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港村 |
释义 | 1 天津市津南区双港镇双港村双港村位于津南区西北部,是双港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天津市区5公里。地处市郊结合部,村庄面积0.46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1781户,其中:农业户为1379户,总人口4962人。其中:农业人口4052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工户村庄(10%非农业) ◎ 一、历史沿革该村故名于明朝永乐十九年(即1421年)明成祖朱棣风镇国将军宁从道为"光禄寺大夫"并赐龙票在此占地。因该地东临老海河,南临赤龙河(又称南海),两河在村东南处形成港汊故取名双港村。 双港村在历史上就有“千年古寨,海门要津”之说。她是天津地区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地名之一,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据《津南区志》记载,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在津南区境内设有四个屯兵地点抵御辽兵的入侵,“双港寨”即为其中之一。“双港寨”是双港村的前身,属沧州管辖。1404年(明永乐二年),镇国将军军宁从到到此屯田,这才有了双港的开始。1948年该地区解放隶属天津县管辖,1953年划归天津市东郊区(现东丽区)。1958年并入天津市河西区,1962年改属津南区管辖至今。1966年"文革"期间曾改名红寨村,1968年复今名。 ◎ 二、地理位置双港村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为黄土,土质盐碱略粗。 地处城乡结合部,气候宜人,属温带季风型,,风光秀丽,津沽路穿村而过,外环线、双梨路、白万路等都与津沽路交汇,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是津南区通往市区的门户。 ◎ 三、经济发展经济类型属农工商贸并举,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各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生产以种植早细鲜嫩的名特蔬菜为主,品种达40多种,近700亩园田蔬菜上市量达400万公斤,为供应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作出了贡献。村内企业有水泵厂,捷达土方施工公司等骨干企业。天津津南经济开发区(双港),就坐落在双港村界内,为拉动该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津沽路双港一条街规划建设,以餐饮、农贸、日用百货、仓储、金融、运输等三产行业已逐步形成规模。为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搞活流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各业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均纯收入已达到4950元,1993年达到小康村标准,1997年跨入明星小康村行列。 ◎ 四、村庄建设近年来,双港村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昔日又脏又臭的赤龙河已变成宽阔平坦的赤龙大道(街),道北为正在建设中的“金地格林世界”豪华住宅区;道北已是建成的“仁永名居”,现已有部分双港村民迁入小区入住。现“鑫港湾家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久的将来,双港村村民都要从低矮的平房逐步迁入楼房新居,过上安详美满的小康生活。 人民安居乐业,讲究现代化的生活水准,全村有限电视普及率达到100%。村内有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联谊京剧班,秧歌队等文化活动群体。文化品位时尚健康娱乐与科学为一体,为净化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创造了条件。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津沽路穿村而过,外环线、梨双路绕村而行,村内主要干道为水泥路,路路贯通,便捷通畅。村民住房均为砖混结构,人均住房面积达20多平方米。随着小城镇建设规划,目前,村城内已建成楼房26栋,建筑面积104000多平方米。已有320户农民迁入宽敞明亮的楼房。坐落在村内的双港电话局、邮政、储蓄、银行、信用社、工商税务、保险、敬老院等单位,服务设施齐全,为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提供了方便。 从1948年双港村解放迄今,50年来人民翻身做主,使广大村民住有所居,耕有其田,群情振奋,干劲十足,改造自然,战胜灾害,一代代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村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永和乡双港村双港村位于永和乡东南部,东临湘江,西与金冲村接壤,南接宝米村,北以龙荫港为界与新场市村为邻。全村共 5个村民小组,有132 户,共580人,党员13人。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313亩,村级公路4公里。 双港村盛产西瓜、香瓜,年种植面积达100亩以上,年产量在200吨以上,因产品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村素有种植蔬菜的优良传统,每年都有大量蔬菜上市,尤以豆角种植为主,年种植面积都在40亩以上,年产量在80吨左右。 作为库区村的双港,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界内有龙荫港和黄泥港,村级公路环村而过,是水面养殖和水上娱乐的理想投资场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正吸引着独具慧眼。 3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地都镇双港村揭东县地都镇双港村目前拥有土地1390亩,村民5358人,共1150户。全村共有党员118人。 1996至2006年,双港村就多次被评为揭东文明单位,2006年又获得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同年,在发展、文化、绿色、和谐地都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和谐文明村,历年来,双港村党总支多次被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双港村二委鼓励号召村民走出去经商、打工,留在村里的则鼓励他们搞养殖及浅海捕捞,带动村里经济的发展,为村里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村二委领导走南闯北,动员外出乡贤老板和有识之士解囊捐资,共筹到资金30多万,建成总长7.8公里,宽6米的新村道。同时所有村道、水泥大道及居住区全部架接照明路灯,砌起了石篱护路,总长7000多米,使双港村告别了泥巴路。有力地推动了双港的生产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提升。2009年,村投资300万元,建设水改工程,切实解决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为搞好生活配套设施,全村共清理了溪流淤泥10000多立方米,并成立了村环卫管理小组1个,设立垃圾集散点6个,配置垃圾清洁车,使村里的垃圾得到定点定时清理。双港村非常重视教育,重修幼儿园、筑建小学操场、篮球场。如今,走进双港村,村道宽敞,村容整洁,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放眼渔民泛舟,碧水蓝天,展现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乡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