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士林村 |
释义 | 士林村引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辖村,位于德清县东部。东与高林、勾里乡镇毗邻,西和干山镇相连,北通新市镇,南抵县城。德新公路在村境畔通过,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士林村有18个村民小组,571户,2407人。水田2293亩,桑地834亩,鱼塘214亩。是以种植水稻为主,蚕桑、水产、畜牧为辅的多种经营地区。自1984年以来,先后被县、市、省命名为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德清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红旗村。村党支部分别被县、市、省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文名称:士林村 行政区类别:行政村 所属地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辖村 下辖地区:18个村民小组 人口:2407人 位置:德清县东部 主要作物:水稻 历史沿革士林原名寺林。据清《(康熙)德清县志》载:寺林一带有觉华寺、八胜寺、永宁寺等寺庙,当时以寺多,故名寺林。乾隆后,又以进士多更名士林。1958年10月为士林生产队,1961年5月分别设置士林、雅市、宋家、舍渭4个大队。1963年设士林大队,1983年改为士林村。1992年隶属于士林镇,为镇人民政府驻地。后士林镇并入新市镇,又归新市镇。 经济发展发展历程民国时期,士林村只有少数几爿商店、茶馆、两家榨油坊和数十户渔民,屋舍破旧,街路不平,集市萧条。40年代末,白彪乡和新塘乡合并为永凝乡,乡公所迁移至士林,集市开始兴起。1949年后,为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所在地,逐年拆迁旧屋,兴建商店、旅馆、学校、邮电、税征和广播、文化、医院等配套设施,现在新房林立、街道平整,面貌焕然一新。 村办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1986年,县民政局支持兴办扶优扶贫实验场,有40亩土地,种植桔子、梨子、桃子及蔬菜,并饲养鱼苗。由于土质不宜,管理缺乏经验,收效甚微。1992年种植1.8万支良种葡萄。 1977年,大队办起柳条厂,后因资源缺乏等原因,于1984年1月改建丝织厂,1985年生产化纤布4.3万米,创产值13万元,利润8800元。1986年生产化纤布22.75万米,被面380条,创产值62万元,利润2.2万元。产品销往安徽、河北石家庄等地。1992年有职工100人,产值129.9万元,利税7万元。 1986年8月筹建振兴丝厂。1992年有职工220人,产值达448.3万元,利税57万元。1983年、1985年兴办珍珠场和预制厂。年产珍珠200斤,五孔板8000块。1992年产值分别为12.9万元和3.2万元。 1992年10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原丝织、服装、丝厂3家企业合并为丝绸联营厂,把"双抚"、珍珠、预制3个场组成一个联合体,进行特种鱼养殖。甲鱼池1.8亩,放养小甲鱼100多只,蟹池3亩,已落实放养蟹苗。新增设一个多种经营服务部。对1992年上半年还亏损的丝织厂,在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林和副书记、现联营厂厂长沈吉初率领下,更新48台织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终于扭亏为盈。 1992年,村办企业总产值达618.6万元,比上年增加7.9%;税利达386万元,比上年增加11.6%,人均创税利1600元。 发展成果随着村办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不断增加。近几年,共投入19万元,建起5座机埠,增设农用线路5100米,新修"三面光"渠道600米,建闸门1座,使3000亩粮田基本上达到旱涝保收,使工农业生产得到了同步发展。1992年粮食总产185.1万多公斤,蚕茧总产9.43万公斤,油料总产5.17万多公斤,农业总产值达350.98万元。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9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创产值4064元,比上年增加2.09%;税利达441万元,比上年增加30.4%;人均收入达1150元,比上年增加9.3%。 教育士林村小学教育始于清光绪末年。但当时能入学者仅少数富有的书香达官子弟,绝大多数学龄儿童无法进入。1949年前,小学借用寺庙祠堂,入学者也只有学龄儿童的半数左右。1949年后,在民办公助下,小学教育得到重视。1950年后,民办小学改为公办。1953年士林小学已开办2个班级,有学生60人左右。1974年,学生增多,兴建校舍30间并建有操场,占地4亩左右。开办7个班级,其中附设初中2班。有教师16名,学生300多名。1985年9月,初中班划给镇初级中学。设五年制小学教育,开6个班,学生200余名。1986年改称士林中心小学,为六年一贯制完全小学,开7个班,学生200余人,教职员工15名。1989年,村投资2.3万元,与镇人民政府一起兴建一所占地7亩、可容纳600余名学生的教育大楼。各种教育经费近年来先后投入10多万元。 医疗卫生医疗卫生状况1949年前极为落后。村民有病,只能求助于个体"走坊郎中",甚至"巫婆保病人,香灰当药医"。1952年2月建立士林益民联合诊所,有个体中医14名。后发展为新市联合医院(范围4乡1镇),本地设医疗点。1970年后成立大队(村)合作医疗室、保健站。现有乡村医生3名。1984年兴建自来水塔12座,98%的村民喝上自来水。从1990年开始,对原有村民的简陋厕所进行改造,至今已有50%的住户改成卫生厕所。 社会保障1989年以来,全村先后建立生、老、病、死社会保障体系。1982年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现有会员110名。会员每人联系4户育龄妇女,做到:经常了解,服务上门,及时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村有计划生育指导员,村民小组有计划生育联络员,每季一次"队队清",上、下形成计划生育网络,并建立联络员活动、联系汇报、年度评比等制度。全村计划生育连续十年达到"三无",多次被县、市、省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89年、1990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模范集体。原村党支部书记朱美庆、原村委会主任陆德法先后代表村出席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模范集体代表大会,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接见。对60岁以上的老党员和退休的原村民委员会委员、村党支部委员,从1989年起,按任职长短与工作业绩,分别给予每人每年120~700元的补贴。17名五保老人进镇敬老院,安度晚年。村民治病,每人每月自交5元,村补贴3元,统一按镇卫生院有关规定给予治疗。1986年建立村移风易俗理事会,每年元旦、春节为村里青年举办简朴、隆重的集体婚礼。1987年以来,全村已为95对青年男女举办集体婚礼。村民病死,家属都主动与村里联系,火化后骨灰送到村纪念堂存放。全村从1984年殡葬改革至今,火化率达100%。 党建工作士林村党支部现有58名党员,分6个党小组。由4名思想素质较好、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党员组成支委。党支部建有"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双争目标考核、党员议事、党员活动日和党员义务劳动等一系列制度,并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轨道。党支部一班人严于律己,在植树造林、开挖渠道、修建道路等义务劳动中,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党支部内充分发扬民主,遇到重要事情集体商量,倾听群众意见,请老党员、老干部当参谋,作为党支部搞好工作的后盾。充分利用"党员之家"活动室,开展生动形象的党员教育。党员会每月召开1次,党员活动日每月1次,做到党员奉献表、党费收缴公布表、党员联系户情况表和党员活动情况登记表"四上墙"。每年坚持"双争"目标百分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几年来,58名党员达到合格,每年有2~3名党员被镇评为优秀党员。此外,党支部十分重视骨干的教育、培养。3年内已分别发展7名优秀分子入党。从1989年起,每年坚持在村民中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评三户、树新风"活动;在村办企业职工中,开展评"三工"活动。全村共评出文明户15户,五好户119户,爱国守法户437户;文明职工3名,五好职工31名,爱国守法职工356名。1984年以来,村党支部连续被中共德清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3次被中共湖州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1991年被中共浙江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