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释义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是世界范围内通过的第一个关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性公约。于2001年11月2日在第31届大会上正式通过并实行。

产生背景

由于人们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频繁的商业开发和多年来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有必要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编纂有关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典和逐步制订这方面的规章制度。来自包括中国在内90多个国家的350多名专家经过历时4年的起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11月2日在第31届大会上正式通过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明确规定不得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商业开发。这是世界范围内通过的第一个关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性公约。公约规定20个国家的签署后,公约即正式生效。2003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香港说,中国政府同意并支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各项原则和规定,并正在积极准备,争取尽早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

基本定义

在公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了明确定义,规定水下文化遗产是指至少100年以来,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如遗址、建筑、工艺品、人的遗骸、船只、飞行器,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等。

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约》中指出,水下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国家都应负起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责任。该组织在《公约》中强调说,制定本公约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和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使公众了解、欣赏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应该鼓励人们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文化遗产,以对其进行考察或建立档案资料,但这些活动不能妨碍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更不能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商业开发。

此外,考虑到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勘测、挖掘和保护必须拥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该组织在《公约》中特别建议缔约国开展合作,进行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遗产保存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培训,并按彼此商定的条件进行与水下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有关的技术转让。

定义范围

第1条 - 定 义

在本公约中:

1.(a) “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 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比如:

(i) 遗址、建筑、房屋、工艺品和人的遗骸,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

(ii) 船只、飞行器、其它运输工具或上述三类的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它物品,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

(iii) 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

(b) 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

(c) 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以外的,且仍在使用的装置,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

2.(a) “缔约国”系指同意接受本公约之约束和本公约对其具有约束力的国家。

(b) 本公约经必要的改动后也适用于本公约第26条第2段(b)中所指的那些根据该条规定的条件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的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缔约国”也指这些地区。

3. “教科文组织”系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4. “总干事”即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5. “区域”系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6. “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系指以水下文化遗产为其主要对象,并可能直接或间

接对其造成损伤或破坏的活动。

7. “无意中影响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系指尽管不以水下文化遗产为主要对象或对象之一,但可能对其造成损伤或破坏的活动。

8. “国家的船只和飞行器”系指属于某国或由其使用,且在沉没时仅限于政府使用而非商用的,并经确定属实又符合水下文化遗产的定义的军舰和其他船只或飞行器。

9. “规章”系指本公约第33条所指的《有关开发水下文化遗产之活动的规章》。

目标和总则

1. 本公约的目的是确保和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

2. 缔约国应开展合作,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3. 缔约国应根据本公约的各项规定为全人类之利益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4. 缔约国应根据本公约和国际法,按具体情况单独或联合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并应根据各自的能力,运用各自能用的最佳的可行手段。

5. 在允许或进行任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之前,就地保护应作为首选。

6. 打捞出来的水下文化遗产必须妥善存放和保管,以便长期保存。

7. 不得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商业开发。

8. 本公约须与各国的惯例和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相一致,任何条款均不应被理解为对有关主权豁免的国际法和国家惯例的规定的修正,也不改变任何国家对本国的船只和飞行器拥有的权利。

9. 缔约国应确保对海域中发现的所有人的遗骸给予恰当的尊重。

10. 只要不妨碍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鼓励人们以负责的和非闯入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水下文化遗产,以对其进行考察或建立档案资料,从而使公众认识到应当了解、欣赏和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11. 根据本公约采取的任何行动或开展的任何活动均不构成对国家主权或国家管辖权提出要求、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间的关系

第3条 - 本公约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间的关系

本公约中的任何条款均不得妨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赋予各国的权利、管辖权和义务。本公约应结合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加以解释和执行,不得与之相悖。

第4条 - 与打捞法和打捞物法的关系

打捞法和打捞物法不适用于开发本公约所指的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除非它:

(a) 得到主管当局的批准,同时

(b) 完全符合本公约的规定,同时又

(c) 确保任何打捞出来的水下文化遗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第5条 - 无意中影响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

每个缔约国应采用它能用的最佳的可行手段防止或减轻其管辖范围内无意中影响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可能造成的任何不良后果。

多边协定

第6条 - 双边、地区或其他多边协定

1. 鼓励缔约国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签订双边、地区或其他多边协定,或对现有的协定加以补充。所有这些协定应完全符合本公约的规定,不得削弱本公约的普遍性。各国在这些协定中可提出能比本公约提出的规章更好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规章。

2. 这些双边、地区或其它多边协定的缔约方可邀请与有关的水下文化遗产确有联系,尤其是文化、历史或考古方面的联系的国家加入这些协定。

3. 本公约不得改变缔约国在本公约通过之前缔结的其它双边、地区或多边协定,尤其是与本公约的宗旨相一致的协定中规定的有关保护沉船的权利和义务。

水下文化遗产

第7条 - 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中的水下文化遗产

1. 缔约国在行使其主权时,拥有管理和批准开发其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中的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的专属权利。

2. 在不违背其它有关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协定和国际法准则的情况下,缔约国应要求开发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中的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遵守《规章》中的各项规定。

3. 缔约国在其群岛水域和领海内行使其主权时,根据国与国之间的通行做法,为了在保护国家船只和飞行器的最佳办法方面进行合作,要向是本公约缔约国的船旗国,并根据情况,向与该水下文化遗产确有联系,尤其是文化、历史或考古方面的联系的其他国家通知发现可认出国籍的船只和飞行器的情况。

第8条 - 毗连区的水下文化遗产

在不违背第9、10两条的情况下,并在此两条之外,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3条第2段的规定,缔约国可管理和批准在毗连区内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此时,缔约国应要求遵守《规章》的各项规定。

第9条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内的报告和通知

1. 所有缔约国都有责任按本公约保护其专属经济区内和大陆架上的水下文化遗产。

因 此:

(a) 当一缔约国的国民,或悬挂其国旗的船只发现或者有意开发该国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的水下文化遗产时,该缔约国应要求该国国民或船主报告其发现或活动;

(b) 在另一缔约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

(i) 缔约国应要求该国国民或船主向其,并向另一缔约国报告这些发现或活动;

(ii) 或,一缔约国应要求该国国民或船主向其报告这些发现或活动,并迅速有效地转告所有其他缔约国。

2. 在交存其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文书时,一缔约国应说明本条第1段(b)中提到的报告的传达方式。

3. 缔约国应向总干事通报根据本条第1段向其报告的所有发现和活动。

4. 总干事应及时向所有缔约国通报根据本条第3段向其汇报的信息。

5. 任何缔约国都可以向在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拥有水下文化遗产的缔约国表示愿意在有效保护这些水下文化遗产方面提供咨询。提出这种意愿的基础是这一缔约国必须与有关的水下文化遗产确有联系,尤其是文化、历史或考古方面的联系。

保护

第10条 - 专属经济区内和大陆架上的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

1. 在本条款许可范围之外,不得授权开发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的水下文化遗产。

2. 缔约国有权依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为保护其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不受干涉而禁止或授权开发本国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的文化遗产。

3. 当一缔约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发现水下文化遗产,或有意在其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上开发水下文化遗产时,该缔约国应:

(a) 与所有根据第9条第5段提出意愿的缔约国共同商讨如何最有效地保护这些水下文化遗产;

(b) 作为“协调国”对这类商讨进行协调,除非该缔约国明确表示不愿做“协调国”;在这种情况下,其它根据第9条第5段表达参与商讨意愿的缔约国应另行指定一个“协调国”。

4. 在不妨碍缔约国遵照国际法采取各种可行措施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以防止水下文化遗产受到包括抢劫在内的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如有必要,协调国可在协商之前遵照本《公约》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和/或授权采取这些措施,以防止人类活动或包括抢劫在内的其它原因对水下文化遗产构成的紧急危险。在采取这些措施时,可请其它缔约国给予协助。

5. 协调国:

(a) 应实施包括协调国在内的协商国一致同意的保护措施,除非包括协调国在内的协商国同意由另一个缔约国来实施这些措施;

(b) 应为实施一致同意的符合《规章》的保护措施进行必要的授权,除非包括协调国在内的协商国同意由另一个缔约国来作出这些授权;

(c) 可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必要的初步研究,并为此进行必要的授权,并应及时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报告研究结果,总干事也应及时将这些信息通报其它缔约国。

6. 协调国在根据本条款协调缔约国之间的协商,对水下文化遗产采取保护措施,进行初步研究和/或进行授权时,应代表所有缔约国的整体利益,而不应只代表本国的利益。协调国在采取上述行动时不能就此认为自己享有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没有赋予它的优先权和管辖权。

7. 除本条款第2段和第4段所指的情况外,未经船旗国的同意和协调国的协作,不得对国家船只和飞行器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通知

第11条 – “区域”内的报告和通知

1. 根据本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49条之规定,缔约国有责任保护“区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据此,当一缔约国的国民或悬挂其国旗的船只在“区域”内发现水下文化遗产,或有意开发“区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时,该缔约国应要求其国民或船长向该缔约国报告他们的发现或活动。

2. 缔约国应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通知向他们报告的这些发现和活动。

3.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应及时将缔约国提供的这些信息通报给所有的缔约国。

4. 任何缔约国均可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表示愿意参与商讨如何有效地保护该水下文化遗产。提出这种意愿的基础是这一缔约国必须与有关的水下文化遗产确有联系,特别应考虑该遗产的文化、历史和考古起源国的优先权利。

第12条 – “区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

1. 在本条款许可范围之外,不得授权开发“区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

2. 总干事应邀请根据第11条第4段提出意愿的缔约国商讨如何最有效地保护有关的水下文化遗产,并指定其中一个缔约国为“协调国”,协调商讨工作。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还应邀请国际海底管理局参加此类协商。

3. 任何缔约国可依照本公约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防止人类活动或包括抢劫在内的其它原因对水下文化遗产造成的直接危害。必要时,可在与其它缔约国进行协商之前采取措施。

4. 协调国应:

(a) 实施由包括协调国在内的协商国一致同意的保护措施,除非包括协调国在内的协商国同意由另一个缔约国来实施这些措施;和

(b) 根据本公约之规定,为实施一致同意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授权,除非包括协调国在内的协商国同意由另一缔约国进行这些授权。

5. 协调国可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必要的初步研究,并为此进行必要的授权,并应及时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报告研究结果,总干事也应及时将这些信息通报其它缔约国。

6. 协调国在根据本条款协调缔约国之间的协商,对水下文化遗产采取保护措施,进行初步研究和/或进行授权时,应以全人类的利益为重,代表所有的缔约国。应特别考虑有关水下文化遗产的文化、历史和考古起源国的优先权利。

7. 任何缔约国未经船旗国的许可,不得对“区域”内的国家船只或飞行器采取任何行动。

主权豁免

第13条 - 主权豁免

享有主权豁免的军舰和其它政府船只或军用飞行器,在执行非商业性的和非针对水下文化遗产的正常任务时,没有根据本公约第9、10、11和12条之规定,报告发现水下文化遗产的义务。但是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措施,在不妨碍上述船只和飞行器执行任务或损害其执行任务的能力的情况下,确保上述船只和飞行器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围内,遵守本公约的第9、10、11和12条。

第14条 - 限制进入领土,买卖和拥有

缔约国应采取措施,阻止非法出口和/或以违反本公约的方式非法打捞的水下文化遗产进入其领土,和在其领土上买卖或拥有这种水下文化遗产。

第15条 - 禁止使用缔约国管辖的区域

缔约国应采取措施禁止使用其领土,包括完全处于其管辖权和控制之下的海港及人工岛,设施和结构,进行违反本公约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

第16条 - 有关国民和船只的措施

缔约国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以确保其国民和悬挂其国旗的船只不进行任何不符合本公约的水下文化遗产的开发活动。

制裁惩罚

第17条 - 制 裁

1. 缔约国应对违反贯彻本公约的措施的行为进行制裁。

2. 对违反行为所作的制裁的力度应足以惩诫任何地方的违法行为,确保遵守本公约,并剥夺违反者从非法行为中获取的利益。

3. 缔约国应相互合作以确保根据本条款所采取的制裁措施得到实施。

第18条 - 水下文化遗产之扣押与处置

1. 缔约国应采取措施在其领土上扣押以违反本公约的方式打捞的水下文化遗产。

2. 缔约国应对根据本公约扣押的水下文化遗产进行登记和加以保护,并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使其保持原有状况。

3. 缔约国应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报告其依据本公约扣押的水下文化遗产,并通报任何与该水下文化遗产确有联系 尤其是文化、历史或考古方面的联系的缔约国。

4. 扣押了水下文化遗产的缔约国应确保对该文化遗产的处理方式符合公众的利益,要考虑对该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散落文物之复原,向公众开放,展览和进行教育等问题,以及与该文化遗产确有联系 尤其是文化、历史或考古方面的联系的缔约国的利益。

合作共享

第19条 - 合作与信息共享

1. 缔约国应依据本公约在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相互合作 互相帮助,有可能的话,也应在对这种遗产的调查、挖掘、记录、保存、研究和展出等方面开展协作。

2. 在不违反本公约宗旨的前提下,各缔约国要与其它缔约国分享有关水下文化遗产的信息,包括水下文化遗产的发现、所处位置、违反本公约或国际法或违反与这种遗产有关的其他国际法、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以及有关法律挖掘或打捞的文化遗产。

3. 缔约国之间,或教科文组织与缔约国之间分享的有关水下文化遗产的发现或其位置的信息,只要泄露后可能危害水下文化遗产或危及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应在不违反缔约国国内法律的前提下,作为只有缔约国主管当局了解的机密。

4. 缔约国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包括利用有关的国际数据库,公布有关违反本公约或国际法挖掘或打捞的水下文化遗产的信息。

第20条 - 提高公众意识

缔约国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提高公众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以及依照本公约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之重要性的认识。

第21条 - 水下考古培训

缔约国应开展合作,提供水下考古、水下文化遗产保存技术方面的培训,并按商定的条件进行与水下文化遗产有关的技术的转让。

主管机构

第22条 - 主管机构

1. 为确保本公约的有效实施,缔约国应设立主管机构,已设立的要予以加强,负责水下文化遗产目录的编制、保存和更新工作,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保存、展出和管理,并开展有关的科研和教育活动。

2. 缔约国应将其主管水下文化遗产的机构的名称和地址告知总干事。

第23条 - 缔约国会议

1. 总干事应在本公约生效一年之后召开一次缔约国会议,其后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如大多数缔约国要求,总干事应召开缔约国特别会议。

2. 缔约国会议应确定其职能和责任。

3. 缔约国会议应有自己的《议事规则》。

4. 缔约国会议可以设立一个由缔约国提名的专家组成的科学与技术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组成应充分考虑公平的地理分配原则和男女成员的适当比例。

5. 科学与技术咨询委员会应在实施《规章》中涉及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方面,向缔约国会议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24条 - 公约秘书处

1. 总干事应负责为本公约设立秘书处。

2. 秘书处的职能包括:

(a) 根据第23条第1段的规定组织缔约国会议;

(b) 协助缔约国落实缔约国会议的决定。

和平解决争端

第25条 - 和平解决争端

1. 两个或两个以上缔约国在解释或实施本公约时出现的任何争端,都应以诚恳的协商或它们所选择的其它和平方式加以解决。

2. 如此类协商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解决争端,可经当事缔约国同意后,交由教科文组织调解。

3. 如未进行调解或调解无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有关解决争端的条款,经必要修改后,可适用于本公约缔约国之间在解释或实施本公约中出现的任何争端,无论这些缔约国是否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

4. 本公约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7条所选择的任何程序,都适用于解决本条款中所说的争端,除非该缔约国在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本公约之时或其后的任何时候,依据第287条选择了其它程序来解决因本公约引起的争端。

5. 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本公约缔约国,在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本公约之时或其后的任何时候,可以通过书面声明的方式,由自由选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7条第1段所规定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来解决本条款中所说的争端。第287条适用 于这类声明,也适用于上述缔约国为当事一方,但是不在有效声明范围内的任何争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V和附件VII,为了进行调解和仲裁,上述缔约国有权指定调解人和仲裁人,列入附件V第2条和附件VII第2条提到的名单,以解决因本公约引起的争端。

加入条件

第26条 - 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

1. 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可以批准、接受或赞同本公约。

2. 可以加入本公约的国家或地区包括:

(a) 不是教科文组织会员国,但是联合国成员国或联合国系统内某一专门机构或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会员国的国家,《国际法院规约》的缔约国,以及应教科文组织大会的邀请加入本公约的任何国家;

(b) 没有完全独立,但根据联合国大会第1514(XV)号决议被联合国承认为充分享有内部自治,并且有权处理本公约范围内的事宜,包括有权就这些事宜签署协议的地区。

3. 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本公约的文书应交存于总干事处。

生效条件

第27条 - 生 效

在收到本公约第26条言及之第二十份文书三个月之后,本公约生效,但仅限于递交了文书的二十个国家或地区。其它任何国家或地区在递交其文书三个月后,本公约生效。

第28条 - 内陆水域声明

任何国家或地区,在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本公约之时或其后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声明本公约之《规章》适用于其不具海洋性质的内陆水域。

第29条 - 地理范围的限定

任何国家或地区,在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本公约之时,可向文书保管者声明,本公约不适用于其领土、内水、群岛水域或领海的某些特定部分,并在声明中阐述其理由。该国应尽其所能尽快地创造条件,使本公约适用于其声明中所指的特定区域,一旦条件成熟,应尽快全部或部分地撤回其声明。

第30条 - 保 留

除第29条所指的情况外,对本公约不得持任何保留意见。

修正内容

第31条 - 修 正

1. 缔约国可书面通知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对本公约提出修正建议。总干事应将此通知转发给所有缔约国。如在通知发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有一半以上的缔约国答复赞成这一要求,总干事应将此建议提交下一次缔约国会议讨论,决定是否通过。

2. 对本公约的修正须经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

3. 对本公约的修正一俟通过,可交由缔约国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

4. 对于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修正案的缔约国来说,本公约修正案在三分之二的缔约国递交本条第3段所提及的文书之日三个月之后生效。此后,对任何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修正案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在其递交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文书之日三个月之后,本公约修正案即生效。

5. 依照本条第4段修正案生效后,本公约的缔约国或地区,在该国或地区未表示异议的情况下,应:

(a) 被视为本公约业经修正之文本的缔约方,

(b) 但在与不受修正案约束的任何缔约国的关系中,仍被视为未经修正之公约的缔约方。

退出条件

第32条 – 退 出

1. 缔约国可书面通知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退出本公约。

2. 退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生效,除非通知指定一个较后的日期。

3. 退出本公约决不意味着该缔约国可以不履行按照本公约以外的国际法应承担的与本公约的规定相同的一切义务。

其他条款

第33条 - 规 章

作为本公约之附件的《规章》是本公约的一个组成部分,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凡提及本公约时,均包括该《规章》。

第34条 - 备 案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02条,本公约应按总干事的要求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

第35条 - 有效文本

本公约用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制定,这六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