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舒忠旭
释义

舒忠旭,四川省渠县人,生于1958年,身高1.65米,1981年2月毕业于达县农学院农学系,先后从事棉花、魔芋、蔬菜、玉米、苎麻等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担任市农科所棉花研究室、旱粮研究室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副研究员,副主任、副科长、科长,现任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第五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麻糖桑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四川省作物学会理事、达州市花卉协会理事、达州市农学会理事,获得第五届达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达州市首届科技创新人才、达州市学术学科带头人、四川省政府农业评标专家。

舒忠旭同志是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制度后,首批入学的大学(专科)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就跨进农业科研行列,遇上了“科技春天”的到来。在那特殊年代,“食不饱肚”的农家子弟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他踏进农科所的第一天起,就决心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贡献,他在虚心向老专家学习的同时,坚持常年深入科研第一线,不怕苦和累,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业务水平与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因科研业务工作的需要,先后承担多种作物研究课题,都取得了新的成就。走上管理与领导岗位后,仍坚参加田间观察记录、分析技术资料、撰写技术报告。参加工作以来足迹踏遍巴山渠水,经常爬山涉水,深入到了达州三分之一的乡镇(村)进行调查研究、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

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他始终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与创新,思想境界不断升华,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创新成果不断,20余年来,先后参与或主持过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已获得科技成果24项,育成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苎麻、红苕新品种4个,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成果11个。

勤于探索与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舒忠旭深知:科技创新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特别是农业科研试验周期长,试验环境无法控制,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为此,该同志在20多年来科研生涯中,始终坚持学习、探索与创新,认真总结前辈的经验教训,研究同行的先进技术,大胆借鉴与嫁接相近技术,锲而不舍,努力探索,不断创新。

达州土壤肥沃,气温适宜,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和散射光较多,成为苎麻生长的最佳区域。苎麻为多年生宿根性作物,常规品种实际上是遗传背景复杂的杂合体,无性繁殖可保持种性,但繁育系数低、种苗成本较高、易地引种难并易传播病虫害等,成为我国苎麻生产几起几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种子繁育的后代实际上是新的植株群体,已不完全具有原品种的特征特性。市农科所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苎麻雄性不育系利用研究,舒忠旭同志作为该项目主研人员之一,同课题组人员一道,在几代苎麻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创新方法相结合,成功地解决苎麻生产难题,率先在国内育成了3个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和3个审定杂交苎麻新品种,获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与奖励,其中“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C4、C13、C26的选育及应用研究”,先后获得四川省农业厅、达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选育与利用”获得2004年度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育成的杂交苎麻新品种“川苎7、8、9号”先后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川苎7号”为全国首个通过审定的杂交苎麻夏布专用品种,“优质高产夏布专用苎麻新品种川苎7号的选育与利用”,获达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川苎8号”原麻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高产示范已突破300公斤/亩,成为优质超高产杂交苎麻品种,杂交种子供不应求,成为优质原麻基地建设与麻农的抢手货;“川苎9号”已申报国家品种权保护。杂交苎麻制种简便,产种量高,良种繁殖系数比种蔸高300倍以上,种苗成本仅为种蔸苗的20%,原麻增产30%,增收节支效果十分显著,生产中已累计推广达70余万亩,新增社会效益2亿元以上。苎麻雄性不育利用研究的系列成果丰富了苎麻育种理论,创造了新的育种方法与技术,开辟了我国苎麻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成功地解决了我国苎麻常规品种无性繁殖速度慢、成本高、易传染病害等,种子繁殖后代发生分离,导致原麻产量品质下降,难以保持种性,严重地制约着优良品种难以快速推广、实现区域种植和规模生产化,阻碍苎麻产业化发展进程等问题,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他主研完成了“四川省优质高产原麻生产技术规程”。针对达州市苎麻平均原麻亩产120公斤左右,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设立的高产示范原麻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的现状,他提出了“优质高产原麻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得到了省市农业与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市县推广部门的积极配合,组织所内苎麻专家收集相关技术信息,通过深入苎麻主产区调研,走访资深苎麻专家,与课题成员多次交换意见、反复修改项目技术报告,形成了“四川省优质高产原麻生产技术规程”,依据苎麻生育对生态环境要求,将国内最新的创新技术、众多优秀苎麻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四川麻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按照农业生产标准编写规范,制定出了四川麻区成龄园原麻各个生产环节的规范性技术。该成果技术措施先进成熟,内容完整,衔接、配套科学,在杂交种子育苗、嫩枝(梢、芽)扦插、苎麻壮苗量化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的实用技术;查新与鉴定认定:“《四川省优质高产原麻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的苎麻从育苗移至收获贮藏全过程的系统性生产技术标准国内未见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居国内先进水平”。通过生产验证比一般种植模式原麻增产30kg/亩以上,纤维细度超过优质原麻国标。以此为基础,与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达州市经作站等单位合作编制的四川省《苎麻生产技术规程》,已作为四川省农业生产标准发布实施,对于推广应用苎麻优良品种、创新成果,确保我省优质原麻生产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获达州市2004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研的苎麻新品种“川苎4号”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品质优、适应性强,单纤维细度稳定在1900m/g以上,亩产150kg以上,比“红皮小麻”增产30%左右,成为我国苎麻主产区的主要推广良种,累计应用面积达70万亩,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获四川省人民政府199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我国“八五”苎麻育种攻关唯一获得省部级奖励的成果。

主研的优质玉米新品种“达玉1号”成为四川省“九·五”突破性品种,已在生产中累计应用150万亩,新增社会效益近6500万元,获达州市人民政府200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研选育的红苕新品种“万川58”、玉米新品种“达玉2号”均已通过品种审定,成为生产中的主要推广良种。

主研的“苎麻纤维细度与品种性状相关性研究”,可大大提高优良育种材料的中选率,节省初选材料纤检费用。该成果获达川地区行署199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著名苎麻专家李中道教授评价该成果“国内领先,国外未见报道”。

参加的“魔芋开发利用研究”首开国内魔芋科技创新先河,在大巴山区魔芋生产发展规划的编制,魔芋优化栽培技术,魔芋角加工,魔芋精粉生产及配套加工机械的研制,魔芋精粉的质量检测和魔芋食品开发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研究工作,对推动我国魔芋综合利用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获四川省人民政府1987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持了设施蔬菜栽培研究。根据川东北特定的生态环境形成的茄果类蔬菜冬季冷棚育苗、大棚提早栽培与周年利用模式、大棚西瓜立体种植等创新实用技术用于生产,对提高我市蔬菜产量、品质与效益,促进设施蔬菜发展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中“秋豇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获达川地区行署199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草莓促成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鲜果上市期提早12月初,最大单果重75克,增收1200元/亩以上;创新的“草莓优化栽培技术”可提高草莓鲜果产量20%以上。

参加的“全国棉花品种区域性试验及其结果应用”研究,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撰写的“浅谈四川苎麻生产与苎麻产业发展”荣获达州市农学会2001年度“优秀论文”奖。

努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效益显著

舒忠旭同志常对研究人员讲:科技成果在生产应用中获得增产增效,才能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研成果通过了成果鉴定,科研的任务才完成一半,只有让成果产生最大的效益才能说圆满完成了任务。他身体力行,采取措施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把成果转化纳入试验研究之中。当试验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采取在生产中设立示范样板,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研究人员撰写科技文章,利用报刊宣传,印发技术资料,派人在生产中指导等措施促进成果推广,不断完善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如杂交苎麻新品种育成之初,因麻农认识不到位,推广应用一时受阻,他并未退却,一方面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完善创新成果,杂交苎麻亲本改造后,使川苎8号原麻亩产提高到250公斤以上,高产示范突破300公斤/亩,杂交种生产潜力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少有的优质超高产杂交品种;制种技术、双膜覆盖育苗与新麻地膜栽培等创新实用技术将杂交苎麻制种产量提高10公斤/亩左右,苗床杂交种子用量减少30%,新麻当年产量提高到100公斤/亩以上,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杂交麻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主动与市县推广部门合作,提出高产示范方案,在达县百节等地开展杂交苎麻高产示范,亲自到示范区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示范区原麻亩产达250公斤,最高产量超过300公斤,为杂交品种的推广提供了真实的样板。同时组织课题组编印了《种麻科学》、《杂交苎麻新品种“川苎8号”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资料两万余册,撰写技术文章7篇在报刊上发表,杂交苎麻这一创新成果深入人心。通过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杂交苎麻的应用,使杂交苎麻种子供不应求、按计划分配,杂交麻苗成为麻区农民的抢手货,大竹县农业局为满足本县麻农对杂交种子的需求,特地与市农科所协商,获准“川苎8号”在本县制种与应用。

他提出了加强与企业合作,使一批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实现了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加速了成果的推广,使自主选育的作物良种由原来年推广不足1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以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目前达州市农科所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成果用于生产,每年新增社会效益3亿元以上。

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农业科研事业发展

舒忠旭同志不仅是一名优秀科研家,还是一个有较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人才。达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卓有成效,自1993年他负责市农科所科研工作以来,以独特的见解,超前的思维,新颖的观念,较强的组织能力,面对课题设置与生产需要有一定差距、研究经费困难、研究人员紧缺、检测分析设备简陋陈旧、研究手段较落后等现状,在各级领导与部门大力支持下,在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不断调整研究课题,将红苕、小麦课题先后下马,新增了黄花、马铃薯研究,科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创新更能适应达州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建立了科研项目、课题人员考核、研究经费使用、科技成果奖励、外出学习考察与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类规章制度,研究人员职责明显,工作有序,保证了有限的经费用于最需要的研究项目上,充分地激励了研究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搞好科技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科技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把“创新性、前瞻性、协调性”作为选用主持人的标准,不拘一格推荐优秀人才担任研究重担,并言传身教指导与帮助年轻科技人员,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新老交接正常过渡,有效地解决了人才断层;与国内10家高校与科研单位合作,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了苎麻、玉米、水稻科技创新,大大地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自1993年负责科研管理以来,市农科所获得科技成果60余项,其中育成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0个,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8项,市(厅)级奖励成果24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5项),获得(申报)发明专利2项,自主与引进创新成果用于生产,每年新增社会效益1亿元以上。

积极建议建言,促进达州经济全面发展

他先后向市委、市府及相关部门撰写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稿10余篇。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为提高达州苎麻的市场竞争力,2000年,舒忠旭等同志提出的“加强达州市苎麻产业化发展的建议”,认真分析了达州苎麻产业发展的优势,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和主要途径,被达州市委、市政府采纳;针对达州市苎麻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02年舒忠旭同时又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市优质原麻生产相关研究的几点建议”,提出了“加强优质高产、特色、专用苎麻新品种的选育,以满足生产对良种需要和拓宽苎麻应用领域”;“加强优质高产原麻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以提高种麻效益”;“尽快制定优质原麻生产技术标准,以促进成果推广和提高原麻品质”:为提高达州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先后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达州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建立达州市优秀人才科技创新基金的建议、“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均受到重视,为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舒忠旭同志作为首届达州市人大代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先后提出批评或建议8个,附议的议案与建议10余个,也被有关部门采纳。特别是2000年他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的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市长的谢天刚同志曾亲自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市农科所现场办公,解决困难和问题。

不负人民重托,献身农业科技不言悔

达州市农科所位于罗江镇柳家坝,地处州河东岸边,交通不便,职工生活、就医、子女入学等均十分困难,工作环境较差,农业科研作为公益性事业,科技成果无法产生自身效益,福利待遇较低,许多大学生连找对象都成问题,人们戏称“一条州河挡道,吓退不少英豪”。1981-1990年间,先后有30名科研技术人员调离,而舒忠旭同志并非无机会离开,原达县地区农业局曾调他到局属业务站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了;1990年从日本研究进修回国后,曾有两家国内有名的科研单位,其工作环境舒适、工资待遇优厚,愿意接纳他去工作,他也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自己由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是巴山渠水养育了自已,是农科所的领导、师长和同仁培养和帮助的结果,如自己一有本事就调走,我无颜面对他们,也离不开深爱的农业科研事业。在做通亲人的思想工作后,他毅然留下,至今仍不言悔。 舒忠旭同志一直辛勤耕耘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硕果累累,为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和达州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予了他较高的荣誉和奖励,他先后获得达川地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第五届达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当选为“第一届达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达州市首届科技创新人才”(市政府3万元重奖)。 舒忠旭同志现面对着一摞摞鲜艳夺目的各种奖励证书和鲜花,平静的说,成绩是过去,荣誉是党和人民给予,也是对所有艰苦奋斗在农业战线上科技人员的认可,自己仅是他们中的一员,表示将不辜负党和达州人民的期望,继续在农业科研战线上努力奋斗,在达州农业科技领域领好头、带好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