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收束
释义

释义

词目:收束

拼音:shōu shù

基本解释

1. [bring to a close]∶结束;收尾

写到这里,我的信也该收束了

2. [bring together]∶收拢约束

收束心思

3. [pack]∶收拾

收束行装

详细解释

1. 束缚,捆扎。

《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汉 郑玄 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

《仪礼·士丧礼》“綪绞” 汉郑玄 注:“绞所以收束衣服,为坚急者也。”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时当二月上旬,使人往客馆,窥觇杞子、逢孙、杨孙所为。则已收束车乘,厉兵秣马,整顿器械。”

2. 引申为约束。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苏曼殊 《非梦记》:“﹝生﹞与 遣凡 重游 大良 ,冀 遣凡 有以收束其心。”

3. 结束。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的成因》:“《阿Q正传》大约做了两个月,我实在很想收束了。”

4. 结尾。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 安特莱夫 式的阴冷。”

概述

结束乐句或乐段的和声进行公式。源出拉丁文cade-

re。亦称终止式。收束是决定乐曲各种段落的和声因素,

根据其结束和弦的基本功能属性,分稳定收束与不稳定

收束;根据其结束的完满程度,分完全收束与不完全收

束;根据其结束和弦的节拍位置与和声节奏,分强收束、

弱收束、隐匿收束与规避收束;根据其在曲式结构中的

位置,又分中间收束、终止收束、省略收束与补充收束。

凡用主和弦结尾使产生停顿感者称稳定收束,包括

正格收束、变格收束与复式收束。由属至主的收束称正

格收束;由下属至主的收束称变格收束;含有两种不稳

定功能的正格收束,即由下属至属再至主的收束,称复

式正格收束。稳定收束的和弦如为原位,其主和弦以根

音的旋律位置结束于强拍,从而产生完满的停顿感者,称

完全收束;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则称不完全收束。

凡用主和弦以外的其他和弦结尾而产生暂时停顿感

者,称不稳定收束,包括半收束与阻碍收束。用属和弦

结尾者称正格半收束;用下属和弦结尾者称变格半收束;

用Ⅵ级三和弦或其他和弦结尾使主和弦延迟出现者,称

阻碍收束,或虚伪收束。

凡结束的最后和弦位于强拍者,称强收束或阳性收

束;若结束于次强拍或弱拍,则称弱收束或阴性收束。

凡全收束时乐曲依然继续进行而不显中断者称隐匿收束;

凡阻碍收束时乐曲依然继续进行而不显中断者称规避收

束。如果收束位于乐段结构的内部,称中间收束;收束

位于乐段或全曲的结尾,称终止收束。凡前一段落的结

尾与后一段落的开始互相重叠,前段落的结束主和弦融

合于后段落之中者,称省略收束或侵入收束,亦称闯入收

束;收束后为加强停顿感而再次收束者称补充收束。

阻碍收束、隐匿收束、规避收束与省略收束,均系

借用某种手法替代原处应有的停顿效果,故又通称为假

收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