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桥山群
释义

双桥山群,位于江西省。1974年江西区测队将王竹泉(1930)命名的双桥(娇)山系改称双桥(娇)山群。1995年至1996年,江西地矿局又将双桥(娇)山群进一步划分,对研究当地地理环境和植被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

双桥山群

概述

地层名称:双桥(娇)山群

地层名称(英文):Shuangqiaoshan Gr

阶代码:Pt1-2

地区代码1:37

命名

1930年王竹泉命名。命名地点在江西武宁北双桥(娇)山。

沿革

1974年江西区测队将王竹泉(1930)命名的双桥(娇)山系改称双桥(娇)山群,并根据前人发现的不整合界面分成上、下两个亚群;邢裕盛等(1989)沿用上述划分并分别将其归于长城系和蓟县系。近年(1995年至1996年),江西地矿局又将双桥(娇)山群进一步划分,除将顶部划出落可岽砾岩(组)外,自下而上划分为鄣公山组、横涌组、计林组、安乐林组和修水组。在九岭地区相当安乐林组与计林组的地层合称宜丰组。

特征

该群所属五组自上而下分述如下:修水组(Xiushui Fm):1962年康育义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江西修水县义宁大坑。为一套厚达2500m的灰绿色、灰黑色薄层凝灰质板岩与粉砂质板岩、凝灰砂岩互层,夹含砾砂岩。含微古植物Protoleiosphaeridium, Trachysphaeridium, Asperatopsophosphaera等属。与上覆落可岽组或登山群不整合接触,与下伏安乐林组为整合(?)接触,二者间为一层底砾岩。该组主要分布在修水流域,鄱阳湖北岸及赣东北地区。其同物异名尚有新民组、石城组、乌石尖组、诸家群等。时代为蓟县纪。安乐林组(Anlelin Fm):1964年江西区测队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江西武宁县澄溪乡安乐林。为灰至深灰色钙质砂岩与绢云绿泥板岩、含炭凝灰质板岩之互层,上部凝灰砂岩增多,并偶夹细碧岩和石英角斑岩。含微古植物Trachysphaeridium, Protoleiosphaeridium, Leiopsophosphaera, Zonosphaeridium, Dictyosphaera等属。厚1258~3735m。底部与下伏计林组呈整合接触。该组主要分布于修水、武宁、都昌等地。时代归于蓟县纪。其同物异名有利安组、九岭群、三叉港组等。计林组(Jilin Fm):1984年马长信等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江西鄱阳县计林。为紫红色薄层条带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变余细砂岩夹灰绿色板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和少量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夹层。含丰富微古植物Leiominuscula, Trachyminuscula, Trematosphaeridium等属。厚570~1541m。与下伏横涌组为整合接触。时代为蓟县纪。该组主要分布于修水流域鄱阳、武宁、瓜源一带。横涌组(Hengyong Fm):1970年江西省区测队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江西鄱阳县横涌。为深至深灰色变质凝灰质砂岩、粉砂质板岩、黑色条带状板岩夹粉砂岩及炭质板岩,偶夹细碧岩及角斑岩。含微古植物 Trachysphaeridium, Lophosphaeridium, Leio-minuscula, Protoleiosphaeridium, Zonosphaeridium, Asperatopsophosphaera 等属。厚350~2000m以上。与下伏鄣公山组呈整合接触。主要分布于江西九岭山北坡鄱阳湖北岸一带。其同物异名有下阮组、皮山桥组。时代为长城纪。鄣公山组(Zhanggongshan Fm):由1962年皖浙赣地层队所命名的鄣公山群演变而来,命名剖面位于江西婺源县鄣公山。该组分布于皖赣交界的鄣公山地区,其岩性下部为石英片岩,上部为千枚岩夹少量硅质板岩和少量细碧岩、角斑岩。厚1243m。与下伏星子群未见直接接触。在该组细碧角斑岩夹层中获Sm-Nd等时线年龄为19386Ma,时代大体为古—中元古代。

备考

编撰者:高振家

作者1:王竹泉

年份1:1930

作者2:邢裕盛

年份2:1989

系名:中元古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