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箐村 |
释义 | 1 云南省梁河县遮岛镇水箐村水箐村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遮岛镇,地处遮岛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十分不方便,距县14公里。东邻大厂乡,南邻芒东镇,西邻芒东镇,北邻遮岛。下辖五棵树、李家巷、下三巷、下排等10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44人。全村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1719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85.5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包谷、甘蔗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5438亩(其中:水田1465亩,地3973亩),人均耕地2.37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1652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84.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47亩,主要种植草果、茶叶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023.1亩,其他面积1835.34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575户,共有乡村人口2330人,其中男性1193人,女性1137人。其中农业人口2291人,劳动力143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126人,其中:傈僳族80人,景颇族17人,其他民族2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98人,参合率96%;享受低保38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卫生所面积为9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4公里。该村未建有公厕,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个,人畜混居的农户369户,占农户总数的64%。 ◎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37户通自来水,有23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1%)。有575户通电,有10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7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7%和4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81户(占总数的66%)。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但交通十分困难,晴通雨阻;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4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拖拉机14辆,摩托车3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65亩,有效灌溉率为2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46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4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8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70户。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但还存在饮水困难;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0个自然村已通路,但晴通雨阻;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视,但用的是电视接收器,不是有线电视;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但都是移动电话;无自然村已通路灯。有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2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6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 ◎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8982平方米,拥有教师19人,在校学生222人,距离镇中学17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22人,其中小学生222人。全村建有1个文化活动室,未建有图书室、业余文娱宣传队。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1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其中男党员55人、女党员6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组成。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共有团员86人。2005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云岭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 ◎ 农村经济200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5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34万元,占总收入的39%;畜牧业收入378万元,占总收入的44%(其中出栏肉猪698头,肉牛83头,肉羊72头,肉鸡2136只);无渔业收入;林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2%;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4%;工资性收入51万元,占总收入的6%;其他收入37万元,占总收入的5%。农民人均纯收入1702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44人(占劳动力24%),在省内务工268人,到省外务工76人。 2 云南省宜良县狗街镇龙保村委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龙保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狗街镇南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龙保村委会4公里,距离狗街镇7公里。国土面积有0.11平方公里,海拔172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降雨量8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30亩(其中:田10亩,地20亩),人均耕地0.6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90亩;草地20亩;其他面积3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4户,人口48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22人。其中农业人口46人,劳动力29人。该村以汉、彝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8人,彝族8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人,占人口总数的2.7%;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6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镇卫生院7公里。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13户通自来水。有1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2.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户(分别占总数的53.9%和53.9%)。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镇集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亩,有效灌溉率为33.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6.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8亩。 到2008年底,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龙保小学完小,中学生到狗街第一中学就读。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小学校5公里,距离中学7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人,其中小学生3人,中学生2人。 ◎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55.6%;畜牧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33.3%(其中出栏肉猪29头,肉牛3头,肉羊27只);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5.6%;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5.6%。农民人均纯收入3708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0.07%),在省内务工2人。 3 云南省富民县永定镇瓦窑村委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镇瓦窑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永定镇西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村委会3.5公里,距离镇4公里。国土面积73.5亩,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5人。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以种养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3.5亩(其中:田地43.5亩),人均耕地0.75亩,主要种植包谷等作物;荒山、荒地30亩。 ◎ 基础设施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无路灯。据有关资料显示,全村有19户通自来水,有1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0户(占农户总数的5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占总数的42%)。该村到乡镇道路为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3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9户。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22户,共有乡村人口65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31人。其中农业人口65人,劳动力35人。该村以苗族为主,其中苗族60人。 到2009年底,该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4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永定镇小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永定中学。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小学校6公里,距离中学5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4人。 ◎ 农村经济200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8.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8万元,占总收入的67%;畜牧业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33%(其中出栏肉猪45头,肉牛3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 4 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逸圃村委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中枢镇逸圃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中枢镇南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逸圃村委会7.00公里,距离镇政府19.00公里。国土面积5.39平方公里,海拔1,880.00米,年平均气温14.50℃,年降水量950.00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35人,农民收入以种植烤烟、包谷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595.63亩(全部为地),人均耕地0.94亩,主要种植烤烟、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5,646.00亩;荒山、荒地1,594.00亩,其他面积246.0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68户,共有乡村人口633人,其中男性315人,女性318人。其中农业人口633人,劳动力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苗族12人,回族8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3人,占人口总数的6.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70人,参合率90%;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7公里,距离镇卫生院7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生活排水通畅。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无路灯。全村有80户通自来水,有88户饮用井水。有168户通电,有10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5.85%和65.8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户(分别占总数的70.73%和21.34%)。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1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建有小水窖15口。 到2008年底,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5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6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大逸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逸圃中学。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小学校7.00公里,距离中学7.00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7人,其中小学生25人,中学生12人。 ◎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5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4万元,占总收入的81%;畜牧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8.7%(其中出栏肉猪541头,肉牛26头,肉羊166头);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45%;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工资性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2%。农民人均纯收入2961元,农民收入以烤烟、包谷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1人(占劳动力的6.1%),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5人。 5 云南省牟定县凤屯镇飒马场村委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凤屯镇飒马场村委会,属于山区。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村委会5公里,距离镇5公里。国土面积2.53平方公里,海拔222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水量76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该村辖2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8人。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46.35亩(其中:田151亩,地295.35亩),人均耕地1.7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6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7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6亩,主要种植梨、桃、李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7.3亩;荒山、荒地356.8亩,其他面积1360.7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63户,共有乡村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36人,女性124人。其中农业人口259人,劳动力168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彝族、汉族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8人,汉族228人,其他民族1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1人,占人口总数的11.7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5人,参合率86.87%;享受低保1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凤屯镇卫生院,距离飒马场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凤屯镇卫生院20公里。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63户通自来水,未通有线电视;有6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8.1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2户,分别占总数的98.14%和98.14%。 该村到凤屯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5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3户,建有小水窖5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1亩,有效灌溉率为33.8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5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8亩。 到2006年底,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全村6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飒马场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凤屯中学。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小学校5公里,距离中学20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2人,其中小学生18人,中学生4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设党小组2个,党员总数14人,党员中男党员10人,女党员4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14人。 ◎ 村务公开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6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2亩,一事一议筹资额2331元(人均9元),一事一议筹劳675个(劳均4个)。 ◎ 农村经济2006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1.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4万元,占总收入的66.26%;畜牧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18.4%(其中出栏肉猪228头,肉牛28头,肉羊99头);林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12.27%;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1.23%;工资性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1.84%。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人占劳动力的5.79%),在省内务工9人,到省外务工6人。 6 云南省马龙县月望乡松溪坡村委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月望乡松溪坡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东南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村委会3.00公里,距离镇11.00公里。国土面积3.37平方公里,海拔2,140.00米,年平均气温12.10℃,年降水量980.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洋芋、包谷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5人。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647.00亩(其中:田191.00亩,地456.00亩),人均耕地1.77亩,主要种植烤烟、洋芋、水稻、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2,1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74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1,322.00亩;荒山、荒地838.00亩,其他面积90.0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90户,共有乡村人口365人,其中男性176人,女性189人。其中农业人口365人,劳动力187人。该村人口均为汉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人,占人口总数的3.2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2人,参合率66.3%;享受低保1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月望乡卫生院,距离松溪坡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月望乡卫生院11公里。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70户,占农户总数的77.78%。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90户通自来水,有11户饮用井水;有9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8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4.4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户,分别占总数的66.67%和66.6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2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91.00亩,有效灌溉率为29.5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91.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2亩。 到2006年底,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水箐小学、松溪坡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月望中学。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小学校3.00公里,距离中学11.00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5人,其中小学生40人,中学生15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7人,党员中男党员5人,女党员2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4人。 ◎ 村务公开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财务、农民负担、涉农政策等。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47.00亩。 ◎ 农村经济2006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6.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5.00万元,占总收入的47.87%;畜牧业收入35.00万元,占总收入的37.23%(其中出栏肉猪210头,肉牛0头,肉羊85头);林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1.06%;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5.00万元,占总收入的%;工资性收入8.00万元,占总收入的8.51%。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人(占劳动力的5.48%),在省内务工20人。 7 云南省腾冲县界头乡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界头乡,地处界头乡北面,东邻大营村,南邻界明村,西邻西山村,北邻明光乡,到乡政府所在地的道路为砂石路,交通不方便。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辖周家坟、河平子、徐家岭、下矿山、大岭干、水箐、上矿山、袁家寨八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8.1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7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烤烟农作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以种植烤烟为主。◎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397亩(其中:水田183亩,旱地1136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主要种植包谷、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0155.7亩,其他面积5700亩。有铁矿等矿产资源。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69户,共有乡村人口844人,其中男性428人,女性416人。农业人口841人,劳动力534人,从事第一产业475人。该村以汉民族为主,828人;少数民族16人,其中白族14人。傈僳2人。按教育程度统计,全村人口大专以上33人,中学267人、小学41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人,占人口总数的12%;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169户,共844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34人、五保户11户。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界头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3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村委会距离界头乡卫生院15公里。 ◎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电话,通路,无路灯。全村有102户通自来水,67户饮用井水,分别占农户总数的60.4%、39.6%;有16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6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8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4.7%和94.7%。 该村到界头乡道路为砂石路,交通不方便,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土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乘车地点)。全村共拥有汽车7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150辆。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0户,有3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169户。 ◎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拥有教师5人,在校学生108人,距离桥磁头中学4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64人,入学率100%,其中小学生人数108人,中学生人数56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6人,其中党员总数中男性24人、女性2人。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43人。 ◎ 村务公开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黑板报形式公开,公开的项目有收入和支出、明细帐。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16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19亩,有固定资产29.84万元,集体有收益5.18万元。 ◎ 农村经济2009年,该村经济总收入26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2元,占总收入的49%;畜牧业收入48万元,占总收入的18%(其中出栏肉猪1300头,肉牛700头,肉羊550头);林业收入21万元,占总收入的8%;二、三产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6%;工资性收入21万元,占总收入的8%。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人(占劳动力的4%),到省外务工12人。 8 云南省个旧市锡城镇新冠村委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锡城镇新冠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锡城镇西南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锡城镇10公里,国土面积有1.2平方公里,海拔1920米,年平均气温15℃至16℃,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宜种植包谷、水果等农作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84人。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第三产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260.5亩(其中:旱地260.5亩),人均耕地0.56亩,主要种植包谷、水果等作物;拥有林地158.2亩,荒山、荒地138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126户,共有乡村人口465人,其中男性219人,女性246人。其中农业人口448人,劳动力369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87人,彝族63人,其他民族15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5人,占人口总数的17.3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65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锡城镇卫生院,距离新冠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锡城镇卫生院1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 ◎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26户通自来水;有126户通电,有11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7.3%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4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0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95.2%。 该村到锡城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共拥有汽车42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4辆。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36户。 到2007年底,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有8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于水箐小学,中学生就读于个旧十四中学。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小学校舍面积2400平方米,教师4人;距离个旧十四中学10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0人,其中小学生26人,中学生24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设党支部2个,党员总数14人,党员中男党员9人,女党员5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5人。该村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方式公开,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政策规定,重要的公共事务,财务收支,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以及租赁,集体基建项目投资和招投标,计划生育,救灾救济,优抚政策,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1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60.5亩,一事一议筹资额50000元(人均115.74元),一事一议筹劳130个,集体总收入0.22万元,有固定资产26.44万元,集体有收益收入15.2万元。 ◎ 农村经济2007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19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20万元,占总收入的4.43%;畜牧业收入140万元,占总收入的2.69%(其中出栏肉猪816头,肉牛15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4830万元,占总收入的93.6%;农民人均纯收入7750元。 9 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金江村委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乡金江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涛源乡西北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金江村委会4.00公里,距离涛源乡6.00公里。国土面积0.66平方公里,海拔1,170.00米,年平均气温21.50℃,年降水量605.00毫米,适宜种植龙眼、甘蔗、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5人,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514.00亩(其中:田171.00亩,地343.00亩),人均耕地2.70亩,主要种植龙眼、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3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8亩,主要种植龙眼等经济林果;草地50.00亩;荒山、荒地120.0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86户,共有乡村人口305人,其中男性155人,女性150人。其中农业人口305人,劳动力18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305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44人,参合率8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涛源乡卫生院,距离金江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涛源乡卫生院4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73户,占农户总数的84.9%。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60户通自来水,有4户饮用井水;有2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0.2%;有86户通电,有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34.9%和87.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分别占总数的18.75%和18.75%。 该村到涛源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15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71.00亩,有效灌溉率为33.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71.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6亩。 到2006年底,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到金涛小学就读,中学生到涛源中学就读。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金涛小学4.00公里,距离涛源中学4.00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人,其中小学生10人,中学生3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4人,党员中男党员3人,女党员1人。该村共有团员25人。 该村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8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84.00亩;一事一议筹资额7,500.00元(人均24.59元)。 ◎ 农村经济2006年,该村经济总收入70.3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4.50万元,占总收入的77.5%;畜牧业收入15.80万元,占总收入的22.5%(其中出栏肉猪220头,肉牛89头,肉羊260头);工资性收入10.00万元,占总收入的14.2%。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6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人(占劳动力的11.1%),在云南省内务工10人,到云南省外务工10人。 10 云南省江川县雄关乡窑房村民委员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雄关乡窑房村民委员会,位于雄关乡东北边,到乡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雄关乡7公里,海拔1850米,年平均气温15.6℃,适合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20亩,人均耕地1.1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40亩。全村有农户53户,农民收入以种植烤烟为主。该村发展的重点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攻固烤烟、萝卜优势产业,发展蔬菜种植规模。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耕地总面积220亩(其中:田60亩,地160亩),人均耕地1.15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等作物。经济林果地40亩,主要种植桃、梨等作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53户,共有201人,其中男92人,女109人。农业人口总数为197人,劳动力总数18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76人,外出务工人数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98人,其他民族3人。 截止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1人,享受低保人数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51户,共计201人,参合率99%。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窑房村民委员会所和雄关乡卫生院。窑房村民委员会卫生所面积为11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设在距离该村5公里的窑房村委会,该村距离雄关乡卫生院5.3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 ◎ 基础设施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53户在饮用井水,都存在饮水困难;有53户已通电,有52户已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该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水泥路面。全村共有14户农户建有沼气池,装有太阳能农户7户,建有小水窖75口。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14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的6户,还有3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截止2008年底,该村拥有拖拉机31辆,摩托车9辆。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适龄儿童在窑房村委会小学就读。据有关资料显示,窑房村委会小学校舍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教师14人。该村距离窑房村委会小学5公里,距离雄关乡中学5.3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42人,其中小学生人数35人,中学生人数7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总数7人,党员中男性6人,女性1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5人,60岁以上的2人。全村共有团员7人,建有团支部1个。 ◎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经济总收入25700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4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1%;畜牧业收入5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9%;林业收入6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3%。外出劳务收入20000元。农民人均总收入8218.75元,人均纯收入4430元。 11 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习朗村委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习朗村委会,位于期纳镇西南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期纳镇19公里,海拔1360米,年平均气温20℃,适合种植甘蔗、玉米等农作物。全村有农户23户,农民收入来源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耕地总面积53亩(其中:田13亩,地40亩),人均耕地0.6亩,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23户,共有87人,其中男47人,女40人。农业人口数为86人,劳动力总数52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口52人。该村以傈僳族为主,全村87人全部是傈僳族。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更多的农户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止2006年底,该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20户,共计78人,参合率89%。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白土坡村卫生所和期纳镇卫生院,白土坡村卫生所面积为3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距离该村4公里。该村距离期纳镇卫生院19公里。 ◎ 基础设施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土路。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23户还在饮用井水,有2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建有小水窖5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亩。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居住为主,有1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的住房,还有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小学设在白土坡村,距离白土坡村小学4公里,距离期纳镇中学20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人,其中小学生4人,中学生2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党员1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全村有团员2人。 自2000年村级制度改革,实行村民自制后,该村村委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村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村民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完善了各项制度,促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 农村经济2006年,该村经济总收入7万元,其中:种植业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1.4%;畜牧业收入1.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1.4%。农民人均总收入814元,人均纯收入510元。 ◎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水、电、路、电视、电话都未通,居民与外界联系较少,群众生活困难,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争取上级政府支持,解决全村的水电路问题,发展壮大畜牧业。 12 云南省凤庆县凤山镇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地处凤山镇边,东邻红塘村,南邻董扁村,西邻安石村,北邻大寺乡岔河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凤山镇政府所在地10.00公里,距凤庆县县城10公里。该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80人。全村国土面积11.16平方公里,海拔2,000.00米,年平均气温16.50℃,年降水量1,330.90毫米,适合种植茶叶、核桃等农作物。该村农民收入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811.00亩(其中:田519.00亩,地1,292.00亩),人均耕地0.90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4,85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70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4.80亩,主要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70.0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518户,共有乡村人口2034人,其中男性1085人,女性949人。其中农业人口2022人,劳动力125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27人,参合率95.3%。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凤山镇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2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凤山镇卫生院1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52户,占农户总数的10.04%。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506户通自来水,有12户饮用井水;有51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9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4.7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7户,分别占总数的59.85%和39.96%。 该村到凤山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10.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9辆,摩托车5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19.00亩,有效灌溉率为28.6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8.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1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6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户。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7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9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874.00平方米,拥有教师9人,在校学生182人,距离凤山镇中学10.00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40人,其中小学生182人,中学生58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5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其中男党员5人。村委会由村支书、村主任、副主任等组成。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20人。 ◎ 村务公开该村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出黑板报、召开会议方式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1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811.00亩;集体总收入4.40万元,有固定资产19.90万元,集体有收益收入4.20万元。 ◎ 农村经济2006年,该村经济总收入507.8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20.70万元,占总收入的58.98%;畜牧业收入29.10万元,占总收入的5.35%(其中出栏肉猪434头,肉牛11头,肉羊205头,鸡2018只);林业收入131.10万元,占总收入的24.11%;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23.00万元,占总收入的4.23%;工资性收入35.90万元,占总收入的6.6%。农民人均纯收入1,548.00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5.9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5人(占劳动力的10.24%),在云南省内务工74人,到云南省外务工61人。 13 云南省澄江县海口镇松元村民委员会水箐村◎ 村情简介该村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海口镇松元村民委员会,位于海口镇东北边,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海口镇15公里,国土面积1648亩,海拔1973米,年平均气温15℃,适合种植烤烟、蔬菜等农作物。全村有农户26户,农民收入来源以种植烤烟为主。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耕地总面积为169亩(其中:田10.2亩,地158.8亩),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烤烟、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120亩,经济林果地10亩,主要种植板栗等作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26户,共有86人,其中男44人,女42人。农业人口总数为86人,劳动力总数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6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共有86人。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农户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2007年底,全村享受低保人数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26户,共计86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委会卫生所和海口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1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海口镇卫生院15公里。 ◎ 基础设施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2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26户已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户。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土路面。全村共有19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1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115口。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22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3户,还有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2006年底,全村拥有拖拉机18辆,摩托车13辆。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适龄儿童在松元村委会小学就读。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松元村委会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有教师22人,距离海口镇中学15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4人,其中小学生人数10人,中学生人数4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总数5人,党员中男性5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5人。全村有团员6人,团支部1个。 ◎ 农村经济2007年,该村经济总收入50.7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5.0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8%;畜牧业收入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林业收入0.7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1%。农民人均总收入5551元,人均纯收入3749元。 14 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水箐村◎ 村情概况水箐村隶属于来宾镇普仓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 镇边,距离镇7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1.99亩,海拔2010米,年平均气温13.3 ℃,年降水量1065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1579亩,其中人均耕地1.87亩;有林地1221.8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37户,有乡村人口924人,其中农业人口860人,劳动力4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1人。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5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去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8.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1.8万元,占总收入的27.7%;畜牧业收入95万元,占总收入的28.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92头,肉牛13头,禽畜1556只);渔业收入60万元,占总收入的20.3%;林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4.9%;第二、三产业收入34万元,占总收入的7.7%;工资性收入33.6万元,占总收入的9.8%。农民人均纯收入4505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1人(占劳动力的21.7%),在省内务工86人,到省外务工5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09户饮用井水,有20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5%)。有211户通电,有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4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0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7辆,农用运输车6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3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2 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5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水箐村◎ 乡村概况水箐村隶属于大营街街道龙潭委会。位于大营街街道西北边,距离大营街街道12.5公里,到街道道路为砂砂石和水泥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2.60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年平均气温16℃,适合种植包谷、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54亩,人均耕地1.48亩;林地面积355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0亩。全村有农户40户,共172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72人,劳动力112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5元,农民收入种植为主。 ◎ 农村经济2010年水箐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2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10%;畜牧业收入3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1.15%;第二、三产业收入196万元;外出劳务收入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5元。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砖(钢)混结构为主,居住砖(钢)混结构的住房的农户26户,居住砖木结构的住房的农户7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7户。 2010年底全村拥有3汽车辆,农用运输车7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19辆。 ◎ 基础设施该村目前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40户通自来水;4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0户,39户通有线电视;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7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水泥路面。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58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