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舒柏特鳟鱼 |
释义 | 佛拉兹·彼得·舒柏特(F·P·Schubert,1797-1828),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里赫田塔尔一个市民阶层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校教师。舒柏特的童年是贫苦的,但家里人都喜爱音乐,使他自幼就接触到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和奥地利多民族的民间音乐,促进了舒柏特在音乐方面的早熟。 但凡受过稍微正规点的声乐训练者,不能不被舒柏特歌曲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 初接触并深受吸引,从而开始关注他,缘于《鳟鱼》。《鳟鱼》是他写下的众多叙事歌曲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创作于1817年。全曲采用民歌式的多段歌词演唱同一旋律的方式(其中某些段落又极富变化)。讲述的是一条本在明亮的小河里欢畅地游着的鳟鱼,因被狡猾的渔夫弄浑了河水,而迷失了方向、受骗上当的故事。曲中的“我”先是平静地看着它欢畅地游来游去,接着暗中期待渔夫“别想用钓钩把小鱼钓上”,到最后“满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受欺骗等等都通过舒柏特的音乐很完美地诠释了出来。 舒柏特是继威柏后又一个浪漫派的作曲家,在贝多芬中期作品萌芽浪漫主义作品思想及至晚期哲理性跳跃踏进浪漫主义这一方土地后。弗朗茨*舒柏特(franz schubert)于1797年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处于一个虽贫寒却不忘苦中作乐的家庭——时不时地在父亲的组织下举办小型音乐会(这点较之贝多芬是幸福得多了)。 舒柏特17岁便为歌德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谱曲,次年同是歌德所作的《魔王》等等,再通过“舒柏特派”为他定期举行的小型音乐会的途径流传开来。以近乎于民风化、可亲的旋律深得众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器乐方面的成功,已是让人望尘莫及;格鲁克、莫扎特、威柏等人也使歌剧向前迈了一大步。凭着只有三十一个年头的舒柏特,是很难在这些方面超越前人的——虽然在钢琴或乐队等器乐作品融合了声乐歌唱性的特点而使其闪烁出光芒。他的《孪生兄弟》、《罗莎蒙德》等涉及歌剧领域的作品,也并未取得良好的反应;九部交响曲也仅后两部被人们津津乐道——《b小调第八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伟大”》。 可他在艺术歌曲上的高深造诣,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极为短暂的三十一年时间里,他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艺术歌曲达634首(其中歌德的诗占一百多首)。它们大多数广泛流传,有些甚至象民歌般普及。《魔王》、《鳟鱼》、《小夜曲》、《摇篮曲》等等皆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舒柏特在自己所开辟出的这块艺术歌曲的土壤上辛勤耕耘着。他为本是淡漠的歌曲这一体裁(不论从艺术品位上,还是思想情操上)赋予了音乐极致的美。称他为“歌曲之王”,他亦当之无愧! 与歌词的完美融合,舒柏特的音乐做到了!对铺开一幅幅场景的钢琴伴奏织体的巧妙运用,他更是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 《鳟鱼》中短短六小节的前奏就已布置出了一片晴朗、欢快的背景气氛;其始段落的旋律流动自然,成功地刻画出了鳟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画面;《魔王》中用三连音形象地描绘了紧促的马蹄声……。这一钢琴伴奏烘托背景的音乐手法,改变了以往伴奏只为装饰歌唱效果而居于可有可无的概念。 没有人对舒柏特莫扎特式的神速创作抱着怀疑。他同莫扎特一样,永远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于1815年八月,他就谱写了29首艺术歌曲。他那信手拈来的作品根本无须雕饰。 他说:“只要给我纸,我每天可以作出曲子来。” 他在艺术歌曲上的天才完美地令人不忍对他置疑! “天才”未给莫扎特带来富裕的生活,同样也未给舒柏特带来丰衣足食的条件! 他如此热爱着音乐,不屑考虑现实生活将要面临的磨难。为了能有自由创作的空间,不顾父亲的反对,放弃了虽微薄但尚可保障生活的教师薪酬。 因贫困,他一生未建立过家庭,未曾有过自己个人的钢琴。他拿《摇篮曲》换土豆充饥;《冬日旅行》中的六首歌,也只换回了六块钱…… 对于一个如此贫困却安于贫困的人而言,他的心地是纯洁的,人更是可亲的。知道了这点,对他能在困境中结交众多的挚友又怎会感到奇怪呢?? “文人、画家、公务员、歌唱家等,几乎当时维也纳的年轻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都是他的好朋友。”(《音乐史话》) 在一张描绘舒柏特音乐晚会的油画上,喜爱音乐的青年(不论男女)均神情专注地倾听着演奏演唱的场景,总让我感到那才是一场真正的音乐会。正音乐为舒柏特的贫穷,才可以远离上层社会中也高谈高雅音乐的附庸风雅之士。 “英雄惜英雄”! 贝多芬是舒柏特极为尊敬的作曲家,同样深受贫困的折磨、疾病的摧残、爱情的挫败等等不幸,又都拥有不朽的天才般的才能。 令人惊讶的是,他与贝多芬共同生活在为,却只在其去世前的第八天会晤过一次。未见面前,病榻上的贝多芬先是感叹舒柏特作品数量之多,再是深深地被其艺术歌曲中所蕴涵的精妙的艺术性震撼。他说:的确,舒柏特赋有一种神圣的光芒。”这无疑是他对舒柏特音乐才能的赞赏与肯定。 在两万多人为贝多芬这音乐巨人举行的葬礼上,舒柏特是其中高举火炬者之一。感性的舒柏特在事后不久的聚会上,曾悲痛欲绝地为逝者干杯,为第一个将要继他而去的音乐家干杯。也许当时的他已强烈地预感到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将枯竭!在贝多芬逝去的第二年里,年仅31岁的他追随着他所尊敬的贝多芬去了,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当代的音乐势必因此晦暗、空洞了不少!! 中国的“三十而立”,是预示着告别徘徊、进入稳定的人生阶段!而舒柏特在这个阶段,却已迈着丝毫不紊乱的步伐登上了他艺术人生中的高峰!! 舒曼曾说:“如果天假以年,他也许会把的国文学逐渐配上音乐吧。” 的确有这可能! 这位到死都未曾听过自己所作之交响曲演奏效果的人啊,只要假以天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