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释义 |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四川大学在成功实现第二次强强合并基础上,为促进人文学科与应用型社会科学的结合、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完善学科建设,实现不同学科门类交叉,优势互补而组建的新型学院。 学院简介学院照片 历史责任公共管理学院的创建恰逢世纪之初,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束之作。五年来,我院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据,以社会发展为目标,始终把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管理领域的教育、培训与咨询服务,从而推动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和谐社会作为学院光荣的历史责任。 学院资源该院所辖的部分系所历史悠久,闪耀世纪光芒。1959年创建的哲学系,1980年建立的宗教学研究所,1981年创建的档案学专业,1983年设立的图书馆学专业,1984年设立的社会学研究室,1985年开始招生的行政管理专业,这些系所的建设得到了一代代优秀学者专家的大力支持,尤其是1980年由我国著名宗教学家、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创立的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是当时国家教委批准的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的专业研究所,现更名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我国高校建国以来唯一的宗教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1999年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目前又成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支撑科研实体。 师资力量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现有教职工132名,其中教授36名,副教授38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名。 学科设置学院现设有8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专业,1个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授予点,融合哲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四个学科门类,拥有哲学、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八个学科,其中基础学科四个,应用学科四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017人,其中本科生1307人,硕士生654人,博士生56人。继续教育学生1300余人。 学院积极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学院不断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加强“品牌专业”和“优质课程”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学院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实践机会,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而且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几年来,我院学生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英语竞赛、模拟联合国等全国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现了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风采。 获得成果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7项,科研经费720.85万,出版学术著作25种,发表学术论文990篇,其中被CSSCI收录464篇,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1项,省部级奖25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图书奖1项,市、地、厅级奖37项。 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五年内已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8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0余人次,出国留学访学、讲学20人次,与加拿大UBC大学、女王大学、王子岛大学,美国杨明翰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犹他大学,英国内皮尔大学,芬兰拿赫提大学、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等20余所国外大学以及10余所港澳台地区等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 发展前景创建面向社会、特色鲜明、西部第一、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公共管理学院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我院将发挥四川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综合优势,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努力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建设成为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公共管理的重要阵地。 系部介绍哲学系 四川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59年,是中国大陆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7个哲学系之一,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四十多个春秋后的今天,四川大学哲学系因拥有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成果,而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哲学前沿学科的中心,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哲学研究、教育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哲学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汉语等研究性语言在内的初具规模的结构框架;哲学系目前有四个专业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西方哲学硕士点、中国哲学硕士点和伦理学硕士点);两个专业研究所(四川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和西方古典哲学和宗教研究所);一个专业哲学网站("思问"哲学网站)。通过数年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坚忍不拔的努力,川大哲学系在西方古典哲学、现象学、伦理学、儒学、基督教神哲学等领域的好些专题性领域,已经逐步形成了与国内同行竞争的实力。 在"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科研和办学理念的统摄下,川大哲学系逐步建成了一支业务素质优秀,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科研和教学实力扎实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多层次的办学结构、相当的办学规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研究生和本专科毕业生五千多名。这些毕业生有的在国家机关中领导一方,有的在思想领域光彩夺目,有的在市场经济中叱咤风云。 四川大学哲学系除了注重本专业人才的培养之外,还积极参与全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高,其举办的面向全校的“思问”系列讲座已经坚持了多年,共举办十余场,在学生中享有盛誉。 哲学系在岗教师共计14人,教师队伍不算庞大,但是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教师中55岁以上者1人,46-55岁年龄段者4人,45岁以下者9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硕士生导师9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的比例100%,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了50%,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 行政管理系 行政管理学科可追溯到其前身1912年创立的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政治科,解放后一度被取消,改革开放后恢复。哲学系1982年成立了社会学教研室,1984年成立了行政管理教研室,1986成立了心理学教研室,1985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专科,1986年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本科,1995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学硕士点和行政管理硕士点是西部地区最早的硕士点。在近100年的历史中,曾出现了黄季陆、杨兰荪、张世文、张绍英、张萍洲、杨伯恺、宋懋欧、刘绍虞、陈希虞、袁亚愚等一大批著名的行政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家。 1998年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合并成立公共行政与社会学系。2001年并入公共管理学院。 2005年公共行政与社会学系分组为行政管理系和社会学、心理学系(筹)。行政管理系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理论素养和现实关怀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实用分析技术的掌握,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逻辑进路和素质系统。并根据这一思路组织编写了“公共行政与社会学丛书系列”。 曾主持过或正在进行的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哲学社科重点项目、省部社科项目、福特基金项目等40余项。主要有“政府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制度”、“中国西部宗教心理与社会情绪”、“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研究”、“明清商业市场管理”、“成都市下岗女工调研”、“川西藏区社会发展大型调查”、“城市中的农民工”、“省级政府提升的对策报告”、“成都市行政审批程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研究”等。其中姜晓萍教授主持的“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建设特别是四川省、成都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上引起非常大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