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59-1式中型坦克 |
释义 | 中国于五十年代引进前苏联T-54A坦克生产技术研制生产了59式中型坦克,从58年生产出第一辆,59年定型生产开始,经过30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出其改进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扩展中又研制出几种变型车,形成了以59式坦克为基型车的一个车族。 研发历程引进改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 再改进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在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和机动性能上59-1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贯彻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 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原59坦克的并列机枪弹要靠乘员人工压装,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弄得手生疼。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 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坦克驾驶员都怕夜间用夜视仪驾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视仪看不清而且失真。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 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过去驾驶员在行驶中拉操纵杆着实是不容易,需要几十斤的拉力,一开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 五是增装防滑履刺。过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履带刺朝下),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寒冬腊月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现在好了,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 六是在非指挥坦克上增装一根伪装天线。这主要是吸取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教训。改进后的59-1坦克,在非指挥车的炮塔顶甲板后部增装1根伪装天线,使敌人难以分辨战斗坦克与指挥坦克。 七是安全门改为三点支撑式向外开启的圆形门。安全门就是坦克兵们在车辆中弹等紧急情况下,隐蔽迅速脱离坦克的通道,坦克兵称它为“逃生门”。老59坦克的安全门要打开四个把手并向内拉开,而且火炮要转一角度乘员才能从车内钻出去,很不方便。改进后变成三个把手并向外推开,这样不论火炮处于什么角度,乘员都可以迅速钻出去。 八是加装了空气瓶充气装置。老59坦克的高压空气瓶,用几次后就没气了,保养时要拆下来送到修理分队去充气,费事又麻烦。更要命的是,一旦在战场上电瓶电压不足,高压空气瓶又没气,坦克根本就别想动弹了。改进后的59坦克,在高压空气瓶连接管上增装了1个充气接头,可利用火炮双向唧筒向空气瓶充气。这样,作战中就可以边打炮边充气了。当然,平时还得拆下来充气,但改进一下还是好多了,起码不用担心在战场上关键时刻“没气”了。 九是增装了发动机机油失压报警器。老59坦克经常出现发动机机油管、水管破裂而造成发动机烧毁的事故。所以,驾驶员开起车来总是提心吊胆的,得经常扭头去看位于一侧的仪表板,很不方便,也不放心。改进后的59-1坦克,加装了油压传感器、油压指示器、报警器和指示灯等,一旦油管爆裂等原因造成失压,会自动报警。 十是增装了摩托小时计。由于坦克的工作环境恶劣、负荷大,所以坦克发动机“寿命”要比一般车辆的发动机寿命短得多。所以,准确记录坦克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是乘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老59坦克没有自动记录摩托小时的装置,驾驶员只好用钟表等手工记录,既不准确,也费事。改进后的59-1坦克,增装了摩托小时记录仪,可自动记录发动机累计工作时间,也用于驾驶员计时。 不难看出,59-1式中型坦克的改进项目,注重了改善乘员的工作环境,改进之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说明我国坦克的设计,更加注重人机工程。 横向比较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的逊邱伦坦克。 不断创新59-1的改进成功,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老装备的战斗力,而且为以后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的设计和改进摸索了经验。 59-1式中型坦克还进行了二期改进、三期改进,还试制了防护试验车。其二期和三期改进主要是改进坦克的防护能力。后续改进型车,相应地在炮塔上加装了栅栏式屏蔽装置,车首和炮塔前部加装了复合装甲等。 主战性能战斗全重:36.3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239米 车宽(带裙板):3.320米 车高(至炮塔顶):2.218米 单位功率:10.5千瓦/吨 单位压力:79.9千帕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40千米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坦克炮 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 弹药基数:100毫米炮弹34发、12.7毫米机枪弹500发、7.62毫米机枪弹3000发 装甲类型: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