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 |
释义 | 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来自44个国家的147个新教各派教会组织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了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亦称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简称“世基联”。总部在瑞士日内瓦。在纽约和伦敦设有办事处。 教会宗旨世基联的总纲声称:“世基联是各教会的联谊组织,这些教会根据《圣经》,承认主耶稣基督为上帝和救世主,并愿一起努力完成他们的共同使命,荣耀集圣父、圣子、圣灵为一体的独一的上帝”。 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号召“教会合一,世界合一,人类合一”。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大力宣传“教会合一”,宣称“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性实体”,号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终止历史上的对立,采取联合行动。 主要成员以各国基督教各派全国性的组织为会员单位。据1992年统计,共有102个国家及一些地区的322个教会组织为会员。主要教会有:圣公会、浸礼会、基督会、卫理公会、世界基督教信义会、归正会、合一教会、东正教会、路德宗、五旬节派教会以及老派天主教会等。罗马天主教会不是正式会员,但派观察员参加世基联的主要会议。“凡认耶稣基督为上帝及救主”的教会都可加入成为会员,进一步促进教会不同宗派之间互相学习和彼此合作。 组织机构(1)会员大会:最高权力机构。每6~7年召开一次会议,成立7~9人大会主席团。 (2)中央委员会:大会的执行机构,由大会选举产生,通常由150人左右组成,设正、副主席:温楚楚。每一年半开会一次。 (3)执行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推举产生,由17~18人组成,设正副主席。每半年开会一次。 (4)总秘书处:该会的工作机构。设总干事(秘书长)1人。 1992年改组机构后,总秘书处下设四个部:合一与复兴部;传道、教育与见证部;公正、和平与创建部;分享与服务部。四个部共负责该会的15个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国际事务委员会,1946年设立,该委员会可派观察员列席联合国召开的一切公开会议,并在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获得二级咨询机构的地位;世界传教与布道委员会,其前身是国际宣教协会,1961年新德里大会时并入该会;教会互助、难民与世界服务委员会,1945年设立;等等。 主席海因茨·赫尔德(Heinz Held,德国),1983年当选。总干事(秘书长)康拉德·雷泽尔(Konrad Raiser,德国),1992年当选。 历史发展正在中国访问的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总干事撒母尔.考比亚 1910年6月14-23日,在爱丁堡举行的世界宣教会议上,来自159个基督新教团体的代表同意基督徒之间应互相尊重,决意谋求各教会宗派在宣教地区的合作,以促进教会的合一见证,开展了运动主要的第一步。穆德在大会上倡导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会后担任委员会主席。于是在1921年,国际宣教协会(IMC)于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旨在积极推行联合性工作,使各教会宗派在世界各地的宣教工作得以表现出基督徒的合一。在联合发展宣教事工的气氛下,产生了两个组织:生活与工作委员会和信仰与教制委员会。 于1937年,英国牛津召开的会议上,国际宣教协会的主席穆德倡议成立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同年,在生活与工作委员会与信仰与教制委员会的会议中,决定响应国际宣教协会的牛津会议的倡议,成立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1938年,世界基督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英国圣公会大主教田波负责筹备工作。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第一次会议中,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正式成立,强调“凡认耶稣基督为上帝及救主”的教会都可加入成为会员,进一步促进教会不同宗派之间互相学习和彼此合作。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号召教会合一,世界合一,人类合一。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大力宣传“教会合一”,宣称“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性实体”,号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终止历史上的对立,采取联合行动。但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的行动却受同年成立的万国基督教联合会(ICCC)所反对,成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另一发展。 1961年,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与国际宣教协会正式合并。自此,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汇为一条主流。为了促使不同地域和群体的基督徒联合,使基督教信仰大幅度简化。2002年5月21日,在美国克里夫兰举行全国性的“基督徒合一”讨论会上,天主教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的枢机主教卡斯帕(Cardinal Walter Kasper)指出,合一运动的目的并非要统一所有教会,而是要使不同教会宗派间的相反元素转变成互补元素。 组织发展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主张“教会合一”,终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内的对立;提倡相互对话,建设“以自由、和平、公义为基础”的“大社会”。 新教的各宗派大多支持,一些教会由于信仰上的原因而没有参加;一些福音派教会则对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持有保留态度。在1961年于新德里举行会议时,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有突破性的进展--东正教作出了响应。而天主教曾于早期抵制此运动,教宗庇护十一世曾在1928年通谕禁止天主教神职人员以代表教会的身份参加任何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之会议。但在1962年第二次梵帝冈会议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意在不改变天主教信仰与教条之情形下寻求基督教界的合一。虽然天主教不是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之成员,但教宗保禄六世已于1965年命教廷设立联合工作组开展了对话门槛,从而推进了合一政策。 主要活动世基联成立以来,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1948年)、美国伊文斯登(1954年)、印度新德里(1961年)、瑞典乌普萨拉(1968年)、肯尼亚内罗毕(1975年)、加拿大温哥华(1983年)及澳大利亚堪培拉(1991年)举行过七届大会。参加1991年第七届大会的除正式代表近千人外,还有联系代表、顾问、观察员、自费访问者、青年服务员、新闻记者等共三四千人。大会中心议题是“圣灵,求你降临,更新天地万物”。四个分题是“赐生命的主啊,保守你的创造”、“真理的灵啊,使我们得自由”、“合一的灵啊,使你的百姓和好”、“圣灵啊改造我们,使我们成圣”。 出版读物主要有:《普世教会评论》(Ecumenical Review)季刊,英文;《国际普世新闻》(Bulletin ENI)周刊,英、法文;《国际传教评论》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ission)季刊,英文;《一个世界》(One World)月刊,英文。 与中国关系世基联在1948年成立时,中国基督教的中华基督教会、中华圣公会、浙沪浸礼会和华北公理会四个教派组织加入了该会。中国基督教人士赵紫宸、吴贻芳参加了该会的成立大会,赵紫宸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六名主席之一。1951年因该会做出了支持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决议,赵紫宸辞去主席职务,后与该会中断往来。近十几年来,世基联对中国态度日趋友好,努力改善同中国基督教会的关系,对中国抗美援朝时期该会所做的不友好决议曾多次表示歉意。1987年世基联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与中国关系的决议,表示只承认中国基督教协会为中国基督教的代表。1990年,世基联总干事再度访华,希望中国基协成为该会正式会员。1991年2月,该会总干事以书面方式再度保证该会只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并和国。丁光训主教和韩文藻、沈以藩先生三人代表团应世基联之邀,于1991年2月参加了世基联第七届会员大会。大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基督教协会为世基联正式会员。1993年,世基联前总干事波特博士、副总干事卫斯理·阿里拉加牧师、国际部主任爱普斯牧师以及普世神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干事尤多·泡维达克多博士先后访问了中国。1994年5月,世基联总干事康拉德·雷泽尔一行四人来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教会,拜会了中国基督教教会领导人。 1996年5月,世基联国际部主任达威·爱普斯一行14人来华,先后访问了上海、南京、北京、沈阳以及河南省、浙江省等地的基层教会和宗教工作部门,拜会了中国基督教教会领导人及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的负责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