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输血反应 |
释义 | 输血反应,是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供、受者间血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型别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除了溶血性反应还有非溶血性反应。 发热反应原因1.输入致热源所致 如血液、保养液、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2.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造成输血过程污染。3.免疫作用 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的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并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主要在脾),也可引起发热。 临床表现通常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以内发生反应,患者起初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升高至38~41摄氏度,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重者持续数小时。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维持静脉通路,保留余血,以备查明原因之用。2.对症处理 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寒战者给于保暖、饮热饮料等。3.按医嘱给药 如退烧药、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药物。4预防 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过敏反应原因1.形成全抗原致敏 如患者为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引起过敏。2.输入血中含有致敏物质 如供血者在献血前使用过可致敏的药物、食物等。3.多次输血产生抗体 患者多次输血,体内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 临床表现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发生,反应程度轻重不一,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严重。1.轻度反应 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2.中度反应 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高度水肿;喉头水肿可发生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可出现大小便失禁。3.重度反应 发生过敏性休克。 护理1.密切观察反应并及时处理 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2.对症处理 对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对严重喉头水肿者护士应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3.按医嘱给药 如抗过敏药、激素类药。4.预防 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不宜食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如虾、鸡蛋、鱼等,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为宜;输血前对曾有过敏史和需多次输血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溶血反应溶血反应是指供血者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最严重的反应。 原因1.输入异型血 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血,反应发生快,一般输入10~15毫升即出现症状,后果严重。2.输入变质血 输血前红细胞即被破坏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过高、血液被剧烈震或被细菌污染、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的药物等,均可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3.输入RH因子不同的血 RH阴性者首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不发生溶血反应,但输血2~3周后体内即产生抗RH阳性的抗体。如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因子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发生较慢,可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才发生,并且较少见。 护理1停止输血送检 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以备按医嘱给药),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给予氧气吸入 改善组织缺氧状况。3保护肾 双侧腰封闭,双侧肾区用热水袋热敷,解除肾血管痉挛。3.碱化尿液 按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防止肾小管阻塞。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观察皮肤、尿色及量的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6.配合抢救 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竭护理;出现休克症状,配合医生进行休克抢救。7.预防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不可使用变质的血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大量输血后的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原因、临床表现、护理同静脉输液反应 出血倾向1.原因 输入的库血中缺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过量的枸橼酸钠引起凝血障碍。2.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可见大块瘀斑或手术伤口渗血,严重者出现血尿。3.护理 (1)密切观察 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伤口有无出血。(2)预防 在输入几个单位的库血时,按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液或血小板脓缩悬液,以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正常情况下,缓慢输血不会引起枸橼酸钠中毒,因为枸橼酸钠能在肝内很快代谢为碳酸氢钠。1 原因 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果患者肝功能不良,枸橼酸钠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而与血中游离钙结合使血钙降低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2.临床表现 表现为手足抽搐,血压下降,脉压小,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出血倾向,心率减慢,甚至发生心搏骤停。3.护理 (1)密切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输血后的反应 (2)预防 每输入库血库血1000毫升以上时,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10毫升,补充钙离子,防止血钙过低’ 。此外,大量输入库存血时,因血细胞破坏过多,钾离子含量增多,酸性增大,可引起高钾血症和酸中毒。 体温过低由于麻醉下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大量输入库存血可使患者体温下降,首先影响心脏功能,致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减慢,降低组织灌注引起心室纤颤,可发生心搏骤停。这类患者最好输心献血或新鲜血与库存血交替输入。 其他由于输血不当还可引起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细菌污染反应及输血传染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