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松 |
释义 | 水松,杉科(Taxodiaceae)水松属落叶或半落叶乔木。该属仅此1种,是世界孑遗植物,中国特有树种。水松属在第三纪不仅种类多而且广布于北半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东亚及中国东北等地均已灭绝,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 中文学名:水松 拉丁学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 界:植物界 门:松柏门 纲:松柏纲 目:松柏目 科:柏科 属:水松属 种:水松 分布区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 简介水松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为古老的残存种,对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都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木材材质轻软,耐水湿,可为建筑等用材。根的木质部轻松,比重0.12,浮力大,可做救生圈及软木用具等。 杉科( Taxodiaceae)水松属落叶或半落叶乔木。该属仅此1种,是世界孑遗植物,中国特有树种。 水松属在第三纪不仅种类多而且广布于北半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东亚及中国东北等地均已灭绝,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因主产区地处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珠江三角洲及闽江下游,破坏严重,现存植株多系零散生长。 基本介绍拉丁文学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 命名者:Staunt. Koch 水松 科属: 杉科 Taxodiaceae 化学成分:本植物含双黄酮类化合物:扁柏黄酮(hinokiflavone)。叶含蜡质。保护级别: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化气止痛。 胃痛、疝气疼痛:用球果0.5~1两。 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用枝叶0.5~1两。 皮炎:用鲜叶适量煎水洗。 烫伤:用树皮煅炭研末调油敷。 现状水松属在第三纪不仅种类多而且广布于北半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东亚及我国东北等地均已灭绝,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因主产区地处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珠江三角洲及闽江下游,破坏严重,现存植株多系零散生长。 目前,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岭下乡上楼村附近的一片高山湿地之中,系目前世界唯一成林成片的水松72株,株株枝干挺拔,胸径在60~80公分,水松是冰川世纪孑遗植物,国家一级珍贵树种,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前往考察,将水松林誉为“植物活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成片水松林。 2006年被国家邮政局选入《孑遗植物》邮票,成为国家一张名牌。 分布地区水松在白垩纪和新生代广布于北半球,第四纪冰期后期在欧洲、美洲、日本及其他各地均已灭绝,现仅存化石。主要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和福建中部及闽江下游、海拔1000m以下地区。广东东部及西部、福建西北及北部、四川东南部、广西及云南东南部也有零星分布。分布区内几无天然林。多系人工栽培。此外,武汉、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也有栽培。 形态特征半常绿性乔木,高达25米,胸径60~120cm;树皮褐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规则条片。内皮淡红褐色;枝稀疏,平展,上部枝斜伸。叶延下生长,鳞形、线状钻形及线形,常二者生于同一枝上;在宿存枝上的叶甚小,鳞形,长2~3mm,螺旋状排列,紧贴或先端稍分离;在脱落枝上的叶较长,长9~20(~30)mm,线状钻形或线形,开展或斜展成二列或三列,有棱或两侧扁平。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雄球花有15~20枚螺旋状排列的雄蕊,雄蕊通常有5~7花药;雌球花卵球形,有15~20枚具2胚珠的珠鳞,托以较大的苞鳞。球果倒卵圆形,长2~2.5mm,直径1.3~1.5mm,直立;种鳞木质,与苞鳞近结合而生,扁平,倒卯形,背面接近上部边缘有6~9个微反曲的三角状尖齿,近中部有1反曲的尖头;种子下部有膜质长翅。 特性水松喜光,从幼苗开始就要求全光照。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年平均15~22℃为最适温度,能耐40℃高温和10℃以下低温。要求年降雨量1500~2000mm,雨量越充沛对其生长越有利。极耐水湿,多生于河流两岸、堤围及田埂上,在潮水线上15~30cm的立地上生长最好。长期浸淹在水中虽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但生长缓慢,尖削度大。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耐盐碱土;在中性或微碱性(pH7~8)、有机质含量高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主根和侧根发达、结构疏松、富有通气组织。 生于多水立地时树干基部膨大,常成柱槽状,并有屈膝状呼吸根露出地面;在水位低、排水良好的立地,树干基部不膨大或微膨大,并无屈膝状呼吸根。在华南地区适宜的立地生长颇快,如广东斗门县大沙农场在冲积土上营造的水松林带,10年生平均树高9.5m,胸径16cm。分布区位于中亚热带东部和北热带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水量充沛。水松耐水湿,为阳性树种,除盐碱地外在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幼苗时期主根发达,10多年后主根停止生长,侧根发达,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树干基部膨大呈柱槽状,并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膝状呼吸根。种子在天然状态下不易萌发。幼苗或幼树期间需要较充足的阳光和肥沃、湿润的土壤。花期2~3月,球果9~10月成熟。 物种价值科学价值水松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为古老的残存种,对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都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木材材质轻软,耐水湿,可为建筑等用材。根的木质部轻松,比重0.12,浮力大,可做救生圈及软木用具等。 保护措施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现存的大树、古树,同时应在适宜地区大力育苗造林。广州等地已有种植。 中药化学成分全藻含有机物42.09~49.41%、氮1.41~1.89%、可溶盐39.83~41.56%,水浸后含灰分8.95~18.08%、碘0.009~0.0177%、钾(K2 O)1.35~2.07%、氯化钾2.13~3.27%。 全藻中尚分出3种多糖:甘露聚糖(占干重的20%)、淀粉型多糖和水溶的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又含挥发性成分二甲硫醚、苯甲醛、a一甲基糠醛(a一 Methylfurfural)、糠醛(Furfural)、糠醇(Furfuryl alcohol)、1,8一桉叶素(Cineole)、芳樟醇(Linalool)、异松油烯(Terpinolene)、牻牛儿醇(Geraniol)等。此外,含有强烈抑菌作用的丙烯酸(Acrylic acid)。 用途木材淡红黄色,质轻软,纹理细,耐水湿,耐腐而不变形,比重0.37~0.42,供建筑和造桥梁、家具等用。根部木质轻松,比重0.12,浮力大,可供制作救生圈、瓶塞等,或用于建筑恒温室和冷藏库。球果、树皮含单宁,为栲胶原料。抗风力强,是护堤防浪林和农田防护林优良树种。树姿美丽。可作庭园观赏树。 种植培育日常管理水松2~3月开花,10~11月球果成熟。当球果由粉绿色变为浅黄色、鳞片开始微裂时,宜及时采集。每千克种子约85000粒,发芽率50~60%。育苗一般采用“旱播水育法”,即冬季围地作床播种,待苗高20~25cm时移植于水田平床,株行距20~25cm,每天早晨灌溉,保持水面深3~5cm,晚上将水排去,切忌死水育苗。苗高1.5米时可出圃定植。株行距以1.5×1.5m~1.5×2.0m为宜。种植2~3年内应注意保护幼树主干顶芽和除草培土。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当球果黄褐色时即可采收,收后将种子晒干,贮至翌年2~3月播种,约20天可发芽,保持苗床湿润,还要适当遮荫。水松1年生苗平均高40~60cm,最高可达1米,在第二年春即可出圃造林。也可采用扦插法育苗。 百年老树四代人共同保护百年老水松 在江西省安福县山庄乡高丘村太坪村,有两棵高约25米,胸径分别为45cm、30cm的古水松。 据林业技术人员鉴定,树龄达110余年。该村刘新生的祖父、父亲、兄弟、子侄四代人一直保护着这两棵百年水松,在当地传为佳话。 据村民介绍,清朝光绪年间,该村举人刘巨良爱好栽种花草树木,在市场上看到树形优美的水松苗木后,遂购买了3 棵,带回老家栽在屋前,并叮嘱家人施肥管护。3棵水松在刘巨良家人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有村民欲将水松树砍掉,但刘家人顶着压力将水松保留下来。 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刘新生和弟弟对这3棵水松疼爱有加,将它们视若“宝树”。但在20世纪80年代,其中一棵水松遭雷击死亡,只剩下了两棵古水松。兄弟俩商量好轮流守护水松,并为它防虫灭害,教育子女爱树。 随着树龄的增长,树枝越长越密,树下的根系越长越深,影响了附近水田里水稻的产量。有人建议刘新生兄弟将水松削皮枯死,取材作他用,被其坚决拒绝。 为了让这两棵古水松繁衍,兄弟请来林业部门技术员指导护树。技术人员发现水松后,告诉他们,水松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为古老的残存种,对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都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长辈们的护树举动,令刘新生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及侄子受到影响,他们也像长辈一样去保护古水松,还义务为村中的名木古树作宣传。 刘新生一家四代保护古树的动人故事,在当地广为传扬。村民们以其家为榜样,村中现存的百余棵名木古树,至今也没发生过偷盗或人为破坏现象。 525岁古松吐新芽 在福清海口镇里美村坊里自然村有一颗五百余岁的老水松,是福清仅存500多年的水松之一,其树干粗壮需3个大人合抱。树皮呈灰褐色,裂成不规则条片,树干几乎枯死,树高近6米,左侧树梢泛着翠绿的嫩芽。据了解,水松仅存于我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据里美俞氏族谱记载,这株古水松是其八世孙俞景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在广东任按察司佥事时,从广东带回八株稀世珍贵的水松树苗栽种,现今只活两株。 82岁的俞其平依伯说,里美村原本8株水松都活着。1959年村舍建设,6株水松被砍伐,仅存的两株10多年前已枯死一株,如今仅剩一株被视为“村宝”。1987年,这株水松树被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俞依伯指着这株水松说,它陪伴着俞氏子孙走过了22代。大概10多年前,里美水松枝干就干枯、蛀虫。俞依伯说,村民们都是自发挑水来浇灌水松,但今年水松枝叶却全部脱落,林业部门也到现场查看过,采取了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效果都不佳。 村民们都以为古水松将要消逝,可在连日的春雨润泽下,里美水松却顽强地吐出新芽,让大家兴奋不已。据了解,植树节来临,福清市林业局推出了市民认养古树等措施,里美村村民希望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来保护好这棵长寿水松。 考证出处水松考证一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Shuǐ Sōnɡ 别名:刺海松(《拉汉孢子植物名称补遗》),刺松藻(《中国经济海藻志》)。 来源: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的藻体。 原形态:藻体黑绿色,海绵质,富汁液,长10~30cm。固着器为盘状或皮壳状,自基部向上叉状分枝,越向上分枝越多。枝圆柱状,枝径1.5~5mm,枝端圆钝。整个藻体为分枝很多、管状无隔膜的多核单细胞组成。髓部为无色丝状体交织,自其上分枝,枝端膨胀为棒状胞,形成一连续的外栅状层。叶绿体小,盘状,无淀粉核。棒状胞长为径的4~7倍,顶端壁厚,常有毛状突起。生长在中及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生成大的群落。 生境分布:中国黄海、渤海沿岸分布甚广。 性味:《纲目》:"甘咸,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经集注》:"疗溪毒。" ②《本草拾遗》:"主水肿,催生。" 摘录:《辞典》 水松考证二拼音名:Shuǐ Sōng 别名:水松柏 来源:杉科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Lamb.)K. Koch [G. lineatus (Poir.)Druce],以球果、枝叶、树皮入药。 生境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化学成份:本植物含双黄酮类化合物:扁柏黄酮(hinokiflavone)。叶含蜡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 化气止痛。 胃痛、疝气疼痛:用球果0.5~1两。 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用枝叶0.5~1两。 皮炎:用鲜叶适量煎水洗。 烫伤:用树皮煅炭研末调油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水松考证三出处:1.《本草经集注》。 2.《海藻学》:水松,可供食用,广东人民常用它煮水,作为清凉饮料。 3.《中国经济海藻志》:日本人民以刺松藻作为驱蛔虫剂,据他们的试验结果,刺松藻的驱虫药效很高,如以海人草浸出液的驱虫效率为100%,则刺松藻为300%。 拼音名:Shuǐ Sōnɡ 英文名:Yew 别名:刺海松、刺松藻、软软菜、鼠尾巴、青虫子、鹿角菜 药材基源: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及长松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odium fragile(Sur.) Heriot[Acanthocodium fragile Sur.];Codium cylindricum Holm. 原生态: 1.刺松藻 藻体暗绿色或深绿色,海绵质,富汁液,幼体被白色绒毛,高10~30cm,粗1.5~3(~5)mm。自基部向上叉状分枝,渐分渐多,达同一高度时呈扇状,分枝圆柱状,上粗下细,先端钝圆。体内有许多无色的管状丝体,疏松地交强成髓部,侧生于髓部周围的棒状囊胞,排列成可行光合作用的栅状皮层,囊胸直径为215~350μm;长为900~1025μm,顶端较厚,尖突,其上有毛。叶绿体小盘形,不含淀粉核,多数分布在囊胞的顶部。藻体基部由假根组成的固着器,呈盘状或皮壳状。 2.长松藻 藻体亮黄绿色,海绵质,一般长约60cm,有时可极大延长,这与海绵质盘状固着器大小有关。体圆柱形,疏叉状二岐分枝,上部渐细长,先端钝圆,分枝处节间呈楔形或宽三角形。囊胞顶端薄,其上无毛。薄体成熟时,产生配子囊的囊胞很大,一般直径为400~550μm,长1.5~2.5mm,突出于藻体,呈颗粒状,肉眼即能见到。 水松 生态环境: 1.生于中、低潮带向阳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群生成。 2.生于低潮带或低潮线下岩石上和泥沙滩的石砾上。 资源分布: 1.中国黄海、渤海沿岸分布较多;东南沿海较少。 2.中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广东沿海较多。 性状鉴别 (1)刺松藻 藻体深绿色,复叉分枝,呈扇状,长10~30cm,海绵质。分枝直径1.5~3mm,上粗下细,枝端钝圆,腑间狭窄。固着器圆盘状或皮壳状。整个藻体为一分枝很多、管状无隔膜的多核单细胞组成。气微腥,味微咸。 (2)长松藻 藻体黄绿色,长约60cm。叉状分枝稀疏,腑间楔形或宽三角形。 化学成份: 刺松藻藻体含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甘露聚糖(mannan)、淀粉型多糖(starchtype polysaccharide)和水溶的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sulfated arabogalactan)。又含3种水溶性砷化物:1-甘油磷酰基-2-羟基-3-[5'-去氧-5'-(二甲基胂基)-β-呋喃核糖氧基]丙烷 药理作用:水松浸出液驱虫效果较海人草强三倍。水松所含成分丙烯酸有强大的抑菌作用。芳樟醇和牻牛儿醇有抗菌、抗真菌作用。对小鼠有镇静作用。 性味:甘;咸;寒 归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杀虫解毒。主水肿;蛔虫病;中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1.《本草经集注》:疗溪毒。 2.《本草拾遗》:主水肿,催生。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水松 水松叶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Shuǐ Sōnɡ Yè 别名:水松须(《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杉科植物水松的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详"水松皮"条。 性味: ①《生草药性备要》:"性寒,味苦。" ②《本草求原》:"苦,温。" 功能主治: ①《生草药性备要》:"与山松须同,治周身骨节痛,擂粉煎饼服之,酒送下。又能止痒杀螆。"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对口疮。" 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水松枝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皮炎:鲜水松叶,煎水外洗。(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