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事体 |
释义 | shì tǐ ㄕㄧˋ ㄊㄧˇ ①事情;情况。 吴语方言词汇,保留古义,通行于苏南浙北上海一带,南部吴语则使用“事干”。 出典:唐·白居易《请罢兵第三状》:“行营近日事体陛下一一具知。” 《宋史·岳飞传》:“其事体莫须有。” 明 朝鲜 李民宬《朝天录》:“天启三年六月十一日庚午,闻昨日本岛防守把总张昂来言:‘今日事体,与往时不同’。军门(袁可立)按察分付云:‘朝鲜来者勿许入水城门,去夜俺卽具报衙门矣,待回报方可进去云’。”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玄德聚众曰:‘ 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 例:丁玲《韦护》第二章:“两人常常要为这些事体闹架。” ②体制;体统。 出典:《北史·张普惠传》:“班劳所施,虑违事体。”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中贵悚惧曰:‘念某年离班行,不知州府事体。’”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出了家,不成个事体。” ③事理;道理。 出典:《东观汉记·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 晋·葛洪《抱朴子·仁明》:“明见事体,不溺近情,遂为纯臣。”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铁里虫道:‘叫你儿子出来,我教道他事体。’” ④指形体。 例:孙中山《驳<保皇报>》:“夫性质与事体异,发现於外谓之事体,禀赋於中谓之性质。” ⑤犹职业,工作。 例: 茅盾 《上海》:“你到上海来托朋友寻事体,刚刚你的朋友自己也没事体,你的运气也太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