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泾村 |
释义 | 1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月城镇双泾村双泾村位于江阴市月城镇西南部,西邻常州武进区,村域面积8.57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1800亩,耕地面积5500多亩,水域面积4500多亩。辖79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村,2600多户,9300人。 双泾村村级工业初具规模,全村现有各类企业55家,涉及汽车配件、玻璃钢船艇及制品、化工、彩印、机械、轻工、电子、制线等行业,特别是汽车配件产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卡车装饰件生产基地,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近5亿元。 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和要求,双泾村响应市政府号召,积极创建江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发挥农村自身优势、保持独特的乡村特色、保持独特的地域特征的原则,委托江阴市规划局对双泾村的新农村建设分近、中、远期进行了详细规划。规划面积2500亩,总投资3000万元,设六大功能区:水生植物种植区、水产养殖游憩区、四季果林采摘区、食用花卉种植展示区、森林湿地景观区、旅游综合服务区。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逐步形成河水环绕、绿树成荫、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双泾村双泾村是一个以仓储和工业为主要产业的新式农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双泾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努力培育文明村民、美化家园,在创建都市文明村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示范点”、“上海市文明村”称号。 双泾村领导班子组织村、组干部多次外出取经,结合本村的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订计划,落实措施,要求党员带头参与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把创建工作的具体安排、计划目标与任务措施等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实事工程向群众进行宣传。利用各种群众性的大小会议以及制订村规民约、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村民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舆论导向氛围,激发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树立创建文明家园的意识。 双泾村虽然是一个坐落在都市里的村庄,群众生活算得上小康水平,但农民传统的陋习却非朝夕就能彻底改变。创建工作开展以前,村民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建筑垃圾胡乱堆放,河道杂草丛生,杂物随污水四处漂流。村党支部、村委会从整治环境入手,整治臭水浜,使河水变清;统一收购村民剩余的建筑材料,翻建集体仓库和厂房,整治屋前宅后的环境。发动群众统一用涂料把房屋外墙和院子围墙进行粉刷,改变住房外观,使旧房换新颜。各村民小组分别成立绿化组、保洁组,把创建任务落实到人。村民们除了搞好自家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外,还主动维护公共绿化和环境整洁,清除路边杂草,垒齐河边护堤。关心邻里、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的美德在全村蔚然成风。 近年来,村党支部认定“创建都市文明村庄、争当都市文明人”的方向,在多种形式的文明村创建活动中,引导村民争当知法、守法的文明人。 实施法制教育,引导村民争当文明人。村党支部结合本村的特点,利用村民代表会议、智力竞赛、试卷测验、黑板报等形式,开展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教育,先后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等11个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村民的法制观念有了明显的增强。多年来,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村民违法犯罪行为,就连一般的家庭纠纷也很少见。文明守法、尊老敬老、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在村中形成风气。 双泾村注重科学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部分村民小组从集体经济中拿出一笔资金奖励在校的大中小学生,鼓励勤学成才。全村55岁以下的青、壮年已经全部实现扫盲,有助理经济师、助理会计师等初级以上职称的15人。 村里还积极支持群众性的健身普及活动,引导村民健康科学生活。6个村民小组都建设了健身场所。每组都有1支中老年健身队伍,有的还成立了老年足球队。全村参加健身活动村民达到了总人口的60%。 双泾村为民办好实事,使村民在文明村创建中得到实惠,是引导村民加快步伐走向现代文明的落脚点。近年来,随着新泾镇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村里抓住了市中心大工业转向近郊的机遇, 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引进内外资企业46家,为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也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村里除治理臭水浜外,还修筑村宅道路12200平方米,植树绿化6万平方米。改善了全村家庭用电设施。退休村民养老金每人每月300元,村实行合作医疗80%报销制度。使村民获得了实惠,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创建文明村的热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