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 |
释义 | WANO组织通过WANO成员利用其制定国际上通用的性能指标,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有利于加强核电技术、经验和事故情报的交流,从而不断提高世界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WANO组织至今已成功运作十多年,为核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根据WANO指标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反馈,WANO组织决定更新最初制定的指标体系,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为促进WANO内部信息的自由交流,每个会员只有在得到信息提供国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向WANO以外发布。 机构发展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WANO)。 1973年3月28日的美国三里岛事故,特别是1986年4月26日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事故,严重扭曲了核电的形象,动摇了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感。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核事故的影响是没有国界的。因此,无论是哪家核电站,都有责任保证其核电站安全可靠的运行,而整个核电界则有共同的责任来不断地改善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 在美国核动力运行研究所(INPO)和国际电力生产和配电者协会(UNIPEDE)的大力支持下,由英国中央电力管理局主席马歇尔爵士倡议,于1989年5月15日在莫斯科成立了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这一世界性组织。 组织章程任何核电厂营运者只要遵从WANO的使命并向WANO作出承诺就可以加入WANO。每个WANO会员都有权指定一名正式代表和若干名观察员参加大会。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度大会,每两年选举一位WANO会长为双年度大会服务。WANO理事会管理WANO的活动,由八到九名有表决权的理事组成。协调中心必须接受WANO理事会的领导。协调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在工作协调和高效联系方面帮助地区中心完成WANO的使命。理事会必须为地区中心任命一名主任。主任是理事会的无表决权的理事。为了实现WANO的使命,每个地区中心必须保持与协调中心和其他地区中心的密切联系。地区中心还必须促进地区会员之间的有效联系。 组织目标WANO理事会制定了长期目标,即:加强WANO的运行经验计划,使它成为WANO会员之间运行经验信息和服务的主要来源;作为提高核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促进和发展WANO同行审议计划;制订和管理WANO业绩指标,使核电厂能够确定有意义的目标和衡量进展;发展分享最佳实践的手段和为会员解决已知业绩问题提供帮助;支持核电厂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技术发展;提高WANO内部的联系能力,以加强核电厂之间关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信息交流;加强每个地区实现上述目标的能力和资源。 性能指标WANO组织成立后,立即制定了以下几个指标供各成员电站使用: 1. 机组能力因子(UCF) 2. 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UCL) 3. 7000小时反应堆临界时非计划自动紧急停堆数(UA7) 4. 安全系统性能(SPx),包括高压安注系统性能(SP1)、辅助给水系统性能(SP2)和应急交流电系统性能(SP5) 5. 热性能(TPI),现已被取消 6. 燃料可靠性(FRI) 7. 化学指标(CPI) 8. 集体辐射照射(CRE) 9. 放射性固体废物体积(RWV),现已被取消 10. 工业安全事故率(ISA) 主持活动该组织每两年颁发一次"卓越贡献奖",以表彰各国在和平利用核能(商运核电站)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此前,获得表彰的主要是欧美国家核电界人士。中广核集团原董事长昝云龙在2010年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双年会上,获颁"卓越贡献奖",成为我国首个获该殊荣的核电工作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