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死有余辜
释义

词语解释

发音

sǐ yǒu yú gū

释义

辜:罪。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近义词

死有余责 死有余僇

反义词

功德无量、功标青史

示例

这个杀人犯,谋财害命,真是~。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相关词语

死有余责

解 释 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 处 臣嘉、臣延材驽不称,死有余责。汉·班固 《汉书》卷八十六

示 例 侯君集等传 赞曰:“侯君集位将相私谒太子,张亮养子五百人,薛万彻与狂竖谋,皆~,又何咎哉?” --《新唐书 卷九十四》

用 法 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死有余僇(sǐ yǒu yú lù )

解释:僇:通“戮”。形容罪大恶极,虽死还杀不够。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世宗废后》:“至杀无辜,污宫眷,如文臣李梦阳、内臣何文鼎辈所奏,真死有余僇。”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成语来源

故事

西汉时期路温舒对法律十分精通,对当时的律令不满。汉宣帝即位后,他上书《尚德缓刑书》,援引历史上的一系列冤狱,加上当时狱卒屈打成招的现象十分普遍,就是清官断案也会认为是死有余辜的。汉宣帝觉得很有道理就施行仁政。

详细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路温舒传》。

西汉时期,有一个叫路温舒的人,从小喜研法律,学习刻苦努力,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熟悉当时各项律令。又由于他曾当过看守和狱吏,深知监狱的黑暗。汉宣帝即位不久,路温舒给汉宣帝上了一道《尚德缓刑书》的奏疏。在奏疏里,他引古证今,歌颂德政,抨击狱吏的罪恶,望汉宣帝崇尚仁义,减少刑罚。其中有这样几句:“狱吏滥用酷刑,犯人受不了拷打,乱编口供,而审问之人不但全信假口供,并还进行诱供。上报时便想出种种办法使上级相信罪名成立。这样一来,即使像咎繇(yóu)那样公正的人听了,也会认为判处死刑还抵偿不了他的罪恶(原文“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望陛下广开言路,推行德政,减少刑罚,这样才能使国家兴盛,天下太平。”汉宣帝看了路温舒的奏疏非常称赞,不久就提升了他。

“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