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释义 |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以及丰富的图书和优良的设备条件,在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了 “三基地、一中心”,即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心的目标。构建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2005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准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科技园简介四川大学科技园创办于1999年12月,2001年5月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评估验收后,正式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挂牌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四川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致力于创业企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目标。采用“专业化、法人化”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源,转化科技成果,通过设立各种专业公司的方式来实现各种功能,努力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发展状况四川大学科技园经过巨大的努力,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已初步形成了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产业发展的园区环境。 引进社会资金,形成快速发展平台 科技园对四川大学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了整合,为四川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川大学与山东鲁能集团公司等合作,引进社会资金6.05亿元,共建四川大学科技园。现园内几个功能区已分别启动,初步形成了集成果孵化、企业孵化、科技产业、人才培训、技术服务支撑为一体的快速发展平台。 1)孵化区的建设已成功见效 孵化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3万余平方米,包括孵化大楼、科技创新中心和川大鲁能创业大厦。已有2.8万平方米,在建6万平方米 2)市场信息和人才培养的信息网站已初步建成。 3)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能士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已建成。 4)位于绵阳科技城的川大绵阳科技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其起步区206亩中的孵化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绵阳高新区川大金钟公司生产厂房正在建设之中。 企业孵化初见成效四川大学投入300万元孵化基金,以一批科技成果作价5187.7万元,引进社会资金,分别与天科股份、四川光耀、明欣药业、四川全兴等公司合作组建了41家科技企业,已进入科技园孵化,其中,有国家级工程中心2个,省部级工程中心4个,尚有几十家高科技企业等待入驻,企业孵化已初见成效。 例如:"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大能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四川国佳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博奥生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锐思稀土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它们均在不长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其注册资金已由最初的数十万元发展到了如今的1000万元以上,其中资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5家,5000-1000万元的有8家。其产品如川大智胜空中交通管制产品、能士NESEC安全VPN系统、新型聚铵脂医用材料及其避孕套制品、新型镧镨铈(LPC)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及人工种植牙技术等,均有广阔的市场,并已产生相当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服务体系的建立四川大学科技园建设注重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建设,学校组建的科技产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科技园的建设工作,重在构建孵化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建设技术服务体系,为入园创业企业提供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努力提高企业的孵化成功率,注重孵化新的产业生长点和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四川大学科技园已与四川管理咨询公司、四川协力管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等达成协议,为入园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商业计划、市场策划、信息咨询等服务。 鲁能集团和四川大学合作共建四川大学科技园签字仪式鲁能集团和四川大学合作共建四川大学科技园签字仪式 四川大学科技园建立了科技信息网站,为入园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科技成果信息、企业需求信息等。大学科技园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为此,科技园建立了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企业家等培训,以培养出高素质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 科技园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营造标新立异、兼收并蓄、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容忍失败、尊重个性、团结协作和宽松自由的创新创业氛围。 成都市武侯区科委以及成都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的武侯区分局分别在四川大学科技园设立了业务点,为入园的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工商、税务一条龙服务。武侯区政府责成科技园所在地望江办事处负责整治科技园周围的环境,办事处还积极协助科技园做好税务以及新企业的注册等工作。 四川大学科技园已吸引了一些咨询公司、市场策划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资产评估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服务机构入园,为园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投融资服务科技园吸引了数家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投、融资服务。迄今为止,通过各种渠道引入资金6.05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吸引大型企业集团、投融资公司融入资金2.4亿元。其中山东鲁能集团等大公司投入2.13亿元与我校组建相关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投入风险投资基金。成都高新西区等风险投资公司在科技园设立了0.26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同时成都高新西区风险投资公司还投资46.24万元参与四川大学华大制药厂的股份制改造。承担国家各类项目获得经费2.67亿元。其中川大智胜公司2.1亿元,川大能士公司等0.4亿元。学校投入资金0.63亿元 依托平台四川大学简介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 师资力量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生物学家童第周、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和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和毛英才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有30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4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126个,博士后流动站28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设有4所卫生部直属附属医院。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现有专任教师近400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39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41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和讲座教授9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 校园文化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构建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00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精品课程20门,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7篇。 科研能力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8项。2008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近年来,2名教授的研究成果相继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一、二批十大优秀成果,入选总数全国高校并列第一位。 四川大学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是全国高校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全国10个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大学之一。四川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已孵化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50余家。近年来,学校与江苏、四川、西藏、新疆等50多个省(自治区)、市和百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23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学校接受了全国上千家企业委托进行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3068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 交流合作四川大学已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欧、澳等10多个国家的33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联合建立了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同组建了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共同组建了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与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西部开发办、UNDP和世界银行共同组建了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700余万册,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4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60余万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珍藏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等,主办有42种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刊物。 发展思路与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四川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路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把四川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区的创新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把科技园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我校的技术优势和国家的需要,在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及机电一体化等五大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集团;依靠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面向社会,扩大开放,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我校的社会影响和信誉,推动同企业合作创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度较好、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孵化,使科技园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强化科技园的资本运作,利用证券市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的优良融资环境,与上市企业合作,利用其壳资源借壳上市,或运作园内企业在创业板或主板上市,募集充裕的资金,以用于科技园建设和科技企业的孵化。 发展规划四川大学科技园按"统筹规划、全面开放、以人为本、市场驱动"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市场机制与企业运作相结合,引入社会资金和中介机构,构筑完善的创新平台,使科技园真正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的辐射源。 科技园按实体园区和虚拟园区建设。实体园区分主园区和分园区。 主园区按三区五村规划建设,即科技成果孵化区、企业孵化区、科技产业区。科技产业区按产业群,分为五个产业村,即电子信息技术村、生物技术及制品村、新材料及精细化工村、环保技术及工程村和机电一体化村。 川大华西药业、 川大鲁能产业区将入驻成都高新区。 智胜软件公司、力腾软件公司等入驻武侯科技园。 川大科技园以分园区的方式向外辐射,以点带面,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川大科技园第一个分园区在绵阳国家科技城高新区建设。川大绵阳科技园由新材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和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组成。虚拟园区:不以地理边界为纽带,而以资源共享资格为纽带,联合周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形成项目源,为虚拟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共享资源。 2008年8月19日上午,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奠基仪式在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隆重举行。[6]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项目是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城的核心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新的具有标志性的科技园区。为建设该项目,四川川大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四川川大科技园(南区)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平台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448.28万元。按照规划,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将分别建成院士科技园、企业研发中心、创业中心以及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2亿元,容积率为3.81,停车位设置 1682个,预计2011年12月前竣工。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国际金融服务区的核心区,占地135.5197亩。项目由四幢高标准甲级写字楼组成。其中,A座100米,B座130米,C座100米,D座200米。高层塔楼两两成组,分为两个办公单元,每组办公单元由底层共享大堂联结,形成互相分区又互为联系的群体关系。见右图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