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道夫·门采尔 |
释义 | 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德国油画家、版画家、插图画家,尤其以素描见长,是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在德国的代表人物。 中文名:阿道夫·门采尔 外文名:Adolph Menzel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波兰弗罗茨瓦夫 出生日期:1815-12-08 逝世日期:1905-02-09 职业:画家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丢勒之后德国最伟大的画家素描巨匠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代表 代表作品:腓特烈大帝组画,轧钢厂 个人履历阿道夫·门采尔全名“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埃德曼·冯·门采尔”(Adolph Friedrich Erdmann von Menzel),1898年获封贵族后又称“阿道夫·冯·门采尔”,但本人在多数画作上使用“阿道夫·门采尔”的签名。 门采尔是继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之后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不仅是19世纪伟大的油画家和素描巨匠,而且是版画家、粉彩画和水彩画大师。他的作品种类和题材都很广泛,多层面而深刻地表现了德国社会生活风俗,尤其是对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的描绘,为同时代的欧洲画坛所罕见,是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90岁去世时德国皇宫为他举行只有元帅将军才能享有的盛大葬礼。 人物生平1815年12月8日,门采尔生于普鲁士王国东部的工业重镇布雷斯劳,即今天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父亲卡尔·埃德曼·门采尔是一名白手起家的石版印刷工匠,因此姓氏中也不含代表贵族身份的“冯”(von)。1818年父亲创办了个人作坊,已经小有成绩,此时兼任当地女子学校负责人。门采尔12岁就展出过素描,14岁起就在作坊中帮工,很早展现艺术天才。1829年在父亲设计印刷的《普鲁士国史》插图中分担8幅石版画的创作。 1830年全家迁往新兴的首都柏林,部分因为父亲认为在柏林可以更好地拓展事业,部分因为父亲希望门采尔有机会接受学院派教育。然而1832年父亲骤然身故,门采尔毅然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照顾母亲和两个弟妹。门采尔子承父业,很快就在同业中出类拔萃,并且在工作中显露出可贵的人格特质:勤奋、自律以及责任感。 1833年艺术品交易商兼出版家路易·萨克色(Louis Sachse)为歌德的诗歌《艺术家生涯》(德文:Künstlers Erdenwallen)定制石版画组图,门采尔取得艺术上的首次成功。1833至1834年间门采尔在柏林艺术学院进修半年,但是最终失望地放弃学业,继续自学。期间门采尔结识日后的挚友和赞助人——台布工厂主卡尔·海因里希·阿诺德(Carl Heinrich Arnold),二人经常通信。1834年加入“青年艺术家协会”(德文:Verein der Jüngeren Künstler),此后两年间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历史大事记》创作12幅石版画。1837年开始尝试油画创作。1838年最终成为“老艺术家协会”(德文:Verein der Älteren Künstler)成员。1839年门采尔首次接触到英国画家约翰·康斯特勃的作品,同年接受委托,为弗朗茨·库格勒所著的《腓特烈大帝传》绘制插图,到1842年总共完成400幅。这一系列画作改变了门采尔的人生轨迹,不仅使得画家为更多人所知,也为他招揽到一些重要的客户(如普鲁士王室)和委托。 1843至1846年间门采尔为10卷本《腓特烈大帝全集》创作木板画插图200幅。1848年在欧洲1848年革命的感召和影响下,创作出《安葬三月革命烈士》,画面一直保持未完成状态。1849年开始创作腓特烈大帝生平系列油画,1850年完成名作《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的圆桌会议》,并且开始广游博览欧洲艺术胜地。同年加入文学社团“施普雷河上隧道”(德文:Tunnel über der Spree),在其中互为密友的艺术家们交换看法。1852年完成《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演奏长笛》,1853年门采尔加入王室艺术学院,1855年首度赴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期间拜访居斯塔夫·库尔贝的画室,此后又2次到访巴黎。1856年成为艺术学院教授,但是并不实际执教。同年完成油画《腓特烈大帝及随从在霍克齐战役中》,在艺术学院展出,后来移至法国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好评如潮,获得嘉奖。 1861年门采尔接受终生唯一一项国家官方委托,为威廉一世加冕礼绘制标准像。此后成为王室庆典的常客,国事活动也成为绘画主题。1873年筹建中的国家艺术画廊买下《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的圆桌会议》,随后又多次采购其他作品。1872至1875年间创作了现实主义名作《轧铁工厂》。1884年首度举办大型个人展览,1885年展览移至巴黎,与此同时柏林举行庆祝画家70寿辰的各种活动。 1905年2月9日卒于柏林。 成就及荣誉门采尔日隆的声望提升了他的社会地位,也给他带来各种荣誉,在晚年享有崇高的声誉。门采尔毕生奋斗的箴言是:“我们的命运只是攀登,达到高峰乃是下一代的事业”。 1867年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中最高等级的大十字勋章。 1875年授予国会参议员。 1885年门采尔70岁生日之际,获得柏林大学(今洪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898年获封黑鹰骑士团骑士,成为世袭贵族,自此有资格在姓氏前面加上“冯”字。 布雷斯劳荣誉市民、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荣誉院士,柏林荣誉市民,枢密院“阁下”(德文:Exzellenz)前缀头衔,法国美术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 门采尔对这些荣誉抱持日渐怀疑的态度,常常称呼他的骑士头衔完全是讽刺。 个人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轧铁工厂》,是较早反映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油画作品。他的创作题材广泛,画有历史画、风俗画及风景画等。作品有历史画《无忧宫的宴会》、《无忧宫音乐会》、《威廉一世加冕礼》,风俗画有《轧铁工厂》、《舞会晚餐》、《柏林波茨坦铁路》、《阵亡烈士葬仪图》等,他凭记忆作画画了5000余幅素描和速写,造型严谨、解剖明确、笔法刚劲、生动自如,被誉为“素描大师”。 油画《安葬三月革命烈士》作于1848年,布面油画,45x63厘米,现存汉堡艺术馆。 这是一幅纪实油画,描绘送葬队伍汇集在柏林御林广场的场景。画中死者是1848年3月18日街头巷战中牺牲的市民,3月22日烈士的183口棺木排列在德国大教堂的室外台阶上。门采尔为了记录下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在当天从卡塞尔紧急返回柏林。画面未作细节刻画,颜料流淌混合在一起,带有印象派特征,难以判定是否画家有意为之。偏小的尺幅和左下角的空白都说明这是一幅习作,但门采尔终生再未定稿。 《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的圆桌会议》简称《圆桌会议》或《波茨坦圆桌会议》,作于1850年,布面油画,1945年毁于战火。 “圆桌会议”(德文:Tafelrunde)是腓特烈大帝从1747年起在无忧宫中举办的著名定期聚会,其间冠盖云集,名流满座。与先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曾经举办的烟草聚会(德文:Tabakskollegium)不同,腓特烈格外重视与全欧洲的知识精英交换观点。画面模拟了发生在大理石厅的场景。腓特烈身着军礼服,位居正中,注视着与人辩论的哲学家伏尔泰。伏尔泰左右两侧是外交官乔治·基斯和冯·什第勒将军。腓特烈右侧依次是:法国侯爵作家达让;意大利伯爵作家弗朗西斯科·阿尔迦罗蒂,他正同伏尔泰辩论;陆军元帅詹姆斯·基斯;罗腾堡伯爵;哲学家朱利安·奥弗雷·拉·美特利,他正同普鲁士科学院院长,数学家兼物理学家皮埃尔·莫佩尔蒂交谈。 《腓特烈大帝在无忧宫演奏长笛》简称《长笛演奏会》,作于1850至1852年间,布面油画,142x205厘米,现存柏林老国家艺术画廊。 腓特烈大帝以擅长吹奏长笛而闻名,经常与臣下举办室内乐会。腓特烈站在画面中央,面前是用烛光照明的谱架,右侧是为他伴奏的宫廷乐师。出于宫廷礼仪,除去羽管键琴琴师和小提琴手之外,所有男性均站立,以示对站立演奏的腓特烈的尊重。画中所有人物均有生活原型。演奏场地是无忧宫的音乐室,至今仍然保持原状,尽管对室内细节刻画完全写实,但是音乐室实际规模要小得多,不可能容纳如此众多的乐手和听众。 《腓特烈大帝及随从在霍克齐战役中》,作于1850至1856年间,布面油画,295x378厘米,原藏柏林老国家艺术画廊,二战中下落不明。霍克齐战役发生在1758年10月14日霍克齐高地,七年战争中奥地利军队在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元帅指挥下突袭腓特烈大帝的营地,三万余普鲁士军中有九千人死伤,八万奥地利军中有八千人死伤。腓特烈遭受重大军事挫折,在来年屡战屡败,普鲁士几乎亡国。画家对军事失利未作美化,力图再现战争的残酷和紧张。画面笼罩在硝烟中,细节并不清晰,甚至看不清腓特烈本人的面容,反而只能识别前景中的几名普通士兵,因此脱离了一般的历史画,向风俗画靠近。被评论家称为“现实主义的一面旗帜”。 《轧铁工厂》俗称《现代独眼巨人》,作于1872至1875年间,布面油画,158x254厘米,现存柏林老国家艺术画廊。 画面展现了工厂生活一角。车间到处交织着铁柱、链条、传送带,穿着长皮围裙的工人有的推车,有的操着炉叉,围绕在熔炉边上紧张地进行着半机械化劳动。在右下角有几位工人抓紧时间休息,快速地吃午饭。中心的炉火照亮了整个画面的细节,令人清晰地看到钢铁森林里劳动者的能量、疲惫和辛劳。第一次以现代重工业为创作主题,描绘地狱般恶劣的工厂环境。 素描门采尔是著名的素描大师,他造型严谨,笔法生动,很有表现力。身高1.4米,由于“侏儒体型”被认为不适合参军。 书籍插图《艺术家生涯》配图作于1833年,同年在柏林出版,原稿是羽毛笔画,翻刻成石版画,共有11幅,是门采尔成名作。 《艺术家生涯》是歌德创作的叙事诗,描写一位英年早逝、身后得享大名的画家的人生历程。组图选择了画家人生的11个场景加以图解式描绘,并且在每幅画面下方用大写字母注明小标题。前10幅画为竖构图,两两组合成5页,压卷之作《身后声名》(德文:Nachruhm)独立成页。每页均加盖出版商路易·萨克色印记,标明门采尔绘图、制版和印刷。 个人其它信息有一天,一位青年画家碰到了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他当即向门采尔请教说:“尊敬的先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你能给我解决的方案吗?” 门采尔说:“什么问题?” 青年人说:“我常常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总要一年的时间。” 门采尔微微一笑说:“年轻人,你可以换着试一下。你把一天画出的画用一年时间去画,看能不能把一年的卖画时间缩短为一天。”说完,门采尔就走了。 年轻人回去之后,开始的一段时间,还总是不能把画画的速度慢下来。后来,他迫使自己耐心构思、揣摩,而且闲暇之余苦练基本功,力求每一笔下去都能传神,如果有一笔是败笔,就毁掉重画。 之后,他发现他的画风和画技有了明显提高。他试着把几年以来画出的几幅满意的作品拿出去卖,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人们纷纷称赞他的画,并且有人愿意花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下来。这之后不久,这个青年人成了当地很有名的画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