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埠村
释义
1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崧厦镇双埠村

双埠村坐落于崧厦镇北部,毗邻杭州湾,由勤俭、浙海、沈家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767户,人口2158人,村庄区域面积达1.8平方公里,实有耕地1051亩。全村已形成路面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的新农村格局。近年来,双埠村先后被评为上虞市“卫生村”、上虞市“文明村”、“十大平安村”、“伞件专业村”、“上虞市小康型老年体育村”等。

2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双埠村

双埠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最南端,距街道驻地3.6公里。南与李沧区石家宋戈庄村接壤,东毗临李沧区徐家宋戈庄和电站阀门厂,北靠北沙河与赵村隔河相望,西依女姑山。西南是广阔的胶州湾滩涂水域。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2002年有1326户,3596人,以张、江、王、周、许、姜等姓氏居多。

1898年3月,因德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定《胶澳租界条约》而论为德国的殖民地;1914年,日寇取代德寇,双埠村隶属沧口警察支署;1929年属青岛特别市李村区第二分驻所;1935年隶属夏庄区;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隶属仙家寨区;1942年隶属崂山办事处;1945年复归夏庄区;1949年6月青岛解放,时属崂山行政办事处夏庄区;同年8月改属崂山行政办事处一区;1951年7月10日改属流亭区;1956年8月撤区并乡改属“双埠乡”;1958年9月改属崂山郊区仙家寨人民公社;1962年隶属崂山县仙家寨人民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镇改属崂山县流亭镇;1988年隶属崂山区流亭镇;1994年4月青岛市区划调整后属城阳区流亭镇;2001年6月属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

双埠村域傍海,地势低,解放前饱受海潮水患。1950年,双埠村民张立江牵头由夏庄区各村上万民工肩挑人抬,奋战半年,搬运土石76000余方,筑建长2000米,高4米,下底宽16米,上底宽3米的拦海大坝。村庄饱受海潮威胁的历史一去不返。1973年双埠人艰苦奋斗,将坝内的盐碱荒地改造成700亩良田,书写了改天换地壮丽篇章的辉煌一页。

村域耕地多沙质土垠。土层薄,土质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建国初期,农作物种植品种以地瓜、玉米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自给不足,村民生活艰难。1964年始,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打机井,修水渠,灌溉能力大大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加。1978年,粮食亩产超千斤,村子一跃成为仙家寨公社交售商品粮第一大户。1992年,以双埠村域为中心僻建崂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改称青岛市环海经济开发区),村庄土地先后被征作工业用地。村民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从此结束。

解放前,双埠村为农、渔兼作村庄。五十年代成立渔业合作社,至七十年代中期,年均存养各类渔船百余艘。50年代曾被评为区、市“渔业生产先进村”,渔业队长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进入80年代,面对日渐枯竭的海洋捕捞资源,村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变捕捞为主为养殖为主。开发滩涂荒地,着力发展滩涂养殖、加工,把域内广阔的滩涂盐碱荒地变成为了经济资源优势。至2002年,共养殖对虾、杂色蛤、扇贝等5000余亩,养殖户100余户,产量过百万吨,从业人员30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15%。滩涂养殖加工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双埠蛤蜊名扬岛城,远销东亚。

2000年,村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亿海良种鱼繁育中心。中心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实用水体3000立方米。与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大学、青岛水产局等单位技术联姻,聘请黄海水产研究所教授为基地常年顾问。相继从法国等引进大菱鲆7.5万尾,牙鲆1万尾,河豚3万尾。年养成10万尾。育苗200万尾。2001年创经济效益3000万元。2000—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山东省名、特、优新品种推广示范养殖基地”。200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亲临基地视察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

借助改革开发的东风,依托地处城市近郊,周边工厂林立的区位优势,村庄工业生产项目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1982年始,先后办起了化工厂、印染厂、水产品加工厂、建筑公司、门窗厂等。至2002年共引进外资企业6家,内资企业12家。实际利用各类资金计人民币1.2亿元。发展民营企业70余家。全村工、渔业总产值3亿元,集体可支配财力4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5141元。

改革开放后,双埠村第三产业日趋繁荣。1985年,建成村商业街,兴办农贸市场。1998年辟建双埠大集。同年五月,投资40万元兴建水产品批发市场。投资200万元建成金海湾大酒店。90年代中期以来,得益于环海经济开发区务工人员的涌入,商业服务业日益兴旺发达。至2002年,从事商业餐饮服务业等业户达90多家。从业人员300人。

双埠村“尊师重教”有口皆碑。1995—1997年累计投资500万元新建占地18125平方米,建筑面积3530平方米,设施完备,配套齐全的“区级规范化”小学。1999年,又筹资200万元,新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的幼儿园。新园可容纳幼儿160名。教室集幼儿活动室、洗寝室、卫生间三位一体。室内配空调、床铺、钢琴、投影仪、录放机、配套设施如多功能厅、资料室、伙房、卫生室、隔离室一应俱全。院内三季花,四季长青。绿树掩映长廊,鲜花绿茵簇拥渔池、戏水池。各种童趣盎然的动物石雕点缀其间。滑梯等游乐设施齐全,供孩子们玩耍戏闹,陶冶情操。该园2001年被青岛市评为“示范幼儿园”。2002年荣获青岛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以代表村民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双埠村两委,近年来,努力打造城市化农村的基层环境。至2002年,累计投资850万元,对村街道路取直、拓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建居民楼14栋,40%的村民迁居楼房,并实施物业化管理,城市化农村的框架初步形成。自1994年始,对男年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40元。为30户生活困难户每年增加生活补助费300—600元。每年“老人节”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礼品。全村固定电话装机700余部,移动电话800余部。40余户居民购置了中、高档小轿车。全村建有卫生室7家。从业人员13人,部分卫生室配有化验室、X光机和骨伤拍片机等较为先进的仪器。群众性体育建身活动异常活跃,全村常年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达700余人。

城市化农村的公共环境需要村民精神文明行为维护建设。1997年3月,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经党员及村民代表酝酿、讨论,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十章103条。广大村民在美化村容、优化环境的活动中,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在治理“脏、乱、差”,克服陈规陋习的活动中,家家户户争做“爱村容、讲卫生先进户”。村民在生活中创造美好环境,维护美好环境,享受美好环境。1998年,村庄被青岛市授予“文明村庄”荣誉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