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斯杜敦尼查修道院
释义

斯杜敦尼查修道院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克拉列沃市。它是塞尔维亚最初几代国王的陵墓、塞尔维亚东正教的中心和民族文化的象征。这里保存有 13世纪的圣母教堂壁画和 14 世纪国王教堂壁画,是拜占廷绘画艺术的代表作。1986 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修道院矗立在一片森林中的宽阔空地上,斯杜敦尼查河在森林中流过,修道院由此而得名。高大挺拔的落叶林和松柏林覆盖着周围三座山峰 80%的山坡,风景秀丽。

背景

斯杜敦尼查修道院建于 1183 年,最初是在一块直径 115 米的圆形场地内草建。当时的修道院沿圆形围墙修建了僧侣餐厅和居室,并在中央部位设立了几座礼拜堂,后来修建了圣母大教堂。作为奈曼宁王朝的墓地,几个世纪以来,斯杜敦尼查修道院在塞尔维亚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其影响的增大,以后不断有人对其进行扩建,最终形成了修道院和教堂林立的宗教中心及圣地。

修道院布局

这些建筑包括在圣母大教堂南面修建的一些小教堂:圣尼古拉教堂、圣胡安教堂、圣安娜教堂、圣华金教堂,以及 1314 年竣工的著名的国王教堂。同时,在院外的山上还建起了还愿祠、祈祷室和归隐堂。如今,斯杜敦尼查的两座最重要的古迹——圣母教堂和国王教堂的砖木建筑和圣母教堂的大理石围墙均完好的保存着。其中圣母教堂建筑形式很有特点,大门修成圆弧形,与圆形地基对应。方形大厅上竖立着穹形塔楼,塔顶制成花瓣形,别具一格。教堂周围的大理石建筑材料,也因氧化作用表面泛起了桔红色的锈纹。

教堂珍藏

斯杜敦尼查修道院是名副其实的 13 世纪绘画博物馆,其中突出的有圣母教堂中殿和礼拜堂(公元 1208~1209 年)的壁画,圣母教堂南礼拜堂(公元1233~1234 年)的壁画,国王教堂的壁画和圣尼古拉小教堂的壁画。圣母教堂中的壁画是来自希腊的画匠所画,而国王教堂内珍藏的是米歇尔和尤迪蒂乔斯最精美的壁画作品。一组完成于 1314 年后不久的圣母生平壁画,被公认为拜占庭代表作之一。

斯杜敦尼查修道院除了有一批被称为“拜占庭时期的重要而珍贵的绘画之外,还保存有 100 多件价值连城的珍宝。更值得一提的是,塞尔维亚历史上第一部塞尔维亚文文学作品也是在此修道院问世的,而从拜占庭分离出来的塞尔维亚教会同样也是在这里诞生并发展壮大的,因此它成为塞尔维亚民族文化的象征。

建筑风格

由于东欧各国的教堂以正教(注:东欧大部分地区信仰东正教,(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波兰例外)。亨廷顿在他的文明冲突论中提出西欧与东欧的分别在於是否信仰东正教,因此希腊应算是东方国家。前南斯拉夫地区也有部分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的拜占庭风格(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原穹顶。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艺校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居多,你可以参考俄罗斯的瓦西里大教堂(葱头),所以哥特建筑(当然包括旧的哥特)兴起到到15世纪时期巴洛克建筑兴起,拜占庭风格还是居多。

捷克人骨教堂

捷克人骨教堂(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 ),位于布拉格以东约70公里的小镇Kutna Hora,建于14世纪,其外表是看似十分普通的哥特式建筑造型,但内部的装饰却都是用人骨做成的,因此这里与其说是教堂,倒不如说是“人骨博物馆”。

名字由来

一名曾到耶路撒冷朝圣的修道院院长把带回来的泥土撒在地上,自此,名门望族都以身后能葬于此地为荣。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和15世纪的战争,令这块3500平方米的空地上,竟出现了3万多个坟墓!16世纪时有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状,由于骸骨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人骨教堂的诞生。教堂里的天花板、墙壁上尽是人骨串成的装饰品。据统计

,这些饰品大约用掉一万具尸骨。神学家表示,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所以“人骨装饰品”不值得大惊小怪。人骨教堂很小,两三分钟已可走完。但那别出心裁的人骨艺术,却不由得让人驻足细赏。只见4万副经过消毒和筛选的骨头,大小相同,被细致地用来砌成烛台、祭坛、圣杯、门楣、拱门、吊饰甚至十字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教堂正中央那盏由人体各部分的骨骼造成的“人骨吊灯”——以腿骨组成主架,下颚骨串成挂帘,主架又分成8个腿骨灯架,撑着一块块排成圆形的盆骨,上面又各自端着一颗充当烛台的头颅,外形独特,又仿佛附着死者的灵魂,邪恶诡异中带着点慑人心髓的华丽。

布局

教堂入口处有用120多块人骨做成的蜡台,天花板上铺的是四肢骨,墙壁上的花毯也用人骨装饰,神坛由不同大小的人骨堆砌而成,图案则由肋骨镶嵌。在这里四处可见十字架、王冠、垂带等装饰,均由各部位的骨头拼凑而成。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骨骸均是成年男人的,而且上面有钉眼和被刀剑刺过的痕迹。这座“人骨博物馆”,平时警戒森严,只有星期日才对外开放。累积这么多的遗骨,都是拜圣土之赐。13世纪的Sedlec地区修道院长亨利,衔波希米亚国王奥克塔文二世之命,前往圣地耶路撒冷,所带回来的一把泥土就撒在教堂周围的墓园里,认为埋骨于圣土就可上天堂的信念,吸引了波希米亚地区,甚至中欧富豪纷纷将此地视为身后最佳福地,Seldec因而远近驰名。后来的黑死病、胡斯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墓园的规模也因此扩大。15世纪间,受限于墓园胃纳,修道院计画另外兴建一座礼拜堂来容纳百多年来荒废的遗骨,这项令人毛骨悚然的任务一开始是交由一位半盲的僧侣来执行,1870年间,一位受雇于Schwarzenberg家族的木刻师傅,Rint开始将人骨排列成各种图案,其中包括Schwarzenberg的家徽与Rint自己的签名。

走下阶梯,迎面而来的是一盏超级豪华的人骨吊灯,以及由四座小小的骷髅尖塔组成的巴洛克式的祭坛。站在大灯下往上一看,乖乖的不得了,屋顶竟也有一串串的头骨装饰,一个个的脸骨都是往下,看遍了两个世纪来的游客,也看遍了世间的变化无常。

殿堂的四周有四座都是骷髅及大骨堆砌而成,类似灶的建筑,每一座大概都有上千上万人吧!代表着众多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有资格面对上帝的冠冕宝座,一直到死也没有区别。洞内点上昏黄的烛光,洒在雪白的人骨上,仿佛有一股阴森凄惨的冷风吹过……其余还有用骨头排列成的帘幕、十字架、教皇用的皇冠等等。

比尔坦防御教堂

罗马尼亚建于15-17世纪的比尔坦教学是罗马尼亚中部的要塞式教堂。15世纪初期作为商业中心,比尔坦空前地繁荣。至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比尔坦作为要塞城镇成功地抵御了强敌,因而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

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

是匈牙利全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教堂。堂主圣坛上的大幅画是名画家蒂齐奥诺·阿苏姆名作的复制品,他的原著在威尼斯的弗朗伊教堂中。复制品由米切洛盖罗格利戈勒蒂绘制,中央园顶边上的神父壁画是路德维莫洛绘制的。一五零六年,鲍科茨托马什主教在当时中世纪大教堂的地下园厅里完成了墓室的奠基工作。据文艺复兴晚期的杰出建筑师、画家和艺术作家吉欧戈沃绍里考证,礼拜堂内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圣坛是米切洛盖罗的一位同事菲费路茨制作的。但最新考证又认为,费欧赖蒂努什也参与了,四周红色大理石雕刻是他的作品。城堡礼拜堂的拱顶及其得体的内部装饰表明了法国早期哥德风格的影响。礼拜堂结实的侧面墙建成耳房形,里面传道者的画像是后来十四世纪中叶绘制的。

土耳其人入侵后把礼拜堂改建为清真寺,雕像被打碎,把浮雕也搞得残缺不全。但这座壮观教堂的本身还是熬过了土耳其人的攻击,成为城堡山上唯一的一座教堂。鲍克亚诺什把一千六百多块雕塑碎片重新复原在大教堂内。中央圆顶是在修复的过程中新建的,国王的雕像是皮特罗德维多瓦在一八七五年制作的。教堂尽管后来有过不少增补、扩建,但鲍克设计的礼拜堂仍然是匈牙利文艺复兴建筑艺术中最有声望的作品。它同时还表明当时意大利和匈牙利贵族之间的关系非常活跃,这一点从维榭格拉德和佩奇的教堂艺术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庄严典雅的大教堂用巨大圆柱和高耸的中央圆顶从正面迎接从多瑙湾来的游人,后面面向多瑙河的一侧从河上和河的对岸看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埃斯泰尔戈姆大教堂附近还可以看到匈牙利部落首领阿尔巴德时代城堡的遗址。从十世纪末开始建造、一百年以后又重新加固过的大公-国王官邸在一一八零年被拆掉,在这里修建了巨大的城堡主塔和主教官邸的厢房。从雕刻作品可以看出当时匈牙利同德国和意大利的密切关系,但从一一九零年起也可以看到明显的法国的影响。

马加什教堂

细观察马加什教堂(Mátyás Templom ),可以发现这个外观属新歌德式的教堂,其实蕴含了匈牙利民俗、新艺术风格和土耳其设计等多种色彩,特别是一旁的白色尖塔和彩色屋顶,为整个教堂增加了些许趣味和生动,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和壁画,更是不能错过的重点。马加什教堂原本是布达圣母教会,后因匈牙利国王马加什在此举行婚礼而改名,也是匈牙利国王加冕之处。

13世纪迄今多次修整,经历改朝换代的时代变迁,使马加什教堂从最早的天主教堂,在土耳其占领时改为回教寺院,之后又加入了巴洛克和新哥德风味,因而成就现在深具特色的教堂,教堂内不定时会举行音乐会或教会活动。教堂外三位一体广场上的纪念柱,是18世纪这里的旧城居民,为了纪念18世纪黑死病的消除而设立的,也是游客聚集歇息之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9: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