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数据中心
释义

数据中心引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加速信息的传递。

数据中心的组成

简介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谷歌在其发布的《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一书中,将数据中心解释为“多功能的建筑物,能容纳多个服务器 以及通信设备。这些设备被放置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物理安全上的需求,并且这样放置便于维护”,而“并不仅仅是一些服务器的集合”。

采用internet接入时,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PC加数据中心软件即可。文中路由器指的是一般公司上网时是通过路由器上网的,此时须在路由器上做一些设置。也可直接把宽带接入线接至PC中来实现。不需要ISP开通服务。但在根据获取的外网IP地址及方式选择采用合适的动态域名软件。

关于gre两端地址,radius server地址,企业路由器端口地址都由无线设备拨号时自动获取。无线设备与运营商通信设备之间自动协商,不需要设置。

数据中心如果需要采用无线方式,也可采用H7920 移动路由器实现。但要注意带宽。

采用运营商提供的专线接入时,一般到用户端已是RJ25接口,数据中心不需要任何硬件。有PC机即可。也不需要开通任何服务。但一般使用专线接入时,都会采用APN或VPDN方式组网内部私网,从而能分配固定IP地址,方便管理。

具体组网结构如下:

无线DDN系统分为监测点和数据中心两部分,监测点采用GPRS DTU,可提供RS-232、RS485、以及以太网接口,数据中采用宽带ADSL或专线方式接入Internet,具体接入方式如下:

a) 监测点接入方式: 监测点通过RS-232、RS485或以太网接口与GPRS DTU传输模块连接,然后设置DTU相关参数,每一个GPRS DTU传输模块装入一个中国移动的数据SIM卡即可。 b) 数据中心接入方式:数据中心接入主要分两大类:

1) 采用Internet接入 数据中心采用宽带ADSL接入方式,此种方式优点是带宽大、费用经济。缺点是安全性较差、延时比专线接入稍大。 采用局域网共享上网方式,此种方式基本同ADSL接入类似,但注意接入时需做端口映射。采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方式。此种方式接入带宽较窄。所以只适合于点数较少,且数据量小的组网方式。 网络拓朴图如下:

2) 移动公司接入 数据中心采用无线网络运营商(指中国移动)提供信道接入,此种方式实际中有以下几种连接方式:采用移动公司机房专线接入方式,此种方式带宽大(一般为2M),对延时、安全性都非常好,但租用此专线价格较贵。特别适合银行、POS机组网等需安全系数较高的用户,对子站非常多的情况下也推荐采用此种方式。采用GPRS无线接入方式,此种方式在数据中心接一台GPRS MODEM,通过数据中心的PC机拨号上网。优点是组网讯速,费用经济。缺点是带宽窄(GPRS上行10Kbps,下行40Kbps),延时大。这种方式在测试时用的比较多。如果准备在实际工程中使用需注意SIM卡需申请APN。

市场需求:

高密度

- 传统数据中心无法满足新一代越来越高密度的 IT 设备对电源和制冷的要求

灵活性

- 大多数机房没有更多的空间来放置新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基础设施设备

绿色数据中心

- 能源成本占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只有低于一半的电力用于IT负荷,而其余的电力则用于供电和散热系统等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外包

- 虚拟化带来更多的数据中心外包、主机托管等需求

可靠性

- 关键数据的安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现实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病毒,黑客,自然灾害等,数据中心可以更方便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施耐德数据中心

概述:

更高的可用性解决方案,减少人为错误、减少平均恢复时间

更好的灵活性,利用标准化的模块,可实现解决方案的快速配置、设计和安装

模块化组件可有效较低总体拥有成本,可以实现"按需购买、渐进扩展"的分步投资模式

为数据中心设计和优化的关键电力解决方案,用于满足不断增加的供电和制冷需求

强大专业的全球服务体系,提供整个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

英文介绍:

High availability solution to reduce human error, reduce the average recovery time

Better flexibility,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modules, enabling rapid deployment of solutions,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Modular components can effectively lower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can have a "pay-as-progressive expansion" step-investment mode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for data center critical power solutions,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power and cooling

Strong professional global service system, providing value-added services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DATA CENTER OF THE CHINA INTERNET,简称DCCI),是中国互联网独立的第三方市场监测、受众测量平台,专业数据采集与研究平台。通过线下、线上等不同渠道,采用专业研究人员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面向产业市场、用户受众两个方向,进行动态、精确的监测、测量、统计、分析、研究、预测。

采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样本、统一的定义、超大的样本量、精确有效的样本结构、动态持续的深度监测,DCCI通过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市场用户调查等工作,首次实现了对中国互联网各类市场领域、各个企业服务、互联网用户/受众的统一测量,由此实现了不同细分市场、不同企业服务、不同用户受众群体的统一研究,实现了横向、纵向、点对点进行统计、分析以及不同网络媒介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可比较性。对于此前各类研究机构小样本量、项目零散、时间空间区间完全不同、研究框架和定义差异较大,因此无法进行数据对应、持续性研究,以及无法实现的在同一个维度、体系下对于互联网各个层次主要要素进行关联、比较、交叉分析的状况而言,可谓是互联网研究监测领域最重大的突破。相关成果,对于互联网系统研究、网站从业者研究自身业务结构、把握竞争对手市场状况,以及在对不同媒介受众价值进行深入比较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广告的精确投放、网络营销的精确互动,有着突破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依托互联空间(北京)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之专利技术、研究力量,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中国互联网权威行业组织、优秀研究机构、知名分析师等,为国内外从事与互联网有关的商业运营、投资决策、技术开发及相关研究的企业、机构等,提供独立第三方的、值得信赖的市场监测与受众测量服务。数据服务产品线主要包括:

Netmeasure受众测量

: DCCI定期发布Netmeasure中国互联网受众测量数据、报告, Netmeasure首次在中国范围内提出中国互联网作为媒介的测评指标体系,帮助广告主客观评价网络媒体;为有关各方提供及时有效的互联网各种媒介的评价指标受众调查数据。集中的对40个最有代表性的互联网细分媒介领域,根据DCCI系统的互联网媒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客观深入的专业调研,在中国互联网受众测量领域独此一份。Netmeasure中国互联网受众测量报告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及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家的“2007互联网媒介投放决策指南”。

Netmonitor市场监测:

DCCI之 Netmonitor定期发布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等50个领域的季度、年度市场数据。中国互联网发展领域长期以来缺乏相对准确、全面、系统的市场数据。尤其是各个细分领域,一直缺少关于规模、增长率、用户行为等方面的数据资讯,即使已有数据,其质量也往往层次不齐,统计方法、研究框架千差万别。商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由于是从单一客户角度出发形成研究报告,数据由于缺乏全行业的深度、广度支持,数据的有效性难以保证。从业者、研究者、投资者等各个方面在自身工作需要相关数据和研究资讯的时候经常无以参照,而一些彼此矛盾的数据更让业者经常感到无所适从。随着互联网的日益蓬勃发展,各个领域对真正的行业第三方的有效数据尤其是行业公共数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DCCI联合各方专家、联合各个机构,及时为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产业市场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及分析预测。

Netguide年度调查报告/数据:

DCCI作为中国互联网调查发起、承办机构,发布中国互联网各细分市场规模、增长率、用户互联网消费额、市场集中度等年度市场总体数据,面向国内外业界出具每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以第三届调查、报告为例,“2006-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于2006年6月开始,12月底结束,历时半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领域每年一度规模最大的市场调查,本次调查为第三届,由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负责实施。调查由资深市场调研专家主持,采取了联机调查、1对1企业当面访问、1对1企业电话访问、企业家专题研讨会、专家专题研讨会等多种专业市场调查方法。面向产业市场的调查,报告课题组前后举办专题研讨会36场,1对1企业访问达到900人次,涉及企业900多家。超过300位知名专家、企业家成为该项调查和报告的专家顾问之后,系统的参与了报告各个领域的工作。面向用户的调查回收实名、有效问卷达到80684份以上。企业访问有效问卷回收超过900份。最终报告面向50个细分领域,内容近4000页。

世界数据中心

世界数据中心

(World Data Center)是国际科学联合会下设的科学数据组织,有40多个学科数据中心,分属四个数据中心群:WDC-A 美国、WDC-B 前苏联、WDC-C 欧洲和日本、WDC-D 中国。

1988年,中国加入WDC,并建立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World Data Center D)。WDC-D组织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中国中心协调办公室、科学委员会秘书处及九个学科数据中心。

中国有九个分中心

中心名 挂靠单位

海洋学科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地震学科数据中心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地质学科数据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

空间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空间中心

天文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气象学科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

冰川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寒旱所

资源环境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地理所

地球物理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虚拟化技术能否替代数据中心

企业级的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是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比如能根据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变化,如何实现这些技术,虚拟化技术,或是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创建等,都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快速变化的商业需求和有着大规模能耗和制冷需求的最新技术都在催生数据中心的改变,而这些则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巨额资金,举例来说,刀片服务器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每平米的能耗和制冷需求,因为刀片意味着需要耗费更大的能源及散发更多的热量。

市场咨询公司Gartner预计,刀片会在未来被更加灵活的服务器类型所代替,这类服务器的计算架构会把内存、处理器、输入输出设备一起作为共享资源池看待,然后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把这些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用户不用依赖硬件厂商来决定每台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而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购买资源,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和利用。IT部门可以把32片刀片服务器和部分内存模块合并在一个大型服务前内,作为一个固定的计算单元来使用,这样的做法是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但是,刀片服务器是无法根据IT部门运行的应用软件来进行优化配置的。

Gartner认为"数据中心的设计原理是很简单的,就是计算出当前的需求,再把未来15到20年的增长需求估算在内,就可以建设配套设施了。最新建造的数据中心开放时通常会有大量的空置空间,整个数据中心都要依靠UPS,供水,供电和制冷系统的支持,但多数空间却是闲置的。这就导致了硬件设备和供电系统的费用居高不下,这种模式是低效的"。

而分散建造数据中心的方法是价格每个区域都是独立配置的,但这并不会意味着数据中心会被分散,分析预测,企业数据中心作为私有云运行,这种灵活的计算网络通过谷歌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共提供商进行模块化,然后在内部对企业自己的用户进行管理。

私有云会需要后操作系统来把所有的企业分布式资源作为单独的计算池来管理,分析师预测,虚拟化的日益普及是源于X86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故障,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每台服务器的功效,从而导致了无数能源的浪费,并且,虚拟机的配置是非常容易的,因此,虚拟化发展非常迅速。

当IT产业呼吁高效节能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并且能够根据应用软件的特殊类型进行自定义,从传统的功能型操作系统逐渐向整个数据中心的后操作系统时代过渡会成为必然。

后操作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VMware公司最新的虚拟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就是如此,有分析师把整个概念描述为"位于应用软件和分布式计算资源之间的虚拟化层,它能利用分布式计算资源来执行日程管理,负载,应用软件监管和错误处理"。

所有这些最新的概念和技术诸如云计算,虚拟化,后操作系统,分散建造数据中心,更多自定义化服务器体系架构都在推动数据中心向未来迈进,IT部门能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务,而不必担心空间或者能源的浪费和过度配置,目标就是创建操作便捷,适宜发展的数据中心资源。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数据中心的灵活性,为了更好的适应需求的变化。

绿色数据中心成趋势

绿色数据中心成趋势

时下的经济环境,让企业更加关注投入产出率(ReturnofInvestment),更加严格的控制预算和成本。而“绿色”、“减碳”也已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名词,随着绿色科技的概念全面性进入消费者与企业环境中,过去只讲求“生产力”、“效率”的数据中心(DataCenter),或俗称的机房,也无法免于这股趋势。

美国《CIO》杂志在2008年做的一项有280位IT经理人参与的,针对教育领域/非营业组织(12%)、制造服务业(10%)、金融/银行/会计业(9%)、政府组织(7%)、医疗照护/医药服务/制药/生技业(6%),以及批发商/零售/物流业(6%),关于“绿色IT”的调查中,过半IT经理人(55%)表示,他们所处的企业至少都拥有一个包括诉诸环境延续,与绿化IT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方案,而1/4的企业正开始着手面对这个议题。但仅仅只有54%的企业响应,他们的企业时常参与供货商的产品回收程序方案,或者以环境安全为前提处置IT设备,21%偶尔才会做如此的动作,而20%的企业很少或从未这样做。除此之外,1/3的人是根本没有想到其所采购或建置的产品,是否是节省能源或者符合环境延续流程的。

在这次调查中,社会责任(38%)以及降低营运成本(37%)是IT经理人推动绿化IT运作的两大主要动机。比较积极的企业已经着手进行,或者计划构建使他们IT运作于对环境能更为友善的基础建设,比如降低服务器能源消耗(64%)、教育使用者在夜晚关掉机器设备(57%)、把计算机调置为未使用则进入睡眠模式的状态(49%),以及更新或者重新校正可以提升效能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44%)。63%的人表示他们的公司需遵照美国电子回收规定,而其中有92%的IT经理人表示已经遵守所需规定法规。

大多数的企业仍然没有一套可计算出该公司对于环境造成冲击程度的方法。61%的人表示,他们的企业没有二氧化碳排放量(CarbonFootprint)的统计数据,仅只有16%的企业才正准备进行。近乎1/4的企业没有计算IT设备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11%有把此部份计算进去。24%的IT经理人表示,他们的企业监管IT相关能源支出,但近一半(46%)的企业则说他们没有IT绿化环境永续的目标。20%的IT经理人表示在迈向IT部门“绿化”的路上,他们已经研拟好应对方针。

多层次混合数据中心设计

近日,在惠普“专业成就卓越投资回报关键设施服务研讨会”上,惠普推出了为企业提供从评估、规划、实施到维护的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和解决方案,即“数据中心成功路线图”。该路线图包含旨在改造和优化数据中心环境和能源效率的两大关键服务,分别是数据中心标准化评估服务和多层级混合设计服务。

Gartner副总裁兼首席研究专家DavidJ.Cappuccio表示:“单一的设计方法抬高了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而多层次设计方法因其选用最为合理、实用的设施规模而有效控制了投资成本和运营开销。”

一种行业标准分级系统(Industry-standardClassificationSystem)把数据中心设施定义为I-IV层级。第IV层级要求满足最高可用性要求。而多层次混合设计首先通过业务需求分析来评估和优化相关应用,同时发掘哪里需要采用冗余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来支持关键业务应用。需求类似的应用被分别集中到相应的数据中心层级,即配置相应冗余度和可扩展性的同一区域(或同一层级)。

多层级混合设计是由惠普EYPMCF提供的一项服务,同时也是惠普关键设施服务(CriticalFacilitiesServices)的一部分。

对于多层级混合设计服务,惠普EYPMCF关键设施服务业务策略与发展总监RickEinkorn说,多层次混合设计首先通过业务需求分析来评估和优化相关应用,同时发掘哪里需要采用冗余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来支持关键业务应用。需求类似的应用被分别集中到相应的数据中心层级,即配置相应冗余度和可扩展性的同一区域(或同一层级)。

建设第II层级和第IV层级相结合的基础设施相比于全部采用第IV层的基础设施可以为企业节省上百万美元。惠普多层级混合设计成本分析工具(CostAnalysisTool)可以反应设不同施设计方案的调整对投资成本的影响。例如,一个五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采用多层级混合设计相比单纯采用IV层设计标准,可以节省近24%的建设成本。此外,多层级分区设计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能源和空间需求,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数据中心架构发生改变引发的统一计算问题

如今的数据中心架构发生着意义深远的改变,自局域网得到大规模普及以来,IT领域发生的最显著变化可能就是IP与存储网络的统一。

看到这里可能会想:向新一代数据中心体系架构迁移听起来像是专为经济繁荣时期计划的一项盛事。但是假使考虑到潜在的长期成本和运营灵活性收益,首席信息官和他们的顶级IT体系架构就必须开始计划统一基础架构的影响。这种转变已经不仅仅是利用以太网光纤通道来运行存储流量那么简单了。而是在万兆以太网基础上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网络架构,用万兆以太网来承担数据中心的各种流量,从数据到声音到存储到高性能集群都应如此。

思科系统公司首席技术官Padmasree Warrior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是虚拟化的孤岛",虚拟化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都是分开管理的。在她今年初的博客上也进行了很多类似的讨论,Warrior表明了思科整合这些管理孤岛的远景规划。思科公司希望能提供数据中心统一计算战略的细节,本周一的新产品发布就是其中的一步。

思科的想法正确与否?自从针对数据中心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研发虚拟IT资产的机遇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这似乎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路线。那家厂商能成为这种体系架构的中心依然是有待时间和市场来证明的问题。

统一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从长远来看有两方面的优势。一个好处是能降低成本:因为能提高利用率,减少线缆和网络连接,所以能降低基建投资。更重要的是,统一数据中心有望降低运营成本,由于能实现数据中心管理自动化,简化工作负载的同时也减少了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并且与对存储和网络管理分别管理的方式相比,数据中心只需一个基础架构团队就能实现整个统一管理。

第二个好处是统一基础架构能通过虚拟IP和光纤通道存储网络增加IT的灵活性,通过单一的控制台就能实现管理需求。不再需要安装新的应用软件,改变存储容量,对电缆重新分配或者按照存储和网络团队的互联需求来做出改变。统一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有望让企业与处理能力,网络带宽和他们随着需求改变进行分摊的存储容量等统一模式结合的更加紧密。

不过统一基础架构还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按月来和准备现金流而不是按年。厂商不能提倡重新替换战略,向需要采购新硬件的统一基础架构方向发展。任何硬件投入都需要经过详细审查。

那么统一基础架构为什么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了呢?原因之一是思科和竞争对手都在积极筹划统一计算。Warrior的博客内容就已经初见端倪,众所周知思科公司研发代号为"加利福尼亚"的刀片服务器,它把交换机与存储,数据网络流量和虚拟化管理都集中在刀片服务器中。思科在本周一公布了统一计算战略的细节。此举可能会让思科公司处于与他们的合作伙伴-诸如IBM和惠普相竞争的对立地位,要知道IBM和惠普都是知名的服务器制造商。Warrior在最近的视频中坦承,为了巩固和争夺市场,会看到行业领军人物以新的方式展开激烈竞争。

统一基础架构获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向虚拟化的大举挺进也在暴露自身的问题。数据中心架构师需要虚拟服务器有更多的连通性,因为与过去服务器仅用于一种应用软件的时代相比,虚拟机要用于多种用途,那时的服务器所需的连通性是相对有限的,而服务器需求的连通性要求已经大大提高。除了存储和网络方面面临的难题外,架构师在分别管理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时经常会为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头疼。

激发统一计算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全新以太网标准,以实现整个以太网存储流量的无损耗传输。

在短时间内,这种统一应该被看成是能简化管理的成本牵制战略,虽然多数简化行为都是物理层面,而非逻辑层面的。

但统一基础架构真正的价值在于操作的灵活性。如果厂商能交付统一,虚拟的基础架构--逻辑基础架构的管理像物理基础架构的管理一样统一化,那么只需一个IT团队就能实现对整个网络的运营,监控和管理,使用一个控制台就能管理存储和标准IT的流量。

存在的问题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企业为了共享存储系统建立了独立网络,利用光纤通道来连接存储阵列。同时以IP为基础的本地区域网的使用也向服务器到服务器互联,服务器到客户互联,IP电话传输以及与许多其他服务连接等方向发展。结果就是如今的数据中心被自己的基础架构困住。

数据中心面临的物理问题是服务器本身和用来连接这些服务器到其他应用环境的电缆。通常服务器至少有2个双端口光纤通道总线适配器来连接存储,两个双端口网络接口卡来连接IP网络。这四个卡插槽和12个线缆插件意味着可供扩展的空间寥寥无几,大量的散热,无数的线缆和大面积的数据中心占地空间。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需要IT部门事先计算好物理光纤通道的配置,进行安装,一旦工程正确完工就尽可能不再去碰它。

根据思科系统和博科通讯这种领先厂商的说法,解决方案是研发基于融合增强型以太网或者思科数据中心以太网的统一基础架构,这两种标准以太网的设计都是为了把存储以太网规格扩展到万兆。思科将其冠名为DCE,他们认为这与CEE的名称是一致的。

思科的目标就是通过统一网络界面和单一电缆运行存储和IT流量。甚至分配给服务器一个二级接口和用于冗余的电缆通道,这种安装方式可以将电量的数量从12减少到2个,主总线适配器/网络接口卡也能从至少4个减少到不到2个。

这种标准能让IT团队按照特定流量的优先级来进行工作负载分配,比如将60%的带宽分配给存储。这种标准还能根据特定的输入/输出流来暂停命令;暂停所有的通讯。按照以太网环境,可能会和应用软件产生冲突。DCE包括多通道能力,能提高大型网络的可靠性。

或许与以太网光纤通道,相关CEE和DEC有关的最重要的事实是他们还没有得到标准的认可。厂商并不希望发生太大的改变,由于这些标准是统一计算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这也给了首席信息官们更多等待的理由

以下是笔者对统一体系架构的大致观感。一端是连接到融合网络适配器的以太网,融合网络适配器由Emulex和QLogic提供,很快会使用博科和其他厂商的产品。这些融合网络适配器替代了服务器中使用的四个网络接口卡,能对用于操作系统的任何协议-包括光纤通道,IP流量或者以太网光纤通道进行转化。

在基础架构另一端的是以常规光纤通道为基础的存储系统。不过他们不是用于存储阵列的本地以太网光纤通道连通性(虽然某些厂商宣称很快就会实现)。无论如何思科公司不会摒弃现有的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因此在以太网光纤通道和本地光纤通道之间的移交必然会在基础架构中间发生。

对于中间部分,两家主要的基础架构提供商思科和博科之间在分类方面存在分歧。思科设想的是机架顶部交换机,这种方式能让以太网光纤通道端口实现与服务器的互联。然后交换机有可供流量上行传输到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交换机架构或者IP基础架构的端口。

而在博科的设想中,交换机中有3个功能模块,比如Brocade 8000。一个是用来连接光纤通道存储的常规光纤通道模块,它也能将CEE标准端口连接到标准IP交换机的标准IP端口上,实现到企业本地区域网的连接。在以太网光纤通道基础架构构建的初期阶段,企业需要一个二级交换机来抽取各种协议,把他们发送到适合的交换机。

尽管这些方式在早期阶段听起来并不像是完全的"统一"概念,但是对于多数用户而言,必须意识到统一计算是从服务器网络接口卡整合开始的循序渐进的战略实施过程。在实现以太网光纤通道接口在存储层面上得到普及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未来的应用是一个混合型基础架构。

统一基础架构并不是思科或者博科或者其他厂商自己能说了算的。毫无疑问很多厂商的系统都不能兼容共处,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系统。不过由于这是光纤通道的问题,因此系统可能会在最低级别上实现兼容,把他们混合起来可能会限制某些特性的应用。

统一投资回报率的硬参数

统一基础架构大部分的投资回报率应该来自于被降低的运营成本,特别是减少的劳动力。但是资金成本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据对统一基础架构战略的了解,切实能节省的设备配置是服务器的网络接口数量和电缆的整合。

尽管用户使用的以太网卡和主总线适配器数量可以大大减少,但替换他们的融合网络适配器却要花费2到3倍的成本。最新的融合网络适配器可能能实现更多的带宽,但是这种战略不能按照卡的成本来支付费用。融合网络适配器可能会遵循类似硬件的方法:如果大批量生产成本会有所下降,当集成在系统主板上时成本也会大幅下滑。但是还没有适合以太网光纤通道的主板。

带宽需求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万兆以太网接口与四端口1GB卡相比,性能显然能大幅提升。这种影响在存储方面体现的就不那么明显,但是和带宽的改进相结合可能会增加交换机的成本。

但是最直观的资金投入是企业需要采购多少新的物理服务器,数据中心是否会耗尽交换机基础架构的端口。如果企业要大规模增加服务器数量,那么相应的端口能力和带宽压力都会增加,随着统一基础架构设备,管理软件和标准逐渐成型,特别是2009年底或2010年扩展行动开始展开,那么以太网光纤通道才会显得有意义。

虚拟化在统一计算中的激发的兴趣也会令人头疼,但是这也正是其价值所在。提议标准的某些特定能力应该允许虚拟化实现更大的灵活性,比如在预先安装虚拟机基础上对带宽区分优先级。这项工作是通过IP和光纤通道主总线适配器设备来完成的,如果用多用途统一基础架构来实现就更有价值。这是因为统一基础架构能允许运行在单机版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有权访问虚拟存储,让基础架构经理确保应用软件的性能服务水平。密集的虚拟化部署能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提高虚拟化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一切有待时间来证明

任何投资都需要慎重考虑。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和网络厂商讨论统一基础架构时都表现谨慎。

一家金融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的首席信息官不无担忧的说,统一计算战略-配置交换机和融合网络上适配器卡所需的基建费用会整合服务器所节省的费用抵消殆尽。

一家油气公司认为他们今年已经采购了足够多的服务器来为统一战略做准备。但是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表示,企业要等到所有的标准都得到认可,新的基础架构可靠性得到验证才会有所行动。

另外一家没有配置大量服务器的油气公司则通过在他们的新服务器上配置以太网光纤通道卡来为统一基础架构做准备。公司的基础架构经理表示,公司计划下个季度购置一台访问层以太网光纤通道交换机。

推荐方案

那些新建数据中心或者准备大规模扩建的企业应该考虑统一基础架构。但是许多企业都在尽力避免新建数据中心,至少要到经济形势好转以后才会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把整合服务器作为可行方式之一。他们的最佳战略是什么呢?

一家统一数据中心绝不是真实世界中数据中心预想的样子,即使多数有影响力的技术厂商都在蓄势以待。对首席信息官来说制定未来几年中的应对服务器增长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就应该开始行动,如果统一战略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任何他们购买的设备都应该支持统一基础架构。在这种进步中唯一可能拖后腿的就是物理存储系统,物理存储系统反映出未来光纤通道的每个方面。

没有使用以太网光纤通道的企业也能实现性能的大幅改进。多数厂商称明年就能实现8GB光纤通道连通性成本的大幅降低。博科甚至对16GB光纤通道也做出承诺。其他的网络接口卡和交换机提供商在未来也有望实现这些升级。

由于经济原因厂商不会用以太网光纤通道代替现有的基础架构。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按需配置的统一基础架构奠定基础。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意味着能将光纤通道交换机和IP基础架构1GB以太网刀片上的投资最小化。随着以太网光纤通道的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能减少电缆的占地空间和管理成本。

交换机的成本通常也是个不小的障碍,原因之一是人们都在迫切等待着思科统一基础架构战略的出炉。如果在模式下增加服务器(使用的端口数量是统一基础架构端口数量的4倍)迫使企业购买一台新的交换机,这样不如购买一台以太网光纤通道交换机。

企业还应该跳出统一基础架构的思维去解决战术问题,诸如维护多重网络接口卡的成本和复杂性,服务器背后堆积的成捆的电缆以及更多IP带宽的需求。从战略上来说,企业希望在不扰乱下层物理基础架构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增加动态重新分配资源的灵活性。如果厂商能实现这一点,那么首席信息官就会乐于去尝试。

数据中心的应用

一个数据中心的主要目的是运行应用来处理商业和运作的组织的数据。这样的系统属于并由组织内部开发,或者从企业软件供应商那里买。像通用应用有ERP和CRM系统。 一个数据中心也许只关注于操作体系结构或者也提供其他的服务。 常常这些应用由多个主机构成,每个主机运行一个单一的构件。通常这种构件是数据库,文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的东西。 数据中心也常常用于非工作站点的备份。公司也许预定被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这常常联合备份磁带使用。备份能够将服务器本地的东西放在磁带上,然而,磁带存放场所也易受火灾和洪水的安全威胁。较大的公司也许发送他们的备份到非工作场所。这个通过回投而能够被数据中心完成。加密的备份能够通过Internet发送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安全保存起来。 为了灾难恢复,各种大的硬件供应商开发了移动设备解决方案,能够安装并在短时间内可操作。供应商像思科系统,Sun微系统,IBM和HP开发的系统能够用于这个目的。

信息化社会数据中心与数据仓库有何作用?

可能各大IT新闻都会提到“数据中心”, 看起来是很庞大的家伙,IT巨头google_MS等耗资巨头投入到数据中心建设中,那么什么是数据中心? 从字面意思,非IT人可能人认为是放数据的计算机中心,其实这只是表面,数据中心的建设在不同情况,它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样的。

在数据处理中,分为两大类。一是事务处理,二是数据查询和分析。数据处理或者分析,一般是在数据库中处理,而数据查询分为两大类,一是数据库查询,二是搜索技术。而随着各种技术的互相作用,搜索技术和数据分析也越来越有“合作”的意思。

搜索技术还处于“模糊查询”阶段,也就是从数亿计互联网信息中模糊搜索出想要的信息,但由于是模糊查询,所以绝大多数信息都不是想要的,于是几大巨头都在把数据挖掘技术容入搜索技术中,缩小客户搜索到准确信息的时间。

但由于搜索技术其“模糊特点”,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中,暂时还不适合,因为企业查询的需要是准确的信息,老板可没那么多时间一个个排除。于是企业内部建设的数据中心基本是数据仓库,为准确查询和分析服务。

那么何为数据仓库?前面提到的企业/单位投资信息化,他们不停上信息化系统,比如ERP、CRM、Call Center、OA或者计费等。但上了这些系统后,会产生大量数据,客户首先的需求是查询和报表。但很多报表和查询是需要跨系统的,而且复杂查询和报表很耗 资源,可能影响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于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专门建设一个数据库系统,把各个系统的数据拿到那里进行准确的查询和报表制作,这样既方便又准备,而 且不会影响业务系统。那么从这点说,数据仓库是全数据的集合。

而后来查询和报表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他们想知道这些数据里到底有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会给决策者哪些有用的帮助。于是上世纪90年代人们把OLAP和数据挖掘 加入数据仓库应用之中。为了更好地分析,人们从数据仓库里还会按照业务需要提出N多数据集市为查询、分析服务,这样会更方便,因为不同部门的需求不同,业务定义也可能不同,所以把数据仓库的信息分到各个数据集市是很有必要的。

但有一点要申明,数据仓库和OLAP、数据挖掘以及查询、报表没有必然关系,他们是不同的逻辑事物,但相互作用密切。正如前面提到,数据挖掘已经结合搜索技术,更方便地给人们提供互联网搜索服务。而数据挖掘在数据仓库的作用,就是更好地分析,比如著名的沃尔玛尿布和啤酒的案例就是数据挖掘的结果,它把数据中很多潜罪责找出一定联系的几率,这样来帮助企业决策。

那么数据中心是何物?如果是针对具体的企业或者单位,其实就是业务系统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仓库,当然有的单位干脆只有数据仓库,比如科研单位,他们又不作 业务处理,只有分析需求。但如果是互联网公司,就和普通企业和单位的数据中心不同,因为互联网的信息实在庞大,不可能包罗所有信息到数据库,也处理不了那 么多信息,所以他们的数据中心的其中作用就是加强互联网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效果;另一个作用也是数据仓库,但他们的数据仓库就不会包含所有互联网信息,而是企业本身关心的信息,当然数据量也非常大,一般十TB以上。

中国信息化其实还在初级阶段,可能很多人认为有了PC,可以上网,有很多软件用,信息化程度就上去了?其实不然。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应该包括准确快速处理、查询、分析数据等。当前美国几乎所有国家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都配有数据仓库系统,而中国很多部门的普通业务系统还不够完善,更不要说建设数据仓库了。

其实最有意义的一个项目,应该是我国农业部数据仓库的建设。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建设后,全国各乡镇级以上都可以作为其用户,查询具体信息和分析信息,还会出现农作物卖不出去,老百姓买不起的现象吗?不会!因为各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当年各种作物的市场需求等都看在眼里。然而信息化不是万能的,还要 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农业技术指导、专门的采购、物流、销售公司等。

数据中心的管理实例

英特尔高水平数据中心的管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其业务的运行以及创新对于数据中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英特尔的技术能够解决数据中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降低设备管理压力,控制成本激增,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加快响应速度,帮助企业建立高水平大型数据中心。

DataCenter设计/评估

英特尔在数据中心设计和评估方面有强大实力和丰富经验,以专业的英特尔数据中心设计方法论和建造流程,采用业界领先的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设计和建造过250个数据中心,对高密度数据中心的热力学模型、设计、建造和运维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英特尔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工具模拟高架地板上、下的空气动力状况,并自己构造一些工具验证和优化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软件的性能。英特尔参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软件的设计是因为英特尔是唯一在高密度数据中心散热领域做创新和研究的公司。

为了验证、优化这些模型的效果以及动力、散热设计假设,英特尔实际建造了部分数据中心。最新完成建造的T3级、70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已经具备可以支持超过5KW/平方米耗能的能力。

VT(VirtualizationTechnology)虚拟化技术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虚拟化技术对IT基础架构的建设和维护非常重要,IT基础架构的升级已经不再是为了解决暂时的业务维护问题,而是放眼未来的创新大计的保证。英特尔的虚拟化技术(IntelVT),从IT系统的最基础层面帮助IT管理者实现虚拟化,特别适合于数据中心级别的数据整合和迁移。

英特尔多核64位处理器的推出,为虚拟化技术在广阔的x86服务器应用过程中发挥作用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或者说,虚拟化技术之所以在近一年来的时间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与英特尔推出了以四核为代表的多核处理器息息相关。这是因为,多核是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的虚拟化服务器的理想选择。

同时,采用英特尔虚拟化技术的VMM所支持的操作系统范围,将比目前纯软件VMM解决方案更加广泛。另外,CPU的虚拟化技术是一种硬件方案,支持操作系统直接在上面运行,从而无需进行二进制转换,减少了相关的性能开销,极大简化了VMM设计,进而使VMM能够按通用标准进行编写,性能更加强大。对于那些已经在运用虚拟化软件工具的用户来说,不用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就可以借助内置在英特尔处理器中的虚拟化技术,来提升虚拟化软件工具的性能。

另外,CPU的虚拟化技术是一种硬件方案,支持操作系统直接在上面运行,从而无需进行二进制转换,减少了相关的性能开销,极大简化了VMM设计,进而使VMM能够按通用标准进行编写,性能更加强大。对于那些已经在运用虚拟化软件工具的用户来说,不用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就可以借助内置在英特尔处理器中的虚拟化技术,来提升虚拟化软件工具的性能。

英特尔虚拟化技术的主要特性和优势:

l专为虚拟机监视器(VMM)提供的全新特权空间,可支持未经修改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在专门为它们设计的环境中运行,从而简化硬件调用;

l通过硬件底层指令集来支持虚拟机监视器(VMM)与已安装的GuestOS(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之间的切换,使得虚拟化技术更加简单、高效、可靠;

l 虚拟机监视器(VMM)和已安装的GuestOS的处理器状态信息保留在专用内存地址空间中,这样可以缩短各个操作系统访问硬件之间的间隔时间,同时提高了各个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之间的安全;

随着英特尔四核至强处理器平台和双核安腾平台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将享受到内置在其中的英特尔虚拟化技术的好处。

EEP(EnergyEfficientPerformance) 高能效表现

针对企业数据中心对系统高效能的追求,英特尔的多核应用以及45纳米技术都为系统高效能做出了贡献。

基于多核处理器的服务器比传统的CPU设计拥有更高的功率效率,因此可以帮助用户在未来的几年中有效控制能源消耗的成本,实现系统高效能。英特尔公司采用全新的45纳米晶体管技术的服务器及高端PC处理器,帮助银行业有效减少漏电量,成功奠定未来计算的创新之路,从而可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大幅降低能耗。

与英特尔65纳米技术相比,英特尔45纳米技术的密度增加了一倍,它在相同的芯片空间中纳入了近两倍数量的晶体管。这样,双核处理器就拥有了超过4亿个晶体管,而四核处理器中的晶体管数量则超过了8亿。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特尔45纳米技术将带来计算性能的巨大飞跃,使二级高速缓存增加50%,并实现更高水平的突破性能效表现。

有效支撑分支机构

大量分支机构的存在给企业带来了IT支撑和管理的巨大工作量,营业网点数量众多在某些情况会成为银行的负担,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英特尔帮助企业实现网点转型,降低IT支撑和管理成本,促进渠道整合。

vPro博锐技术

英特尔博锐处理器技术能够极大地降低电脑管理的相关成本。这要凭借英特尔博锐处理器技术的两大关键组件: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英特尔AMT)和英特尔虚拟化技术(英特尔VT)。实际上,这两项技术本身也具备降低或消除全部电脑IT支持成本的潜力。其优势在于:

大幅改进对主要软硬件故障的管理-由于英特尔博锐处理器技术的代理程序即使在电脑本身没有启动时也能运行,因此它可支持对已部署的软硬件配置进行查询、从管理控制台远程启动并测试系统,并且不需要浪费时间进行现场访问或中断用户工作即可采取补救措施(包括在系统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定购新电脑),这些能力使得IT部门受益匪浅。

改进远程资产管理-无论电脑是否开机,采用英特尔博锐处理器技术的电脑都能够更轻松地进行识别。这就可以降低库存错误和审核错误。

识别错误造成的净成本-根据研究表明安装支持英特尔博锐处理器技术的电脑之后,补救措施方面的工作可节省68% 至 91%。

更轻松、更快捷地部署软件-英特尔博锐处理器技术可支持更快速的部署应用和补丁程序(如安全更新程序),从而大幅缩短故障系统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此外,通过更迅速地部署安全更新程序,IT经理还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关闭若干存在漏洞窗口所需要的时间。

更有效地响应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对于电脑蠕虫或病毒攻击等安全事故最理想的处理方法就是通过管理软件迅速重新配置端口和网络连接。英特尔博锐处理器技术可使IT人员无需动手即可实现重新配置,从而真正地提高响应速度。

移动和无线技术

有了基于英特尔迅驰处理器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可体验高清晰度(HD)数字娱乐、强劲性能表现、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让人惊异的无线连接能力。迅驰处理器的主要特点如下:

集成无线局域网能力-凭借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集成无线局域网能力,无需使用线缆、板卡和天线。借助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Wi-Fi认证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互联网和网络连接访问信息和进行现场交流。遍布全球的许多公共Wi-Fi网络(称为“无线热点”)都可以提供这种连接能力。此外,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设计用于支持广泛的工业无线局域网(WLAN)安全标准和领先的第三方安全解决方案(如思科兼容性扩展),因此可以确定数据已经得到最新的无线安全标准的保护。此外,英特尔还将与思科等厂商合作,共同为领先的第三方安全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新数据中心架构展望

以Web为中心的计算技术的兴起意味着关注IT资产的角度从物理转向了逻辑。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那些未能摧毁我的,使我更强大。”是的,如果你能在这一度繁荣又一度萧条的IT轮回中活下来而不会感到焦头烂额,那么你一定觉得自己真的很强大。不过且慢,还不到松一口气的时候,现在你需要利用已经积聚起的每一分力量,去和面前那些动摇IT业的变革做一番争斗。

主要的技术供应商和向前看的网络及IT经理人都认为,一个以Web为中心的崭新计算模型正在孕育成形,但是对于这个计算模型最终的形态以及该如何命名,他们却莫衷一是。会象IBM鼓吹的那样成为按需计算吗?会是Oracle、Sun和其他厂商力推的网格技术热吗?还是完全朝着公用计算、自动计算、虚拟化或其它方向前进呢?

诸如Cisco、EMC、HP和微软等技术巨擘都在为争取你的欢心而激烈较量,而设计上的胜利者将在未来十年收益颇丰。(证据何在?只要看看现在Wintel阵营的统治地位和客户机/服务器领域。)

你不得不对这些高高在上的理念进行一番甄选,研究研究你的关键技术供应商的发展路线,与此同时,针对你的基础架构的每一层及其上面的应用努力做出最佳选择。

不用担心,让我们来为你了解眼前的变革助上一臂之力。我们将在本文探索一种我们称之为新数据中心的概念。新数据中心的出现代表着IT业内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场既有风险又能为你和你的战略供应商带来回报的革命。

业界能否最终把未来数年称之为“新数据中心时代”,只有时间知道。我们在此提出这一概念仅供你在设计新的网络化IT环境时参考之用。

服务器:

新数据中心演变的核心是计算平台的战略选择。哪一种平台能够最好地支持ERP和CRM等传统应用以及崭露头角的面向服务的Web应用?你必须在标准Intel服务器、专有硬件和刀片服务器之间做出选择,并且为64位系统以及网格和虚拟计算技术的到来做好准备,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本质上把流程外包的按需计算产品。

基础架构软件:

然后,你就得为各种相互竞争的操作系统(Unix、Linux和Windows)决定它们的最佳作用,每一种操作系统都经历着不同的成功道路。在Windows领域,你正在关注操作系统和微软其它核心软件组件的多种升级技术,以便支持更强有力的合作和应用集成。

另外,你还要为新一代的Web应用挑选开发平台。如果你对围绕这些新应用的各种标准、安全和管理问题尚不了解,那么很快你就会变得内行。

网络和Web基础架构:

你的网络基础架构必须能够满足合作新需求以及Web应用的爆炸性增长。为VoIP和新兴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应用提供高质量支持做好准备,这有可能意味着将中枢和数据中心交换机升级至10Gb/秒以太网,以及将配线室升级至1G。

许多公司还部署了一大批新设备,以解决具体的高容量、高交易量Web站点和Web新应用的问题--比方说,第4层至第7层交换机、安全套接字层加速和负载平衡等。在整个Web基础架构生态系统中,各厂商相互竞争的领域不仅在产品性能上,也在将更多功能合并至一台设备的能力上。不过最终你希望构建一个单一的网络基础架构,而不必继续为每一次网络新挑战急急惶惶。这将导致Web和传统基础架构厂商之间在控制能够支持现有和分布式新应用的统一网络时发生冲突。

无线/移动能力:

你的雇员正收拾起能够Wi-Fi的膝上型电脑,在家里或旅馆里使用Wi-Fi。你的业务部经理发现无线计算技术如何加快了决策制订并改进了客户服务,所以你面临压力要把无线技术紧密结合到基础架构中。你会为无线功能升级现有的交换机或者利用新的无线LAN交换机辅助无线设计、部署和安全性能吗?你如何在Wi-Fi热点混用2.5G和3G数据交换机,以便为雇员提供无缝高速数据访问呢?同样,准备好迎接无线新应用的浪潮吧。

存储:

存储市场将继续经历飞速的变革,这些变革由现正进行的存储资源网络化以及存储虚拟化进程所推动。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连接存储(NAS)和IP存储将在你的战略计划中起到什么作用?很多重要的业务问题同样在重塑存储业。企业需要采用新方式从所存储的信息中收集业务情报,新的服从和报告法规的出台也表明存储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安全:

牢固的安全措施是新数据中心所必需的,但目前仍然很难描述。各种威胁不断变化而且攻击越来越密集,但是各公司却想方设法让应用更加分散、信息更容易访问,这两者结合是很危险的。

在未来几年,你必须选择如何以最佳方式在整个新数据中心部署安全技术:应该安装什么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架构安全工具?管理化安全服务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能起作用的话)?你如何使用越来越多的安全工具管理数据大潮?还有令人头疼的是,不断打补丁的软件和无线技术安全难题,这些可真够你受的。

网络和系统管理:

随新数据中心而来的是系统和网络管理的新需求。主要厂商必须超越设备管理层面,让用户对应用性能有清晰了解--然后提供各种工具确保这些性能的发挥。还有,你需要更好地支持移动设备、网络和安全管理集成,并且了解和热衷于IBM、HP和微软等主要厂商的自动化(即自我恢复)管理战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