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湖套居民委员会 |
释义 | 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苏氏族人自山西省迁至青州,随后迁此立村。西靠山,南靠一山梁,村处山套。又因村东一片水洼,故名水湖套。 界湖镇水湖套居民委员会 概况 水湖套居委会由水湖套、 水湖套南山2个自然村组成。位于沂南县城西郊,卧龙山东,东与县城区为邻,西与北寨村相接,北与新庄子村、白石窝村相连,南与团山庄村相交,全村辖区面积为130公顷,其中耕地4公顷,山林87公顷,机关、企事业单位占地26公顷。 居委西为卧龙山,奇石绿树,吸引游人休闲。居委东地势平坦,位居城中,交通便利,团山路、卧龙山路及历山路沿居委东、居委中、居委西纵贯南北,人民路、文化路与居委内街道连接,境内建有全县最大的商城市场和民营经济园区,辖区内卧龙山东侧系规划中的诸葛亮旅游区主选场地,已建有全国最大的诸葛亮铜像,规划中的“功载汗青区”、“智慧家族区”等共10多处景点尚在筹建。 2000年,全居委共有397户,1312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现有苏、刘、梁、王、张、戴、魏、范、李、郑、孙、沈、徐等13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9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亿元, 人均纯收入417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9∶9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4100万元,全居委纯收入1316万元。 该居委是全省百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收入名列全市前列,1987年,被山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先进妇代会”称号,199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1993年6月,被临沂市委授予“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五好党支部”称号,1997年,被临沂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定为“市级文明村居示范点”。 大事记 1938年4月,村民戴京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村民苏金春被日本侵略军杀害。 1940年9月,日本侵略军进村,并在卧龙山上修工事。 是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本村抓走苏金成等38名村民,被迫到东北本溪煤矿当劳工。 1944年春,成立中共水湖套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中共沂水县东平区委员会先后指定由梁志连、苏廷善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948年3月,由6户村民组成的牛犋互助组改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苏廷善担任组长。 1953年春,13户村民正式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村民刘长吉被选为社长。 1956年春,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刘长吉任社长。 1957年,全体村民开始有计划地封山造林。 1958年2月,建起村办磨面坊。 1963年春,改种水稻,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 1965年5月,购买20千伏变压器1台。 是年,由30名农民组成建筑队。 1968年6月,安装50千伏变压器1台,部分农户通电。 是年,购买12马力柴油机一台,12名村民办村办作坊。 1976年2月,建村办修配厂及电气焊、白铁加工作坊。 1978年3月,首次建起“红旗车马店”。 是年, 建旅馆、饭店及自行车修理、电器、无线电修理、火补轮胎等作坊,共30名工人,年收入3万元。 1982年9月,投资42万元,建迎宾旅社,联营百货商店。 1984年,成为沂南县首家电视村。 1985年3月,成立村办建筑公司。 1987年,村妇代会被山东省妇女联合会评为“先进妇代会”。 是年8月,建立沂蒙汽车修理厂。 1988年开始,陆续投资2000万元,建阳都商城,带起300多个工商户。 1989年2月,建起沂南县铸造厂。 是年4月,投资建起沂南县第二印刷厂。 是年,首次安装程控电话。 1990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 1991年3月,成立沂南县宏达企业总公司,下属9个分厂,苏明法当选为总经理。 是年,被沂南县委、县政府评为小康村。 1992年,40户农民建起首批二层住宅楼。 1993年6月,被临沂地委评为“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 是年,村民全部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1994年,全村安装有线电视。 是年,村幼儿园落成。 1996年7月,成立中共沂南县宏达集团党总支部委员会,苏明法任总支书记。 是年4月至1997年,实行旧村改造,打通团山路、文化西路、富民路。 1997年4月,建立民营工业园,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1998年,新开发沿街商居楼70户,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 是年,投资200万元建村办小学一处,占地0.7公顷,其中教学楼一座,2300平方米。 1999年7月,撤销界湖镇水湖套村民委员会,设立界湖镇水湖套居民委员会。 是年,打深井一眼,深200米,直径20厘米。 2000年,居委会办公大楼建成,总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 粮食亩产仅50公斤左右。1948年3月,苏廷善响应党中央号召, 带领6户农民由“牛犋互助组”改建,成立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春,全村先后办起了两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按“地4劳6”进行收入分配。1956年春,成立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户户参加,各家各户的土地、独轮小车、犁耙等生产资料,均作价归集体。随后,组织全村挖大口井6眼,购进柴油机2台,水车4台,基本保证了近33公顷平原地的用水。粮食亩产达到250多公斤。1963年,村集体对村东和村北的33公顷平原地实行稻改,改变了原来杂粮的种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并购进20千伏变压器一台,保障供水,到1965年,粮食亩产达到400公斤。 1967年到1996年,在对33公顷平原地进行改造的同时,组织全体村民对卧龙山进行治理,封山造林86.7公顷,先后植树44万余株。有松、柏、槐、桃、杏、柿,还有火炬树、棉槐林和葡萄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村山地和平原地平均单产750公斤。 1990年以来,随着县城的建设,在平原地多被县城建设占用的情况下,在卧龙山下建起养殖小区,有20多户农民发展起养猪、养兔及特种养殖业。 第二产业 工业: 水湖套居委工业始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在8户民办粉房的基础上,成立起村办粉坊、磨面坊,主要为本村农民服务。1965年,扩大磨面房的经营,改建成村办作坊,除磨面外,兼营弹棉花、蒸馒头、做粉皮、加工饲料,年收入不足1万元。1976年,由8名村民建起村办农机具修配厂及电气焊、白铁加工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村办印刷厂、 铸造厂及汽车修理厂,年产值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上交集体50万元。 1991年3月,组建并成立了沂南县第一个村级企业集团--宏达集团总公司,下属9个分厂,党支部书记苏明法兼任总经理。到2000年,全居委工业从业人员100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100万元,创利税237万元。 建筑业: 1965年由30名农民组成村建筑队,除本村外,对外承揽建筑工程。1985年3月,村集体投资5万元,建起5间办公室,成立起“城西建筑公司”,下设水泥预制厂及五个施工队, 采取个人承包经营,上交承包费10万元逐步增加到20万元。1989年, 被临沂地区建委确定为国家四级资质企业。1998年,实行企业改制,由集体企业改为个体和私营企业。 到2000年,从业人员达到500人,年创总产值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投入固定资产150万元。 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党总支一班人抢抓机遇,于1997年建起民营经济园区,占地12公顷, 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经过内引外联,现已有30多家民营企业在区内开工生产,因木器加工企业居多,成为沂南县木器加工业基地。 第三产业 从1952年8户农民联办粉坊, 1958年建立村办磨面坊,直到1968年,村集体购买柴油机、安装变压器,通电办起村办作坊和“红旗车马店”,村办第三产业一直立足于服务本村农民,经济收入极其微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步伐,根据本村所处地理位置,着力于发展第三产业。从村东人民路与历山路交汇处着手,把沿街开发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1978年建起“红旗旅馆”,同时开设了自行车、电器及无线电修理、 火补轮胎业务门店。1981年3月,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投资42万元,在县城中心建起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迎宾旅社”,成为集旅馆、饭店、商店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 安置120名农民。1987年,党支部一班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位居县城中心的有利条件,投资2300万元,建“阳都批发市场”,第一期工程占地5公顷, 建商品房101间,年成交额达800多万元。1991年,大胆启动第二期工程,在“阳都批发市场” 的基础上,建“阳都商城”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划出土地4公顷,投资100万元,建1000米露天摊位,600多米塑料顶棚固定摊位,商品房80多间。随后逐年进行改造、扩建,先后建成高标准的商居二层楼,硬化商场地面。设立商场治安岗亭,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到1999年,为阳都商城建设累计投资达到2300多万元,市场年交易额超亿元, 创利税80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费130多万元,上交集体200多万元, 有300户个体工商户从事商品批发零售,全居委50%的劳动力从事市场交易和服务。该居委充分利用地处县城中心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运输业。随着市场的开发,现已发展到64个运输专业户, 汽车、轿车等运输车辆达到95辆,运输能力达到100万吨。2000年,该居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560人,创总产值1.08亿元,利税800多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49年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2%。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51年,村集资集劳建起水湖套小学,复式班30名学生,入学率达到36%。 1970年,村集体投资投劳建校舍9间,办起3处小学,1至6年级共200多名学生, 有2名公办教师,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1978年,村里划地12亩,建房63间,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的历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9年,投资200万元建起沂南县一流的村级小学,配备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微机、“四机一幕”进课堂,聘请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现了小学教学现代化。先后有60多名学生升入大、中专学校,其中有12人升入大学。 1986年,村投资20万元建起村文化大院。2000年,村投资150万元,建起高标准的文化大院,除办公室外,还分别设立了青年俱乐部、老年活动室、妇女之家、图书室、阅览室。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集体不断加大对文化科技事业的投入,先后派出近200人到济南、 青岛、临沂、泰安等院校、厂矿学习和培训,有12人获得高级职称,有40多人获得中级职称,近百人获得初级职称。 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1978年, 全村人均粮食达到500公斤,第一次交了“爱国粮”,人均纯收入200多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建起全县第一座村办综合服务大楼, 120名青年走进第三产业。从此,走向稳定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轨道。到1991年底,全村已有大小企业135处,其中村办12处,联办6处,户办117处,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 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到199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7 6元, 成为沂南县的首富村。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170元,260多户居民住上了二层小康楼, 25户住上了三层住宅楼。全居委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41辆,各种摩托车400多辆, 程控电话320部,移动电话250部,彩色电视机580台,电脑26台,230家有VCD家庭影院。 村庄建设 1949年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宅多数是石墙草房,有的还是低矮的“团瓢屋” ,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逐渐以砖石结构代替,向宽敞高大明亮发展。1979年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全村出现住宅建设高峰,大多利用钢筋、 水泥为主建房。1984年以后,村民按统一规划,拆旧翻新,建筑标准房。到1992年后, 开始建设能够抗震的小康二层楼。1996年,按照旧村改造的统一规划,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楼房。先后拆迁149户村民,开通了村内团山路、文化路和富民路共1100多米,其中一条街道安装了路灯,有6名环卫人员负责街道卫生。2000年,投资150万元,在人民路诸葛亮公园附近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办公大楼。20 00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6平方米。1997年,为加快个体经济发展,在村后规划建设民营经济园区, 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区内通水、通电、通路,有30多家民营企业进驻经营,为村庄建设增加了一道风景。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5年,全村用上自来水, 村民按照统一规划, 拆旧房建新楼, 集体为每户补助1万元。自1985年以来,村民的“三提五统”费全部由集体负担。从1990年开始,每月对老党员补助120元, 对老干部补助240元,对60岁以上的村民补助100元。对村民则每年拿出近百万元资金做为村民福利,全村免费安装和使用有线电视。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8年2月, 村民戴京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44年春,成立第一届村党支部委员会,梁志连任支部书记。1945年,苏廷善继任党支部书记。 解放战争中,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有26名青年参加解放军,100多名民兵参战,男女老少齐心协力拥军支前。1948年3月,党支部书记苏廷善带头,组织6户农民将原来的“牛犋互助组”改建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1年,刘长吉任党支部书记,全村共有党员12名。1977年苏明法任党支部书记,1996年,成立中共宏达集团党总支,苏明法任党总支书记。20多年来,党总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5年苏明法被沂南县委任命为中共沂南县界湖镇委副书记。 2000年,党总支委员会下属两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共46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 1944年2月, 界湖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建立水湖套村委,戴洪开任村长,同时建立起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村政权积极组织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1953年春,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刘长吉任社长。1956年春,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刘长吉任社长。1958年9月, 成立人民公社,设立界湖公社水湖套村生产大队,张丕友任大队长,下设7个生产队。 1968年9月,成立水湖套大队革命委员会,刘福和任主任。1983年12月,建立水湖套村民委员会, 设委员5人,梁志文、刘福安先后任主任,下设7个村民小组。1999年7月,撤销村民委员会,设立居民委员会,刘福安任居民委员会主任。2000年,水湖套居民委员会由5人组成, 主任刘福安,副主任苏明江,委员梁守庆、刘禄全、刘克元,民兵连长刘振琳,治保、调解主任刘禄全,妇女主任高英桂。 人物简介 刘长吉(1914~1977) 小学文化,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担任村党支部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53年春,组织13户村民成立起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担任社长。1956年春,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担任社长,是水湖套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积极组织者。1964年带领村民进行稻改工作,大搞水利建设,建起一处扬水站,一处电灌站,第一次通电用于水利灌溉。在抓好农业的同时,他还组织村里的工副生产,建起村办作坊。1975年调往镇办企业工作。1977年病故。 苏廷善(1915~1986) 小学文化。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战争年代,他积极组织村民拥军支前,参军参战,同时他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发展农业生产”的号召,在村内成立“牛犋互助组”和生产互助组,积极组织村民搞好生产。1951年,被调往界湖区中疃乡任乡长,后调往县修配厂当工人。1986年因病去世。 苏明法 1949年10月25日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0~1975年在本村小学任教师。1975年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连长,197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93年任界湖镇副镇长兼水湖套村党支部书记,1995年任界湖镇党委副书记兼宏达集团公司党总支书记。他带领全村,利用位居县城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先后建起印刷厂、 铸造厂、综合服务大楼等12处村办企业和6处联办企业。组建了沂南县第一家村级企业集团--宏达集团公司。在辖区内建有全县最大的市场和民营经济园区,使居内5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市场经营和服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他带领全居委实行旧村改造,先后在居委内拆旧翻新,动员149户居民拆迁,260户居民住上小康楼,打通了四条大道,并使其中的两条开发建设成商业街,建起近百幢商居楼,居委建设同县城区建设接轨。 到2000年,全居委经济总收入达到1.2亿元,人均收入4170元,集体固定资产原值达到6000多万元。同时,在建起标准化小学和居委文化大院之后,又着手卧龙山公园建设,发展旅游事业。1993年,被中共临沂地委授予“模范党支部书记”称号,1997年被临沂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年被沂南县委评为“模范共产党员”,被沂南县政府评为“乡镇企业家”,被沂南县人大评为“优秀人大代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