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手巾蛇 |
释义 | 物种特征:[识别特征]全长12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具较宽的金黄色环纹,体尾共有19~27+3~5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 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故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腹鳞214~230,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29~39枚。 [分布] 我国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生物学] 栖息于海拔180~1014 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夜晚活动。吃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卵径45~54 mm×20~24 mm。 [估计数量] 野外已极稀少。 [致危因素及现状] 金环蛇是著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由于此蛇分布范围较银环蛇狭窄,数量本来就不多,目前已经濒危。 [驯养繁殖状况] 少数动物园饲养少量供观赏,养蛇场偶有个别饲养者。 [现有保护措施] 海南省列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 建议有金环蛇分布的省及自治区都应将其列为该省(区)重点保持野生动物,严禁捕猎与销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