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手外科学 |
释义 |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积累的大量临床及科研资料编写的专著。其内容全面,证据真实,指导性强,是全国各地手科医生和骨科医生学习和参考的主要专著。 版权信息作 者: 王澍寰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 字 数: 1217000 版 次: 2 页 数: 839 印刷时间: 2006/07/01 纸 张: 铜版纸 I S B N: 9787117032575 包 装: 精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定价:¥138.00 内容简介手部伤、病治疗前后效果的对比,劳动保护对致残程度的评估,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功能评定标准和方法。但手的功能繁多,既有复杂灵敏的运动,又有精神敏锐的感觉,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手外观方面的缺陷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交活动和导致思想障碍。 手外科是在外科中比较年轻的学科,它所服务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在工农业战线上负伤的劳动群众。我院创伤骨科手外科专业组,是在一九五八年组建起来的。近二十年来,作者院手外科专业组在我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培训人员开展手外科技术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治疗大量急诊和门诊病人,收住院治疗的患者达八千人次,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 作者简介王澍寰教授1924年12月出生于北京市。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0年至1980年历任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手外科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起,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1982年至1989年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1989年起任名誉院长。1985年至1993年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1994年至1997年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1997年后任手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92年至今任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1981年任美国马里兰州手外科中心客座教授,1982年被接纳为美国手外科学会国际会员。王澍寰教授是北京市第六、第七届政协常委,第八届政协副主席,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1988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王澍寰教授是我国手外科专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为我国手外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1959年,王澍寰教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手外科,使我国手外科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他创造性地设计和改进了多种手术方法。1963年,王澍寰教授在国内外最早开展了直径在1.0 mm以内的显微血管外科实验研究,取得家兔断耳再植成活,并获得临床断指再植初步成功,此项成果于1965年分别在《北京医学》和《中华外科杂志》发表,是这一领域国际上最早的报道。经他精心设计并实施的“大网膜轴型皮瓣”为国内首创,于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王澍寰教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手外科专著——《手外科学》,该书对于手外科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有许多创新,已成为手外科及骨科医生的必读专著。1996年他又主编了《手部损伤的修复》,系统论述了显微外科新技术在手外科的应用。王澍寰教授还与他人合编、合译了13部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科技成果奖14项,其中国家发明奖、全国科技大会奖、卫生部级奖5项。目前又完成了5部学术专著的主编及再版修订。 王澍寰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作风严谨,在培养医学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他先后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他培养的学生中,仅北京积水潭医院就有4人获得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1992年,王澍寰教授被北京市卫生局授予“伯乐奖”。 王澍寰院士是我国医学界公认的有突出贡献、学术上有很深造诣的骨科、手外科专家,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交流并讲学,为我国手外科及显微外科争得了很多荣誉,被外国友人称为“中国手外科之父”。 目录第一篇 手外科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第一章 手部手术的几项基本技术 第二章 手外科的麻醉 第三章 电生理检查 第四章 手外科常用的皮肤移植术 第五章 截肢 第二篇 手部损伤 第六章 手部开放性损伤 第七章 骨与关节损伤 第八章 周围神经损伤 第九章 肌腱损伤 第十章 继肢与断指再植 第十一章 手部烧伤 第十二章 手部复习损伤的晚期处理原则 第十三章 拇指及手指缺损功能重建 第十四章 瘢痕 第十五章 长期不愈合伤口 第十六章 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肌肉挛缩 第三篇 手部疾患 第十七章 手部感染 第十八章 掌腱膜挛缩症 第十九章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第二十章 手部先天性畸形 第二十一章 肿瘤 第二十二章 手康复 第二十三章 手功能评定 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