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受控实验法 |
释义 | 受控实验法又叫做实验性研究法,是生物课题研究的方向之一。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概念受控实验法又叫做实验性研究法,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1、主动变革性 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认识的需要。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观察到的情景进行研究,从而扩大研究范围。 2、控制性 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者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性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可以以比较严密的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 3、因果性 实验已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为直接宗旨和主要任务,本质上是按因果推论、逻辑设计与实施的,它是提示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能预设实验条件,并能测量有关事物,测量结果比较可靠、精确,往往能说明问题。但实验性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如只能是对提纯的变量而言,实验中常常可能是某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在起作用,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明确解释,对研究者必须具备有关素质与准备,其科研能力、知识经验、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 运用受控实验法的先决条件受控实验法研究必须考虑几个先决条件:一是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某一问题的设想或初步的、特征的理论。二是研究者必须查阅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关资料,看看在这个问题上前人是否已经提出了同样的假设并进行过实验。三是在实验之前,不仅要看客观条件是否具备,还要看主观条件如何,如实验者对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的程度,实验合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对实验的态度和意愿等。 受控实验法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实施、实验的总结与评价三个步骤。它一般可以采取单组实验法、筹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三种方法,具体可采用随机取样、测量选择、逐个分配等手段进行。 理解实验中常量和三种变量1、常量 在实验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就是常量。例如,常数、选定的数目(定数)等。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常量是指专题中研究群体内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和条件。 2、变量 变量是随着条件、情景的变化而在数量或类型上起变化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方面。 (1)自变量。自变量是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例如,有几种不同的营养配餐,考察它对学生微量元素的摄入影响有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这里,不同的营养配餐就是实验的自变量。自变量可以处在不同的变化状态之中,如不同的营养配餐就有甲、乙、丙、丁等不同类型,它是自变量变化程度的规定。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不用营养配餐,而是采用哪种营养配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微量元素的摄入。 (2)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例如,上述研究中的“学生微量元素的摄入”的差异就是因变量。 (3)无关变量。那些不是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通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例如,上述研究中的不同的营养配餐之外的课间零食、晚间自备加餐和节假日加餐等一切可能影响“学生微量元素的摄入”的因素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因此,对无关变量必须加以控制,使其基本保持不变,否则,对实验结果将带来影响。 应用受控实验法的操作步骤应用受控实验法的操作步骤为:制定实验程序、提出假设、确定变量、选定实验对象、实施试验步骤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受控实验法研究中,所研究的变量和条件必须是明确的,并且可以进行控制和测量。受控实验法研究的目的都是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操作步骤是:首先找出影响整体事物的因素(自变量),再选择和控制无关变量,只允许一个自变量按实验设计变化,然后观测这个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若有需要,可重新选择和控制无关变量,再允许一个自变量按实验设计变化,然后观测这个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即可得到所有影响整体事物的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种在控制某些变量的条件于进行的实验才能叫做受控实验。它是寻找事件因果关系的一个好方法。 例如,“冬季教室空气质量对学生疲劳的影响”专题的研究中,对学生疲劳有影响的因素(自变量)除教室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风速及有害气体)以外,还有学生前天疲劳的恢复情况(主要指睡眠)、当天的餐饮情况(是否空腹)、心理状态(是否受刺激)、生理状态(是否生病)、学习负荷(是否过轻或过重)等。如何控制好后五项无关变量,也就成了事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