部;完成中美合作课题1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3项,横向课题9项;在体育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4篇;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和科研成果奖36项。 其中数据为2004年数据 学院领导荣文学,男,教授,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全国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副秘长,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育伦理 志刚,男,教授,中共党员,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足协会裁委会常务副主任,四川省足球协会科研委员会常委,成都市足球裁委会委员,成都市高校体育协会副秘书长。公体课教学专长:足球。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社会体育、公共体育事业管理。 张超慧,男,教授,体育管理学、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体育事业管理、体育经济、现代体育教学。公体课教学专长:排球、篮球、羽毛球。 宫川,男,副教授,中共党员,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大学体育运动中心主任。 赵强,男,教授,中共党员,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现任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工会出席; 国家级田径裁判,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常委、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高校田径协会副主席,四川省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会秘书;研究领域:公共体育事业管理、现代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