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西沟镇 |
释义 | 水西沟镇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地处天山北麓,南部为山地丘陵区,北部为山前冲击平原;距县政府40千米(公里),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金砂等,其中煤炭较为丰富。水西沟镇辖水西沟村、大庙村、庙尔沟村、东湾村、东梁村、平西梁村、闸滩村、方家庄村、小东沟村9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人,由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等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 简介水西沟镇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地处天山北麓,南部为山地丘陵区,北部为山前冲击平原;距县政府40千米(公里),现有土地面积530平方千米(公里),其中牧草场3.7万公顷(55万亩),林地400公顷(0.6万亩),国家森林0.6万公顷(8.5万亩);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金砂等,其中煤炭较为丰富,储量约3000万吨。水西沟镇辖水西沟村、大庙村、庙尔沟村、东湾村、东梁村、平西梁村、闸滩村、方家庄村、小东沟村9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人,由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等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 2005年签约的加工生产洁净煤、纯净水、煤矿改扩建等6个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 经济建设2004年,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落实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农业税的减免、取消和粮食直补政策为农牧民减负增收创造了条件,全镇农牧民人均收入3874元。镇党委采取镇领导包村包户,站(所)联系点,机关干部包户,科技户、致富户“一帮一”等形式进行帮扶,通过捐款捐物,种植技术辅导,出资购买生产资料,投资帮工建设温室,暖圈等措施,使全镇列入帮扶的157户家庭,有97%已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镇党委探索新路子,以镇宣传文化中心为依托,设置读书俱乐部,文体俱乐部、农家乐协会,科技培训部、镇投入资金10余万元,购置健康器材和图书、修建花园、建起健身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农牧民运动会、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镇9个行政村,村村有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电教室、广播室、卫生室,各村藏书都在2000册以上,年末,全镇有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家,市级文明单位4家,县级文明单位3家。 基础设施2004年,完成了自治区交通厅培训中心、客运站的配套工程;天牧示范园二期开发建设工程;新建了镇政府办公楼、立新小学教学楼、有线电视转播楼、集镇北区锅炉房、邮政办公楼、中石化公司培训楼、方家庄村、东梁村村委会办公室;对方家庄村进行了庭院绿化和巷路的硬化;进行了电网、人畜饮水工程的改造。 社会发展2004年,旅游业全面兴起,开办农家乐83户;丝绸之路生态园项目启动,全年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670万元。 2004年,全镇有区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4个,3个县级文明单位。 先后引进的新疆丝绸之路生态园、天山国际马术俱乐部、阳光滑雪场等具有一定规 模的项目,带动和促进了旅游 业的快速发展,全镇18个旅游景区(点),建筑各异,风格独特吸引了众多的境内及国内外游客,方家庄村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接待,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镇旅游业总收入达1520万元,农牧民在旅游业中获得 人均300元的收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2004年试点工作中,农牧民在看病就医方面取得了实惠,2005年农牧民参保的积极性高,全镇参保率达97.8%。 举办旅游接待、智能化温室种植、花卉栽培、禽病防控、牲畜品种改良等学习班26期,参加人员近3000人次,年末全镇有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357户,占总户数的19%,被市科委授予“科技兴镇”先进单位。 教育文化镇有哈语、汉语中学各1所,小学5所,在校学生1327人,有教职工163人,全镇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4%,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8.7%,巩固率99.7%,残疾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由2004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72%,青壮年劳动力非文盲率达97.8%,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两基”工作复验。 2005年,全镇出生人口114人,节育率89%,查孕347人,查孕率98.8%,查环1043人,查环率93.4%,全镇未出现多胎和计划外怀孕。 2005年,水西沟镇获得国家级“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殊荣,自治区级“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自治区绿色乡镇”,市级“民兵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广播电视站”、“乌鲁木齐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先进社区、”“南疆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异地挂职培训工作先进集体”、“治安模范单位”等十余项荣誉称号。镇财政所会计马松梅同志被授予国家级“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