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迦氏谱
释义

【释迦氏谱】共一卷。唐代道宣撰。又作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分所依贤劫、氏族根源、所托方土、法王化相、圣凡后胤等五科。系据大小乘三藏,叙述释迦出世之时间、释迦族谱之传说、释迦创教之地域、传教经过及圆寂后佛教之兴废等。大意虽同南朝梁代僧祐所作之释迦谱,而简略其文,结构整然,使后进者易得其门而入。唯引用之经文多阙题名,出典之检索不便。

书名:释迦氏谱

又名: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

作者:道宣撰

朝代:唐朝

[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八]

释迦氏谱序

终南山释氏

古德流言。祖佛为师。羞观佛之本系。绍释

为姓。耻寻释氏之源。以今据量颇为实录。

既云革俗义匪凭虚。昔南齐僧佑律师者。学

通内外行总维持。撰释迦谱一帙十卷。援引

事类繁缛神襟。自可前修博观。非为后进标

领。余年迫秋方命临悲谷。屡获劝勉力复陈

之。试举五科用开三返。想同族法种详斯意

一序所依贤劫(谓命时运名所以建立)

二序氏族根源(谓得姓久近根条离合)

三序所托方土(谓居止洲中何义而知)

四序法王化相(谓族兴法王处世化相)

五序圣凡后胤(谓法俗两裔流远不绝)

初序所依贤劫者。夫以天地开辟习俗常谈。

太素太易阴阳覆载。考校终古无的可寻。委

以百家不无虚构。或云。天倾西北地缺东南。

练五石而上补。断鼇足而下接。乃至天地人

皇蛇躯牛首。九纪四姓作牧君人。斯途纷

糅无足陈叙。今依正教备举劫缘。劫是何名。

此云时也。若依西梵名曰劫波。此土译之名

大时也。此一大时其年无数。假以喻显方可

委知。经云如一大城方四十里。满中芥子。

有长寿天三年取一芥城虽空劫犹未尽。方

四十里石。一拂三年石虽磨尽劫时未尽。如

是劫劫相接展转无穷。有命四生常沈不出。

今此劫者名之曰贤。以劫初时大水弥满。生

青莲花其数一千。第四禅天曾见往事。便

相告白今此世界有千佛现。可目此时以为

贤劫。故经说云。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拘留

孙为首。最后成佛号曰楼至。是知第一拘留

孙如来。第二迦那含牟尼。第三迦叶波第

四释迦牟尼。我等所师则贤劫中第四佛也。

如小乘经贤劫之前。劫空无佛。九十一劫独

毘婆尸。三十四劫三佛出世。接贤劫中四

佛成七。如常所说如。大乘经三世三劫。劫有

千佛。过去庄严劫。现在名贤。未来星宿。三

千王子次第成佛。斯由心解明昧感见殊途。

乘机敷化不可较定。至如鹫山一会尚退五

千。波若大空证含小果。净土不灭在于登

住之夫。大火烧尽诚归起没之士用斯比量

不足有疑。此劫名贤。表千佛现。须知也

二序氏族根源

夫姓氏之兴。本欲召其质也。故随物类而命

其形名焉。至如东夏姓源本惟有九。故云

或因諡号。唐虞文武等是也。或因爵封。王侯

宋卫等是也。或因官字。司马司徒伯仲叔季

等是也。或因居处则成郭园池。或因事有

则陶丘巫卜。或因任职则三乌五鹿。末裔

随务流广滋彰。即目自形不劳繁述。太夏

种姓有四不同。谓刹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

罗也。刹利王种最为高贵。劫初以来相承不

绝。余之三姓非此所论。但明佛姓自分五别。

一曰瞿昙。二曰甘蔗。三曰释迦。四曰舍夷。五

曰日种。言瞿昙者。如十二游经云。昔者菩萨

阿僧只劫。初为国王。父母早丧让位求道。师

姓瞿昙因从氏焉。唐言瞿昙者星名也。如此

张氏因星立姓故。涅盘经云。祢瞿昙姓自古

相传。言瞿昙者。此云泥土也。但是译人取

语轻重今问梵僧言瞿荼者泥土也。求昙者

是星名也。故知因星得姓定非泥土。言甘

蔗者。即如彼经。菩萨往于甘蔗园中。游止修

道。因园命氏。又名甘蔗故。佛所行赞云。甘蔗

之苗裔者是也。于时菩萨于园念道。以宿业

故为贼所得。贯在木上流血于地。大仙瞿昙

天眼清净。菩萨绝嗣后佛无由。从山飞来哀

敛死尸。取土中血以泥团之。着两器中还返

所止。以神咒力满足十月。左变为男右变为

女。瞿昙仙氏遂复兴焉。言舍夷者。如四分律

云。佛舍夷种。亦云舍夷国。未审此名。言释迦

者。长阿含云。过去有王名曰懿摩(即第十轮王去菩萨

身一百世也)。摈斥四子(第四子名庄严即白净王所承)令远出国。奉王

命已到北雪山。住直林中。弥沙塞律云。居雪

山北四方遐旷。菜果滋茂顿驾数年。归德如

市郁为强国。父思往召辞过不还。父王三叹

我子有能。因名释种。本起云。锭光佛曰。汝

于来世当成为佛。号释迦文佛。释迦为能文

为仁也。准今唐译与本起同。故此四子因能

命氏。然释迦姓经文单复。有类此方。方朔

马卿等也。弥沙塞云。住直树林。又名为释。今

据梵音呼直为释。天竺诸事一物多名。此又

因林而命氏矣。若准别传彼土有树。名曰释

迦根干茂盛。善相者云。必出国主。因移四子

立国命氏(虽非经教聊附异闻)。言日种者。昙无德律

云。父姓名为日也(未详其缘)统明五异同宗一

氏。随事流变故有斯分。然释一姓群籍多明。

自余出没任缘而举。故佑律师云。仰惟锭

光授记表号释迦。玄符冥契故记释种。名

出于未形之前。迹孚于既生之后。炤灼天人

联绵旷劫。其为源也邃矣乎。余寻瞿昙一氏

父也。释迦一氏母也。故五人随菩萨者。名

佛为瞿昙也。斯即子承父姓理路显然。四分

律云。父姓名为日。生处名释迦。明知母姓也。

瞿昙古仙取血藏器。后化男女遂有释门。覈

源一血后分二体。姻媾胎变支流遂广。据

本而谈诚滔礼数。约缘征事大义天乖。何者。

案释氏婚媾并绝族亲。冥符此土周孔立教。

以世绍轮王望高天下。分宗纳娉不交卑族。

计其二姓同祖古仙。胎血不殊理例难绝。至

如东夏姓氏。多本五帝三王。今则交媾姻娅

取别判无从矣

上明姓氏所由。今明族源所起。长阿含云。大

劫初成未有日月。光音诸天福尽下生。皆化

为人欢喜为食。身光远照飞行自在。无有男

女尊卑亲眷。自然地味状如酥蜜。有试尝者

遂生抟食。光灭通亡呼嗟在地。食多貌悴

食少形泽。便兴胜负地味便没。又生地皮又

生地肤。因食多少诸恶凑集。又生粳米众

味备美。有贪食者具男女根。如是展转便为

夫妇。遂始胎生。楼炭云自然粳米朝刈暮熟。

中含云。米长四寸人竞预取。如此相教。预

取之处后更不生。佑律师云。浇风既动则淳

源斯谢。精灵通感则霆击为迟。窃承两汉之

日。东莱加租而海鱼潜泳。合浦增赋而玑

蚌远移。以近方古有逾符契。不生粳米未足

异疑。长阿含云。尔时众生。既见粳米不重

生故。各怀忧恼。互封田宅。以为疆畔。遂有自

藏己米盗他田谷。由是事起无能决者。议

立一人号平等主。赏善罚恶仍供给之。时有

一人容质瑰伟。威严肃物众所信伏。便共

请知彼既受已。遂有民主名焉。楼炭云。众

人自言为我作长。号之曰王。以取租故名刹

利(唐译刹利名为田地主。以初分地日各有诤讼。乃立此主)时阎浮天下富乐

安隐。地生青草如孔雀毛。八万余国聚落

相闻。无有寒热病恼之者。王以正治奉行十

善。互相崇敬犹如父子。人寿极久不可量计。

后有余王不行正法。其寿遂减至十万岁。如

是渐减至今百年。上明释氏所先。本于劫初

创始为王。展转相列转轮粟散绍续之相

初民主王号曰大人(出四分律余出长阿含)

第二王名珍宝(大人子)

第三王名好味(珍宝子)

第四王名静斋(好味子)

第五王名顶生

第六王名善行

第七王名宅行

第八王名妙味

第九王名味帝

第十王名外仙

第十一王名百智

第十二王名嗜欲

第十三王名善欲

第十四王名断结

第十五王名大断结

第十六王名宝藏

第十七王名大宝藏

第十八王名善见

第十九王名大善见

第二十王名无忧

第二十一王名洲渚

第二十二王名殖生

第二十三王名山丘

第二十四王名神天

第二十五王名遣力

第二十六王名牢车

第二十七王名十车

第二十八王名百车

第二十九王名牢弓

第三十王名十弓(牢弓子)

第三十一王名百弓(十弓子)

第三十二王名养收(百弓子)

第三十三王名善思(养收子律名真闍)

自善思王后。有十族转轮圣王相续(律中亦尔名或不同)

第一轮王楼炭云。真闍王子名波延迦。有

五转轮圣王

第二轮王楼炭云。多罗业王有五转轮圣

第三轮王楼炭云。阿波叶王有七转轮圣王

第四轮王楼炭云。揵陀利王有八转轮圣

第五轮王楼炭云。迦陵伽王有九转轮圣

第六轮王楼炭云。遮波瞻婆王有十四转

轮圣王

第七轮王楼炭云。拘猎罗婆王有三十一

转轮圣王

第八轮王楼炭云。般闍罗王有三十二转

轮圣王

第九轮王楼炭云。弥尸利王有八万四千

转轮圣王

第十轮王楼炭云。壹摩弥王有百转轮圣

王(律云懿师摩)

此十轮王。经律互出名数大同。但恐凡圣有

滥。今以事征无容八万。纯是圣帝。止可十

轮是正。余胤是凡。如律所明。但云次第相承

有王。约经并云圣帝。定是从本为圣。从流并

是凡摄。又如第十轮云。百转轮王则佛之父

祖俱是圣也。今但菩萨现感有文是圣。自余

父族皆是凡王。可以例知

序佛七世缘

第七世祖名大善生。四分律云。懿师摩次第

百王。后有王名大善生。有人立此即摩之子

也。今以为摩后第九十四世王也。故经云。最

后王名大善生。斯为良证

第六世祖名懿师摩(经云乌婆罗)第五世祖名忧罗

陀(泪婆罗)第四世高祖名瞿罗(尼求罗)第三世曾祖名

尼浮罗。第二世祖名师子颊

第一世菩萨父名净饭(楼炭及律并云师子颊子名悦头檀)

金轮王名菩萨悉达

铁轮王名罗[目*侯]罗

已前依检爰初宇宙。造化裁成肇建皇极。统

维群品发源民主。迄于善思。系嫡相承三十

三世。沿斯已后十代勃兴。并是圣王俱称帝

种。同胤则可从正嫡。异绪或是支离。莫不

受天明命。君临寰宇。长源远嗣难以测知。至

若两汉诸帝非嫡者多。魏晋宋齐瓜葛承袭。

以斯例彼理固然乎

今从初举数。凡八万四千二百五十三王。

后至于菩萨(初三十三王粟散而已。次十轮种族。八万四千二百一十。又加宗主十轮数

则同矣)

菩萨祖。师子颊王有四子

一名净饭(本起云白净有经但号净者)

二名白饭(十二游经无饭字四王亦尔)

三名斛饭

四名甘露饭(经中亦云)

净饭王有二子。长曰悉达(即菩萨也)。次名难陀

白饭王有二子。长曰调达。次名阿难

斛饭王有二子。长名摩诃男。次名阿那律

甘露饭王有二子(一女)。长名娑婆。次名跋提(女名

甘露味)

十二游经云

调达四月七日食时生。身长一丈五尺四

寸(佛从兄弟二叔子)

菩萨四月八日明星出时生。有长一丈六

佛弟难陀四月九日生。身长一丈五尺四

阿难四月十日生。身长一丈五尺三寸(佛从弟兄

是调达)

三序所托方土(今以六义定方厥中)

征名 约量 辩时 从势 藉胜 考文

余闻。佛称大圣机教匪凡。义岂边鄙方为匡

化。所以阎浮一域面周四海。环海之洲理

居中正。故因果经云。菩萨昔在兜率天说补

处行。期运将至当下作佛。观诸国土何者处

中。即知迦毘罗国最是地之中也。又本起云。

佛之威神至尊至重。不可生边地地为倾斜。

此迦毘罗城。三千日月天地之中央也。往古

佛兴皆出于此。又俱舍论云。剡浮洲之中

(此洲或名阎浮。剡浮。赡部。皆取音不同)有金刚座。上与地齐下至

金刚轮际。以有此座菩萨坐之。入金刚定得

成觉道。除此座外地则不胜。唯此洲有三方。

则无以佛不往彼成道故。所以然者。良由人

称至圣道德尊高。人天群有莫不回向。故托

兹胜座。表化物良缘。至于震旦一州缘居

海右。轩辕五岳曲指嵩山以为中也。然则。周

旦揆日圭程景分未尽。汉彻自高诸夏张

掖有年。局号中原偏称中国。以事考定中义

自亡。原立中之名待边为称神洲。东则拒

海三方蔑闻。此则边义自彰不俟分析。虽云

四海贡职万国欢心。乃夸饰于一朝。终负实

于千代。今以剡浮一域。中分葱岭西号大夏。

五竺统焉。东曰赤县五岳统焉。虽两方皆五

事必偏中。此方在东彼土居正。何以明耶。按

阎浮图云。葱岭西据香山。东南绵[一/旦]至于蜀

部(此山相状。西北东南角维而列。冬夏积雪)故此山东名为赤县。虽

云中国局对四岳而立名焉(约例阴阳宅经。凡宅中主勿犯。亦是一家

之忌)至于山西南面。号曰天竺。山海经云。身毒

之国轩辕氏居之(郭璞注云。即天竺也)彼土自分以为五

国。中天竺国。天地之中。名既非边四垂斯

绝。据名以定中义存焉。二以里数约量明之。

剡浮洲者。须弥山南一域之都名也。按圣

论云。水时所经东西二十四万里。南北二十

八万里。若依人物所居。东西十一万六千里。

南北略同。今以中天为正。四方相拒各五万

八千里。此方东拒海隅三方弥远。即事以

求安得比乎。又剡浮洲者是树名也。须弥山

王大海正中。四方四洲洲即一天下也。此

树生于南洲之北。枝临大海。海底有金。金名

阎浮。光浮水上。故此洲名从金受称。若据唐

译。阎浮者上胜金也。提者洲也。此上胜洲大

夏天竺居其心矣

三以时序明之。夫以阴阳寒暑随方起用。此

土神州炎凉不等。南则瘴疠炎盛。北则方

暑凝冰。虽有少华终非大举。中天竺国。冬

夏常调弗苦寒热。卉木恒茂无悴流霜。盖由

处非边鄙风雨无差。阴阳交泰庶物停毒。故

西域图经云。五天竺国。北洎雪山。南洎大

海。六万余里川泽坦然。更无山阜但有河水

分注。林木森列。余之三方面带山陇。递相连

属有类东川。良由世界初搆群生业力。结兹

胜壤以待佛兴。即事求诸非中何谓。案高

僧传云。昔晋何承天善明纬候。无二晷景。

与智严法师共详偏正。严云。余曾游天竺备

谒圣仪。至于晷克颇怀。通览中天竺国。夏至

之日方中无影。良是地中故也。此方雒南测

影台者。至夏至日终有余分。故非大夏但名

东夏也。承天闻此无以抗言

四以水源征之。窃以四海为[坚-臣+(虍-七+(一/谷))]水趣所极也。

阎浮州中有大香山。即昆仑之别名也。此山

独高州中最极。山南有池。名阿耨达。此名无

热恼也。具八功德。大龙所居名为水府。方出

一河以注四海。所以水随高势以赴下流。彼

高此下中边定矣。此土黄河源出于彼。故尔

雅云。河出昆仑墟色白。郭璞图赞云。昆仑

三层号曰天柱。寔维河源水之灵府。禹贡导

河自积石者。据其伏流涌出为言也。故知水

随高来高为中矣。又河图云。昆仑山东南方

五千里。号曰神州。亦称赤县。昆仑名为天柱

理非偏隅。号此东南明知非正。又李敻西

奔昆仑。抑亦朝宗有据。黄帝梦游华胥。于事

从中又显(如王邵解云。花胥国者。即天竺国也)

五以荣胜征之。天下大宝。君人之尊者。轮王

是也。含灵大圣。四生之导者法王是也。洲中

央座此二王升。居中制远理义然也。自余小

圣小王随机匡牧。任土作化未论偏正。何以

然者。土地山川并是人之依报。人之胜劣报

必精麤。今中天竺国处既高花。明知二王福

报之所感也。此土圣帝亦有所尊。五帝三王

不及鸡田之地。秦汉以后方闻西域之方。遂

使甘英博望。相从雪岭。霍公定远前后登践。

多历葱河之北。少出香雪之南。所以铁门西

屏。实惟大宛月支。本是猃玁之乡无文之国

也。何得滥称中土有教之方乎(是以河西四郡休屠所居。

汉武所开方为今有)

六以文字征之。此土方言讨寻无本。文字开

俗肇自古皇。或鸟迹垂文。或科斗程字。或史

[竺-二+榴]制篆。或程邈造隶。六文纷其昭哳。八体焕

乎斯彰。勘诸史册难得定指。详于顾氏之论。

亦附宝公之篇。所以三苍三雅总会说文。字

本九千字源极矣。字林字统字宛桂宛。世增

二万浇流渐繁。抑惟人情无可凭据。天竺音

字一准上天。天分二十八部。并尊梵王为主。

所以世界初立人物俱空。梵天来下遂有情

品。故梵天有生之元始。音字亦随彼而族之。

今则梵音梵文五天同轨。若凡若圣今古一

同。故一音所演唯指梵言。群生各解乃随方

类。此方有述胡书胡语者。此曲指岭北三十

六蕃。实惟戎胡不参大夏。故大宛月支书

语各别。不于天竺佛生之地。相去数万无得

混同。大雪山南五天之国。书语承天万代恒

定。所遵既胜明知非边。震旦文言下方虫鸟

或出凡情。曾无典据。义非中矣

四明法王下降迹

原夫释谱所兴。止在法王下降。所以大仙

分血泮合成形。由斯绍嗣。方延释种。自法

王降迹。照临忍方。群生何幸仰兹陶诱。使夫

二十五有。绝生死之因。九十八使。断牵连

之业。并超三界。俱载一乘。含育蒙大造之

恩。至人引勤劳之虑。故有垂兹圣迹。布此灵

仪。今重昏动其玄机。浪识静其漂怒。方为

入道弘辙。亦乃出有初门。而事总冥缘。义符

神运。抑非天授。谅寔人谋。但祯瑞氤氲。嘉

祥杂沓。辉焕天地。引辉幽明。然则文物光

乎万古。声明高于视听。所以簿列鸿猷。用

观弘范。至于经传八相。迹示五生。自结教门

今存盖阙。此但约缘通举。以示谱源

初处兜率天迹 二降阎浮洲迹

三现生灵诞迹 四集艺举能迹

五出家寻教迹 六乘时成佛迹

七转法悟物迹 八迁神化掩迹

处兜率天迹第一

因果经云。释迦如来未成佛时。为大菩萨名

曰善慧。功行满已位登补处。生兜率天名曰

圣善。为诸天主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现身说

法。期运将至当下作佛

降阎浮洲迹第二(初兴念。二入胎。三住胎)

普曜经云。菩萨住兜率天有六十六亿诸天。

共议言今菩萨将降当生何国。父母真正宗

族和穆。威德雄猛志性弘雅。各言诸国皆

有。便问菩萨何国降神。菩萨答言。其国种

姓有六十种德。一生补处尔乃降神(文多不载)。今

此释种炽盛五谷丰熟。人民滋茂相承德本。

父性仁贤母怀贞良。前五百世为菩萨母。应

往降神处彼胞胎。因果经云。又观五事。一观

众生受道熟未。即知皆是。初发心来所成熟

者。二观时者。即知堪受清净妙法。三观何

国处在地心。即知此三千世界。阎浮提中。迦

毘罗国最在地中。四观何族贵盛即知释迦

第一。甘蔗苗裔圣王之后。五观往缘。即知

白净王过去有缘。正真可为父母。又知其

母寿命足满。十月生已。七日便即命终。

菩萨尔时为欲广利诸天。故现五衰相(文如诸天

退相)又现五瑞一光照大千。二地十八相动。三

魔宫隐蔽。四三光不明。五八部震骇。于时诸

天见是两相。具问菩萨。菩萨尔时答言。当

舍此天生阎浮提。诸天闻已咸慕久住。菩萨

答曰。生无不死爱合必离。诸行无常寂灭为

乐。我生释种出家成佛。当为众生建大法幢。

竭烦恼海净八正道。设大法会请诸天人。汝

等亦当同餐法食。诸天闻已咸喜愿生

二现入胎相

普曜经云。菩萨问天。以何形貌降神母胎。梵

天强威白言。梵典所尊象形第一。何以故。三

兽渡水。兔马未知深浅。用譬二乘不达法本。

象步尽底。以譬大乘解畅三界。便以春末夏

初(中国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春初。四月十六日为夏。三时各四月)树始花茂。沸宿

应下化为白象。诸根寂定现从日光。所行不

左降母右胁。瑞应修行二经皆云。化乘六牙

白象。冠日之精发兜率宫。诸天翼从满虚

空中。作乐散花大光普照。以四月八日明星

出时降神母胎。夫人眠梦见人乘象入右胁

内影现于外如在琉璃。身安心乐。觉已具说

王睹瑞相。召明占者。皆曰。此胎圣子当为轮

王。若出家者必成正觉(疑入胎月太早)尔时诸天。

皆见菩萨已生王宫。当成佛道。我等当为眷

属及受法化。于时凡有九十九亿诸天下生

人间。又有从他化以下生于人中其数无量。

又有色界诸天为受道故。下生人间而作仙

三明处胎相

本起云。菩萨处胎夫人修行六度。天食自

然。三千世界常光明朗。病者除灭三毒停息。

菩萨自身支节相好皆悉具足。行住坐卧无

有妨碍。又于晨朝。为色界诸天说法。日中欲

界日晡鬼神。夜亦三时说正法要。利益众生。

普曜经云。在胎十月。开化三十六载天人。

使立三乘圣道

现生诞灵迹第三(初往林 二正诞 三发号 四天侍 五现瑞 六入寺 七仙名 八仙相

九母崩 十养育)

初往林严饰相

普曜经云。时王思惟怀妊将满。作此念时

夫人白王。欲往园观即敕庄严。蓝毘尼园花

果泉池。栏楯阶陛七宝庄饰。鸾凤众鸟翔集

其中。幡盖乐伎香花备满。十万宝辇四兵

外备。婇女姿妙八万四千。给侍夫人。又择

童女八万四千。齎持香花先往彼园。又敕臣

妇皆令侍从。夫人尔时即升宝舆导从往林。

满空八部亦同随往。大华严云。林中现瑞凡

有十种。乃至十方诸佛脐中放光。普照此林

现佛方来

二正诞灵仪相

普曜云。王后临产乘云母车。游怜鞞树坐

师子座。六反震动三千国土。四天挽车梵王

前导。树为屈枝。经云。十月满足。于四月八日

日初出时。于无忧树下花叶茂盛。便举右手

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佛所行赞

云。古昔王生或从股生。手生顶生腋生。我从

右胁而生。大善权经。菩萨欲不由胞胎一

顿成佛。为防人疑恐是变化。不受法故现

受胎生。经中前后所现皆灭疑生信。文多不

载(今以四月八日入胎。亦以此月八日生。则十二月在胎也)

三发号显德相

经云于时树下。生七茎七宝莲花。大如车轮。

菩萨堕莲花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大善权

云。为应七觉故行七步。涅盘经于十方面各

行七步。经云。便举右手言。我于一切天人中。

最尊最胜无量生死尽矣。利益一切天人。大

权云。举手现相者。为除外道自尊必堕恶道。

故本起云。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何

可乐者

四诸天奉侍相

经云。时四天王以天缯接侍。置宝几上。

帝释执盖。梵王执白拂。左右侍立。难陀龙王

兄弟于空吐水。温凉沐身。普曜云。释梵雨

香。九龙下香水浴身。修行云。水左温右冷释

衣裹身

五现大瑞应相

经云。太子身黄金色。三十二相光照大千。天

龙八部空中作乐歌颂佛德。烧香散花雨衣

璎珞纷缤乱坠。尔时夫人安止树下。忽生四

井具八功德水随次洗漱。诸夜叉王围绕守

护。一切天人赞叹种智。速成佛道早转法轮

度脱众生。惟有魔王不安本座。尔时瑞应

又降三十有四。文多不述。于时婇女以天

缯[叠*毛]裹。抱太子至夫人所。又二十八大神

四角奉护青衣。还宫白王说奇特相。王严四

兵与亿释姓导从入园。见相殊异喜惧交怀。

诸释一日生五百男。修行云。国中长者八万

四千各诞是男。厩马生驹八万四千。其一特

异毛白发朱。本起云。奴名车匿马名犍陟。

象马生白子。牛羊生五色。羔犊各有五百头。

青衣五百各生苍头。普曜云。生五千力士。五

百伏藏自然发现。又八国王同日生男。时

为嘉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