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虹 |
释义 | 自然现象虹是大气中的一种色散现象。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的光线组成的,由于它们的波长不同,当雨后太阳光射入空气中的水滴时,水滴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接受程度不同,经过水滴表面发生曲折,然后再由水滴内壁重复地折射出来,这样经过水滴的折射,分光,内反射,再折射等,太阳光的七种颜色便被分散开,就形成了彩虹。如果太阳光经过水滴的两次反射,两次折射才射出水滴,便形成了双虹。双虹一般是在主虹的外面又形成一道副虹(也叫霓),它的色彩排列顺序正好与主虹相反,内红外紫。 蔡其矫创作新诗诗歌原文双虹 选自《双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蔡其矫 这样的景色真是罕见, 两支七彩的巨柱并立水上: 背后尚有昏黄的阵雨, 前面正当夕阳含山。 于是,绛色的榕树闪照在暗绿的高岸, 绛色的渡船起落在晶亮的波间, 绛色的水草摇动晚潮, 绛色的鸳鸯横飞暮天…… 直到远山化作朦胧的蓝烟, 直到夜的帘幕垂落江面。 创作背景及简析(以下内容为作者自述)1961年夏天,我到福建龙海县角美镇,去看老战友。有一天,我从角美步行要渡九龙江去石码镇。当时正阵雨刚过,江上出现两支同样是半节的彩虹,平行而隔着相当距离,印象很深刻。回福州之后,正值省委宣传部召开文艺座谈会,重提“双百方针”。群情欢欣,编辑就向我约稿。我当下就写了三首给他,其中一首即《双虹》。他也明白我是暗寓“双百”,为形势所需,很快刊登。 我写这首诗是受大量写风景诗的苏联诗人普罗珂菲耶夫的《晚霞》的影响,特别是在结构上分前后两阕,甚至前阕的起首和后阕的排比句法,也近似模仿。不过普罗珂菲耶夫用的是俄罗斯的叙述与描绘典型事物的明写方法,我却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和含蓄和暗示手法。昏黄阵雨,夕阳含山,摇动晚潮,横飞暮天、蓝烟,帘幕等等,是旧诗习见的词汇,带有象征性。我曾在五十年代开始研读唐诗宋词,并把最喜欢的诗译成现代口语。这首诗,就是有意运用古典传统手法,以写景来反照现实。风景诗的画面,要有立体感。夕阳和阵雨是一前一后,高岸和波间是一高一低,暮天和晚潮是一上一下,远山和江面是一远一近。蘅塘退士评注的《唐诗三百首》,就有这种手法的指明和评述。风景诗中,色彩很重要,因为感觉以视觉最占先,而色彩要有对比,昏黄、夕阳、绛色、暗绿、晶亮、蓝烟、夜的帘幕,有七个层次。旧诗中又十分强调以动衬静,并立、含山、闪照、起落、摇动、横飞、化作朦胧、垂落等等的运用,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作者简介蔡其矫,1918年生,福建晋江人。少年时代曾在印度尼西亚生活。1935年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开始创作诗歌。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39年去晋察冀边区,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年任随军记者,1948年后从事政治研究工作。1953年到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任教。后为福建省文联专业作家。其诗作汲取了中外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形式多样,感情饱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