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奠礼
释义

释奠礼,原为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属于“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周礼有释奠、释菜和释币等名目。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为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仪节;释币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币(或帛)奠享,不是常行固定的礼仪。释奠释菜礼,最初只是入学的一项仪式,先圣先师到底是哪些人,也没有具体的确指。至清代仍于每年四仲月举行。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曲阜孔庙举行释奠礼,除有皇帝亲临或御遣钦差外,例由衍圣公主祭孔子、四配,属官分祭十二哲、先贤、先儒、启圣祠、崇圣祠、寝殿、家庙等。

中文名:释奠礼

性质: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

规格: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

形式:歌、舞、词、曲

释奠礼的由来

释奠原为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荀子《礼论》把“礼”最核心的内容归结为“天地”“先祖”“君师”三项,他说:“礼有三本:天地者,上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释奠属于“三礼”中的“君师”之礼。早在商周之时,我国就已有官学的设置,周代礼制分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设于都城,称作辟雍和泮宫;乡学设于地方,称为庠、序。周代的官学中,就有释奠先圣先师的礼仪,《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周礼中的祀典,有释奠、释菜和释币等名目。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为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仪节;释币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币(或帛)奠享,不是常行固定的礼仪。释奠释菜礼,最初只是入学的一项仪式,先圣先师到底是哪些人,也没有具体的确指。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过阙里以太牢礼祀孔子,当时还只是将孔子当作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来纪念。汉武帝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一跃而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师也就由儒者担任了。到东汉时,孔子被称为“先师”, 后来,又被尊为先圣,成了帝王们尊崇膜拜的对象。古代人们认为,不仅君主是接受天命而立;师,也是天之所命。邵雍《观物篇》道,圣人,“能以一心观万心,以一身观万身,以一物观万物,以一世观万世”。又谓其 “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因此,先师也享受如同神灵一样的祭祀。曲阜孔庙汉代时由孔子嫡长孙四时祭祀,而官方祭祀则一年只有两次,“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东汉《乙瑛碑》)。晋泰始三年(267年)命鲁国四时备三牲奉祀,至清代仍于每年四仲月举行。

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曲阜孔庙举行释奠礼,除有皇帝亲临或御遣钦差外,例由衍圣公主祭孔子、四配,属官分祭十二哲、先贤、先儒、启圣祠、崇圣祠、寝殿、家庙等。

释奠礼的发展

祭祀先圣先师的大型礼仪。释奠礼最早见于《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天子出征返国,或天子视学,都须行释奠礼。

中国历来重视礼仪对民众的教化与训导作用。释奠礼对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的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释奠礼的具体行礼过程,《礼记》中并无明确的详细记载。

早至汉代,儒家学派在移风易俗方面的功用已被社会广泛重视。汉高祖出行经过鲁国,特意用太牢祭祀孔子。西汉武帝始立太学。东汉明帝又立辟雍,并于辟雍亲行大射礼、养老礼。《后汉书》记载:“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虽然亦为一时之大观,但释奠礼却阙而不备。

魏晋之际,皇太子学通一经之后,即于辟雍行释奠礼,以太牢祀孔子,颜渊配享。刘宋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用晋的旧制,并撰写释奠仪注。礼毕,皇帝亲临,宴会群臣。释奠礼一直延续到陈朝。梁陈之间,礼毕后皇帝会举行宴会,太子与群臣吟诗作赋。《隋书经籍志》上有“齐释奠会诗一十卷”。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亦行释奠之礼,但风俗与南方有所不同。据《十六国春秋辑补》,前秦建元七年,“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其太子及公侯卿大夫之元子,皆束脩释奠焉。”束脩是学生入学时所行之礼,与释奠毫不相干,苻坚将二者混为一谈。可见前秦文化虽盛,到底是战乱中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汉地礼制还不十分熟悉。此后,北魏亦多次行释奠礼,主要延请大儒为皇帝讲经。这是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提升政治素养的表现,并不重视礼仪本身。北周武帝下诏:“诸胄子入学,但束脩于师,不劳释奠。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即为恒式。”显见是学习南朝的制度。然而,北周释奠礼杂祀苍颉,不伦不类。北齐通例,给皇帝讲经后、或皇太子学通一经后,须释奠于孔庙。此外,新立学校与春秋二仲,都须行释奠礼。这种规定,融合了当时南北方的风俗与经书的记载,全面而精当。《隋书》记载,“隋制,国子寺每岁以四仲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先师。州郡学则以春秋仲月释奠。”

唐代的释奠礼在北齐与隋的基础上有所损益,在具体的细节上则糅合了南朝的制度。《唐六典》国子监条:“凡春秋二分之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孔宣父,以先师颜回配。七十二弟子及先儒二十二贤从祀焉。祭以太牢,乐用登歌,轩县,六佾之舞。”这些规定,与汉地原有的礼制并不抵牾,甚至更详尽精密。与前代相比,唐代释奠礼的特点之一是:不仅讲论儒家经典,而且兼及佛道两家,三家辩论经义。唐以前的讲经还是限于儒家经典。唐代释奠礼的另一特点是:不仅奏陈雅乐,而且有京兆府供食、教坊杂乐倡优助兴。这种用教坊杂乐的风俗,一直延续到宋朝。宋徽宗大观年间下诏:“今学校所用,不过春秋释奠。如赐宴辟雍,乃用郑卫之音,杂以俳优之戏,非所以示多士。其自今用雅乐。”

祭孔典礼历史沿革概况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将孔子生前所居房屋三间改做寿堂,陈列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并按岁时祭祀。开祭祀孔子之先河。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自淮南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专主孔子祀事。东汉明帝时,诏命祀先师孔子和先圣周公。据《阙里志》载:“灵帝建宁二年,祀孔子,依社稷。”也就是说,孔子享受和社稷神同详的规格。

魏晋南北朝期间,有时又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奉祀。拜孔揖颜之礼更多是在国家太学举行,往往是国子监祭酒负责典礼。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皇太子释奠孔子用乐奏登歌,此为释奠孔子用乐之始。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公元539年)兖州刺史李珽修建孔子及十弟子容像,立碑于庙廷。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二年(619年)于国子学中立孔子庙和周公庙,亲往释奠。至此以后这项祭祀活动就多由皇帝和皇太子亲自祭奠了。唐太宗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并昭尊孔子为宣父,在曲阜作孔庙,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由皇太子释奠,并作初献,以国子祭酒为亚献,以兖州刺史摄司业为终献。以二十二位儒家学者配享。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初定十哲配祀孔子庙,在先圣庙树立孔子、颜回等十哲雕塑坐像,并在墙壁绘上七十位孔门弟子和二十二位贤人的画像。在东西二京,用太牢牺牲,一起举行祭祀,音乐规格为宫悬,舞为六佾。这一切已是仅次于天子的规格了。

宋代是孔氏受朝廷恩宠较为兴盛的时期,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亲谒孔子庙,诏增修祠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释奠用永安之乐。三年(公元962年)诏祭孔子庙,用一品礼,立十六戟于庙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赐孔子庙经史,又赐太宗御制御书一百五十卷藏于庙中书楼。二年春二月,诏立孔子庙学舍。三月颁孔子庙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夏五月诏追封孔子弟子,秋七月加左丘明等十九人封爵。三年(公元1010年)颁释奠仪注及祭器图,建庙学。

从元到清,孔庙神灵的设置,都基本沿袭宋朝确定的格局。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礼,规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清代,盛京即建有孔庙,顺治十四年(1657年),就曾在弘德殿祭先师孔子。顺治定都北京后,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庙内有大成殿,专门用来每年举行祀孔大典。文庙中还有启圣祠,燎炉、瘗坎、神库、神厨、宰牲亭、井亭等设施。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上升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跪九拜大礼,俨然与天、地、社稷和太庙的规格平起平坐。

孔庙沿革

历史年号 公元纪年 孔子封号 孔庙释奠

周敬王四十二年 前478年  鲁哀公立庙,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

汉高祖十二年 前195年  汉高祖至阙里孔庙,以太牢祀孔子

汉元始一年 公元元年 褒成宣尼公 

汉永平十五年 72年  汉明帝至阙里孔庙,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汉元和二年 85年  汉章帝至阙里孔庙,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

汉延光三年 124年  汉安帝东巡幸阙里,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汉建宁元年 168年  鲁相史晨举行盛大祭孔活动,参与祭祀者达九百零七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

汉建宁二年 169年  祀孔子,依社稷

晋泰始三年 267年  诏太学及鲁郡四时备三牲祀孔子

晋泰始七年 271年  皇太子以太牢祀孔子,以颜回配享

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 445年  皇太子刘劭释奠孔子,舞用六佾,乐奏登歌

南朝齐永明三年 485年  释奠用六佾舞、轩悬之乐

北魏太和十六年 492年 文圣尼父 令祀孔子及周公皆由牧守执事

北魏太和十九年 495年  孝文帝元宏幸阙里,亲祀孔子

北魏永熙三年 534年  孝武帝亲祀孔子

东魏兴和元年 539年  兖州刺史李珽塑孔子及十弟子像,立碑于庙庭

北齐天保元年 550年  遣使致祭孔子,行三献之礼

北周大象二年 580年 邹国公 

隋开皇元年 581年 先师尼父 

唐武德二年 619年 先师 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

唐贞观二年 628年 先圣 以颜子配祀孔子

唐贞观四年 630年  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

唐贞观十一年 637年 宣父 诏兖州修阙里孔子庙

唐贞观二十一年 647年  诏以左丘明、榖梁赤、戴圣、毛苌等二十二人配享孔庙

唐显庆三年 658年  诏先圣庙用雍和之舞

唐乾封元年 666年 太师 唐高宗至阙里孔庙,亲祀孔子

唐总章元年 668年  皇太子释奠于学,赠颜子为太子少师,曾子为太子少保,均配享孔子庙

武周天授元年 690年 隆道公 

唐开元八年 720年  定十哲配祀孔子庙,以颜子为十哲之首

唐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 文宣王 分别赠十哲及曾子等共七十七人公、侯、伯爵。祭祀时“乐用宫悬,舞用六佾”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  诏春秋二仲丁祭孔时为大祀,舞用八佾

后周广顺二年 952年  后周太祖郭威莅曲阜祀孔子庙

宋建隆三年 962年  诏祭孔子庙用一品礼,立十六戟于庙门

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 玄圣文宣王 宋真宗赐孔子庙经史及器用

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  加孔子冕服,桓圭一,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追封孔子弟子颜回等十人公爵,曾参等六十二人侯爵,封先儒左丘明等十九人伯爵

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年 至圣文宣王 

宋景祐二年 1035年  诏释奠孔子庙用凝安九成之乐

宋元丰七年 1084年  增孟子配享,设位于兖国公之次

宋崇宁三年 1104年  诏易七十二子以周之冕服,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

宋崇宁四年 1105年  增文宣王庙像冕十二旒,衮服九章,又颁祭服制度于州县,令皆以法服行礼。

宋大观三年 1109年  释奠乐成。迎神、送神奏凝安,奠币奏明安,酌献、亚献、终献奏成安。乐章各有词曲。

宋大观四年 1110年  文宣王庙像改执镇圭,庙门增立二十四戟,并如王者之制。

宋政和六年 1116年  赐孔子庙正声大乐器、礼器各一副,颁释奠乐章于阙里

元至大元年 1308年 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皇庆二年 1313年  诏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十人从祀孔子庙

元延祐三年 1316年  诏春秋释奠孔子,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

元至顺元年 1330年  以董仲舒从祀孔庙,位列七十子后

明洪武元年 1368年  明太祖诏以太牢祭孔子,并遣官到阙里致祭,赐祭田两千大顷,置林庙洒扫户一百一十五户

明洪武四年 1371年  更定孔子庙祭器乐舞。改笾豆八为十;祭器由木易以瓷;牲用熟,各设高案,乐舞生设一百一十人

明洪武十五年 1382年  命郡县通祀孔子。每岁春秋二仲丁行释奠礼

明成化十二年 1476年  祭酒周洪谟请增孔庙礼乐。定笾豆十二,舞用八佾

明弘治九年 1496年  增祭孔乐舞生二十六人,与天子乐舞七十二人相等

明嘉靖九年 1530年 至圣先师 更定孔庙祀典

清顺治二年 1645年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顺治十四年 1657年 至圣先师 

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清圣祖至阙里孔庙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头礼,赐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悬于殿中

清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  升先贤朱熹于大成殿十哲之次

清雍正七年 1729年  颁内府新制大成殿祭器、镇圭、曲柄宝盖及二十四戟

清雍正八年 1730年  孔庙大成殿塑像落成,诏设圣庙执事官四十员

清乾隆十三年 1748年  清高宗至阙里祀孔子,后多次至阙里释奠孔子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  谕颁周范铜器于孔庙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奉旨将孔庙祭祀规格升为大祀

祭孔乐舞

祭孔乐舞是孔庙祭祀大典的专用乐舞,以乐、歌、舞配合于礼,是孔庙释奠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乐舞仅限于如“国祭”、“丁祭”(春夏秋冬四季仲月即农历二、五、八、十一月的上丁日)等重大祭孔大典时使用。古代祭孔乐舞所用音乐的曲谱、宫调和舞蹈的舞谱图示均有皇帝审定钦颁,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然而,自古礼不相沿、乐不相袭,大凡改朝换代,必有制礼作乐。因此,历代制定的祭孔乐舞均有所不同。自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皇太子释奠孔子用乐奏登歌为释奠用乐之始,隋文帝仁寿元年起,祭孔乐舞规定为孔子释奠专用。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皇帝命太常寺祖孝孙、协律郎窦琎等人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意制作“大唐雅乐”十二章,又称“十二和”。包括了全部御用乐舞,祭孔乐舞属于十二和的组成部分。贞观年间,协律郎张文收奉诏与起居郎吕才再行考证律吕,规定祭孔释奠用“登歌”、奠币乐奏《肃和》、入豆和彻豆(豆是古代的祭祀礼器)乐奏《雍和》,舞蹈则有文舞和武舞。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增“十二和”为“十五和”。见于《全唐诗》中释奠文宣王乐章有七章,分别是《诚和》、《承和》、《肃和》、《雍和》、《舒和》、《迎神》、《送神》。

五代后汉时,废除唐开元年间新增的三章,改“十二和”为“十二成”,释奠时改《宣和》为《师雅》。后周时改“十二成”为“十二顺”,释奠时去《师雅》而乐奏《礼顺》。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命太常寺、翰林院学士窦俨等人制作祭祀乐舞,改“十二顺”为“十二安”。祭祀文宣王用《永安》之乐。皇帝亲祀时,乐用“宫悬”(乐置四面,中间设舞为“宫悬”—编者注)。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皇帝诏宰臣吕夷简等人修订祭孔乐舞,以《凝安》取代《永安》。祭孔时,升殿与降阶乐奏《同安》;奠币乐奏《明安》;酌献乐奏《成安》;饮福乐奏《馁安》;送神乐奏《凝安》。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专门设置了“大成乐府”,主持制定祭孔乐舞。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颁降曲阜孔庙释奠乐章,其中增加了升阶和奠币两个乐章。

金世宗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定金乐为“太和之乐”,每个乐章以“宁”字命名,

如释奠迎神乐奏《来宁》、盥洗乐奏《静宁》、奠币与初献乐奏《和宁》等。

元乐共有十九篇诗歌,七章曲谱,演奏三十四成,变换六、七个宫调。乐章以“明”字命名,如迎神乐奏《文明》、盥洗乐奏《昭明》、升殿与降阶乐奏《景明》、奠币乐奏《德明》、酌献乐奏《诚明》、亚、终献乐奏《灵明》、送神乐奏《庆明》。“乐悬”仍保持“登歌”的形式。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乐律官更制乐谱,乐章复以“和”定名。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向曲阜及全国颁发“大成乐”专祀孔子。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增祭孔乐舞为“八佾”,加“笾”“豆”(祭祀礼器)为十二,以皇帝用乐和祭祀天神礼仪的规格祭祀孔子。明世宗时又复“乐用轩悬,舞用六佾”。明乐将元乐十九篇综合为六章六奏,并继承了唐以来乐、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使祭孔乐舞趋向于完善和精炼。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再作“中和韶乐”,取“天下太平”之意,乐章均以“平”字命名,颁至国学为释奠孔子之用。迎神乐奏《昭平》、初献乐奏《宁平》、亚献乐奏《安平》、终献乐奏《景平》、彻馔乐奏《咸平》乐章。送神和望痤时,更换歌词,再复奏《咸平》之曲。全乐为五曲七奏。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颁给全国各郡县及阙里孔庙“四时旋宫”之乐,对康熙时的乐名有所改动,全曲更为六章八奏。一直到民国年间,基本沿袭了这一乐舞程序。

1957年,吴晓邦等先生挖掘整理了古代祭孔乐舞并拍摄了祭孔电影资料,1986年,为纪念孔子诞辰暨配合每年一度的祭孔活动,曲阜市政府成立专门班子,依据《圣门礼志》、《圣门乐志》、《阙里志》、《阙里文献考》及电影资料等进一步研究、发掘和整理祭孔乐舞,以曲阜剧团为主,王明星先生任总编导兼祭孔舞蹈教练,张玉明、刘德顺先生负责礼仪程序,孔祥印、胡继成先生整编乐曲,将乐、舞、歌、礼融为一体,作为艺术的再现,成功编排了仿古祭孔乐舞表演剧目。自1986年以来,每年孔子文化节期间在孔庙大成殿演出数十场,每年观众包括外宾在内达十余万人,并有多家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录音、录像、采访撰文报道。仿古祭孔乐舞表演的效果之好,影响之大是空前的。可谓震动全国,波及世界。

历代祭孔释奠乐舞歌辞

唐礼乐章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诚和】(迎、送神用)

圣道日用,神几不测。金石以陈,弦歌载陟。

爰释其菜,匪馨于稷。来顾来享,是宗是极。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承和】(皇太子行用)

万国以贞光上嗣,三善茂德表重轮。

视膳寝门尊要道,高辟崇贤引正人。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肃和】 (奠币用)

粤惟上圣,有纵自天。傍周万物,俯应千年。

旧章允著,嘉贽孔虔。王化兹首,儒风是宣。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雍和】(迎俎用)

堂献瑶篚,庭敷璆县。礼备其容,乐和其变。

肃肃亲享,雍雍执奠。明德惟馨,苹蘩可荐。

【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舒和】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

隼集龟开昭圣烈,龙蹲凤跱肃神仪。

尊儒敬业宏图阐,纬武经文盛德施。

唐玄宗开元中,增加为十五和,释奠用《宣和》,改迎送神为:

【郊庙歌辞·享孔子庙乐章·迎神】

通吴表圣,问老探真。三千弟子,五百贤人。

亿龄规法,万载嗣禋。洁诚以祭,奏乐迎神。

【郊庙歌辞·享孔子庙乐章·送神】

醴溢牺象,羞陈俎豆。鲁壁类闻,泗川如觏。

里校覃福,胄筵承祐。雅乐清音,送神具奏。

宋礼乐章

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仁宗诏“祭文宣王庙释奠登歌”六首:

一、迎神,凝安之曲: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

常祀有秩,备物有容。神其格思,是仰是崇。

二、初献升降,同安之曲:

右文兴化,宪古师今。明祀有典,吉日惟丁。

丰牺在俎,雅奏来庭。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三、奠币,明安之曲:

一王垂法,千古作程。有仪可仰,无德而名。

齐以涤志,币以达诚。礼容合度,黍稷非馨。

四、酌献,成安之曲:

自天生圣,垂范百王。恪恭明祀,陟降上庠。

酌彼醇旨,荐此令芳。三献成礼,率由旧章。

五、饮福,绥安之曲: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

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六、送神,凝安之曲:

肃肃庠序,祀事惟明。大哉宣父,将圣多能!

歆馨肸 ,迥驭凌兢,祭容斯毕,百福是膺。

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徽宗“大晟乐府”更乐章为“《凝安九成之乐》五章六奏”〉,乐章及歌词如下:

一、迎神,凝安之曲: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於昭斯文,被于万年。

峨峨胶庠,神其来止。思款无穷,敢忘于始。

二、升降,同安之曲:

生民以来,道莫与京。温良恭俭,惟神惟明。

我洁尊罍,陈兹芹藻。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三、奠币,明安之曲:

於论鼓钟,于兹西雍。粢盛肥硕,有显其容。

其容洋洋,咸瞻像设。币以达诚,歆我明洁。

四、酌献,成安之曲:

道德渊源,斯文之宗。功名糠秕,素王之风。

硕兮斯牲,芬兮斯酒。绥我无疆,与天为久。

五、配位酌献,成安之曲:

俨然冠缨,崇然庙庭。百王承祀,涓辰惟丁。

于牲于醑,其从予享。与圣为徒,其德不爽。

六、送神,凝安之曲:

肃荘绅緌,吉蠲牲牺。於皇明祀,荐登惟时。

神之来兮,肸 之随。神之去兮,休嘉之贻。

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微宗“大晟府”复再撰“释奠乐章”计十四首〉

一、迎神,凝安之曲:

(一)黄钟为宫

大哉宣圣,道德尊祟!维持王化,斯民是宗。

典祀有常,精钝并隆。神其来格,於昭盛容。

(二)大吕为角

生而知之,有教无私。成均之祀,威仪孔时。

维兹初丁,洁我盛粢。永适其道,万世之师。

(三)太簇为徵

巍巍堂堂,其道如天。清明之象,应物而然。

时维上丁,备物荐诚。维新礼典,乐谐中声。

(四)应钟为羽

圣王生知,阐乃儒规。诗书文教,万世昭垂。

良日惟丁,灵承不爽。揭此精虔,神其来飨。

二、初献盥洗,同安之曲(姑洗宫):

右文兴化,宪古师经。明祀有典,吉日惟丁。

丰牺在俎,雅奏在庭。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三、升殿,同安之曲(南吕宫):

诞兴斯文,经天纬地。功加于民,实千万世。

笙镛和鸣,粢盛丰备。肃肃降登。歆兹秩祀。

四、奠币,明安之曲: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王神明,度越前圣。

粢币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

五、奉俎,丰安之曲(姑洗宫):

道同乎天,人伦之至。有飨无穷,其兴万世。

既洁斯牲,粢明醑旨。不懈以忱,神之来暨。

六、文宣王位酌献,成安之曲(南吕宫):

大哉圣王,实天生德!作乐以祟,时祀无斁。

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七、兖国公位酌献,成安之曲:

庶几屡空,渊源深矣。亚圣宣献,百世宜祀。

吉蠲斯辰,昭陈尊簋。旨酒欣欣,神其来止。

八、邹国公位酌献,成安之曲:

道之由兴,於皇宣圣。惟公之传,人知趋正。

与飨在堂,情文实称。万年承休,假哉天命。

九、 亚、终献用文安之曲(姑洗宫):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

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於嘻成礼。

十、 彻豆,娱安之曲(南吕宫):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飨以荐,既芬既洁。

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十一、送神,凝安之曲(黄钟宫):

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

歆兹惟馨, 驭旋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明代释奠乐章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春,颁大成乐於天下,郡县祀孔典礼自此皆用乐。

一、迎神,咸和之曲:

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

典祀有常,精纯益隆,神其来格,於昭圣容。

二、奠帛,宁和之曲: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王神明,度越前圣。

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惟王后改曰惟师)

三、初献,安和之曲:

大哉圣王,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

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四、亚、终献,景和之曲: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

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於戏成礼。

五、彻馔,咸和之曲: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

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六、送神,咸和之曲:

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

歆格惟馨,神驭旋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清代释奠乐章

清顺治十三年,第一次颁定国学释奠乐章,采用全新乐章诗词,乐章名将明朝所用乐章中的“和”字改为“平”。新订六乐章为迎神用“咸平”、初献用“宁平”、亚献用“安平”、终献用“景平”、彻馔用、送神用“咸平”,仍沿明制采“六章六奏”方式,舞用六佾、三献均用文德之舞:

一、迎神,奏“咸平之曲”

大哉至圣,峻德宏功,敷文衍化,百王是崇,

典则有常,昭兹辟雍,有虔簠簋,有严鼓钟。

二、初献,奏“宁平之曲”

觉我生民,陶铸前圣,巍巍泰山,实予景行,

礼备乐和,豆笾惟静,既述六经,爰斟三正。

三、亚献,奏“安平之曲”

至哉圣师,天授明德,木铎万世,式是群辟,

清酒惟醑,言观秉翟,太和常流,英材斯植。

四、终献,奏“景平之曲”

猗欤素王,示予物轨,瞻之在前,神其宁止,

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既终,弗遐有喜。

五、彻馔,奏“咸平之曲”

璧水渊渊,崇牙业业,既歆宣圣,亦仪十哲,

声金振玉,告兹将彻, 假有成,羹墙靡愒。

六、送神,奏“咸平之曲”

煌煌学宫,四方来宗,甄陶胄子,暨予微躬,

思皇多士,肤奏厥功,佐予永清,三王是隆。

乾隆年间,释奠乐章第二次修订。乾隆六年及八年分别新颁中央“国学”及地方“直省”用乐章,更改后乐章名一样,但乐诗词及佾舞谱则不同。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重新颁定的“国学乐章”——:

一、迎神,奏“昭平之章(原咸平之章)”

大哉至圣,德盛道隆,生民未有,百王是崇,

典则昭垂,式兹辟雍,载虔簠簋,载严鼓钟。

二、初献,奏“宣平之章(原宁平之章)”

觉我生民,陶铸贤圣,巍巍泰山,实予景行,

礼备乐和,豆笾嘉静,既述六经,爰斟三正。

三、亚献,奏“秩平之章(原安平之章)”

至哉圣师,克明明德,木铎万年,惟民之则,

清酒既醑,言观秉翟,太和常流,英材斯植。

四、终献,奏“叙平之章(原景平之章)”

猗欤素王,示予物轨,瞻之在前,师表万祀,

酌彼金罍,我酒惟旨,登献虽终,弗遐有喜。

五、彻馔,奏“懿平之章(原成平之章)”

璧水渊渊,芹芳藻洁,既歆至圣,亦仪前哲,

声金振玉,告兹将彻, 假有成,日月昭揭。

六、送神,奏“德平之章(原成平之章)”

煌煌辟雍,四方来宗,甄陶乐育,多士景从,

如士斯埴,如金在镕,佐予敷治,俗美时雍。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新颁定“阙里文庙及府州县学用祀孔乐章”:

一、迎神,奏“昭平之章”

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

祥徵麟绂,韵荅金丝,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二、初献,奏“宣平之章”

予怀明德,玉振金声,生民未有,展也大成,

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载,其香始升。

三、亚献,奏“秩平之章”

式礼莫愆,升堂再献,响协 镛,诚孚罍甗 ,

肃肃雍雍,誉髦斯彦,礼陶乐淑,相观而善。

四、终献,奏“叙平之章”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皮弁祭菜,於论思乐,

惟天牖民,惟圣时若,彝伦攸叙,至今木铎。

五、彻馔,奏“懿平之章”

先师有言,祭则受福,四海 宫,畴敢不肃,

礼成告彻,毋疏毋渎,乐所自生,中原有菽。

六、送神,奏“德平之章”

凫绎峨峨,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泽无疆,

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蒸民,育我胶庠。

民国初年重订释奠乐章

民国三年八月袁世凯大总统准颁《民国礼制》七种,包括〈祀孔典礼〉一卷,由“政事堂礼制馆”(馆长为徐世昌)遵照通行。该卷订以夏历春秋两丁为祀孔日,仍从大祀,礼节服制祭品与祭天一致,并规定京师文庙由大总统主祭,各地方文庙由该长官主祭,孔子生日则听各习惯,自由致祭。并分别对“京师文庙”、“各地方文庙”修订乐章名一样,但歌词不一样。

京师文庙用乐章:

一、迎神,奏“昭和之章”

大哉至圣,德盛道隆,生民未有,千 是崇,

典则昭垂,式兹辟雍,载虔簠簋,载严鼓钟。

二、奠帛初献,奏“雝和之章”——【舞干戚之舞】

觉我生民,陶铸贤圣,巍巍泰山,仰止景行,

礼备乐和,豆笾嘉静,既述六经,爰斟三正。

三、亚献,奏“熙和之章”——【舞羽籥之舞】

至哉圣师,克明明德,木铎万年,惟民之则,

清酒既醑,言观秉翟,太和常流,英材斯植。

四、终献,奏“渊和之章”——【舞同亚献】

猗欤圣师,纳民物轨,瞻之在前,师表万祀,

酌彼金罍,我酒惟旨,登献虽终,弗遐有喜。

五、彻馔,奏“昌和之章”

璧水渊渊,芹芳藻洁,既歆至圣,亦仪前哲,

声金振玉,告兹将彻, 假有成,日月昭揭。

六、送神,奏“德和之章”

煌煌辟雍,四方来宗,甄陶乐育,多士景从,

如士斯植,如金在镕,怀仁抱智,俗美时雍。

曲阜乐章

一、迎神,奏“昭和之章”

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

祥征麟绂,韵荅金丝,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二、初献,奏“雝和之章”舞干戚之舞

予怀明德,玉振金声,生民未有,展也大成,

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载,其香始升。

三、亚献,奏“熙和之章”舞羽籥之舞

式礼莫愆,升堂再献,响协 镛,诚孚罍甗 ,

肃肃雍雍,誉髦斯彦,礼陶乐淑,相观而善。

四、终献,奏“渊和之章”舞如亚献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皮弁祭菜,於论思乐,

惟天牖民,惟圣时若,彝伦攸叙,至今木铎。

五、彻馔,奏“昌和之章”

先师有言,祭则受福,四海 宫,畴敢不肃,

礼成告彻,毋疏毋渎,乐所自生,中原有菽。

六、送神,奏“德和之章”

凫绎峨峨,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泽无疆,

聿昭祀事,祀事孔明,以化蒸民,以育胶庠。

清代释奠程序

(在祭祀诸项工作齐备的前提下,鼓师於大成门之东先击大鼓360响,撞大钟

一百八十响,以示儆戒。)

一、鸣赞唱:入庙行礼!(各致祀者,按其身份,辈份候命)

二、鸣赞唱:启户!(一时诸门俱开)

三、鸣赞唱:行扫除!(执事生持拂尘行扫除)

四、鸣赞唱:安神位!(按规定礼仪请神、安神位)

五、鸣赞唱:乐舞生就位!(按规定的就位式就位)

六、鸣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执事生各就其位司其事)

七、鸣赞唱:供事官就位!(典仪、协律、司馔、执繖、监察、巡视官等就位)

八、鸣赞唱:陪祭官就位!(族长、领十代孙就其位)

九、鸣赞唱:分献官就位!(引赞引分献官拜位)

十、鸣赞唱:正献官就位!(引赞引正献官拜位)

十 一、鸣赞唱:瘗毛血!(各执事生瘗毛血)

十 二、鸣赞唱:迎神!

十 三、伶官唱:迎神!

十 四、麾生举麾唱:乐奏《昭平之章》!(按章法起乐)

十 五、工祝唱:求神!(正献官以下俱跪)

十 六、工祝唱:燔燎!(作介)

十 七、工祝唱:灌鬯!(作介)

十 八、工祝唱:往迎!(幼孙於神库请神介)

十 九、工祝唱:神降!(正献官以下俱跪道左)

二 十、工祝唱:分班!

二十一、鸣赞唱:恭神!(正献官以下俱拜位介)

二十二、鸣赞唱:三跪九叩头!(各官依礼仪作介)

二十三、鸣赞唱:奠帛!行初献礼!

二十四、伶官传唱:奠帛!行初献礼!

二十五、麾生举麾唱:乐奏《宣平之章》!(按章起乐)

二十六、节生举节唱:起《宣平之舞》!(随乐节奏起舞)

二十七、引赞唱:升坛!(由北阶降东阶转)

二十八、引赞唱:诣盥洗所!(至——)

二十九、引赞唱:浴手!(按章而作)

三 十、引赞唱:进巾!(按章而作)

三十一、引赞唱:诣水罇所!(按章而作)

三十二、引赞唱:进巾!(按章而作)

三十三、引赞唱:司帛者捧帛,司香者捧香,司祝者捧祝,司爵者捧爵,各诣神位前(按章而作)

三十四、引赞唱:诣酒罇所!(至、转上立)

三十五、引赞唱:司罇者举幂勺酒!(按章而作)

三十六、引赞唱:诣始祖至圣先师神位前!(至)

三十七、引赞唱:上香!(按章而作,一叩头,立)

三十八、引赞唱:献帛!(按章而作,一叩头,立)

三十九、引赞唱:进爵!(按章而作,一叩头,立)

四 十、引赞唱:献爵!(按章而作,一叩头,立)

四十一、鸣赞唱:众官皆跪!(正、分、陪各官皆跪至各位)

四十二、鸣赞唱:叩头!(俱叩头)

四十三、鸣赞唱:平身!(众官立)

四十四、引赞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至)

四十五、引赞唱:跪!(献帛)

四十六、引赞唱:献爵!(献介)

四十七、引赞唱:诣宗圣曾子神位前!(至仪同颜子)

四十八、鸣赞唱:行分献礼!(各引赞引其官行分献礼,东哲、西哲、崇圣、启圣、后寝、东庑、西庑,俱升坛)

四十九、引赞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仪同颜子)

五 十、引赞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同颜子)

五十一、引赞唱:诣读祝位!(引正献官跪于祝位!)

五十二、鸣赞唱:众官皆跪!(舞正好至“春秋上丁”止,众跪!)

五十三、引赞唱:读祝!(太祝生宣读祝文)

五十四、引赞唱:一跪三叩头!(作介——)

五十五、鸣赞唱:一跪三叩头!(杏坛前各官俱一跪三叩头——)

五十六、引赞唱:复位!(复位于杏坛前)

五十七、麾生偃麾,栎敔,乐止,舞生面北立

五十八、鸣赞唱:行亚献礼!

五十九、伶官传唱:举亚献乐奏《秩平》之章!

六 十、麾生举麾:击柷乐起,有舞,(节仪同前)

六十一、引赞唱:升坛!(仪如初献)

六十二、鸣赞唱:行终献礼!

六十三、伶官传唱:举终献乐奏《叙平》之章!

六十四、麾生举麾,击柷

六十五、节生举节唱:起《叙平》之舞(舞介)

六十六、引赞唱:升坛!(仪如亚献)

六十七、鸣赞唱:行彻馔礼!

六十八、伶官传唱:彻馔!

六十九、麾生举麾唱:乐奏《懿平》之章!(如前章起乐)

七 十、鸣赞唱:饮福受胙!

七十一、引赞唱:升坛!(引正献官——至殿内——)

七十二、引赞唱:诣福胙位!(——案前——)

七十三、鸣赞唱:众官皆跪!(按仪而行——)

七十四、引赞唱:饮福酒!(太史生取案上献爵之酒——正饮之)

七十五、引赞唱:受胙肉!(予割太牢之)

七十六、引赞唱:叩头!(众官俱一叩头——)

七十七、引赞唱:平身!(众官俱立——)

七十八、引赞唱:复位!(由西阶复位——)

七十九、鸣赞唱:谢神!跪叩头!再叩头!三叩头!平身!

(--按礼仪而行之——)

八 十、鸣赞唱:瘗馔!(司馔官进殿,一叩头,取馔瘗——)

八十一、引赞唱:复位!(杏坛前拜位——乐声止)

八十二、鸣赞唱:辞神!三跪九叩头(--而行——)

八十三、鸣赞唱:送神!

八十四、伶官传唱:送神!

八十五、麾生举麾唱:乐奏《德平》之章!(起乐——)

八十六、工祝唱:神降!(太祝、太史至神舆致词)

八十七、工祝唱:兮班!(前导 行——)

八十八、工祝唱:神去!

八十九、引赞唱:复位!(——乐止)

九 十、鸣赞唱:望燎!(冬秋日望瘗)

九十一、伶官传唱:望燎!

九十二、麾生举麾唱:乐奏《德平》之章!(乐起——)

九十三、鸣赞唱:焚祝帛!(各至而行——)

九十四、引赞唱:诣燎位!(各分献官同仪而行—— )

九十五、引赞唱:望燎!(正位焚毕——)

九十六、引赞唱:后寝香一柱!帛一端(焚毕——)

九十七、引赞唱:复位!(引代献官复位——)

九十八、东哲、西哲一坛、东庑三坛、西庑三坛、各香一柱、帛一端,焚毕,引分献官各复位——

九十九、鸣赞唱:阖户!

一 百、鸣赞唱:礼毕!(——拜辞而去)

新编祭孔乐舞程序

总编导兼舞蹈教练:王明星

礼 仪 程 序: 张玉明 刘德顺

作 曲: 孔祥印 胡继成

〔诸祭品事宜齐备——

〔司大鼓者在大成门击大鼓360响;鼓字是:冬冬 冬冬 冬冬┅┅

〔在鼓声中解说:击大鼓360响,表示360天,亦称“岁鼓”。

〔鼓声毕,司钟者在大成门撞大镛钟180响

〔在钟声中,解说:撞镛钟180响,表示“春秋上丁”之大祭。现在击鼓撞钟均表示儆戒!

一、(待钟声毕)鸣赞唱:启户!(顿时诸门俱开——

二、 鸣赞唱:行扫除!安神位!(执事生持拂扫除;安置神位介——

三、 司建鼓者在大成门西侧击第一通鼓。鼓字是:

初起:扎扎冬,扎扎冬,扎扎冬冬〔用左手击古,用右手击冬,左手欲轻,右手欲重

第一通:古冬,古冬,古冬,┅┅〔毕

四、鸣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乐舞生就位!

五、司建鼓考击第二通鼓,鼓字是:古冬冬,古冬冬,古冬冬┅┅〔毕

六、伶官:指挥四把大号,长鸣三声,司路鼓者击路鼓“冬”字为板;司特大号锣者,敲“仑”字为眼,鼓声重,锣声轻,节制着八支大唢呐吹奏就位式曲谱。麾领乐生,节领舞生,分两队鱼贯而进。

〔解说:伶官前导,大号开道,龙旗引路,麾领乐生,节领舞生,乐舞生就位。

〔队伍引至杏坛前,伶官指挥司号者长鸣三声

〔队伍引至登正阶前伶官指挥司号者长鸣三声

〔伶官指挥大号、路鼓、特号大锣、八支唢呐登正阶而上,麾,节各领其伍经东、西俑边而登上露台——〔队伍行至露台,伶官指挥大号长鸣三声

七、鸣赞唱:主祭官就位!

八、司建鼓者击第三通鼓。鼓字是:古冬古冬冬,古冬古冬冬,古冬古冬冬┅┅〔解说击第三通鼓,迎主祭官就位(毕

〔伶官指挥大号长鸣三声,路鼓,大锣节唢呐奏迎主祭官之曲——,曲二,迎主祭官就位曲

九、〔注:二纱灯、二提炉、二扇、曲柄黄、盖伞、引赞、工柷、太柷、太史等护主祭官入大成门至杏坛就位。

十、鸣赞唱:瘗毛血!

十一、一执事生走至香炉前,行礼,双手高举毛血盘过顶,由中阶降,转东俑边去瘗所—

十二、鸣赞唱:迎神!举迎神乐奏《昭平》之章!

十三、麾生举升龙之麾,传唱:乐奏《昭平》之章!

〔解说:升麾,令乐生准备起奏

十四、司楹鼓者,击楹三响,冬!冬!冬!〔节奏重而稳。

〔舞生随楹鼓节奏,转体面南而立

〔解说:楹鼓乃全乐之纲,击楹鼓三响,命全乐起奏。

十五、司柷者捣柷三响〔双手举止过顶,先捣底,次左,次右

〔解说:捣柷,统领全乐起奏,以开众音。

十六、〔音出歌起,演奏《昭平》之章

十七、〔在“昭平”之章音乐中,正献官於杏坛前行“参神”“拜位”礼〕引赞唱:神降!〔正献官以下俱恭於道左

十八、鸣赞唱:恭神!〔正献官以下俱拜位

十九、鸣赞唱:三跪九头!〔正献官以下俱三跪九叩礼

二十、鸣赞唱:奠帛!行初献礼

二十一、麾生举升龙麾唱,举初献乐奏《宣平》之章!〔由内向上升。

二十二、节生举升节,唱,起《宣平》之舞!〔由内向上升。

二十三、〔奏乐次序同於《昭平》;舞谱另册。

〔注:此章需反复演奏两遍半,有新加进舞蹈,以便于正献官行祭祀礼,否则,节奏加快

了,时间不够用。

二十四、〔在初献《宣平》之章音乐声中,鸣、引赞、正献官依仪行礼,

引赞唱:升坛!〔纱灯、提炉各二人,陪祭官二人,太柷、太史、工柷各一人,引正献官升杏坛,由北阶降东转——

二十五、引赞唱:诣盥洗所!〔正献官至盥洗所

二十六、引赞唱:浴手!〔礼生勺金罍之水,正献官以手乘水,浴手,讫。

二十七、引赞唱:进巾!〔礼生跪,展中于笥,正献官拭手讫。

二十八、引赞唱:诣水罇所!〔执爵生举爵正位三爵四配各一爵,依次进正献官,相礼生以疏杓勺金罍之水,正献官以爵承水,相礼生跪捧盥盆,受弃之水,以次洗爵。

二十九、引赞唱:进巾!〔相礼生跪展巾于笥上,正献官以次拭爵讫。

三十、引赞唱:司帛者捧帛,司香者捧香,司祝者捧柷,司爵者捧爵,各诣神位前,〔引正献官自东俑道升东阶至至殿左门外。

三十一、引赞唱:诣酒罇所!〔立,执爵生举爵前行,各至酒罇所,朝上立

三十二、引赞唱:司罇者举幂勺酒!〔正位,司罇生以龙勺著罇之酒,齐于三爵四配,......

三十三、引赞唱:诣始祖至圣先师神位前!〔引正献官至至圣先师神位香几前,

三十四、引赞唱:上香!〔司香生跪举香盒,正献官取香焚於鼎,不赞自跪,一叩头,立

三十五、引赞唱:献帛!〔司帛生跪捧帛篚,正献官取帛奠於香几,不赞自跪,一叩头,

立。

三十六、引赞唱:进爵!〔执爵生跪进爵

三十七、引赞唱:献爵!〔正献官起,接爵,向神恭献,奠於祭案正中垫上;不赞又一叩头,立。

三十八、鸣赞唱:众官皆跪!〔杏坛前各官皆跪之

三十九、鸣赞唱:叩头!〔众官俱,一叩头

四十、 鸣赞唱:平身!〔众官俱起立。注:献四配删——

四十一、引赞唱:诣读祝位!〔引正献官跪於案前

四十二、鸣赞唱:众官皆跪!〔杏坛前众官皆跪之

四十三、引赞唱:读祝!〔太祝生面北跪,太史生取祝版付之,太祝生宣读祝文——讫,叩头!〔乐舞至“春秋上丁”;止为时已晚祝后再续之

四十四、引赞唱:一跪三叩头!〔正献官三叩头,讫

四十五、鸣赞唱:一跪三叩头!〔杏坛前各官俱,一跪三叩头,讫

四十六、引赞唱:复位!〔引正献官经西阶降,杏坛前复位拜之

四十七、〔栎敔后,稍时,出筝独奏曲;偃麾向外落。舞生列队。

四十八、〔在筝曲声中,鸣赞唱礼,出字勃然而起,尾音悠然而长,不可暴戾,春容悦耳——;楹鼓声出,筝曲止。

四十九、鸣赞唱:行亚献礼!

五十 、麾生举升龙唱:举亚献乐奏《秩平》之章!

五十一、节生举节唱:举亚献起《秩平》之舞!〔舞生就其舞位。

〔在乐舞声中,按节奏行礼〕

五十二、引赞唱:升坛!〔引正献官升坛,由北阶降东转——

五十三、引赞唱:诣盥洗所!〔引——至

五十四、引赞唱:浴手!〔仪同初献

五十五、引赞唱:进巾!〔仪同初献

五十六、引赞唱:洗爵!〔仪同初献

五十七、引赞唱:进巾!〔仪同初献

五十八、引赞唱:司香者捧香,司爵者捧爵,各诣神位前!〔引正献官自东阶升阶

五十九、引赞唱:诣酒罇所!

六十 、引赞唱:司罇者举幂勺酒!〔正位,齐于三爵,勺酒介

六十一、引赞唱:诣至圣先师神位前!〔引正献官至香几前

六十二、引赞唱:上香!〔同初献

六十三、引赞唱:献爵!〔同初献

六十四、鸣赞唱:众官皆跪!〔杏坛前众官皆跪

六十五、鸣赞唱:叩头!〔正献官以下俱叩头

六十六、鸣赞唱:平身!〔众官皆一叩头,立

六十七、〔扫敔乐止,筝独奏,曲同初献间曲,偃麾,节同上

六十八、鸣赞唱:行终献礼

六十九、麾生升麾唱:举终献乐奏《叙平》之章!

七十、节生升节唱:起《叙平》之舞!〔舞生各就舞位

七十一、司楹鼓者司楹鼓:冬冬冬┅┅柷,冬冬冬┅┅ 钟,当当

七十二、筝独奏间曲同上个间曲

七十三、鸣赞唱:行彻馔礼

七十四、麾生升麾唱:彻馔,乐奏《懿平》之舞!〔舞生各就舞位

七十五、各坛陈设生将登、铏、簠、簋、籩、豆、俎、罇等俱加盖幕,稍移动之——

七十六、司楹鼓:冬冬冬 柷:冬冬冬 钟:当当

七十七、〔在“懿平”乐声中〕鸣赞唱:饮福受胙!

七十八、引赞唱:诣福胙位!〔引正献官至香几旁福胙案前〕

七十九、引赞唱:跪!〔正献官跪之

八十、鸣赞唱:众官皆跪!〔杏坛前众官皆跪之

八十一、引赞唱:饮福酒!〔太史生取神前献爵之酒合于一爵,付太祝生进与正献官饮,讫

八十二、引赞唱:受胙肉!〔宰人预割太牢之

八十三、引赞唱:叩头!〔正献官以下俱叩头!

八十四、引赞唱:平身!〔众官俱一叩头,立

八十五、鸣赞唱:谢神!〔众官皆立於跪位

八十六、鸣赞唱:跪,叩头〔以仪而礼〕!再叩头!三叩头!平身!〔正献官以下俱一跪三叩头,立〕

八十七、鸣赞唱:瘗馔!〔司馔生至案前一叩头起取所供馔盘,高捧降正阶东转俑道而去瘗所——复位。

八十八、鸣赞唱:辞神!三跪九叩头!〔以仪而礼,偃麾

八十九、〔栎敔乐止,偃节舞生列队;筝独奏间曲同前

九十、鸣赞唱:送神!

九十一、麾生升麾唱:乐奏《德平》之章!

九十二、节生升节唱:起《德平》之舞!〔舞生各就舞位

九十三、引赞唱:神降!〔引正献官降西阶至杏坛忝于边左

九十四、引赞唱:神去!〔正献官以下俱跪送之

九十五、鸣赞唱:焚祝帛!〔读祝者恭捧祝版,司香者捧香帛,由中阶而降,转西俑边去燎所

九十六、鸣赞唱:望燎!〔正献官以下俱面燎所方向——

九十七、鸣赞唱:阖户!〔诸门俱闭,收儆

九十八、鸣赞唱:礼毕!〔顿时,司大钟者撞大钟24响,象征二十四小时,撞至第五响时,大路鼓特号大锣,楹鼓,建鼓起响,次乐部吹奏三声大号,唢呐随起奏,退场曲一迎正献官退场,引至正阶上,回转向观众拱手辞谢!

曲阜礼制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级、国际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之一。始创于1989年9月,其前身是1984年开始举办的孔子诞辰故里游。孔子文化节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于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即公历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孔子故乡山东省曲阜市举行。

孔子文化节是一项融纪念先哲、文化交流、旅游观光、学术研讨、经科贸旅合作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旅游节庆活动。于每年9月26日开幕。9月28日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孔子诞辰纪念集会,进行每年一度的大型祭孔活动。整个活动期间,还将举办观赏性和参与性相结合的专项旅游、游览名胜古迹、中外文化交流、文艺演出、中外儒学专家学者学术研讨、大型中外经贸科技洽谈、资金融通、人才交流等多项活动。

孔子诞辰孔庙祭祀分公祭和家祭。2004年开始,孔子诞辰大型祭孔公祭仪式由曲阜市人民政府市长主祭。参加人员为曲阜各界代表、海内外宾朋、孔子后裔等。家祭由孔子后裔祭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