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蜀都帖 |
释义 | 《蜀都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三通尺牍。又名《游目帖》、《彼土帖》。草书,11行,102字。信中王羲之表达了他对蜀地那里山山水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他期盼一登汶岭、峨嵋而畅游意足,并希望这个日子早日到来。《蜀都帖》书法行、草书间杂,笔画遒劲爽利。 法帖简介【名称】蜀都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草书 【时代】东晋 【材质】纸本墨拓 【规格】11行,102字 《十七帖》中收刻《蜀都帖》。 法帖内容原文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大意在看到你另寄来的信,描述到蜀地那里山山水水诸多奇景,感到扬雄的《蜀都赋》、左太冲的《三都赋》都不是太详备。蜀地确实多有奇妙之处,越加令人兴起想饱览景色、畅游意足的念头。若有去的结果,会告诉你派人来接,人数不要多,到的时候再详叙,等待这个日子的到来,真有度日如年之感。猜想你镇守蜀地,一时没有调动的道理。所以想借着您还在蜀地的机会,一起登汶岭、峨嵋而归,那诚然是件不朽之盛事。暂且只叙这些,但心已驰往蜀地了。 解读《蜀都帖》文中“迟此期”的“迟”为“待”之意。是王羲之与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信中表达了居于东土的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和欲与周抚登汶岭、峨眉的心愿。王羲之曾于公元345年(永和初年)报扬州刺史殷浩书,说:“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王羲之向往巴蜀,不仅仅是在晚年。信中还可见出,王羲之深知东晋镇蜀之任,非周抚莫属。 书法欣赏开合关系《蜀都帖》首行至第三行密、第四行疏,第五行密、第六行疏,七、八、九行疏中有密,十、十一行密中有疏。首行“土山川”三字虽点画独立,并不相连,但因其字与字、线与线之间布白均匀,短画粗重,块面感强,因此虽疏实密。 《蜀都帖》通篇的每一行上部字势都开朗,而首行“彼土山川诸”多短折之笔,“羲之的末年之书,稍有别于前几年,心情沉郁,笔意变得稳和、凝重,故书写速度缓和,运笔以方笔、方折为主,每帖中有几字的竖画甚粗,有切金断玉之功,似有意为之”。 行气节奏《蜀都帖》在《十七帖》丛帖中字数最多,达102字,行数为11行,其次为《七十帖》9行,82字。虽是手札尺牍,起承转合关系具备。前两行为“起”,三四行为“承”,五六七八行为“转”,末三行为“合”。首行和第二行茂密而多直线,“土山川”三字顾盼照应,朴拙可爱,王羲之以短直点画书写,在节奏上形成“抑”势,为第五、六行线条圆融飘拂、纤细清劲的“扬”作铺垫。第三四行笔力不疾不徐,第四行字距大字形小,将笔力蓄起。至第五行“也”字开始,飞扬之势顿起,紧接着“可得果”三字作一字写,“果”字自趯笔上扬,末笔长顿,形成第一组节奏,“当告卿求迎”为第二组节奏,一反“果”字上密下疏之势,“当”字上疏下密,并与“告”字连书,“卿”字短停,“求”字长舒其笔。末行“言此心以驰于彼”快速写毕,似心驰神往,迫不可待;“矣”字离开一段距离后再书写,似意犹未尽。 与墨迹比较《蜀都帖》有唐代墨迹摹本,亦名《游目帖》。 相比刻本,墨迹本不仅点画布白匀称,而且字与字的间距也都相同,不如刻本疏密关系大。以第二行“扬雄蜀”三字为例,《蜀都帖》刻本字距近且点画有穿插,“扬”字左紧右松,“雄”字左疏右密,“蜀”字外紧内松;但在墨迹本里“扬雄蜀”三字字距都增大,且疏密关系也已改变,每一个字都接近日常书写,书法的“法度”(如刚柔兼备等特质)减弱。由于以圆转笔势书写,弱化了刻帖的擒纵、张弛的书写节奏。 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曾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体。王羲之的正书、行书为古今之冠,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为历代学书法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月帖》、《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相关阅读《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