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鹿
释义

水鹿又名黑鹿,产于中国中南和西南地区。躯体粗壮,体长140~26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角的主干只一次分叉,全角共三叉。从额至尾沿背脊有一条宽窄不等的深棕色背纹,臀周毛呈锈棕色,颈部有深褐色鬃毛,体侧栗棕色,尾毛黑色。水鹿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林区、草原以及高原地区。常集小群活动,夜行性,白天隐于林间休息,黄昏开始活动,喜欢在水边觅食,也常到水中浸泡,善游泳,所以叫“水鹿”。感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以草、树叶、嫩枝、果实等为食。

基本信息

名称:水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名: 黑鹿、春鹿

学名:Cervus unicolor

英文名:sambar

种类划分:偶蹄目(Artiodactyla) 鹿科(Cervidae)

外形特征

水鹿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最大的鹿类,身长140—260厘米,尾长20~3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达300多千克。雄鹿长着粗长的三叉角,最长者可达 1米。毛色呈浅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带红色。颈上有深褐色鬃毛。体毛一般为暗栗棕色,臂部无白色斑,颌下、腹部、四肢内侧、尾巴底下为黄白色。

与其他鹿种相区别的重要特征是:角小、分叉少;门齿活动;颈腹部有手掌大的一块倒生逆行毛;毛呈偏圆波浪形弯曲。

水鹿的身体高大粗壮,体毛粗糙而稀疏,雄兽背部一般呈黑褐或深棕色,腹面呈黄白色,雌兽体色比雄兽较浅且略带红色,也有棕褐色、灰褐色的个体。颈部沿背中线直达尾部的深棕色纵纹是水鹿的显著特征之一。面部稍长,鼻吻部裸露,耳朵大而直立,眼睛较大,眶下腺特别发达,尤其是在发怒或惊恐时,可以膨胀到与眼睛一样大。

水鹿的四肢细长而有力,主蹄大,侧蹄特别小。尾巴的两侧密生着蓬松的长毛,看上去好似一把扇子,尾巴的后半段呈黑色,腹面颜色雪白。只有雄兽头上长角,角从额部的后外侧生出,稍向外倾斜,相对的角叉形成“U"字形。角形简单,呈三尖形。角的前端部分较为光滑,其余部分粗糙,基部有一圈骨质的瘤突,称为“角座”,俗称“磨盘”。水鹿的角在鹿类中是比较长的,一般为70~80厘米,最长的可达125厘米。

分布范围

水鹿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

台湾的水鹿分布海拔高度,从清朝时的300公尺,提高到目前的2000公尺以上的中高海拔山区,多半沿著高山溪谷分布。目前在雪霸、太鲁阁、玉山国家公园、大武山自然保留区和丹大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内都现其族群。

生活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300~3500米之间的阔叶林、季雨林、稀树草原和高草地等环境。喜在日落后活动,无固定的巢穴,有沿山坡作垂直迁移的习性。其活动范围大,没有固定的窝,很少到远离水的地方去。

生活习性

性喜水,水鹿全年均喜欢在泥水中跋涉,甚至在冬天地面上出现寒霜时,也常见到水鹿卧在浅水中。水鹿在雨后特别活跃,夏天常到偏僻的水洼地打滚洗浴,弄得满身泥污借以防止蚊蝇。即使冬季,也常流连于水塘。水鹿由于激烈活动后,降低体温要靠“水浴”,故称水鹿。

有群居的习性,白天隐蔽在浓密覆盖物中,夜间活动,以青草、树皮、竹笋、嫩叶为主食,亦盗食农作物。

以多种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嫩叶、嫩芽、鲜果等为主要食物。平时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只有繁殖期才集群,每群的数量从几只到十多只不等。

水鹿性温顺、容易驯化、饲养。它的食谱宽、食料来源广,几乎所有绿色植物的嫩枝叶都可作为饲料。

水鹿是一种很能适应崎岖山地的动物,坚硬的蹄甲,可在布满岩块、石砾的山地活动,其四肢长而有力,可在陡峭的溪谷中来去自如,对人类的警觉性很高,目击野生水鹿的机会极少,多半是靠食痕、排遗、蹄印等残迹来了解它们在野外的讯息。

水鹿常成五头以下的小群,繁殖期可见雌雄成对同行,若非繁殖期雄鹿多半单独活动。清晨是水鹿一日活动的巅峰,傍晚另外一次较弱的活动期。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不十分固定,大多在每年的夏末秋初进行。雌兽的怀孕期约为6~8个月,次年春季生产,每胎产1~2仔。幼仔身上有白斑。2~3岁时即发育成熟,寿命为14~16年。

水鹿一般24月龄以后即可初配,每年4~7月发情交配,1~3月份产,平均妊娠期为250~270天,发情周期平均20天,其繁殖力相对较低。1~10锯鹿可获三杈鲜茸平均1.94kg左右,最高可产鲜茸6.2kg,最佳产茸年龄为8锯。

在育种上,水鹿现在主要应进行纯育,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其生产力;杂交时,可作为母本,试验证明,作母本与新疆马鹿或梅花鹿杂交,其杂交优势明显,效果良好。

种群现状

水鹿分布在中国的有台湾亚种、四川亚种、西南亚种和海南亚种,其中以台湾亚种个体最大,现存栏5万余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其中台湾南、高雄等县市约有4万余头左右。

2007年6月台湾“农委会”畜产试验所采用经冷冻胚胎繁殖技术产下了水鹿。由此,日后有望大量培育优良鹿只,增加鹿茸产量。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臀鹿

百科名片白臀鹿是马鹿的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鹿”。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 l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它的毛很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故有赤鹿之称。

目录

简介 保护级别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药用价值 种群现状简介保护级别外形特征分布范围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药用价值种群现状展开

简介

名称:白臀鹿 拉丁文学名:Cervus elaphus

英文名:red deer

中文别名:赤鹿、八叉鹿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鹿科 (Cervidae)

属:鹿属 (Cervus)

保护级别

中国红皮书等级:濒危 中国红皮书等级生效年代:1996 CITES

附录:未列入 CITES

附录生效年代:1997

国家保护级别:二级

国家保护级别生效年代:1989

外形特征

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l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故亦称“白臀鹿”。

分布范围

白臀鹿是马鹿的一种----是马鹿川西亚种(C. e. macneilli),由于产地不同,马鹿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在全世界共分化为23个亚种。中国的马鹿大约有7—9个亚种之多,而且大多是中国的特产亚种。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及西北等省区。

生活环境

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但由于分布范围较大,栖息环境也极为多样。而白臀鹿主要栖于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及冷杉林边缘。

生活习性

白臀鹿是马鹿的一种-是马鹿川西亚种(C. e. macneilli),由于产地不同,马鹿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在全世界共分化为23个亚种。中国的马鹿大约有7—9个亚种之多,而且大多是中国的特产亚种。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及西北等省区。白臀鹿主要栖于海拔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及冷杉林边缘;而在新疆,白臀鹿则栖息于罗布泊地区西部有水源的干旱灌丛、胡杨林与疏林草 地等环境中。此外,白臀鹿还随着不同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经常变换生活环境,但白臀鹿一般不作远距离的水平迁徒,特别在夏季,仅活动于数个“睡窝子”之间的狭小范围,由此常被当地人称为“座山鹿”。在选择生境的各种要素中,隐蔽条件、水源和食物的丰富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它特别喜欢灌丛 、草地等环境,不仅有利于隐蔽,而且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食物比较贫乏,也能在荒漠、芦苇草地及农田等 白臀鹿

生境活动。白臀鹿在白天活动,特别是黎明前后的活动更频繁,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种类多达数百种,也常饮矿泉水,在多盐的低湿地上舔食,甚至还吃其中的烂泥,夏天有时也到沼泽和浅水中进行水浴。平时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群体成员包括雌兽和幼仔,成年雄兽则离群独居,或几只一起结伴活动。白臀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敌有虎、熊、豹、豺、狼、猞猁等猛兽,但由于性情机警,奔跑迅速,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体大力强,又有巨角作为武器,所以也能与捕食者进行搏斗拂晓前后活动频繁。听觉、嗅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冬时常结成小群,迁至山谷林间活动,夏季又上山。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叶等为食。早春开始喜舔食盐碱地皮,有时甚至吃碱泥,或饮矿化的泉水,这可能与它们冬季缺盐,繁殖等季节性生理节律有关。主要在晨昏前后活动,雌鹿及幼鹿常3-5头成群,多时达十余头。雄鹿单独活动或2-4头集成小群。以草本、灌木等的绿色部分及嫩枝条为食。

生长繁殖

交配季节为9——10月,雌兽在发情期眶下腺张开,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经常摇尾、排尿,发情期一般持续2—3天,性周期为7—12天。雌兽的妊娠期为225—262天,次年5~6月间产仔,在灌丛、高草地等隐蔽处生产,每胎通常产1仔。初生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有白色斑点,体重为10—12千克,头2—3天内软弱无力,只能躺卧,很少行动。5—7天后开始跟随雌兽活动。哺乳期为3个月,1月龄时出现反刍现象。12—14月龄时开始长出不分叉的角,到第三年分成2—3个枝叉。1.5-2.5岁性成熟。自然寿命长达26.8年。谷景和、高行宜(1987)于1986年统计,西藏有白臀鹿1000余只。近年来随着鹿茸、鹿角价格暴涨,刺激养鹿业发展,过量捕捉野生的鹿;森林资源过度消耗,人口增多,森林覆盖面积下降,白臀鹿的栖息地面积减少,种群呈下降趋势。现有保护区有类乌旗保护区(西藏)等。

药用价值

鹿的药用部位有角、角胶、角霜、茸、骨、骨髓、阴茎和睾丸、肉、头(胶)、角霜、茸、精液、胆囊、甲状腺、粪、羊水、胎乳等。鹿茸是鹿的主要产品,是名贵的中药,在改善机体代谢机能、提高机体活力、抗疲劳、抗衰老、促进创伤愈合等方面功效卓著。经现代药理研究,鹿茸有效成份中的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葡萄糖胺、硫酸角质素、软骨素、透明质酸、皮肤素在治疗关节炎中起到巨大作用。胶原蛋白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类聚合物以及其它物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胶原蛋白在人体内的作用就象胶一样,把体内 白臀鹿

的软骨基质粘合在一起,并使软骨具有弹性。骨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都是因失去合成和维持Ⅱ型胶原蛋白的能力而造成的。经研究证实,水解胶原蛋白在镇痛、抗僵直、软骨修复、腰痛、改善运动机能、改善膝和指关节营养等方面疗效明显。硫酸软骨素其主要成份是葡萄胺聚糖,是构成蛋白聚糖的主要成份也是制造软骨主要材料,它可使软骨再生,同时对关节的润滑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蛋白聚糖是蛋白质与多糖的聚合物是构成软骨的基本物质,对关节弹性起主要作用。鹿茸中丰富的软骨素,并且还含有一种水份及蛋白,叫作生长素,生长素对于使碳水化合物聚合体生成为结缔组织有极强的作用,所以这些碳水化合物聚合体在维护筋腱、韧带、关节以及骨骼健康方向起到强大的保健及治疗作用。

鹿茸中丰富的氨基酸,已知的有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羟脯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等20余种;丰富的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无机盐钙、磷、铜、铁、锰、锌、硒、硫、锶、钼、钠、钾、镁等;微量元素与酶、辅酶和卵磷脂、脂质、激素、白蛋白等这些有效成份均能促进肌肉发育,兴奋机体,同时其中的生长激素具有合成代谢作用,能使组织生长,使体内储存的能量被消耗 鹿茸

。“促蛋白合成甾类”是这类激素的常用名称,具有提高自身耐力,以及强身保健的作用。

鹿茸有效成份中的生长激素及其前体,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益处,葡萄胺聚糖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它在免疫系统细胞激酶激活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鹿茸中的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中性脂肪、脂蛋白、肽类、氨基酸、核苷酸、胆碱样物质、维生质、微量元素等均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还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疫病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及病体康复。

种群现状

据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调查,在黑龙江1974-1976年约有3.6万只,1990年增长到4.5万只。谷景和、高行宜(1987)于1986年统计,西藏有白臀鹿1000余只。近年来随着鹿茸、鹿角价格暴涨,刺激养鹿业发展,过量捕捉野生的鹿;森林资源过度消耗,人口增多,森林覆盖面积下降,白臀鹿的栖息地面积减少,种群呈下降趋势。

现有保护区有:七星砬子保护区(黑龙江)、乌底河保护区(黑龙江)、类乌旗保护区(西藏)等。

同名动画片

剪纸动画片《水鹿》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

导演:周克勤

编剧:顾汉昌 Hanchang Gu

摄影 Cinematography:耿康 Kang Geng

影片类型:动画

片长:30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剧情

有对孪生兄弟,常常欺侮残疾人,神奇的水鹿气愤之极使他俩变成残疾人,通过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终于使兄弟俩改恶从善……

“水鹿”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Zoology] a sambhar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8次
最近更新:2011-10-19
创建者:truelovewoody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ych405 

辛勤贡献者:

金黔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