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下实验室 |
释义 | 简介水下实验室 underwater laboratory 设于海底供科学工作者、潜水员休息、居住和工作的活动基地。又称水下居住舱。通常配有水面补给系统、人员运载舱和工作室等3部分。外部一般附有高压气瓶、压载水舱和固体压载等。通过压载水舱注水或排水使实验室下潜或上浮。实验室的电力、呼吸气体、淡水和食物,都由陆上、补给船或补给浮标等补给站通过“脐带”供应。 水下实验室。应用饱和潜水原理在水下设置的供科学家和潜水员工作、休息和居住的活动基地。其结构大多是钢质的圆筒、圆球或椭圆球,也有用尼龙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充气结构。大多固定在海底上,少数漂浮于一定深度或可移动。通常由水面补给船、人员运载舱和水下实验室三部分组成。被称为水下实验室系统。水面补给船的任务是进行指挥、通信、安全保障和各种物资供应。人员运载舱是水下实验室同水面补给船之间的运载工具。水下实验室是潜水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在水下实验室进行测量和试验,不受外界环境、特别是天气状况和风浪的影响。测量精度高,能在水下有效地完成海洋生物、地质、污染、考古、湖沼或海洋药物等研究,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现代化工具。 详细介绍水下实验室的设想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美国的海中人-1号和法国的大陆架-1号水下实验室率先在地中海试验,到了1977年1月,前苏联的底栖生物-300号水下实验室,作业深度已达300米,自恃力14天,可容纳12名乘员。当代水下实验室的下潜深度可超过300米,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作业期限通常为两周,最长可达59天。 设置在海底的供科学家和潜水员休息、居住和工作的活动基地,又称水下居住舱。它是根据饱和潜水技术原理设计的(见潜水技术),可以移动,是从事水下调查研究和潜水作业的重要工具。 水下实验室系统通常由水面补给系统、人员运载舱和水下实验室三部分组成。水下实验室有工作室、寝室和出入口室(闸室),并带有厨房、厕所、浴室等生活设施。内部气压与设置深度水压相等。气体成分根据水下生活要求一般配制为氮、氧或氦、氮、氧混合气体。实验室内外压力平衡时,海水不会进入室内,人员可以通过闸室自由出入。实验室内压力、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由仪表自动监控。 外部一般附有高压气瓶、压载水舱和固体压载等,通过压载水舱注、排水使实验室下潜、上浮。实验室的电力、呼吸气体、淡水和食物由陆上、补给船或补给浮标等补给站,通过电缆、水管、气管组合的“脐带”供应。潜水人员作业完毕返回正常环境之前,通过减压舱进行减压。水下实验室壳体一般为耐压高强度钢制成,也有采用橡胶、塑料以及丙烯玻璃等材料的。 水下实验室的设想是在 20世纪 20年代提出来的。1962年,美国“海中人-1”号和法国“大陆架-1”号水下实验室首次在地中海进行试验。初期的水下实验室固定于水下,依靠补给船的起重机吊放海底。以后的水下实验室可以通过压载水舱注、排水,做沉浮的垂直运动,并向作业水深大、自持力强和机动性能好的方向发展。如苏联1977年 1月下水的“底栖生物-300”号作业深度达300米,自持力14天,可容纳12名乘员。由于通讯联络、保暖措施、安全减压等方面仍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上造价昂贵,水下实验室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今后水下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是:作业深度大、自持力强、机动性好,同潜水艇、深潜水系统结合成为具有高度机动性能的综合水下活动基地。 当今世界仅存海底居住实验室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拉哥礁海海底,有一个名叫“宝瓶座”的海底实验室。它是当今世界仅存并仍在运作的海底研究站。“宝瓶座”被放置在海面下20米深处,外观好似一艘潜水艇,总重量81吨。科学家通常先乘船到它的上方,换上潜水装,再潜入海底。“宝瓶座”体积不大,但可容纳六人居住。科学家们主要在这里研究珊瑚、海草、鱼类等生物和水质等生态环境的变化,并记录自身在海底生活的各种生理状况。通常情况下,科学家可在实验室连续住上数星期,所需食物和工具都被装在防水的罐子里由潜水员定期送往实验室。但是水下生活给科学家们也带来了不少困扰。由于“宝瓶座”里的空气浓度是水平面上的2.5倍,人体吸入氮的含量会随之增高,噪音会变得奇怪,耳膜也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就连食物的味道也会变得淡而无味。不过,海底实验室还是给科学家们带来了不小的希望。他们想通过它掌握更多人类在水下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期望有朝一日,人类能向广阔的海洋移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