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世界记忆文献遗产 |
释义 | 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 最新数据I.《世界记忆名录》与“直指世界记忆奖” 截至2009年7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大会第9次会议在巴巴多斯布里奇敦落下帷幕,会议批准新增入选文献遗产35项,至此,《世界记忆名录》收录的文献遗产总数达193项,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还宣布,2009年教科文组织/直指世界记忆奖得主为: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并认可了其在亚洲区域维护方面实施的外联、教育及培训计划。 II.《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截至2010年3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区会议第4届全体会议在中国澳门闭幕,经评委会审议批准通过入选文献遗产8项,从而使《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收录的文献遗产总数达12项。 新增的中国文献遗产项目 [1] 《本草纲目》[明·金陵版] [2] 《黄帝内经》[元·胡氏古林书堂刻本] [3] 澳门《天主教澳门教区档案文献(十六至十九世纪)》 至此,中国已有5项遗产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此外还有3项遗产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保护历程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制定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人类共同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了永久性的、科学的有效制度,由此全世界才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文化和自然价值的准则。随着对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包括档案文献在内的可移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二十届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A·B·穆鲍在会议上特别指出:作为记录和传递知识、思想的“档案被世界公认为是每个国家的遗产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它们在国家意识和特征的建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成为国家文化财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1978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届大会会议通过《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建议》,《建议》提出,“文化遗产除了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外,也包括文献形态的可移动物品,即作为记录和传递知识、思想的文献遗产,如具有特殊意义的文件档案、照片、电影胶片、录音录像带、机读记录和手稿、古版图书、古籍抄本、现代图书等出版物”。 基于上述建议,在与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了旨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开展抢救和保护包括手稿、档案、图书以及口述历史记录等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世界级文献遗产的“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世界记忆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扩展和延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记忆即文献记录,它是全人类以文献形式保存和收集的记忆,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记载了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人类重大发现和重大成果,是历史赋予全世界的、今人的和后代的共同文化财产。 “世界记忆”标志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仅存的重要记忆在消失。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计划,来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并且呼吁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馆藏文献,并让它们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2月组织发起了为世界记忆计划设计新标识的国际竞赛,要求新的设计方案应反映“保护世界文献遗产”的理念。而之前的世界记忆计划标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识过于相似,容易混淆。 在2009年7月31日结束的(巴巴多斯)第九次会议上,国际咨询委员会从候选方案中选出了优胜方案。设计者是来自德国的Heiko Huennerkopf。 设计者说,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上,信息和记忆首先一代接一代地口口相传。后来,岩画的发明和石碑凿刻允许文献保存更长的时间。接下来,莎草纸和羊皮纸纸卷轴形式的诞生进一步方便了记录,使得信息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容易处理。于是,丰富的知识得以在这些卷轴中保存。 这个标识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一个卷轴,同时包含有版权的象征,也描绘了唱片,胶卷和光盘。所有的这些都代表了世界记忆计划所保护的文献遗产的各种形式。 这个新标识现在将逐渐出现在相关的活动中。根据《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计划标识使用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世界记忆计划地区委员会和国家委员会以及拥有已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文献遗产的机构可以通过申请而获得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标识使用权。 国际保护计划为了采取及时行动确保世界文献记忆不再受到损坏和丧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Memory of the World),以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如书籍、艺术品以及历史和科学不朽之作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Documentary Heritage)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认识。 “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计划的延续,旨在对世界范围内所有人类文明遗产进行权威性的评估和登录,以促进对世界范围内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人类记录的抢救和保护。宗旨是通过使用最佳技术手段保护具有世界、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促使这些文献遗产能够为国际间的广大公众所利用,并在全世界范围提高人们对本国文献遗产,特别是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性的认识。 基本原则1993年,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波兰普图斯克召开。会议认为世界记忆工程必须有两个基本原则,即: 生存——保证收藏品和档案得到妥善保管; 提供利用——最大限度地向公众提供利用。 这就好比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保管使利用成为可能,而利用是保管和目的,并且是取得支持的最好理由。 目标世界记忆工程有四个目标,它们不仅同等重要,而且互为补充: 1.保护:采用最适当的手段保护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并鼓励对具有国家和地区意义的文献遗产的保护; 2.利用:使文献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不受歧视的平等; (这里强调的是利用的民主化,即只要是根据本国档案法可以开放的档案文献,就应该对任何人的利用要求一视同仁,包括外国公民。同时,世界记忆工程强调保护和利用的同等重要性。它们就好比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保护的目的是提供利用,而利用则是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获取资助的最有效的手段); 3.产品的销售:开发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各种产品并广泛推销;(赢利所得的资金也用于文献遗产的保护); 4.认识:提高世界各国对其文献遗产、特别是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的认识。 数据库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3个数据库,它们是: 1.失去的记忆:20世纪100多个国家的档案馆和图书馆由于灾害而损失的无法替代的档案文献。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或严重受损的成千上万个档案馆和图书馆;在前南斯拉夫和其它一些国家发生的大规模销毁档案的事件等。建立这个数据库的目的并不是想记录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是想给本领域的人们敲个警钟,使大家克服自满情绪。 2.濒危的记忆:已有超过60个国家给这个数据库提供了信息,希望将它们的馆藏收入该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已建成,使用的是1994年以来散发的调查表提供的信息。 3.目前的活动:该数据库列出了当前世界各地图书馆正在进行的重大的图书保护活动。这个数据库是依靠国际图联保护和保管网络所作的一项调查而建立的。该数据库的资料将定期更新。 试点项目目前,世界记忆工程开展了许多试点的保管/利用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文献遗产的保管和利用问题,可以以伙伴方式开展地区间的合作,来利用某些特殊项目的基金。 非洲明信片:一张包含大约3000张1890-1930年间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明信片的光盘。这些非常珍贵的明信片总共有大约5万张,它们反映了西非国家的殖民历史。事实上,这些明信片都分散保存在许多国家,主要是欧洲各国。只有通过制作光盘才能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进行整理并提供利用。 萨那手稿:这些手稿是在也门萨那的大清真寺被发现的。1972年,一场大雨造成了萨那清真寺的部分坍塌。在修复房顶时,工作人员意外地发现了已被隐藏了几个世纪的手稿。这些手稿都是羊皮纸和一般纸的碎片,主要是“古兰经”节选。这些手稿对研究当地早期的语言、宗教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培训当地的修复人员和缩微照相人员,帮助他们妥善地保存这些古老的手稿。该项目出版了展示“古兰经”碎片的光盘,并附有阿拉伯文、英文和法文的说明。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也门政府以外,埃及、德国和美国的部分组织也参加了这个项目。 布拉格国家图书馆: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将图书馆馆藏中最珍贵的手稿和其它文件制作成数字拷贝,并用于向研究人员和普通大众提供利用。 埃及明信片:这个光盘是埃及文物部门、巴黎卢浮宫和埃及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合作出版的。这些明信片反映了20世纪埃及的建筑和文化和风土人情等。 奴隶贸易档案项目:该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目的是研究奴隶贸易问题给当事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的影响。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将制定一个战略计划,以便更好地保存关于奴隶贸易的档案资料,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和其他指定的网站向研究人员提供利用。 棕榈叶手稿:这是一个由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共同参加的项目,目的是妥善保管和数字化大约10万张棕榈叶手稿。在过去几个世纪,棕榈叶一直是这些国家传统的书写工具。 组织管理为顺利开展世界范围内的文献遗产保护工作,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国际咨询委员会、地区级委员会、国家级委员会三级委员会框架。 世界记忆工程建立在一个多个支柱结构的基础上,从国际级委员会、地区级委员会,到国家级委员会分工协作。三个层级在世界记忆工程中各有其管理分工。国际级委员会的同级机构承担秘书处的职责,可被视作技术性机构,然而国际级委员会本身更多担当着协调地区级和国家级委员会的角色。 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国际咨询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IAC)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常设机构,成立于1993年,负责指导监督世界记忆工程文献保护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并就该项目的资金筹集、分配和授予所选出的项目“世界记忆”标志等各方面的问题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出建议和意见。 国际咨询委员会由14名委员和一定数量的观察员组成,委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任命,任期4年,他们代表世界各地区,并以个人身份参加委员会的工作。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委员会大会。 国际咨询委员会负责监督整个计划,指导计划的规划与实施,并就该计划的任何方面的问题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出建议。它的主要任务是: [1] 评价并选择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 [2] 向建议的项目划拨资金; [3] 批准选为世界记忆工程的非教科文组织资助的项目; [4] 筹集资金; [5] 从《世界记忆名录》中除名; [6] 修订《保护文献遗产的总方针》(General Guidelines to safeguard Documentary Heritage)。 秘书处秘书处(Secretariat)负责世界记忆工程的行政管理工作,其职能包括: [1] 为国际咨询委员会提供服务; [2] 建立和维护世界记忆名录; [3] 监督项目执行情况; [4] 管理下属委员会。 秘书处向国际咨询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交日常报告,并担当世界记忆基金的行政管理工作。 地区级和国家级委员会世界记忆工程通过开展地区、国家各个级别或层次的项目和活动达到它的目标。该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国际、地区和国家级的部门之间开展合作,为此,有必要成立“世界记忆工程”地区和国家委员会。地区委员会(Regional Committees)和国家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s)负责工程项目和活动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其中包括根据《世界记忆名录》的选择标准,分别挑选出拟列入世界级、地区级或国家级名录中的项目,将其提交国际咨询委员会,在委员会同意批准后实施。此外,地区和国家委员会还要负责筹集和管理开展地区和国家项目和活动的资金,并具体监督地区和国家项目和活动的进展情况。 地区级和国家级委员会基于地理位置进行划分(地区委员会;国家委员会),或者基于特定的文献遗产进行划分(地区委员会),且由国际咨询委员会发起,并在各地区和国家成立。 地区级和国家级委员会在国际、地区及国家级层面上建立合作关系发挥关键作用,其职能包括: [1] 鉴别文献遗产,并向国际咨询委员会提名; [2] 全局性管理、协调各项目和活动; [3] 全局性管理世界记忆基金,包括基金的分配; [4] 监察地区和国家级的遗产项目; [5] 各地区及国家委员会最终公布地区级名录,和国家级名录。 截至2009年6月,全球已有64个国家建立了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 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 除《世界记忆名录》以外,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这两个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并非在重要性上次于世界记忆名录,而是保护地区和国家文献遗产的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遗产都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的评定标准世界记忆名录,包括世界级、地区级和国家级,收录了符合相关甄选准则的文献遗产。 文献遗产可被列入一个以上的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收录具有全球性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则分别收录具有地区及国家意义的遗产。这些名录的意义在于: * 提高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及公众对其遗产重大意义的认识 * 协助从政府和其他捐助者处筹集资金 凡提名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必须根据下列甄选标准之一做出相对评估: 1.影响——文献遗产对世界历史产生过的超越民族的重大影响,这些文献不仅具有本民族的意义,而且具有超越民族和地域的世界意义。 2.时间——文献遗产代表性地反映了世界史上的某个重大变革时期,或有助于了解世界某一重大时刻的历史。 3.地点——涉及对世界历史或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地区和地点。 4.人物——文献与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杰出贡献的个人或民族的生平或著作有密切联系。 5.主题(领域)——以特殊方式记载世界史或文化中的一个重大主题的文献。 6.形式和风格——文献的特殊特征状况.是一种风格或形式的典型范例。 7.社会价值——文献具有超越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的社会、文化和精神价值。 除了以上7个标准以外,还要考虑两个辅助性标准,虽然它们自身还不够重要,但有助于提高文献的重要性。 1. 完整性——如果某文献遗产显示出高度的完整性,那它的重要性会提高。 2. 稀缺性——如果某文献遗产是独一无二的或特别稀有的,那它的重要性也会提高。 这两项标准对认定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起参考作用。 有些文献遗产也许具有一系列符合选择标准的价值。例如,某文献是因为某主题或者作者而重要,但也许还有更多的理由,如果再符合辅助标准的话,即完整性和稀缺性,其文化内涵会更大。 中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名单截至2011年,中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共有5项: 序号 文献遗产名称 保存地 列入时间 1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1997 2 清朝内阁秘本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99 3 纳西族东巴古籍 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 2003 4 清代大金榜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05 5 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07 6 《本草纲目》 7 《黄帝内经》 直指世界记忆奖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记忆计划的各项目标的实现,教科文组织于 2004 年 4 月起设立直指世界记忆奖(UNESCO/Jikji Memory of the World Prize)。根据《教科文组织直指奖章程》中的规定:“这一奖项旨在纪念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作品 Buljo jikji shimche yojeol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促进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文献遗产的保存和利用。” “直指”(Jikji)这本古籍的内容是高丽(Goryeo)王朝末期僧人白云(Baegun)总结的佛教禅宗中“禅”的要义。该书曾于1377年7月在韩国清州(Cheongju)城中的Heungdeok-sa 旧庙里,用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印制。全书分两卷印制,第一卷现已散落,第二卷现由法国国家图书馆保存。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167次会议上,韩国代表团建议在世界记忆计划的框架内设立由该国政府资助的教科文组织直指奖,授予保存和利用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文献遗产领域里的优秀项目,且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会议上重申了对设立这一奖项的承诺。 直指世界记忆奖的奖金为 3 万美元,每两年颁发一次,奖励那些对保存文献遗产并使这些文献遗产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做出卓越贡献的机构和个人。该奖项的奖金、管理费以及与颁奖仪式相关的一切费用完全由韩国承担。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根据教科文组织直指奖评审团(由世界记忆计划国际顾问委员会的7名全体成员组成)的建议,确定获奖者。2005年,捷克国家图书馆因其为保存和传播文献遗产做出的贡献,而成为首个直指世界记忆奖得主。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将宣布获奖者姓名。自 2004-2005 双年度起,总干事(或其代表)将于“直指日”之际在巴黎或韩国清州(Cheongju)举行的专门的正式仪式上颁发本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指世界记忆奖获奖者名单年 度 名 称 所在地 2005 捷克国家图书馆 布拉格 2007 奥地利科学院的下属机构视听资料馆(Phonogrammarchiv) 维也纳 2009 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 吉隆坡 亚太地区保护计划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Memory of the World Committee for Asia/Pacific,MOWCAP)是一个国际合作战略组织,以保护文献遗产,并以促进公众对遗产的接触和利用为目标,由其着眼于亚太地区的文献遗产工作。其组织架构的基本目的是保证各成员国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建立机制,以促成世界记忆工程对申报项目的最终甄选。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分部和中国国家档案局在中国厦门市联合召开了亚太地区第一次专家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以外,还有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韩国的代表共13人。会议重申了“世界记忆工程”的意义和使命,讨论了亚太地区在保存文献遗产方面存在着的总是和需求,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代表们认为,虽然这项工作对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但亚太地区对世界记忆工程了解很少,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国家还没有建立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考虑到这个现状,与会代表团一致提议尽快成立“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在亚太地区加强对“世界记忆工程”的宣传,促进档案部门与图书部门的合作,并提供指导与咨询以促进世界记忆工程在本地区的开展。 1998年11月17日至20日,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8个国家的1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选举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馆长为委员会主席,又选举了三位副主席,分别代表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郭树银是代表东亚的副主席。委员会的秘书长是香港历史档案处处长朱福强,秘书处设在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 地区间的合作亚太地区委员会考虑到本地区有大量文件处于破损状态,库房不足和保护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建议采取地区间合作,共同解决破损档案的抢救问题,主要包括: 棕榈叶手稿(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老挝、不丹、泰国) 印刷史(中国、日本、韩国); 分散在本地区需要抢救的重要胶片; 本地区的口述史文件,包括民间药方等; 自由运动文件(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英国); 亚太地区电影史。 组织机构在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们选举通过了“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执行局成员。考虑到亚太地区委员会的43个国家地理分布广,会议建议将本地区划分为4个地区,每一分地区分别由一位主席或副主席代表。执行局的组成结构类同于国际咨询委员会,其成员包括一名主席、三名副主席、秘书长和司库。经过投票选举,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馆长、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耶海娅女士当选为主席(同时代表东南亚国家),中国国家档案馆馆长希克先生和澳大利亚国家音像档案馆副馆长埃德蒙森先生分别代表东亚、西亚和太平洋国家当选为副主席,秘书长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档案局长朱福强先生,司库由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贾法尔女士担任,秘书处设在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执行局成员任期暂定为3年(1998至2000),以后则为4年。执行局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99年4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 宗旨和职责范围亚太地区委员会的宗旨是在本地区宣传、推动并监督“世界记忆工程”,在国际上代表该地区的观点。地区委员会特别要支持和促进提名申请,增强在《世界记忆名录》中本地区文献遗产的适当代表性。地区委员会还要支持和协助'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的工作,并在适当时候,鼓励或发起提名申请。 亚太地区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如下: 1.提高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改善文件的利用条件; 2.促进本地区的资源共享和资源的最佳利用; 3.动员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支持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 4.鼓励对涉及多个车家文化的珍贵馆藏开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5.鼓励各国成立“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 6.保存亚太地区文献遗产《地区名录》; 7.讨论国际咨询委员确定的选择标准和其它事务,并提出建议。 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Asia/Pacific Regional Register of MOW),是由“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MOWCAP)通过严格甄选而批准列入的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具有影响意义的文献遗产。其基本的甄选标准采用《世界记忆名录》的国际评定标准为模板,并适当纳入了区域范围内的附加条件,包括文献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领域,形式和风格,完整性,威胁和管理计划方面的真实性,唯一性,重要性等。 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从2005年开始建立地区级名录,截至2010年3月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会议第四届全体会议闭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共列入12项文献遗产,其中包括中国文献遗产3项。 中国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项目名单截至2010年3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区会议第四届全体会议在中国澳门闭幕,中国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文献遗产总数达3项。 序号 文献遗产名称 申报者 批准时间 1 《本草纲目》[明·金陵版]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2010 2 《黄帝内经》[元·胡氏古林书堂刻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10 3 《天主教澳门教区档案文献(16至19世纪)》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提名人) 2010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在“世界记忆工程”的推动下,中国国家档案局于1995年牵头组织成立了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其参加单位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文化部档案处,并开始对濒临危险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进行调查。 2000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启动了旨在确定、保护、管理和利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系列计划和措施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同年成立了“遗产工程”课题组,将其作为软科学加以研究,并制定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总计划》(讨论稿),这对启动“遗产工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1年2月国家档案局负责牵头组织成立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遗产工程”工作。 2001年5月10日至11日,为推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工作的全面开展,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召开了“世界记忆工程”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申报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了“遗产工程”的目的和意义,通报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总计划》(讨论稿),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组织工作、申报范围以及申报材料的准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研究部署首批申报工作。会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全国各级档案馆的领导对“遗产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申报工作,相继成立了由局馆领导任组长和有关处室人员组成的本地区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地区的申报工作,调研、制定本地区申报工作规划和年度申报计划,监督、指导规划和计划的实施,还确定了具体负责此项指导任务的联系人。各档案馆根据“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标准细则标准,精心选材,认真审定,选择本地区有特色、有典型意义的,同时又是最急需抢救的档案文献进行申报。 为确保对各地申报的档案文献进行准确评估,增加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文献的权威性,同时根据《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总计划的要求,2001年11月国家档案局组织成立了由季羡林先生任名誉主任的在京知名的文献、档案、古籍、史学界专家组成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长期工作,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是我国档案宝库中的重中之重,是进行档案抢救的重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将从各地申报入选的项目中,选择具有国际级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推荐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使这些档案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充分认识,并得到进一步抢救和利用。 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3月8日组织召开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评定通过48件组档案文献第一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文献遗产保护工程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增强了全民族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意识,还促进了与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建立。最为重要的是,已经形成了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三个不同层次的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分别对入选的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三个不同层次的文献遗产实行集中领导和分级管理。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记忆工程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以此为依据,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咨询委员会出台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中国的国家级名录。 评选标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标准细则》从主题内容、时间、地区、民族与人物、形式与风格、系统性、稀有性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判定档案文献价值的相对标准。之所以称之为相对标准是因为任何一件或一组档案文献价值的确定,没有绝对的评价尺度,其重要程度和影响大小均取决于与其他档案文献的比较。 1. 主题内容——档案文献所反映的主题内容,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因素。凡是反映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发生的某些重大事件的具有典型意义、标志性的档案文献,特别是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重大科学发现、发明以及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重大变革的档案文献,都具有重要价值。 2. 时间——档案文献形成的时间,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因素,其包含两层含义: ① 档案文献形成时间的远近。在其他标准等同的前提下,档案文献形成的时间越久远,其价值越大。 ②档案文献形成时间的具体阶段性。历史呈阶段性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在档案文献价值判定上同时具有时间相对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产生于某一重要历史阶段的档案文献,会比时间较久远的档案文献更有价值。 3 .地区——中国领土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历史上发展水平不均,在各个历史阶段所起到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也不一样。因此档案文献所反映的地区,也成为判定其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地区具有典型性;改革开放的广州、深圳则具有新的地区典型意义;香港、台湾、钓鱼岛等地区关系主权归属等,凡是反映类似区域重大情况的档案文献,其价值更大。 4 .民族与人物 ① 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反映某一民族形成、发展,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档案文献,以及反映各民族抵抗侵略、维护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档案文献,都具有典型意义。 ② 人物——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些著名人物的手书原稿,无疑比普通人物的档案文献更珍贵。 5 .形式与风格——中国的档案文献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档案文献无论是载体还是书写技术都有各自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形式和风格独特的档案文献,则更具有典型意义。 6. 系统性——如果一组档案文献显示出高度的系统性,其价值也会加倍提高。 7. 稀有性——如果一件(组)档案文献其形制和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稀有,则具有较高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标准细则》中规定,档案文献符合七项标准之一,即有可能入选,但从入选的档案文献来看,仅符合一个标准的却并不多见,而更多的是因同时符合多项标准而入选名录。 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项目名单截至2010年2月,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先后公布了三批名单,共计113件(组)。 序号 文献名称 批 次 列入时间 1 尹湾汉墓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档案文书 第一批 2002年3月 2 《宇妥·元丹贡布八大密诀》手写本 第一批 2002年3月 3 唐代开元年间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4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第一批 2002年3月 5 元代档案中有关西藏归属问题的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6 元代第七任帝师桑结贝给塔巴贝的封文 第一批 2002年3月 7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实录稿本》(部分) 第一批 2002年3月 8 明代“金书铁券” 第一批 2002年3月 9 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 第一批 2002年3月 10 明代谏臣杨继盛遗书及后人题词 第一批 2002年3月 11 清代皇帝对鄂尔多斯蒙古王公的诰封 第一批 2002年3月 12 清代玉牒 第一批 2002年3月 13 清代金榜 第一批 2002年3月 14 清代宋昊所著《剿抚澎台机宜》 第一批 2002年3月 15 清代、民国阿拉善霍硕特旗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16 贵州省“水书”文献 第一批 2002年3月 17 《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档案文献 第一批 2002年3月 18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给新疆蒙古吐尔扈特部落的敕书 第一批 2002年3月 19 清代五大连池火山喷发满文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20 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21 清代获鹿县永壁村保甲册 第一批 2002年3月 22 清代秘密立储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23 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24 清代《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总图》 第一批 2002年3月 25 清代《清漾毛氏族谱》 第一批 2002年3月 26 清代吉林公文邮递实寄邮件 第一批 2002年3月 27 中国近代邮政起源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28 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29 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商会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30 汤寿潜与保路运动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31 苏州商会档案(晚清部分) 第一批 2002年3月 32 兰州黄河铁桥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33 《京张路工撮影》 第一批 2002年3月 34 清代吉林打牲乌拉捕贡山界与江界全图 第一批 2002年3月 35 云南护国首义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36 孙中山手迹——“博爱”题词 第一批 2002年3月 37 中山手稿——致日本友人犬养毅函稿 第一批 2002年3月 38 中山陵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39 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图纸 第一批 2002年3月 40 民国时期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41 钱塘江桥工程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42 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43 老舍著《四世同堂》手稿 第一批 2002年3月 44 周恩来总理修改的中印总理联合声明草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45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手稿 第一批 2002年3月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档案 第一批 2002年3月 47 纳西族东巴古籍 第一批 2002年3月 48 永州女书档案文献 第一批 2002年3月 49 利簋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0 焉耆——龟兹文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1 唐代“谨封”铜印档案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2 明代洪武皇帝颁给搠思公失监的圣旨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3 大明混一图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4 《永乐大典》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5 明代徽州江氏家族分家阄书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6 戚继光签批的申文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7 史家祖宗画像及传记、题跋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8 彝族文献档案 第二批 2003年10月 59 清初世袭罔替诰命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0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1 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2 清代样式雷图档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3 长芦盐务档案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4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信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5 林则徐、邓廷桢、怡良合奏虎门销烟完竣折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6 “日升昌”票号、银号档案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7 图琳固英族谱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8 江汉关档案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69 清代末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九龙关管辖地区图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0 昆明教案与云南七府矿权的丧失及其收回档案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1 吐鲁番维吾尔郡王额敏和卓及其后裔家谱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2 上海总商会档案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3 清代内蒙古垦务档案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4 大清国致荷兰国国书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5 清代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6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档案史料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7 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8 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文献 第二批 2003年10月 79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 第二批 2003年10月 80 百色起义档案史料 第二批 2003年10月 81 长征史料 第二批 2003年10月 82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手稿 第二批 2003年10月 83 民间音乐家阿炳6首乐曲原始录音 第二批 2003年10月 84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 第三批 2010年2月 85 敦煌写经 第三批 2010年2月 86 《新刊黄帝内经》 第三批 2010年2月 87 《本草纲目》(金陵版原刻本) 第三批 2010年2月 88 锦屏文书 第三批 2010年2月 89 清初满文木牌 第三批 2010年2月 90 清代庄妃册文 第三批 2010年2月 91 雍正皇帝为指派康济乃办理藏务事给达赖喇嘛的敕谕 第三批 2010年2月 92 清代四川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 第三批 2010年2月 93 嘉庆皇帝为确立达赖灵童事给班禅活佛的敕谕 第三批 2010年2月 94 侨批档案 第三批 2010年2月 95 清朝同治年间绘制的《六省黄河堤工埽坝情形总图》 第三批 2010年2月 96 清代黑龙江通省满汉文舆图图说(同治年间) 第三批 2010年2月 97 清代黑龙江地方鄂伦春族满文户籍档案文献(同治、光绪年间) 第三批 2010年2月 98 李鸿章在天津筹办洋务档案文献 第三批 2010年2月 99 清末云南为禁种大烟倡种桑棉推行实业档案文献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0 延长油矿管理局“延1井”(陆上第一口油井)专题档案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1 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档案文献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2 苏州市民公社档案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3 晚清、民国时期百种常熟地方报纸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4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档案文献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5 浙军都督府汤寿潜函稿档案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6 民国时期筹备三峡工程专题档案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7 孙中山葬礼纪录电影原始文献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8 八一南昌起义档案文献 第三批 2010年2月 109 南京国民政府商标局商标注册档案 第三批 2010年2月 110 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发行的货币票券 第三批 2010年2月 11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关专题档案(五组) 第三批 2010年2月 112 茅盾珍档——日记、回忆录、部分小说及书信、随笔等手稿 第三批 2010年2月 113 浙江抗日军民救护遇险盟军档案 伊布 第三批 2010年2月 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将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申报入选的项目中,选择具有国际级文化价值、符合世界意义选择标准的档案文献,向国际咨询委员会推荐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对文献遗产来说,将其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会大大提高其地位。名录的申报工作是提高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其遗产的重大意义的认识的重要工具,并且有助于从政府和捐助者那里获得资助。 世界记忆工程建立了一个世界记忆基金。各国的全国委员会、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国际咨询委员会等都可以提名接受世界记忆基金资助的文献遗产。资助只能用于保护和使用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但也有极少量的资金可用于为建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制定管理计划。 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可以使用世界记忆工程的标志。这个标志可用于各种宣传品,包括招贴画和旅游介绍等。它将大大提高该文献遗产的知名度,以及收藏这份档案的档案馆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1. 周耀林、王三山、倪婉主编.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中国档案 3. 档案与社会 4. 国家文物局网站 5. 中国档案资讯网 6. 华夏遗产网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