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目山 |
释义 | 简介水目山,佛教胜地水目山巍然耸立于大理祥云县城东南25余公里的云南驿镇马街乡境内,海拔2670米。水目山因泉涌清莹而得名。它左连云邑象山,右傍天华山,四周群峰叠翠,连绵百里,云蒸霞蔚,流泉争喧,殿宇楼阁掩映于葱茂的林木之中,宛然如长幅画卷。历史水目山是云南开创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南诏诸大臣请建此刹。普济庆光禅师用禅杖凿地,“而有清泉涌出,因名水目”。开堂之日,南诏国内的四方贵族都来祝贺。香火最旺时,号称“和尚三千,尼姑八百”。历代都有高僧住水目山,如南诏(唐代)的开山祖普济庆光禅师,大理国(宋代)的净妙澄禅师,晚清时期的无住如禅师、非相行禅师等。而在大理国时曾有不少皇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清初有名的担当和尚,也曾在此长住。从南诏时期起,水目山寺院经过多次修理工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有水目、贤填充、地藏寺、灵光寺、塔院、三教阁、毗卢阁、弥陀庵等寺观。现在水目山保留了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三座寺院,当地俗称下庵、中庵、上庵。下庵水目寺,为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1984年至1987年重修。下庵依次是山门、塔盘院、前院、南北配殿、大雄宝殿,南北两边有僧房、香橱、职事堂、斋堂、茶室、云会堂。下庵前面,有历代僧人精心培植的梨数十亩。中庵是在92年由民间捐资重建,非常幽静、古朴,大殿内供奉千手观音。上庵是山上规模最大的寺院,96年恢复了宝华寺的罗汉殿,2008年末开光。近年又将陆陆续续恢复山门、玉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殿堂。宝华寺西南角有一株数百年的狮子头茶花,每到冬春交际之时,茶花都会开放。担当名诗“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就是描写的茶花开放的胜景。 水目寺以北的北岗塔林,现存七十余座历代僧墓塔。这些僧墓塔从大理国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所葬僧人无数,成为水目山的一景。塔林中出土的舍利子,更使水目山这座佛教名山增添了光彩,至今,舍利子还供奉在塔林的地宫当中。 发展现状自唐代以来,一千余年间,水目山经历代修建,寺宇庵阁,棋布峰间。宝华寺、水目寺、玉皇阁、观音阁等建筑参差错落,巍峨壮观,雕梁画栋,转阁回廊,独具匠心,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建筑才能,这些建筑吸收了中原园林建筑精华,又有独具的艺术特点。在寺宇中塑有佛教造像,这些佛像,神态栩栩如生,描金施彩,庄严穆丽。庭院中,花卉四时常开,暗香浮动,更倍增景色。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选胜登临,游人不绝,成为旅游佳地。 1987年,水目山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水目山建筑已重新修葺,并成为祥云县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2006年,水目山北岗塔林和寺包塔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