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斯特凡·安德烈 |
释义 | 人物斯特凡·安德烈 Stefan Andrei(1931年3月22日——) 前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常设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副总理。无产阶级政治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冷战时代罗马尼亚杰出的外交家。 政治生涯1931年3月22日出生于奥尔特尼亚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44年就读于克拉约瓦的“迪米特里·斯图尔扎”高级中学。1948年起先后就读于水电工程学院和布加勒斯特经济学院。1956——1964年任布加勒斯特水电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建筑工程师。 1953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1959——1960年任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1948——1965年称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国际部长,1960——1965年任罗马尼亚全国学生联合会国际委员会主任。1965年4月——1972年4月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国际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 1969年10月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72年4月晋升为罗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主观国际问题。1973年兼任罗共中央对外联络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1974年4月起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罗共十一大当选为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常设局委员。1978年3月28日解除中央书记职务,调任外交部长。1979年11月罗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常设局委员。1984年11月罗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85年11月8日解除外交部长职务,改任中央书记兼中央经济和社会活动工人监督委员会主席。同年12月当选为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执行局副主席。1986年9月当选为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87年10月5日解除中央书记职务,改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副总理,主管外贸工作。同年11月兼任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主席和常驻经济互助委员会代表(经互会执行委员会成员)。1988年9月因“苏利纳港存放化学废料事件”受到警告处分。1989年11月罗共十四大仍当选为中央候补执委。 外交家斯特凡·安德烈是罗马尼亚杰出的外交家,1972——1989年间先后担任主管外交工作的中央书记、外交部长和主管国际贸易的副总理兼常驻经互会代表,长期领导罗马尼亚外交战线,积极贯彻执行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东欧戴高乐主义”外交方针和路线,为制定捍卫民族独立和与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做了大量工作。 斯特凡·安德烈在20世纪70~80年代一直活跃于外交舞台,多次代表罗马尼亚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中国、印度、日本、苏联等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打交道。由于其出色的外交才干和组织能力,使罗马尼亚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有一种独特地位。制定了推动苏联-中国的“政治和解”、支持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进程”、罗马尼亚和联邦德国、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与莫斯科保持距离的外交政策。 安德烈多次作为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1975年赫尔辛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980年马德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984年斯德哥尔摩欧洲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和裁军会议等。 斯特凡·安德烈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一直试图减少对苏联的依赖,加强罗马尼亚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几内亚、加蓬、安哥拉、赞比亚、莫桑比克、布隆迪、苏丹和扎伊尔等非洲国家建立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1985年11月他的外交部长职务被免除,改由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的亲信担任,他则改任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中央书记,后又担任负责外贸的副总理。 安德烈深得尼古拉·齐奥赛斯库的赏识和重用,1974年11月——1984年11月任罗共中央常设局委员达十年,是唯一一位以中央候补执委(相当于政治局候补委员)身份进入常设局(相当于政治局常委)的罗党政高级领导人。他还是尼库·齐奥塞斯库(齐奥塞斯库的次子和接班人)的私人顾问。 斯特凡·安德烈自1971年起四次访问中国。 剧变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后,斯特凡·安德烈作为齐奥塞斯库共产主义政权的重要领导人,于1990年被逮捕,1991年12月被宣布无罪释放。1992年4月再次入狱,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尽管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执政当局所指控的参与“种族灭绝”、“屠杀六万人”和“破坏国民经济”的罪名未获得检察官的支持,但安德烈依然被关押了两年零六个月,1994年3月扬·伊利埃斯库总统签署特赦令后,斯特凡·安德烈获释出狱。 荣誉斯特凡·安德烈曾荣获“八·二三”勋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