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市北高新集团 |
释义 | 市北高新集团是上海市闸北区国资委履行出资责任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公司主要围绕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的发展,行使规划建设、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职能。集团公司由5家成员单位和5家参股单位组成:上海聚能湾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创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泛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开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工业园区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万通世纪互联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中铁市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中冶祥腾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数据港投资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北鸿艺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理位置 集团管理并经营的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约9公里规划面积3.13平方公里:北至走马塘—共和新路—场中路,西至彭越浦,南至汶水路,东至泗塘。二、园区七 大核心优势 1、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 快速融入城市高速道路网络的便利,不超过一小时的离岸速度和连通上海各地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网,使园区的交通便捷程度在整个上海开发区中首屈一指。 园区处在城市中部轴线和中环线的交汇处,轨道交通和周围25条主要公交线辐射到上海的四面八方,是上海融入和连接长三角的“第一站”。 园区10公里半径内有外滩、南京路、五角场等繁华中心商业区;20公里区域内的虹桥国际机场、张华浜国际货运码头等海陆空交通枢纽,可轻松实现着园区与全球的快速对接。 2、高绿化覆盖率的优美环境。 园区致力于打造园林化、生态化的开发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园区飞绿化覆盖率约45%,已经构建了一个由公共绿化、集中绿化、组团绿化、屋顶绿化和防护绿化组成的绿化系统,优质的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提升了园区的环境品质。 3、人性化的配套设施。 园区内有银行、超市、餐饮、班车、植物园、单身公寓等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同时还建造了占地10000平米的VIP会所,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配套设施非常便捷和人性化。 4、可持续的资源开发。 园区已经完成了50万平方米工业楼宇的开发面积,未来5年的楼宇开发总量将达到300万平方米,同时,加快推进东区的发展构想,让园区在集中土地储备、整体规划布局、规模化建设上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并且,作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园区通过信息资源、政府政策资源、中介及行业资源、企业资源等的有机整合,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5、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园区已经集聚了2500家企业,实地经营企业超过300家,以总部经济、研发设计、信息电子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聚特色逐步显现,未来5年,园区还将结合区域发展中“北产业”的布局,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着力通过发展国家基础软件园、亚太数据港和金融2.5产业等平台,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和集聚。 6、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园区周围有多个大型社区和多所著名高校(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园区提供智慧支持,为入驻企业提供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7、贴心的特质服务。 园区围绕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建立了产业服务(行业协会集聚平台)、人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信息服务(数据港、云计算服务)、党群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外包(完整产业链服务集群)、孵化器、融资服务等服务平台,推进服务内容不断扩展、服务品质不断提高,为园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商机。 园区服务平台: 产业服务平台:园区投资咨询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客户、地产开发商、地产中介服务商提供全面高 效的综合服务,办驻实现客户收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产业联盟峰会,推进产业发展、产业结盟的合作品牌,成为强化政府与企业、园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服务品牌;园区行业协会总部平台主要引进与园区发展相关联的行业协会,有效促进行业内企业交流、健康发展;吸引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会员企业落户,并集群互助发展。 人才服务平台:市北高新园区人才工作站为园区各企业提供各类人事人才服务项目,内容包括人员招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学历、学位验证、《上海市居住证》受理服务、集体户口挂靠等。园区还以人才工作站为平台,成立了园区HR经理联谊会,引导园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加注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借鉴,提高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园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符合园区企业自身发展要求,面向闸北、全上海乃至长三角,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 信息服务平台:《市北高新苑》,反映园区和引进企业的情况,不断增强园区和政府、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市北高新园区网站,宣传和推广园区数字虚拟平台;园区服务热线,建立园区综合热线呼叫中心,有专业人士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党群服务平台:园区党群服务平台坚持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目标,以“载体多样化、资源社会化、活动人性化、管理柔性化、党群一体化,作用责任化”为基本方式,通过建立园区党员服务中心、工会、青联、商会、人才工作站(HR经理联谊会)、科技工作者之家、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实践基地等多种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各界人士提供温馨服务。 服务外包平台:上海聚能湾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于2007年成立的外包业务服务平台,以构建需求与解决方案的服务外包公共平台为基础,通过建立聚能湾主题网站、服务外包企业数据库、《服务外包时空》期刊,结合各类大型服务外包峰会、联谊、讲座等企业互动活动,全方位为园区企业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广告图文设计制作、法律咨询服务、财务咨询服务等BPO外包对接服务。聚能湾外包公共平台的搭建为入驻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外高增值服务,为加快服务外高产业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商业氛围。 孵化器服务平台:2009年11月,园区孵化器正式获得“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资质,新建的孵化基地超过1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多家企业入驻。孵化器基地以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培训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多渠道的支持,以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 融资服务平台:由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推出的小企业融资新模式,主要通过“园区推荐、银行融资、第三方担保”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三,园区总体规划 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以营造泛CBD办公、生产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形成企业总部经济、通信电子、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的集群发展,积极顺应入驻企业发展需求,优化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完善产业服务和平台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园区服务体系。 1、发展目标 以电子通讯产业、信息传媒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物流产业为重点依托,整合区内不同功能区块资源;推进集研发设计、创意创新、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总部集聚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国际化园区;成为上海中心城区环境最优美、交通最便捷、新型产业发展空间最大、区域品牌影响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成为闸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重要增长极,成为上海老工业基地整体产业结构置换升级和功能转型的先导示范区。 2、产业选择 大力发展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是园区的总体定位,结合目前功能区范围内所拥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入住该区域的产业选择主要有总部经济、研发设计业、物流服务类和创意产业。构建中的“亚太数据港、国家基础软件园以及云计算中心将为总部型企业、研发型、创新创意型企业的入驻创造良好的信息、数据、管理、宣传环境”。 总部经济。园区本着“引大引优”的原则,着力引进世界知名企业的总部经济,目前,美国卫浴专家科 勒亚洲总部、台湾环达电脑旗下的神达电脑大陆总部、晶奥太阳能总部、美国最大的呼叫中心赛科斯亚太总部等世界优秀企业总部均已进驻。 研发设计类。一是分步骤建设区域性、专业化的公共研发服务组织;二是为产品开发提供标准咨询、实验、仿真或分析检测、机构设计等相关研发设计的服务业。三是发展技术商品化或产业化阶段的研究开发服务业。 物流服务业。交通经济是“十一五”时期拉动上海市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北上海现代物流商务园区建设为依托,以公铁联运为核心,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业、物流商务业、物流信息业、物流运营业、中介服务业等一大批物流服务行业,使之建设成为上海现代物流系统的主要节点之一,成为上海重要的城市物流配送和物流信息中心。 创意产业。依托市北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内拥有深厚的工业文明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相对丰富的国企厂房资源,发挥工业老建筑所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作用,将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工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时尚设计、交互式互动软件等创意产业,力争使功能区成为具有上海特色的都市创意产业集聚地。 3、功能定位 总体思路:东西互动、整体发展。 (1)共和新路以东区域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一轴、五区、多组团”的园区空间结构体系。 “一心”:即园区管理中心和景观中心。规划在江场路和寿阳路交口建设管理中心,提供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同时承担园区日常运营的管理工作。 “一带”:指东西向走马塘滨水景观带。通过走马塘水系整治和沿线绿化种植美化园区环境,净化园区空气,营造园区优美的景观。 “一轴”:指东西向沿江场路功能发展轴。江场路功能发展轴向西联系市北工业园区,是园区与周边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联系通道。也将是园区产业升级和功能完善的重要区域。 “五区”:即园区由北至南依次形成五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功能片区:国际汽配物流区、公铁联运区、总部研发区、生活配套区、和铁路北郊站。 “多组团”:每个片区内又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 (2)共和新路以西区域规划形成“两轴、两区、一心”的整体构架。 “两轴”:沿万荣路形成区域的园区景观发展轴和沿江场西路形成区域的园区功能发展轴。 “两区”:整个园区形成两大功能片区:高科技研发制造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高科技研发制造区A 区——万荣路以西、江场西路以南的区域,区域用地总面积42.74 公顷;高科技研发制造区B 区——江场西路以北的区域,区域用地总面积29.29 公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万荣路以东、江场西路以南的区域,区域用地总面积57.67公顷。 “一心”:在园区中部,万荣路东侧、江场西路南侧的区域,规划形成园区公共服务中心。 4、未来五年园区发展六大战略 品牌发展战略。通过不断提升园区品牌形象,实施“走出去”发展,不断拓展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渠道,不断复制园区的创新模式;通过“引进来”合作伙伴,不断开拓全球化发展视野,不断提高团队专业发展能力;通过园区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提升园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产业升级战略。以提升招商团队的专业能力为抓手,以平台化、模块化手段为引领,进一步提高园区引进企业的产业集群能力,进一步提高园区引进企业的附加值,重点引进具有产品集成、资源整合和功能辐射的总部经济,大力引进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高端的头脑型企业,不断提升园区企业的贡献率。 服务增值战略。以提高服务价值为核心,强化分类服务,细分服务诉求,突出服务重点;整合服务资源,降低服务成本,解决服务难点;构建特色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内涵,不断提高服务的效益。 绿色节能战略。在园区开发建设上,注重节能环保产品的应用,引入欧洲LEED认证,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节能楼宇;强化绿化景观建设,构建生态园林化园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做大做强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资本运作战略。突出“资产资本化”,转变资产管理思路,探索高回报园区地产发展方式;调整租售策略,实现园区地产市场价值;以资产置换,提高集团资产价值和集聚度。突出“资本证券化”,集团争取“借壳上市”,并保持良好的持续经营能力。 人才培育战略。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人才是园区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优化人才结构,增加人才总量为主线,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培训机制,打造一流的专业团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