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守望天山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守望天山

国家/地区:中国电影

基本资料

中文片名:守望天山

原著:党益民

编剧:柳建伟

制片人:赵鹏

出品人:赵鹏

导演:戚健

摄影:郑杰

照明:李光明

录音:杨光

主演:

周里京

艾丽娅

戚九洲

赵昂

穆佳男

李熙

焦俊艳

房冠宇

国家/地区:中国

语言:国语

获奖信息

国产优秀影片《守望天山》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七届“中美电影节”上荣获“金天使奖”,由北京中侨联文化交流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主办的庆功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央国家机关、解放军四总部和首都各界代表200多人出席活动。

剧情简介

本剧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生在天山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本剧故事详见党益民著报告文学《守望天山》。

主人公陈俊贵出生在北方农村,从小受尽多种磨难,做梦长大了去当兵。他当兵的想法很特别,就想吃上白馒头。为了能当兵,母亲提着半篮子鸡蛋领着他去找大队书记。母亲让陈俊贵跪下喊书记"舅舅",书记心软,同意陈俊贵当兵,他如愿以偿。

陈俊贵随部队开进天山,与战友们奋战在筑路工地。陈俊贵和班长郑树林很快建立了密切关系。一天,陈俊贵在烤馒头吃,听到集合的哨子,他顺手把半个馒头丢进了帐篷旁的污水桶里,跟着战友们跑了出去。后来被连长发现,批评了班长。班长从桶里捞出那半个馒头,当着全班的面,一口一口吃下去。班长说,我们部队苦,老百姓比我们还苦,我们是从农村出来的,不能这样糟蹋粮食。班长知道是陈俊贵扔的馒头,却自己承担了责任。

这年初秋,部队在隧道里施工,天山忽降暴雪。一夜之间,施工部队和外界失去了全部联系,给他们送粮送菜的汽车也出车祸翻入山涧。上级以为他们能固守待援,这一百五十多号人却因此陷入绝境。连长指导员决定派人送信求救。班长郑树林、陈俊贵等四名战士执行这次任务。他们将仅剩的20个馒头装进挎包,在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陈俊贵爬不动了,请求班长把他留在雪地里。班长说不行,我背也要背你出去。当时,距离有人烟的地方还有几公里。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倒在了雪地上。班长用颤抖的手拿出最后一个馒头,命令年龄最小的陈俊贵吃。陈俊贵靠这个馒头支撑着又走了几公里,被维吾尔老人救下,完成了报信任务。而班长和另两个战士却长眠在雪地里……。

陈俊贵退伍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到县里电影院收门票,后娶妻生子。班长的妻子带儿子来访,问丈夫牺牲在何处。她要去看一眼丈夫后带儿子改嫁,因日子实在太苦。陈俊贵却无法说出班长长眠的具体地点。此事对陈俊贵震动很大。陈俊贵突然做出决定带妻儿返回天山。所有家人都反对,但无法阻止他。

陈俊贵回到天山后,才发现沿着修成的天山路几百公里,长眠着一百多个牺牲的战友。他决定把这些孤单牺牲的战友都搬到一起,搞个小烈士陵园,供亲人们和后来人前来吊唁。他下完这个决心后,就开始了与妻子磕磕碰碰的日子。

陈俊贵把第一批牺牲战友请下山后,专程去找班长已改嫁的妻子,告诉了班长现在长眠的地方。班长妻带儿子第一次来到天山脚下扫墓。此事让陈俊贵的妻子对丈夫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转眼间,陈俊贵的儿子已长大成人。陈俊贵执意要让儿子考军校,影响了儿子的学习。儿子高考失利后,只能当兵。陈俊贵很高兴。此时,陈俊贵用二十年修建的烈士陵园里已经有了一百六十五个战友。陈俊贵打算再把最后的三个战友也找到。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当年的连长离开天山二十年后重返天山。升任为总队长的老连长已接到奉命重修天山路的任务。他带队沿老路去看望牺牲战友时,却找不到一个碑。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忽然,老连长听说了陈俊贵的故事。面对一大片碑林,老连长也跪下了。新路开工前,先头部队来到烈士陵园举行誓言仪式。几百名官兵向陈俊贵和陈俊贵身后长眠在烈士陵园里的一百多名战友敬礼。

相关资料

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为宗旨的“中国根”系列文化活动组委会、北京中侨联文化交流中心和电影《守望天山》摄制组于2010年10月11日联合在北京举行电影《守望天山》开机典礼仪式。

出席开机仪式的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解放军四总部、武警部队和首都各界代表以及外省市有关方面负责人近二百人。

《守望天山》总顾问、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唐天标上将为开机典礼揭彩,并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这是一部很好的题材,希望创作好,拍摄好,为全军全国青少年提供一部生动感人的好教材”。

建党90周年献礼片电影《守望天山》是根据党益民同名报告文学改编的电影,将真实再现一位普通共产党员、复员军人陈俊贵为当年修筑新疆天山公路而牺牲的168位解放军烈士义务守墓24年的感人故事。执行制片人郭汝清在开机仪式上带领部分主创人员和演职员向来宾集体亮相,表示要以最好的成绩向各级领导汇报。解放军总装某部现役军人、剧中李卫星的扮演者80后出生的赵昂代表参演人员表决心说:一定要向陈俊贵等老一辈军人学习,用心灵体验、用行动表现,以实际行动和优秀作品为党的90岁生日献礼。幕后——《守望天山》拍摄现场手记

10月10日,随着导演戚健“开机”的一声令下,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守望天山》在经过近一年多的筹备之后在新疆独山子巴音沟正式拍摄了第一个镜头,标志着该片在疆的近五十天拍摄由此拉开战幕。10月16日,本报记者赶赴拍摄现场,在近四天的时间里,记录下拍摄现场的点点滴滴及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真实场景。

奔 赴 现 场

记得今年五月,在陈俊贵与妻子来伊看病时,曾向我们提起,由武警交通二总队副政委党益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天山》将有望改编为电影剧本,并于今年进行拍摄。于是,在此后的几个月中,便一直关注着此事的进展。

然而,在此后的四个多月中,此事一直毫无音讯,直到9月底,才得知由中侨联、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等联合摄制,由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天山》改编的同名影片在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后已于9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机新闻发布会,并计划于10月中旬在新疆开机,于明年“五·一”前在全国上映。于是,当10月中旬,与此片执行制片人郭汝清取得联系,获悉摄制组一行六十余人已于5日抵达奎屯进行拍摄后,十六日清晨,我们一行三人即驱车赶赴拍摄现场。下午六时许,在奔波近五百公里后,我们终于抵达《守望天山》摄制组下榻的奎屯市乾坤宾馆。然而,我们似乎来得略晚了一些,因为门前停放的数辆印有《守望天山》摄制组字样的车辆,分明在告诉我们,当日的拍摄已经结束。

幸运的是,在宾馆前厅剧组的记事栏中,张贴着17日的拍摄计划,让我们在失望之余又多了几份期许。

盼 雪

由于在奔赴拍摄现场的路途中,我们已与该片执行制片人郭汝清取得联系,因此,在剧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行首先来到郭汝清的房间。他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影片的筹备过程。随后,我们又见到了该片的主演之一,陈玉柱的扮演者周里京老师。而另一位主演艾丽娅仍需要几天后才能到达。 在我们的印象中,像他这样的大腕级明星应该很难接触。然而,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却改变了我们的想法。

根据剧组的计划,《守望天山》一片将分别在新疆、渭南及北京等地进行拍摄,其中在疆内拍摄时间约二个月,拍摄地点为独山子巴音沟,并且大多场景为雪景,可是雪却迟迟不肯落下,让剧组有些哭笑不得。据最样天气预报,近几日内,拍摄所在地仍以晴天为主,这也给剧组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在剧中,由于主人公陈玉柱的年龄跨度长达近三十年,分别由青年演员戚九洲及周里京扮演青年及中年陈玉柱。在近期的拍摄计划中,中年陈玉柱尚没有出现。因此,无事可做的周里京便显得有些百无聊赖。不过,即使如此,从一些细节处也可以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因为在我们刚刚来到房间时,他正手拿一件剧中主人公的棉衣做着针线活。“这件棉衣太新了。我正在想办法把它做旧一些,更适合剧中的情景。”看出我们的疑问,他解释道。

根据拍摄计划,10月17日将拍摄三个场景,分别为陈玉柱返回天山、打听道路及来到墓地。而剧组将于当日八点吃过早餐,于八点半出发,赶往拍摄场地巴音沟。因此,当晚,我们匆匆浏览过独山子的夜景,即早早回到宾馆休息,以便第二天清晨随剧组赶往拍摄现场。

寂 静 之 城

第二天清晨约八点半,我们准时来到剧组下榻的宾馆。部分剧组人员已经出发,剩下的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搬运摄影器材及剧中使用的道具。据剧组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摄影器材大多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这次拍摄使用的是单机拍摄,器材还不算太多。”来自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这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三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他曾参与了数十部影片的拍摄。据他介绍,大多影片以多机拍摄为主,其中一些场面宏大的战争场面甚至采用几十部摄影机同时拍摄。

穿过清晨的城市,我们开始向南行进。或许是周日的缘故,清晨的城市一片清寂,街头偶尔有一两个行人,也是步履匆匆。街道上的车辆,更是稀少得令我们有些惊讶。不禁想起,伊宁街道仿佛永远的车水马龙。一行人不仅有些羡慕起这座安静的城来。

行不多远,我们已经驶离了城市。十月的原野,却早已是一片枯黄,与城市中依然绿意昂然的人工草坪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而远方的山峰也有些令我们失望,因为极目望去,这里的山峰总似乎少了一些棱角。然而,尚来不及惆怅,巴音沟已经到了。

清晨的山风总是格外刺骨,虽然出发之前,我们已经早已穿上了厚厚的保暖内衣,然而离开温暖的车厢只是片刻,寒风已如刺刀一般,穿过我们的胸膛。相比之下,剧组的工作人员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羽绒服、棉衣已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在我们翘首期待阳光照耀大地出现之时,剧组也在静静等待着第一缕阳光穿过东侧的山峰。对于摄影而言,合适的光线尤为重要。“最好的拍摄时间应该是阳光与拍摄物体有一定角度,而避免阳光直射。”在采访中,郭汝清曾如此说道。

除此之外,在拍摄中,还会用到反光板。在拍摄现场,我们即看到数块大小与色泽均不相同的反光板。

神 秘 场 记 板

拍摄中,还有一件重要的工具,即场记板。这是一块长方形的小木板,上面写着场次、镜次、片名,上段则是黑白相间的拍板,可以拍出清楚响声。在每次拍摄前,场记需要报出拍摄的场次及镜次,并进行拍板。

为什么每次拍摄前,场记总要不厌其烦在做着相同的动作?原来,一部电影由许许多多镜头组成的,但拍片时却不可能按照剧情的顺序进行,一个镜头又往往需要拍摄许多次。如果胶片上没有明显的标记,将会给后期的剪辑工作带来极大麻烦。

电影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好办法,他们用一块带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小板,板上简要地写着下面将要拍摄这段胶片的有关内容,在拍摄每个镜头前先拍这块“板”,作为这个镜头的标记。这样,每段胶片的开头都有场记板的镜头,在后期制作时,工作人员只要一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段胶片是哪部电影、第几场戏、第几个镜头,很好识别。

而“拍板”的作用则是由于电影不仅有图像,而且还有声音。假如一部影片中的人物在说话时,声音与口型不一致,那么看电影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别扭。在拍电影时,场记在举起场记板的同时将拍板上的木条“啪”的一合,发出清脆的响声,摄影师将敲击声与场记镜头同时拍摄下来,这个声音就成为后期录音的同步记号,可以使编辑人员确定准确的声像定位。

由于场记板与电影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电影事业的标记和象征。为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而兴建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整体造型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场记板。 1996年,法国为戛纳国际电影节50周年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邮票上的图案也正是拍摄影片中不可或缺的场记板。

这个动作不简单

约十一点许,随着阳光从山头探出头来,拍摄也正式开始。第一个场景为陈玉柱与妻子返回天山,在搭乘一辆拖拉机下车时的场景。然而,在我们看来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在导演戚健的眼中,似乎总有一些细节无法令他满意。“下车时,应该注意到, 主人公已经经过长途跋涉,一路颠簸后下车怎么可能如此轻松!”、“接孩子时,注意再托一下!”、”注意箱子的重量”……通过一台监视器观看着摄影机同步传回拍摄画面的导演不停喊道。因此,这个简单的场景也成为一天中耗时最长,重复次数最多的一个镜头。“过!”直到重复近十遍后,这个镜头才算过关。

“主要是从来没有抱过孩子,可能感觉还差一些。”扮演青年时期陈玉柱的戚九洲说道。不过,在他看来,今天重复的次数还不算多。因为在他拍摄影片的经历中,曾有一个镜头拍摄过二十多次。

虽然今天拍摄的场景几乎只有两位主人公,其他一些演员也来到了现场。因为经过风吹日晒,其肤色将更接近于原型,而这是化妆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拍摄现场,我们也遇到剧中扮演班长郑树林的李熙。巧合的是,他与扮演青年时期陈玉柱的戚九洲及青年时期刘秦秀的扮演者焦俊艳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且在学校期间,李熙同样担任着班长一职,只是在上学之前,李熙曾是一位国旗班的战士,对于扮演好班长这个角色,有了更多的亲身体会。“我很理解班长为什么会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其他的战士,如果换了是我,我也会这么做,因为这就是军人。”李熙说道。

拍摄空隙,我们也遇到剧中扮演拖拉机手的群众演员朱军。“挺好玩!”谈起第一次参与到影片的拍摄,他呵呵笑道。尽管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他仅有一句台词,并且只有三个字:不用谢;尽管在最后的影片中,他也不确定是否会有他的画面,能够当一回群众演员,他已经十分满足。

观众也疯狂

时近午时二点三十分,在巴音沟拍摄完今天的最后一个镜头后,后勤人员送来了午餐。午餐十分简单,不过,所有的人员早已饥肠辘辘,于是,或坐或立,大吃起来。只是,在寒冷的风中,只需几分钟的时间,饭菜便变得冰凉。

匆匆吃过午餐,趁着阳光尚好,剧组人员又开始赶往几公里外的另一个拍摄场地。按照约定的时间,此时,已经有一些群众演员等候于此。

这是一群孩子们。在剧本中,当陈玉柱返回天山,走进废弃营部时,在一个废弃的宣传栏前,一个小女孩正踩着一个小板凳教几个哈萨克族小孩子汉语。因此,剧组从当地的小学找来了与剧中孩子年龄相仿的几位小学生。

经过简单的彩排,在拍摄正式开始,孩子们换上剧组带来的旧衣服。看到这些款式陌生的衣物,孩子们有些好奇。而它们,却勾起了在一些家长们的回忆。“这不正是我们小时候穿得衣服。”家长们感叹道。

“开机!”拍摄正式开始,迪力娜尔紧张地注视着眼前的孩子们。迪力娜尔紧是独山子第一小学四年级的一名教师,此次参与拍摄的几位孩子大多来自于她的班级,其中包括她的女儿迪丽尼格尔。在片中,十岁的迪丽尼格尔将扮演教几个哈萨克族小孩子汉语的那位孩子。

不过,或许是孩子们的天真浪漫,让他们的表现自然天成,因此,整个拍摄过程出奇地顺利。“她今天表现得很好。”拍摄结束后,迪力娜尔紧紧抱着女儿说道。

“很好玩。”第一次拍摄影片的迪丽尼格尔兴奋地说道。

“很好玩,也有些紧张。”另一位参与拍摄的孩子廖淑君则有些羞涩地说道。

道具和细节

六点许,一天的拍摄拍摄全部结束,剧组人员开始准备收拾器材。而几乎站了近十小时的我们,倾刻间便东倒西歪,毫无形象地倒在车厢里。“赶紧开暖气。”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我们大声地喊道。

回到宾馆,记事栏已张贴出此后两日的拍摄计划。“明天又提前了半个小时!八点就要出发。”我们看到第二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写道。

不过晚餐时,这份拍摄计划表却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胃口,并且饭菜刚刚端上桌来,我们已如饿狼般扑上前去。只是,晚餐后,众人却绝口不提原定于今晚浏览奎屯夜景的计划。“我要早点睡觉。”回到房间,众人纷纷扑倒在床,片刻即鼾声大作。

窗外,则星光点点。雪,依然没有任何到来的迹象。

一夜无梦。醒时,已是清晨七点。匆匆吃过早餐,我们再次赶往拍摄现场。

抵达昨日下午的拍摄现场时,工作人员则立即开始准备工作。几名工作人员找来几根树枝,开始忙碌。原来,在今天的场景中,陈玉柱有一段捡拾砖块的镜头,工作人员制作的正是搬运的简易工具。只见他们撕下一块块布条,将几根树枝绑成一个类似于椅子的形状。戚九洲则拾起一块沾满灰尘的旧砖头,仔细地在棉裤上来回涂抹,半个小时后,工具制作完毕,拍摄正式开始。

“这双手套是不是太新了。”刚刚拍过一个镜头,戚九洲看了看手中白色的手套喊道。负责道具的工作人员急忙拿出另一双看起来比较破旧的手套为他换上。

在拍摄现场,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剧中人物所使用的服装还是各种用品,看上去,都十分陈旧。“ 这些道具,大多是从各个电影厂的道具库中找来的,即使是从一些找不到的道具,在拍摄前也要经过做旧,使它符合剧中反映的那个年代。”副美术肖云告诉我们。

对此,协助拍摄的武警开始时不免有些困惑,因为他们不懂为何辛辛苦苦砌好的砖墙为何又要破坏得千疮百孔。直到肖云解释后,他们才恍然大悟。

在宾馆内,则有一个大厅摆放着剧中所使用的各种道具,而除了这些,还有木工专职负责加工剧中使用的道具。

再现

“开机!”随着熟悉的声音,戚九洲再次出现在镜头中。此时,四周寂静一片,唯有砖块相撞的声音及他沉重的呼吸。

“再来一遍!”显然,导演对于他这一次的表现并不满意。他默默地退到一旁,做起了深蹲。一个,两个,三个……他急促地呼吸着,却并未停止。

一切为了真实!我不由又想起在昨天的拍摄中,在寒风中,他一遍遍在溪水中奔跑的画面。

简单的午餐后,我们又来到不远处的另一个外景地,剧本中的许多场景将在出现。因为这里不仅是陈玉柱守候烈士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他的家。而根据剧情,在不同时期,陈玉柱将分别住在不同的房屋中。因此,除剧组征购了附近一户牧民的房屋并进行做旧后,仍需要搭建两座房屋。趁工作人员忙着破坏征购的房屋, 顺着一个山坡,我们来到已经搭建好的地窝子。

除了刚刚翻动过的泥土,一切仿佛早已存在了很久很久。烟熏火燎的灶台,锈迹斑斑的的马灯、大门两侧春联曾经留下过的痕迹、几张1985年的老报纸……我们仿佛随着时空的隧道回到一个久远的年代,尽管我们明明知道,眼前的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假象。

然而,无论我们面前是真是假,我们却已到了将要与这里告别的时刻。坐在寂静的山坡上,向着南方我合上双眸。南方,是乔尔玛千年不化的冰川。风中,却传来一个声音,他说:“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 (记者 蔡立鹏卢钟 )

守望永远

——《守望天山》主题歌

作词:郭香君

敬上一支烟

那是青春无悔的思念

敬上一碗酒

那是岁月峥嵘的血汗

敬一个军礼

那是共和国卫士的尊严

战友啊 战友

生生死死,我们相伴永远

山间一条路

那是咱当兵的情意绵绵

山顶一层雪

那是咱亲人的白发斑斑

山上一棵松

那是咱一生不变的誓言

战友啊 战友

生生死死,我们守望永远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

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

啊,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

啊,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

主创介绍

戚健:电影《守望天山》导演,著名导演。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曾获第五届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电影华表奖、第18届电影"金鸡"奖及"五个一工程奖",并先后参加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和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其作品《天狗》在2006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故事片,并获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7年被全国大学生评选为最佳影人奖。2009年担任第二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2011年病逝。

主要作品电影作品《花季 雨季》、《女帅男兵》、《棒球少年》、《荷香》、《天狗》

电视剧作品《新闻启示录》、《热血》、《美女也愁嫁》、《坐庄》、《看着我的眼睛》、《跟我前妻谈恋爱》

主创人员介绍

周里京: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授,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导演、编剧、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 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委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 。

最佳演员奖1998 年获中国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短剧一等奖周里京剧中扮演陈玉柱主要作品电视剧作品《高山下的花环》、《新星》、《天涯路》、《警察本色》、《我是一个兵》、《别了,莫斯科》、《汉武帝》、《交警的故事》、《商鞅传奇》、《东北大剿匪》、《春花秋月》、《百姓利益》、《黑枪》、《茶馆》、《密战》、《还看今朝》

电影作品《肖尔布拉克》、《嘿,哥们儿》、《逃港者》、《大漠紫禁令》、《百变神偷》、《赌王》、《虎兄豹弟》、《炮兵少校》、《夜上海》、《我们的田野》、《人生》、《君子复仇》、《"冥王星"行动》 、《死亡预谋》、《复活的罪恶》、《悲情枪手》、《罪恶》、《女足九号》、《希望》、《青藏线》

获奖情况1983 年因出演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而获得《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1987 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一届"金凤凰"奖最佳演员奖1987 年获最受观众欢迎"中国电视剧十大明星"最佳优秀演员奖1988 年获法国巴黎第一届华语影视节目"雄狮"最佳男演员奖1994 年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1995 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五届"金凤凰"奖。

艾丽娅:剧中扮演刘秦秀198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民族本科班。善于表现外形粗犷的女性,在表演中注意对人物内心的阐释,是当代非常走红的女影星。因为饰演二嫫,屡获国际电影节表演奖,在国际影坛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作品电视剧作品《没有国籍的女人》、《可叹天下父母心》、《红处方》、《至爱亲朋》、《大宅门》、《太阳花》、《大宋提刑官》、《大江东区》、《大龙脉》、《时髦老爹》、《暗算》、《离婚官司》、《永远的田野》、《大龙脉》

电影作品《狼迹》、《天堂之路》、《风流警察亡命匪》、《世界屋脊的太阳》、《女绑架者》、《女囚大队》、《黑山路》、《二嫫》、《烟雨长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英雄无语/ 喋血特工》、《春天的热土》、《上学路上》、《两个人的芭蕾》、《爱心》、《网络少年》、《舞蹈系》、《额尔古纳河右岸》、《辣嫂》

获奖情况1994 年第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1995 年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1995 年第四届电影表演学会奖1998 年第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98 年第四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99 年第七届电影表演学会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3: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