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北镇 |
释义 | 1 福建邵武市水北镇水北镇位于邵武市北部,南邻富屯溪,东北与建阳市交界,西北与光泽县接壤,富屯溪、鹰厦铁路、316国道、205省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全镇辖11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6108户,2.06万人。 ◎ 乡镇概况水北镇位于邵武市北部,南邻富屯溪,东北与建阳市交界,西北与光泽县接壤,富屯溪、鹰厦铁路、316国道、205省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512.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5%。耕地面积3.9万亩;有林业用地面积65.68万亩,林地面积56.8万亩,占全市1/6,森林覆盖率达78.5%,其中国有林20.28 万亩,集体林45.4 万亩,生态公益林17.6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68万立方米,占全市1/4。山多、林多是水北镇一大特色。全镇辖11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6108户,2.06万人。 ◎ 人文历史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昭武县在水北镇故县村,并设行宫于此,号称乌阪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迁镇于今市区。南宋名相、民族英雄李纲,以及黄潜善、黄中均出自水北,素有“过溪三宰相”之称。 大乾村的“福善王庙”始建于隋末(约公元618年),保留明代建筑风格,门内大戏台为清代建筑,木构件雕刻大量花草鸟兽图案与细文人物,生动传神。还有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的灵杰塔,位于四都窑上的青云窑址,三都茶果场果山遗址等。 全镇11个村中有10个村为革命老区村,老区基点村占65%。现有健在革命“五老”3人、“五老”遗偶6人。1930年9月3日,邵武的第一个党组织在水北镇诞生,至1949年的20年间,中共闽赣省委、福建省委、闽北分区委、邵武特区委、邵武县委等先后在水北镇活动过。在打击土豪,开展游击战争中涌现出何荣贵、曾镜冰、兰礼贵、兰七莲等众多革命英雄,水北镇成了邵武革命根据地的中流砥柱,闽北苏区的红色摇篮。现我镇二都村仍保留有邵武县苏维政府旧址,并设有革命史展览厅。 ◎ 经济发展全镇形成了以“林业、粮食、烟叶、蔬菜、食用菌、茶叶、畜牧业、渔业、果业”为主的九大产业格局。2011年全镇实现总产值10.8亿元,增长1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亿元,增长39.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增长2%;企业自营出口2000万美元,增长25%,占全市1/5;一般预算收入2648万元,增长89.14%;体制财力总计614.5万元,增长53.5%;农民人均纯收入9375元,增长17%。 ◎ 工业发展养马洲食品工业园区新增工业用地113亩,新增9个食品项目,企业增加到18家,有7家投入生产,2011年实现产值10亿元。2011年签约利良纸业二期、科踏石墨二期等12个低碳、环保型项目,其中落户市本级园区7个,镇工业平台5个。全镇拥有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1个、南平市知名商标7个。在项目带动下,龙斗、王亭等村农家乐、农家休闲山庄、农家小饭庄等应运而生;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5068人,其中本镇企业就业的达1445人,占劳动力转移的1/4,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望。 ◎ 农业发展全镇共有种粮农户4768户,种植水稻面积3.4万亩,粮食总产1.5万吨。烟叶种植面积3800亩,比2010年增加了800亩,种烟户数151户,收购烤烟52.5万公斤,烟叶总产值874.3万元,创税192.3万元,被市里评为三等奖。发展杨梅、桔柚等种植1000余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3500余亩;发展食用菌种植1000余亩;发展畜牧养殖,生猪存栏数1.2万头,羊存栏530头,家禽存栏5.9万只。落实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下乡、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各项补贴达600余万元,人均补贴300元,户均补贴1000余元。发放各项支农贷款511笔,金额达3728万元。 ◎ 基础设施龙斗中心村二期36户已全部完成建设,村民基本搬迁入住新居。王亭中心村一期37户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总占地38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69平方米,已有一半的村民搬迁入住新居。故县中心村第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开工建设楼房16栋,已完成建设13栋,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交房160套,部分村民已入住,另3栋楼正在建设中。全年各村审批建房68户,占地面积6552平方米,建筑面积20940平方米。投入464万元实施的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三项环保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通过了省级生态镇验收,大乾、龙斗、上坪三个村通村省级生态村验收。 通过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方式,共筹集资金4580万元,从十个方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有史以来为民办实事投入最多的一年。教育设施建设投入500万元,文体设施建设投入170万元,生态环境建设投入500万元,中心村设施建设投入100万元,自来水建设投入200万元,农田改造建设投入140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投入260万元,三期国债项目建设投入800万元,移民项目建设投入190万元,道路交通建设投入480万元。 2 江西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水北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拾年山新石器晚期遗址,就位于镇属南陂拾年山村东部,1986年至1989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及新余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先后三次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225平方米,掘坑49个,出土和清理墓葬136座,整个遗址属台地型遗址。出土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大都是农业、手工业、渔猎工具和礼器。拾年山遗址的发掘,把新余市的历史提前了五千年,对研究江西史前文化和先秦南方古代文化、沟通赣鄱地区与江淮地区以及广东石峡文化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新的实物资料。 ◎ 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水北,原名渝北,因位于渝水之北而得名,隶属新余市渝水区,距市区35公里,镇境东临江西省樟树市义城乡与中洲乡,西连渝水区下村镇、人和乡、鹄山乡,南接渝水区北岗乡,北邻上高县蒙山乡、高安市的田南乡和建山镇,是四县(市)十乡(镇)的结合部,总面积131.23平方公里,辖水北居委会、水北村、南陂村、慕江村、排江村、北港村、潭江村、石上村、金星村、楼山村、伍塘村、上村村、琴山村、昌下村、新桥村、陈家村、钱圩村、楼前村、泉塘村、黄坑村、龙骨村23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12743户,总人口49023人。1988年撤乡建镇,是渝水区最大的乡镇之一,素有“茶叶之乡”、“米粉之乡”、“渝北第一镇”等美誉。水北镇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多属丘陵地带,蒙河颖江沿集镇南北蜿蜒而下,蒙山耸峙于西,北部山峦起伏,上新(上高至新余)公路沿西边缘穿过,两条人字形的乡级公路(水线、水新)主贯全镇,村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 水北文化水北集镇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中心区面积4.7平方公里,有水北、南陂两个村委会聚居,常住人口7500多人,国营镇办企事业单位39家。水北集镇贸易繁荣悠久,从明隆庆年间开始,定农历二、五、八、十日为赶集日。自清代起,兴起一年一度的赶会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二至初八举行,历时七天,初九为庙会。集镇建有大型室内集贸市场、竹木市场、小猪市场、耕牛市场等专类市场;1996年投资800万元,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颖江农贸城,是新余市最大的农村室内集贸市场,并迅速成为周边四县市十乡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圩日成效额达15万多元。水北镇物产资源丰富。矿藏主要有无烟煤、烟煤、高岭土等,特别是高岭土储量大,达2800万吨,主要分布在镇内勾陂、石上等地,该矿是生产耐火材料、瓷器、玻璃的好原料,开发前景广阔。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并盛产红薯、花生、西瓜、萝卜、柑桔、茶叶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北镇已形成了多个具有传统特色的品牌。如三八茶厂的龙山银针以其形美、味醇香浓、耐泡的特点,获省优质名茶,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水北米粉和豆腐分别以其酥韧、口感细腻和色美味佳扬名四方,镇供销社新引进的茶树菇栽培,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来,水北镇的市政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投资兴建了沿江路、颖江大道和十字街,铺设了水泥路面,集镇中心还配套兴建了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大楼、税务大楼、百货大楼、文化中心站、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等,全镇有线电视户达3000户,村村通广播,程控电话用户达2000门;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22所,中心幼儿园2所,教职员工近500人,在校学生达2700多人。 水北还新建了武汉伊利厂和铁观音茶厂!新余各大工地都有我们水北的基建老板! 3 江苏金坛市水北镇◎ 地理与基本状况水北镇位于江苏金坛,面积 50.55平方千米,人口 29523人。下辖水北村、圣堂村、水东村、印村村、新春村、万新村、泗庄村、林丰村、庆升村和岸头村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