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田村 |
释义 | 1 湖南省凤凰县水打田乡水田村◎ 村情概况水田村为水打田乡政府所驻地,距凤凰县县城17公里;有11个自然寨,辖1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土家、汉、苗等民族337户1402人,其中少数民族103人。全村耕地总面积923亩,其中稻田面积776亩。 2007年全村实现农业产值31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20元,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该村支柱产业主要为椪柑,现有2860亩椪柑开发基地,年产量达400余万公斤。 ◎ 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6亩(其中:田89亩,地107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258.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2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5.02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50亩;草地200亩;荒山荒地200亩,其他面积690.9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有116户饮用井水,有1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4.44%)。有36户通电,有2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69.44%和69.4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户(分别占总数的94.44%和47.2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0亩,有效灌溉率为30.6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7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48万元,占总收入的44.19%;畜牧业收入7.56万元,占总收入的23.07%(其中,2006年内出栏肉猪120头,肉牛14头);林业收入0.58万元,占总收入的 1.77%;第二、三产业收入2.40万元,占总收入的7.32%;工资性收入7.75万元,占总收入的23.65%。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7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2人(占劳动力的51.85%),在省内务工20人,到省外务工22人。 ◎ 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36户,共乡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农业人口164人,劳动力8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4人,参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0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2户,占农户总数的33.33%。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礼乐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洛党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 人,其中小学生14人,中学生9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9.4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250个(劳均3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级财务收支状况等。 2 云南省弥渡县苴力镇水田村该行政村隶属弥渡县苴力镇,地处苴力镇南边,距苴力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苴力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30公里。东邻德苴,南邻南涧,西邻密祉,北邻苴力。辖温水塘、水平村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86 户,有乡村人口1863人,其中农业人口1863人,劳动力129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68 人。 全村国土面积32.68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678 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969.00亩,人均耕地0.52亩,林地 46,680.0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376.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94.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3 贵州省贵阳市水田镇水田村水田村是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全村15个村民组,10自然村寨。全村有766户2691人,其中以汉族居住为主廉有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全村地域面积为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5亩。其中稻田795亩,旱地660亩,专业菜地300亩,林地面积425公顷,草坡面积395公顷。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7094.38元。辖区内有水田地税所、水田国税所、信用社、派出所、邮电所等单位,有水田中心完小、水田中学、幼儿园各一所,饮食餐馆6家。 全村以种植、养殖、服务为主,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建有绿化苗木基地一个,面积达1250亩,辖区内建有工业小区一个,有冶炼、化工、型煤等企业10余家,小城镇建设正在规划设计建设当中,辖区内治安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4 黑龙江通河县浓河镇水田村水田村位于通河县西部地区,地处于小兴安岭支脉南麓,属浅山区边缘,距哈罗公路一公里,全村总面积320公顷。其中旱田187公顷,水田133公顷,百分之六十是坡地、岗地、沟地,土质较差,夏季来临季节,水土流失较多,秋季时节,存在早霜现象,病虫害、风雹等自然灾害,产业结构单一,靠种地为主。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 全村共有2个自然屯,总户数354户,1050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3公顷,大部分是坡地,长年干旱,平均亩产在200公斤左右,总产不稳。大牲畜饲养量450头,全村人均纯收入在750元,贫困户131户,贫困人口363人,交通条件差,村内路不通畅,儿童就学、村民就医较差,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5 云南省宜良县狗街镇水田村◎ 村情概况水田村隶属于狗街镇双龙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狗街镇东南边,距离双龙村委会4公里,距离狗街镇12公里。国土面积有3.1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气温14.4℃,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05亩,人均耕地0.72亩;有林地2952亩。全村有农户74户,人口284人,其中:农业人口284人,劳动力18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6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5亩(其中:田79亩,地121亩),人均耕地0.72亩,主要种植粮食、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95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76亩,主要种植板栗、香椿等经济林果;草地260.1亩;荒山荒地440亩,其它面积796.9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无路灯。全村有70户通自来水,有7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100%)。有7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0户(占农户总数的9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户(占总数的74%)。 该村到镇集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3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亩,有效灌溉率为58.5%。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7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房屋。 ◎ 农村经济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无路灯。全村有70户通自来水,有7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100%)。有7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0户(占农户总数的9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户(占总数的74%)。 该村到镇集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3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亩,有效灌溉率为58.5%。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7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房屋。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干巴菌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9.3%。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干巴菌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79户,乡村人口266人,其中:男性132人,女性134人。其中:农业人口266人,劳动力205 人。该村以汉、彝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54人,彝族12人,其它民族9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人,占人口总数的0.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6人,参合率100%。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3个。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双龙完小,中学生到狗街一中就读。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12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1人,其中:小学生45人,中学生16人。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政务、财务公开。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0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0亩。年末集体总收入3.1万元,有固定资产1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6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4名男党员。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基础设施建设,建一个文化室。 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核桃、板栗特色产业,种植面积 500亩;发展养殖业,养猪450头、牛4头、羊6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11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074元增加到2256元。 6 云南省蒙自县水田乡水田村◎ 村情概况水田村隶属于水田乡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水田乡南边,是水田乡政府、水田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1.29平方公里,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9.8℃,年降水量1688毫米,适宜玉米、水稻、半夏、草果等农作物。有耕地1333亩,其中人均耕地1.8亩;有林地500亩。全村有农户156户,有乡村人口653人,其中农业人口653人,劳动力35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51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5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33亩(其中:田319亩,地1014亩),人均耕地1.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亩,荒山荒地1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路、水、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56户通自来水。有156户通电,有15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2.72%和99.3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5户(分别占总数的74.35%和67.31%)。 该村到乡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路面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4 辆,摩托车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8户。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1万元,占总收入的64.77%;畜牧业收入61万元,占总收入的23.1%;林业收入17万元,占总收入的6.44%;二、三产业收入7.6万元,占总收入的2.88%;工资性收入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8.9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4人(占劳动力的6.84%),在省内务工24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7.9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56户,共乡村人口655人,其中男性208人,女性317人。其中农业人口655人,劳动力36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630人,其他民族25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12人参合率93.44%;享受低保102人享受农村五保户待遇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距离乡卫生院0.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0户,占农户总数的6.62%。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水田乡中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水田乡中学。该村是小学、中学所在地。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2人,其中小学生32人,中学生20人。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制度公开、财务公开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的方式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5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3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已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的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20人,党员中男党员15人,女党员5人。该村党小组2007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该村在本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20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地没有灌溉条件;2、缺乏科技人才,农民素质低,农业科学管理水平低;3、开拓创新思路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少。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继续夯实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烟区工程),分批培训科技人才,2、种植经济林果、药材等,如核桃、板粟、梨、草果、半夏、草乌;3、大力发展烤烟、甘蔗。4、发展养殖业,发展猪3000头、鸡4800只;5、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55人。到"十二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761元增加到2500元。 7 云南省彝良县牛街镇辖村◎ 村情概况水田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牛街镇,地处牛街镇南边,距牛街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牛街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彝良县101公里。东邻柳溪,南邻龙海,西邻牛街果稠村,北邻牛街小赶溪村。辖河边、田坝等2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74户,有乡村人口3290人,其中农业人口3290人,劳动力182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54人。 全村国土面积16.75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水量96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932亩,人均耕地1.21亩,林地2013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4.87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932亩(其中:田278亩,地3654亩),人均耕地1.21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201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6.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柑橘等经济林果。有铁矿等资源。 ◎ 自然资源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95户通自来水,有123户饮用井水,有35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0.73%)。有70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1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80.21%、24.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户(分别占总数的4%和4%)。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车4辆,摩托车3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5亩,有效灌溉率为3.43%。 到2009年底,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石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还有866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0.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9.6万元,占总收入的23.06%;畜牧业收入84.2万元,占总收入的23.2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86头,肉牛85头);林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4.64%;第二、三产业收入90万元,占总收入的29.82%;工资性收入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4.87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71人(占劳动力的26.87%),在省内务工222人,到省外务工649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3.25%。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874户3290人,其中男性1769人,女性1521人。其中农业人口3290人,劳动力182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214人,苗族76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46人,参合率74.3%。享受低保33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1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20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480平方米,拥有教师10人,在校学生449人,距离彝良县第二中学2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24人,其中小学生449人,中学生75人。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合作医疗、安居工程、民政救灾物资发放、"两免一补"、独生子女办证。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5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255.5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总支部1个,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人,少数民族党员3人,其中男党员56人、女党员2人。 村委会由总支书记、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等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2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村社公路未通的还有7个自然村,未通自来水的还有7个村民小组,发展绿色产业无秧苗款,发展魔芋缺乏资金投入。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绿色产业种植方竹5个村民小组400亩,发展核桃20个村民小组1000亩,计划贷款发展养殖业,养牛200头、发展养殖生猪户均3头。继续抓好村社公路建设,接通水田至杉树的乡村公路。大力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全村计划输出劳动力1200人。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4.87元。 8 湖北省襄阳市朱集镇水田村◎ 地理朱集镇水田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的中部。南通襄阳市区45公里,距襄阳机场25公里,北部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和唐河县接壤,往东10公里过唐河上湾大桥即为程河镇,往西8公里过白河即为襄州区黄集镇; ◎ 人口全村人口1200人(2008年)包括小孟庄、唐庄、水田3个自然村,共6个村民组,共有唐、刘、陈、孟4个大姓; ◎ 人物陈爱华,女,汉族,生于1954年10月,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水田村卫生员。1993年当选为襄州区人大代表;1999年当选为襄阳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现为襄州区第三届人大代表; ◎ 关于村小学改建为朱集镇中心福利院2007年底,村里的适龄儿童数量有限,均转移就读于村西北2公里的邻村小杨岗小学,鉴于水田村小学校舍长期空置,而水田村的地理位置刚好位于全镇的中心,朱集镇政府与水田村委会协商,通过互换加补偿的方式将水田村小学的产权出让给朱集镇政府。镇政府随后进行维修改建,2008年初开始投入建设,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77.8万元,投入硬件建设、新建朱集镇中心福利院,着力办好九件实事暖“夕阳”,用一流的环境聚“民”心,努力营造出了一个吃得称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的良好环境。 一是投入20万元补偿水田村委会校舍、土地,赔偿农户承包合同损失、搬迁原住户。二是投入10万元,建围墙、平整土地、开挖鱼塘。三是投入资金12.5万元,新建住宿楼9间。四是投入10.5万元对20间教学楼进行改建,修楼顶、刷仿瓷涂料、贴瓷砖等。五是投入15000元,新建活动场地40平方米,配9件运动器材;投入14000元,新建洗澡房一个。六是投入8000元,新建沼气池一个;投入9500元,新建厕所一个、柴房4间。七是投入15500元,修建水沟270米;投入73000元,硬化水泥路面,长370米、宽3米,铺彩砖300平方米。八是投入55000元,建鸭舍、鹅舍11间,猪圈4间,羊圈2个,建养鸭、养鹅、养猪所用保卫室4个。九是投入55200元,购标准床80套,安装不锈钢毛巾架75个,购衣服75套、电扇40台等;投入3500元,购毛巾150条,日常生活用品75套。 为了让院民过上舒适生活,福利院还专门购买了两台热水器,建成一间标准化的澡堂解决老人们洗澡难,购买了3台洗衣机解决洗衣难的问题。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福利院精打细算,合理安排,配备了齐全的生活用品,每年给院民购买2套衣服,每月给院民发放20元零花钱,每人每月发1袋牙膏、发一条肥皂或者一袋洗衣粉,每周两次加餐。为了让院民老有所乐,福利院安装了有线电视,建立有活动室,购买了影碟机和光碟,备有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用品。为方便院民治病,福利院还聘水田村卫生员为常驻工作医务人员,专门开设卫生室一间。工作人员也从不怕苦,不怕脏,认真干好服务工作,为病瘫老人接屎、接尿、擦洗、翻身,照顾好每一位院民,使他们在福利院生活的安心、舒心。 1、院务管理抓“三制”、一流管理留“民”心 朱集镇中心福利院已初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即用思想教育激励院民,用制度约束管理院民,让院民当主人翁,在各项制度框架内,每一项工作让院民参与管理,做管理的主体。首先对院民进行思想管理,以院民的吃、穿、住、行、卫生、安全、生产、院规院纪为内容编成一首“文明院民三字歌”,要求院民会说、会背,用通俗易懂的“三字歌”对院民进行教育,进行管理;其次进行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第三,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坚持做到让院民参与管理,调动每个院民积极性,成立院民管理委员会,在生产、生活、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每星期开一次例会,每月召开一次生活会,让院民在例会中感受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在生活会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院务管理。首先建立和完善福利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全体院民讨论通过,建立了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膳食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接待制度、生产经营等10多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从院长到服务人员到炊事员,包括每个院民,人人目标明确,任务明确,应该做好那些工作,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通过建章立制划分了责任和义务,使福利院的日常管理和内部管理逐步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朱集镇中心福利院对工作人员实行“三制”管理。即工作人员聘用制、院长负责制、工作业绩评议制。为搞好“三制”管理,狠抓了具体措施的落实。首先是选配了一个好班子。镇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按照《湖北省农村福利院管理规范》所规定条件,在全镇范围内公开选聘院长及工作人员,经过考核,聘任了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热爱福利事业,懂经营、善管理的原水田村老支部书记刘晓红同志为院长,同时严格按照条件,聘用了2名工作人员。第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全体院民讨论通过,制定出台了《朱集镇中心福利院管理暂行办法》,对各项管理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第三是竞争上岗。工作人员在被聘用以后,采取核定职数、按岗设位、明确职责、绩效挂钩办法,根据各自的特长和能力,竞争服务岗位,实行末位淘汰。第四是开展民主评议。由园务管理委员会,对工作人员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进行评议,并确定工资报酬,对连续三次不合格者予以辞退。通过实行“三制”管理,工作人员都尽职尽责,院内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管理规范有序。 院民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福利院根据五保对象的身体状况、各自特长,设有生产、卫生、后勤、监督四个小组,负责日常工作。每个组推选一名院民担任组长,负责召集本组院民从事各项活动,院民从事的各类劳动按天进行计工,一个月一结帐,适当给予补助,这样既激励了院民的劳动积极性,又为福利院创造了收入。为了方便院民就餐,把院民分成10小组,每小组8人,每小组选一名席长,负责召集用餐。在每间寝室内选一名寝室长,负责卫生管理。房间和清洁区域的清洁卫生一月一评比,对主动整理内务,保持环境卫生好、院民相互帮助照顾好的院民发给流动红旗。通过实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让院民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有效地促进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的提高,进一步调动老人的积极性,过去无人管的,现在有人管,过去分散居住的五保对象积极要求到院集中居住,有的还根据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编织手工、种菜、养猪、等生产劳动。去年全年豌豆产量0.5万斤,蔬菜3万斤,养猪18头,养鸭500只,养羊16只,生产经营收入达到了3.1万元。 2、建设和谐福利院、新风荡漾唐白河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朱集镇中心福利院各项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工作正在进行中,现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福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管理方面,福利院将加强民主监督,成立专门的院务监督小组,对各项制度的落实和院务管理及财务进行监督,同时在福利院全面推选院务公开。在推行院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中,中心福利院严把民主理财关,接受院民的监督。凡是福利院购买的物品,先由经办人签字,再经院监督小组组长和院民委员会主任共同审查,院长一支笔审批。对开支在500元以上的支出项目,经院民委员会讨论同意后,必须报经镇民政助理审批,实行事前报告,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其次严把公开关,接受社会的监督。每月在院务公开栏逐笔逐项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一个季度一报表,整个管理过程非常公开、透明,院民也非常满意。福利院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全体院民都参加、讨论、解决本月中生活、生产、安全中出现的问题。 在硬件建设上,朱集镇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计划用2年时间将其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配置合理,集衣、食、住、行、娱乐、保健于一体的农村模范福利院,突出办院特色,狠抓种养产业,养鸭、养鹅,养猪、养羊,达到以院养院。形成院内绿树成荫,菜地成畦,鸭鹅成片,猪羊成群,塘内荷花飘香,水面鱼儿飞跃,为院民创造一个净化、美化的生活环境。做到吃有肉,穿有衣,住有房,病有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建设成为一座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百花争艳、绿郁葱葱,名符其实的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目前,朱集镇福利院不仅很好地发挥了为政府分忧解难的功能,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和老人的幸福家园,而且由输血型发展成为造血型,是唐、白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受到了省、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为创建生态、平安、和谐朱集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人本化管理的具体措施落实以后,院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院民们逢人就夸:“我们的福利院不象是一所福利院,完全象宾馆。” 朱集镇中心福利院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工作人员同心同德,团结拼搏,将继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襄州区民政局对朱集镇福利院进行调研2010年9月28日,襄州区民政局长刘忠对朱集镇中心福利院改造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看望院民,了解院民的生活标准和具体情况。在朱集镇中心福利院,局长刘忠听取了关于改造工程概况、总体规划、方案和投资情况的汇报,重点听取了改造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查看福利院内的食堂和宿舍。刘局长对朱集镇在福利院改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最后指出:农村福利院改造是我区结合乡镇实际制定的目标任务,是民生工程,迫在眉睫,必须抓紧进行;要意识超前,规划到位,设施齐全,综合统筹考虑,以利于今后事业的发展;要多思考,多借鉴,高标准,高质量进行改建。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各方需求,将通风、采光放在第一位。在功能设计上,要有超前意识,争取一次性到位;在功能配套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精益求精,尽可能考虑周全,让老人感受到居住舒适、温馨。 9 云南升盐津县盐井镇水田村◎ 乡村概况水田村委会是盐津县盐井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盐井镇北边,距盐井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盐津县城9公里。与艾田,仁和村,豆沙镇接壤。辖有茶元、大鱼、柏杨、洒河、金竹、黄桷、向阳、泡桐八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47户,共6025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6025人,劳动力3700人。 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33.7平方公里,海拔775米,年平均气温18度,适合种植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8035亩,林地2200亩,人均耕地0.96亩,共有经济林果地230亩。全村农民收入以劳务收入为主,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82.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 村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水田村委会的发展重点主要是:养殖业方面发展,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 ◎ 基础设施水田村委会目前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整个村委会共有600户通自来水,600户还在饮用井水,24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144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300户;安装固定电话600户,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90户。 该村委会进村道路为未硬化的土路面,到乡镇交通方便,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整个村委会共有132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40户;建有小水窖58口。 ◎ 自然资源水田村委会位于盐井镇北边,距离盐井镇7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33.7平方公里,拥有林地2200亩。耕地总面积8035亩(其中:旱地5385亩),人均耕地0.96亩,主要种植玉米、稻谷、薯类等作物。 ◎ 文化教育水田村委会有村小学5所,校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教师34人,在校学生1620人,距离盐井镇中学7公里。目前该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590人,其中小学生人数740人,中学生人数850人。 10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里山乡水田村◎ 乡村概况水田村隶属于里山乡五山村委会。位于里山乡东南边,距离里山乡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690.8亩,海拔1894米,年平均气温15.7℃,适合种植烤烟、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31亩,林地447亩,人均耕地3.2亩。全村有农户19户,共73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73人,劳动力62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水田村今后发展的重点:加大种植业力度。 ◎ 农村经济2007年水田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100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8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4.5%;畜牧业收入205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总收入6986元,人均纯收入2700元。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15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4户。 2007年底全村有拖拉机17辆,摩托车7辆。 ◎ 基础设施该村目前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9户通自来水,19户通电,1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土路。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3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0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