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产业 |
释义 | 水产业 (fishery),又称渔业,是指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水域或开发潜在水域(包括低洼地、废坑、古河道、坑塘、沼泽地、滩涂等),以采集、栽培、捕捞、增殖、养殖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产品的行业。 简介水产业是指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水域或开发潜在水域(包括低洼地、废坑、古河道、坑塘、沼泽地、滩涂等),以采集、栽培、捕捞、增殖、养殖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产品的行业。又称渔业。包括采集水生动植物资源的水产捕捞业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水产养殖业两部分。广义的水产业还包括水产品的贮藏、加工、综合利用、运输和销售等产后部门,渔具、渔船、渔业机械、渔用仪器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制造、维修、供应等产前部门以及渔港的建设等辅助部门,它们与捕捞、养殖和加工部门一起,构成统一的生产体系。 简史远古渔猎时期,人们用兽角和兽骨制成鱼叉、鱼镖等,从河流、湖泊和浅海滩涂捕捉鱼、虾、贝类。中国约在商代已用竿钓和渔网捕鱼,商代末期出现了鱼类养殖,池塘养鱼技术曾发展到很高水平。以后人们逐渐采用用桨、橹或帆为动力进入渔船捕捞阶段。 产业革命后,随着蒸汽机渔船的出现,现代渔业开始形成,使沿岸、近海的捕捞活动迅速扩展到外海和远洋。 20世纪初柴油机开始用作渔船动力。20世纪40年代后,渔船、渔具和渔业机械、仪器装备等逐渐形成体系,使捕捞技术装备日趋先进,加上冷冻、冷藏和渔业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渔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导致渔港和渔业市场的发展,海外和远洋渔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渔业的完整体系。70年代后,由于过度捕捞,传统渔场资源出现衰退,世界水产品总产量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许多国家为保护水产资源和维护本国权益,采取宣布专属经济区等措施,加强了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同时水产养殖业受到进一步重视,养殖产量显著增长。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水产品总量又出现持续增长趋势。 分类按其生产性质、功能和方式,分为水产捕捞业(包括海洋和内陆捕捞业)、水产养殖业(包括海水、浅海滩涂和内陆养殖业)、水产栽培业、水产采集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 按其作业水域空间和地理环境条件特点,分为海洋水产业和内陆水产业。前者按距陆远近又分为沿岸、近侮、外海、远洋水产业;后者按水域类型分为湖泊、江河、水库、池塘水产业。 水产业按水域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 按水界可分为内陆水域渔业、沿岸渔业、近海渔业、外海渔业和远洋渔业等; 按水产品的获取方式分有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 中国的渔业还可按所有制性质分为国有渔业、集体渔业、个体渔业、私营渔业、联合体渔业和三资企业渔业等。 性质和特点按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多数西方国家分类,它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苏联将其列为食品工业部门,中国将其作为大农业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①以水域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水生经济动、植物为生产对象;②产品既具鲜活性,又具易腐性;③以商品生产为主,具有很强的商品性;④具有工业的性质,但生产对象具有再生性能。 一般认为水产业具有农业和工业二重性质。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浅海滩涂养殖水生动植物的养殖业属农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则属加工工业生产。同时,水产业又具有不同于工业和农业的特点: ①不同的水生动植物适应不同的水层环境,作为鱼类活动场所和渔业生产基地的水域,可以立体利用,进行多水层增殖和捕捞,从而大大提高水域生产力,增加单位产量。 ②鱼类是有生命的自律更新资源,又是冷血性动物,能量消耗少,饵料转化效率高,实行精心饲养和合理捕捞,能达到增产增收。 ③鱼类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而在生产上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创造鱼类生长所需要的良好环境,才能保持渔业生产稳定持续增长。 ④水产品是鲜活易腐品,保鲜、冷藏、加工、运销等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才能提高质量、减少损失。 ⑤水产资源大多存在于国际公有或他国管辖的水域中,作业渔场流动性大,故水产生产特别是海洋捕捞生产还须在国际合作基础上才能顺利发展。 研究的范围水产资源调查和评价; 水产区划的研究和分区; 水产业布局; 水产业潜力分析和预测; 水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措施。 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水产业,不仅可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和水生经济动、植物,还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食品(当今人类植物蛋白质中的6%、动物性蛋白质中的17%来自水产业);为食品、医药(如玳瑁、海龟、鼋、北海狗、海马等)、饲料、制革(儒艮、斑海豹、北海狮等)和工艺品(如珊瑚、珍珠、扬子鳄等)提供原料。发展水产业对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有着重要作用。 水产品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尤其是鱼类的蛋白质高、脂肪低、胆固醇少,为人们所喜食。20世纪80年代初,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中,水产品动物蛋白质已占25%左右。水产品还可以为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其他化学工业提供重要原料。水产品是国际贸易中的畅销品,换汇率较高。发展水产业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生产各部门的良性循环。 中国东、南滨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适于捕捞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大于全国耕地面积。浅海滩涂可供养殖面积约134万公顷。内陆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约1675万公顷,可养殖水面502.5万公顷,还有大量稻田具备养殖条件。鱼类资源相当丰富,海水鱼类约15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淡水鱼类约7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常见的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等。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在国际上颇具盛名,如对虾、海参、鲍鱼、扇贝、珍珠等。 经营体制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发达的主要渔业国家都有较完整的经营体制,但又因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而有区别。如日本水产业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有个体经营、中小资本经营和大资本经营 3种形式。个体经营的渔业企业遍于沿海地区,以现代生产技术从事分散的和小型的沿岸捕捞、养殖生产,有的兼营加工。中小资本经营的渔业企业,一般雇佣 300名以下的劳动力和使用1000吨级以下的渔船,在近海或外海作业。大资本渔业多以大型捕捞、加工、运输船只或船队在各海区从事捕捞生产,并经营加工销售业务。个体、中小型和大型企业经营的产值,1984年分别占全国水产总产值的38.2%、38.9%和22.9%。水产品销售市场分中央和地方两类,此外全国的产地也设专业市场经营鲜品和部分冷冻、腌干制品。苏联水产业以国营渔业企业为主体,是现代捕捞生产船队的保藏加工、流通运输等企业的大型联合体,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一般按不同作业水域组成渔业工业联合公司。此外有鱼品设备材料供应公司和海上冷藏运输队负责经营产前服务和渔获物的运输流通业务。在主要渔港和渔业基地,还有与渔业生产相适应的冷冻、冷藏、制冰以及各种鱼品加工企业。鱼品的流通贸易也由国营商业机构经营。集体所有制的集体渔庄主要从事沿岸和内陆水域小型的捕捞生产;但近年也开始装备大型船只,跟随或编入国营船队进行外海和远洋捕捞。集体渔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 中国分为国营渔业企业、集体渔业企业、多种形式的渔业联合企业和个体渔业。国营渔业企业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经营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规模较大,装备较先进,一般拥有10多艘至100~200艘机动渔船,从事单一捕捞生产或进行捕捞、制冰冷藏、产品加工、渔船修造、制网等综合经营,主要在外海作业,也进行远洋和近海捕捞。国营水产养殖场也拥有较好的设备和技术。国营渔业企业是全国渔业的骨干,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集体渔业企业是中国渔业的主体,属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有的实行分级管理,以对船为基本核算单位,有的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渔业联合企业由国营和集体渔业企业共同组成,业务范围涉及生产、流通领域。个体渔业则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过去在内陆水域和沿海从事生产的小型连家船是传统个体渔业的主要形式。现作为家庭副业经营的个体渔业,有的利用池塘、稻田等小水面养鱼,有的从事近海和江河捕捞,在整个渔业中比重较小。 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基础薄弱,渔业生产的规模较小,以个体分散经营为主,大多缺乏现代渔业经营所需要的大中型渔船、渔机、渔具等产前服务以及冷冻、冷藏、制冰和加工、运输、销售等产后服务设施。但60~70年代以来在一些渔业资源条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中,已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大型捕捞、运输船只,建立冷冻厂和加工厂,改善流通和贸易体制,并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些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国家,普遍与渔业发达国家建立了政府间或民间的各种联合经营体制,共同合作开发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资源。 现状1985年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不包括藻类)8490万吨中,海洋鱼类约占75.5%,淡水鱼类约占 9.9%,溯河降海鱼类约占2.8%,甲壳类约占4%,软体动物类约占7.2%。以水产品出自的水域划分,海洋产量约占88%,内陆产量约占12%。1985年世界海藻产量约为358.2 万吨(鲜重)。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或接近100万吨的有日本、苏联、中国、美国、智利、秘鲁、挪威、印度、南朝鲜和印度尼西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其全部产量约占世界年总产量的75~80%。1950年全部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只有发达国家的1/3,而1970年的产量则已略超过发达国家的全部产量,估计今后全部发展中国家产量有可能进一步超出发达国家的产量。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中,供食用的约占70%(1982),其他用于鱼粉、鱼油等非食品加工。80年代初全世界有100~400总吨的渔船约20000艘,总吨位共约1200万吨,此外还有300万艘小船和独木舟从事渔业。全世界渔民总数约有1600万人(其中部分为兼业),此外还有更多的人参与渔业有关的工作。多数渔民分布于发展中国家。渔业是许多国家外汇收入来源之一,也是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部门。各生产国的水产品大部分在国内市场销售,但水产品的国际贸易在1970~1980年间,按重量计增加了34%,金额增加了4倍。1985年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量为1254.27万吨,价值169.41亿美元。主要输出国有日本、加拿大、美国、挪威、丹麦等,其中日本、美国同时也是重要的输入国。 中国东南所面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为472.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深200米以内、适宜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有153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2万平方公里中可供人工养殖的面积约在 1.3万平方公里以上。淡水水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水面达5 万平方公里。1986年中国水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1%。水产品总产量为823.5万吨,仅次于日本和苏联,占世界第3位。总产量中海洋产量475.3万吨(其中鱼类占65%,虾蟹类占16%,海藻占5%,贝类占14%),内陆水域产量 348.2万吨。水产品出口量达6万吨。1986年全国国营水产品加工企业有120余个,每年加工水产品约113万吨。此外许多小加工厂遍布沿海200多个县,大多生产盐干鱼、鱼露及鱼粉等。制冰冷藏事业也已形成相当规模。1982年全国有大小冷库250余座,冷藏能力25万吨/日,冻结能力8000吨/日,制冰能力7000吨/日;此外农村集体渔业企业也建成中小型冷库129座,冷藏能力约3万吨/次,弥补了国营冷库冷藏能力的不足。 展望2000年的世界人口如按60亿计,为了保持1980年人均食鱼量约11.4千克 (按1亿吨的70%用于食用)的水平,水产品的年产量应达到 1亿吨。这个目标的实现,要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①妥善管理大陆架近海水产资源;防止捕捞不足和捕捞过度,同时防止渔业水域受到污染。②开发新渔场和新的捕捞对象,如开发估计年产潜力有5000万吨以上的头足类、南极燐虾及数量不清的灯笼鱼等大洋中层鱼虾类等;同时应研究适于开发这些品种的加工方法和低成本的捕捞技术,扩大消费市场。③改善加工方法,使目前约占水产品总产量30%的低值水产品能直接供人类食用。④使海水、淡水水产增殖和养殖量有成倍的增长(见水产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