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思贤村
释义

思贤村在番禺县城东北14.5公里,属新造镇。位于新造镇东北3公里与化龙镇接壤,东北临珠江、南接化龙、西南背靠新造镇,西北紧靠广州大学城,新化公路傍村而过,村辖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思贤、大岗、山屋、沙园四个自然村组成,分为9个村民小组,共501户,本地户籍人口1513人。另有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等同名村。

1、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

概况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又名严坑。因为是严姓建造村,故名严坑。后屈姓人较多,且自称为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之后裔,为表思念先贤之意,遂按屈氏人之意愿,改名思贤。主要姓氏有屈、关、李、唐、姚。地理环境优越。

经济文化情况

思贤村共有耕地面积1661亩,村集体收入主要以土地承包款为主,总收入约80万元,另外已签订了15%预留用地合同有37亩,从而使村集体收入逐年有所增加。外出打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另外,思贤村有外籍人口约800人,大小企业17家,村民收入和村级经济均处于新造镇的中等水平。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水果;其中龙眼“中山翠玉”为当地盛产。工业有制砖厂、化工厂、酿酒厂等。民风良好,是投资的风水宝地。

作为新农村示范点,思贤村中设有思贤体育中心和思贤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内设图书馆。根据村民要求,周一至周五向村民开放。村民们崇尚体育,爱好运动,每年春节会举办篮球赛,增进感情,喜迎新春,届时会有大量村民前往观看,热闹非凡。

思贤村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和“模范单位”

历史名人

思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最有名的是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位居“岭南三大家”之首(其余二家为陈恭尹、梁佩兰)。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虽然抗清复明、弘扬民族节气始终是屈氏诗文的主旋律,但其诗文中充满着关注社会、体恤民生的情愫。有的学者指出,屈大均的诗文以爱国诗人屈原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诗圣杜甫,但又自铸伟辞,开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诗派”,形成词语璀璨瑰丽、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独特风范,将文采美、性感美与理性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文采美发自情感美,而情感美又遵循着理性美,这种完美的结合,使得他的诗文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名胜古迹

屈大均墓

屈大均墓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占地面积13530平方米,有屈大均墓、八泉亭、思贤亭等纪念建筑物,均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大均而建。墓域成梯形,前宽14.5米,后宽6.8米,边长9.8米。宝珠岗上有屈大均墓,屈大均墓位于墓域右中,高127厘米,内宽137厘米,左右墓手高83厘米。正中墓碑是青石刻字:“明屈翁山先生墓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屈大均墓表,位于墓域后方偏右,高178厘米,宽180厘米,中间嵌“屈翁山先生墓碑”。碑文为邑人吴道容所撰并书。985年,广州市、番禺县人民政府特拨款修葺,并在墓前右侧建“思贤亭”一座,内刻屈大均像。思贤亭在墓侧,距八泉亭100多米,六柱六角,飞檐,盖以琉璃瓦,中有黄文宽撰写的石刻碑记,是1984年县人民政府建立的。 位于思贤村尾的“八泉亭”,亦是民国18年(1929)建。亭为四方形,宽3.6米,高4.3米,斜顶,用水泥构制。亭中立一碑,高 1.52米,宽1.03米,上刻屈翁山线描画像,像下刻有当年县长陈樾撰书的《八泉亭记》。墓域前宽巧、后宽7米,筑有防水墙,分二级平台。原墓不封不树,后筑为半圆球形。墓域内还有其父、母、子、媳墓。1985年重修时建“思贤亭”并树碑。

科学发展观下乡活动

作为新农村示范点,思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在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式多样的开展各类活动。

在新造镇政府党政办的支持与指导下,2008年11月15日,思贤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072班合作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大型主题团日活动。在思贤村村委的带领下,行管072班成功地开展了“慰问弱势群体”、宣传普及科学发展观知识、入户调研和绿色环保创卫等四项工作。

活动过程中,思贤村村委们热情的向各位大学生介绍了当地的地理经济情况和风土人情,并引导大学生慰问小组和调研小组到各个家庭,详细地介绍各个家庭的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们与村民们进行沟通交流搭建了友善的桥梁,尽可能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最大的方便和帮助,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使村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词条编写

作为思贤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本词条由思贤村提供部分资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072班整理编写

2、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

基本概况

“思贤”是永定 下洋镇一个客家村落的名字,这里有很多人多数出外做生意。因为在外的游子们常思念家乡、并且有孝敬上祖的传统美德,所以村子命名为“思贤”。傍晚时候,炊烟袅袅,村子显得安静平和。

思贤八景

思贤村有八大景,这两首诗就是咏“思贤八景”的诗(见图)。

思贤八景之一的八角楼。

思贤八景之一的回溪。

思贤八景之一的南桥。

养殖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

这个村子平静安闲,坐拥着传奇般的土楼,有群山苍翠、有流水蜿蜒。2000年的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从此,思贤村有了一个更响亮的称呼“吴伯雄的老家”。

吴氏宗祠

吴伯雄客家乡亲介绍吴氏家庙

2000年11月21日,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偕夫人戴美玉来到吴山脚下,平生第一次站在吴氏宗祠的列祖列宗神位前祭拜时,不禁心潮起伏。他的父亲吴鸿麟,直到九十七岁高龄仙逝时内心最大的遗憾:就是终生没能回到过自己的祖籍省亲祭祖。所以,当吴伯雄完成了一系列拜祖仪式后,他眼含着热泪激动地说:“五年前,先父临终前叮嘱我一定要返乡谒祖,此事萦绕心头已久,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思贤村乡亲盼远方贵客

从福州驱车近8个小时,沿着闽西弯弯曲曲的山道,记者来到了吴伯雄的老家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这里民风淳朴,家家户户敞开大门,记者问路村民总是热情详细解答,甚至冒昧到一户人家借用洗手间,村民都热情邀请记者留下吃晚饭。

据了解,思贤村地处闽粤交界处,自吴氏始祖吴纲公五百年前于此开基以来,今已有吴、张、罗、郑等姓一千五百多人聚居,许多乡亲旅居海外。吴伯雄的曾祖父胜昌公就在1851年5月携妻儿自汕头去台,传至吴伯雄已是第四代。

闽台两地虽仅隔一道海峡,百余年间吴伯雄祖上却与家乡多是音信全无。直至一九九五年吴伯雄兄长吴运雄低调返乡祭祖,五年之后吴伯雄也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才又重新牵起了思贤村与台湾的情缘。

沿着欢快歌唱的小溪蜿蜒向前,直通向思贤村的吴氏宗庙——崇德堂。一路上,彩旗飘扬、彩球高挂,红色的拱门,红色的条幅,粉刷一新的校园,这一切都昭示着家乡宗亲的热情。

据介绍,崇德堂始建于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1989年拆旧重建,1994年竣工。据永定吴氏族谱记载,吴伯雄祖上于北宋天圣年间由入闽始祖承顺公开基,而思贤村的开基始祖则是念纲公。吴伯雄曾祖父吴胜昌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迁台。

吴族崇德堂前绿草如茵,草地上有一个红色地毯铺就的台子,吴伯雄应邀题赠“敬宗绍德”四字烫金匾额高挂在吴族崇德堂里,格外引人注目。

今天吴伯雄将偕夫人在吴族崇德堂祭祖,吴伯雄和夫人戴美玉是主祭,吴伯雄的宗亲吴东生则是四位陪祭之一。祭品有水果、发粄(客家的一种糕点)等。祭祖之后,吴伯雄将在草地上发表简短讲话。

在思贤村,记者看到焕然一新的吴族崇德堂和思贤小学,“这是我们刚刚粉刷修葺的,墙壁粉刷了三遍,中国自古有用粉刷墙壁欢迎客人的传统,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我们家乡人对吴伯雄的欢迎。”吴东生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