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清亭 |
释义 | 双清亭位于湖南邵阳市北。资、邵二水汇于其下,故名。双清亭伫立在资江、邵水汇合的砥柱矶上,数百年来,一直被誉为“宝庆十二景“之一。 历史据《一统志》载,亭始建于宋,历经整修,规模无变。纯木结构,六角重檐,脊饰龙凤,栩栩如生,雀替斗栱,雕刻极其精,绕以明廊,游人可凭栏远眺,俯瞰轻舟,小憩消怀。亭旁有登云阁,右有揽翠亭。亭上有高庙,今尚存明清石碑各一通。1979年双清亭整修一新,更为壮观。现辟为双清公园。 双清亭始建于北宋。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郡首三不都于亭上书“天开图画”,明湖广巡抚赵贤书“双清胜览”。自此,“双清胜览”便闻名遐迩。双清亭之外亭,建在资江砥柱矶上,名亭外亭。明朝刑部尚书顾璘亲题“砥柱矶”三字。亭外亭上有清末诗人徐小松写的一幅楹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现用楠木草书镌刻于亭外亭上。 此外,历代墨客骚人,为双清亭写过无数赞美的诗篇,如明代诗人李青的“游双清亭”:“天天图画在双清,绿水青山泼眼明,风入琳琅摇凤尾,云移松桂偃龙形。望中隐隐窥衡岳,坐里闲闲瞰洞庭,送客如云冠盖集,举杯漫道别离情。”道出了双清亭的地理形胜;“屿扼双流合,江涵一廓烟”是邵阳著名学者魏源的绝唱;“阅尽狂澜色,何须问水神。”则是顾璘对“砥柱矶”神奇的写照;辛亥革命的宿将蔡锷,宝庆翰林车大任以及车万育等志士仁人都有题咏。 景点高庙在双清亭侧有高庙,原名康济庙,宋徽宗赵佶曾题额“康济”。清代皇室敬重关羽,康熙年间更名关帝庙,庙门有石刻对联:“翊汉明忠,山犹西向;吞吴饮恨,水自东流。”隶书笔势疏宕有神韵。镌刻精细,现保存完好。公园内现保存古代修建碑记十余种,排列成林,最早的是明成化(公元15世纪)和万历(公元16世纪)年间的石刻。 北塔站在双清亭上眺望,北塔隔江而望。北塔位于资江北岸的江北乡,此塔始建于明代隆庆四年,塔高26米,八面七层,迄今为逾400余年历史。 东塔从双清亭向南回望,远远地能看见高耸的东塔。东塔位于东塔山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邵阳监生谢承莳倡建,因适逢战争,塔修四级而中缀。清同治元年(1862年)其子谢锷续修,竣工于同治十三年。塔高32.6米,七层八面,底层有门,两条螺旋形甬道皆达塔顶。每层塔角檐下原系铜铃,久已失落。塔顶覆琉璃瓦,顶上有葫芦形陶瓷塔尖。抗日战争时期,邵阳县防空指挥部曾在塔顶装置空袭警报红球,城区皆可望见,战后拆除。 状元洲资江和邵水汇合后,在双清亭和北塔处冲种出一片不小的沙洲,叫状元洲。传说中,状元洲上有只金鸭婆,常常躲在草丛中下金蛋。晚唐著名诗人胡曾出生于此。史料介绍,胡曾,生卒年不详,懿宗咸通【859-873】间中进士,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高骈镇蜀时,任其为***。胡曾曾赐状元及弟,因此这片沙洲后来命名为状元洲。胡曾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辄慷慨悲歌,作有《咏史诗》三卷,今《全唐诗》合编为一卷。其中,他有一首《湘川》的诗:“虞舜南捐万乘君,灵妃挥涕竹成纹。不知精魄游何处,落日潇湘空白云。” 扩建双清亭经邵阳市人民政府重新修葺后现已辟为公园。近年又进行了扩建并增添了新的设施。建起了多处凉亭、石径、走廊,还修建了茶室、动物园等。如今的双清亭已成为邵阳人们休息、游览的好地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