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柱柃
释义

双柱柃属于被子植物门,山茶科。小乔木,幼枝圆柱形,疏生黄褐色短柔毛,一年生枝变无毛;顶芽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上部具稀疏锯齿,叶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沿中脉疏生柔毛,中脉在叶面凹陷,背面突起,叶面略突,背面明显突起。

简介

所属卷:Eurya Thunb.所属科:Theaceae

中文名:双柱柃

文献来源:Eurya bifidostyla Feng et Mao(1984)

形态

描述字段:小乔木,高约8米;幼枝圆柱形,疏生黄褐色短柔毛,一年生枝变无毛;顶芽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部具稀疏锯齿,叶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沿中脉疏生柔毛,中脉在叶面凹陷,背面突起,侧脉20—24对,叶面略突,背面明显突起;叶柄长5—8毫米,上面具槽,背面被短柔毛。雄花未见,雌花1—4朵腋生,花梗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小苞片2,近圆形,长约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睫毛;萼片5,近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微凹,外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睫毛;花瓣5,长圆形,长约4毫米;子房圆球形,无毛,2—3室,胚珠每室约10个,花柱长约3毫米,先端2—3裂。果未见。

特征

1、具有根、茎、叶、花和种子,胚珠包被在子房里,结成的种子包被在果皮

里。2、植物体结构完善,多数具有导管。

3、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为双受精。

分布及生境

分布及生境:产双江(模式标本产地)一带;生于海拔2 250米的林中。

繁殖栽培

栽培管理

选地整地。选择温暖湿润环境、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黄土或腐殖土。pH值在5.5~6.5为最佳。整地时要深翻,施足底肥,做成120厘米左右宽的高畦。

盆栽方法

用轻壤土,即炉灰渣、矾肥水、三合土。盆底装3厘米厚细炉灰渣,再装适量的盆土,占盆量的1/3,多加水,待水渗后将带土的山茶幼苗栽入盆里。一般一年换一次盆土。

田间管理

双柱柃扦插完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追肥,但不宜多施肥。在管理过程中,用肥水交替浇花,时间从春天开始浇,逐渐增加次数,8月开始减少,9月停浇。浇水的原则是间干间湿。修剪时不宜过重,适当剪掉一些病弱枝和过密枝即可。双柱柃是多花树种,孕蕾时应适当疏蕾。

繁殖方法

双柱柃的繁殖方法有播种、扦插、压条、嫁接。在实际生产中多采取扦插法。枝条扦插的成活率也可达40%。

生长习性

多数种产于海拔2000多米的林中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

双柱柃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晒,夏、秋季应有林木或荫棚遮挡烈日。一般于春、秋二季抽梢,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趋于停滞。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

相关介绍

双柱柃加工品在日本作为祭祖及插花用品。舟山双柱柃资源丰富,其叶片色泽鲜、形态好、肉质厚,深受日商欢迎。近几年来,利用野生双柱柃,舟山市每年生产3000万束柃木产品。随着人工双柱柃繁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舟山野生双柱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双柱柃叶片质量进一步提高,双柱柃加工能力也得到成倍增长。

同科物种

海岸柃

产中国浙江、台湾等省;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常在夏末采取半木质化嫩枝行扦插繁殖,翌春4-5月移栽。高1-3m。幼枝具纵棱。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6cm,边缘具钝锯齿。花1-2朵生于叶腋,花小,白色,径2-3mm,花期2-3月。浆果圆球形,黑色,果期9-10月。喜湿润及土壤肥沃。可植为绿篱或于草地边缘种植,也可切枝供插花之用。枝叶可入药,果实作染料。

假蓝叶藤

攀援灌木,长1.5米;幼枝被柔毛,老时无毛。叶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无毛或嫩叶背面被微毛;侧脉每边3—4条,在叶缘前网结。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2毫米,被绒毛;花梗长2毫米,被柔毛;萼片卵形,长1毫米,宽0.5毫米,被柔毛,内面基部无腺体;花冠近钟状,长1.5毫米,直径2毫米,外面无毛,花冠喉部有几排刷毛,花冠筒中部被柔毛,花冠裂片卵形,长和宽0.5毫米;副花冠裂片钻状,顶端长尖,比花药顶端膜片长;花粉块椭圆形,直立;子房无毛,柱头5棱,低于花药顶部。蓇葖果圆柱状披针形,长5厘米,直径8毫米,无毛,具皮孔;种子卵形,褐色,顶端种毛白色绢质。花期5—7月,果期秋冬季。

分布及生境:产西双版纳等地;生于山地林中。

半齿柃

灌木或小乔木,高2—10米;幼枝被短柔毛,一年生枝变无毛,圆柱形;顶芽被短柔毛。叶革质至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2.3厘米,先端渐尖至尾尖,基部阔楔形或钝,边缘上半部具细锯齿,叶面深绿色,具光泽,背面沿中脉被柔毛,中脉在叶面凹陷,背面突起,侧脉6—8对,和网脉在叶面凹陷,背面略突;叶柄长2—3毫米。花1—3朵腋生,花梗长1—1.5毫米,无毛;雄花:小苞片较小,卵圆形,长约1毫米;萼片膜质,近圆形,长1.5—2毫米,先端圆,外面无毛,边缘具睫毛;花瓣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基部略连合;雄蕊10—16,花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较小,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萼片长1—1.5毫米;花瓣卵形,长约2.5毫米;子房圆球形,无毛,3室,花柱长0.5毫米,先端3裂。果圆球形,径3—4毫米,成熟时蓝黑色,果梗纤细,长约2毫米。 产彝良、镇雄、大关、永善、绥江;生于海拔1700—2500米的林下或林缘灌丛中。四川、贵州、广西和广东北部、江西南部也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